頸椎骨折

頸椎骨折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併發症:因傷情嚴重,當癱瘓平面高,頸4平面的骨折脫位有可能由於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困難,並繼發墜積性肺炎;腹脹、褥瘡及尿路感染亦相當常見。

基本信息

定義

中文名稱:頸椎骨折

英文名稱:fractureofcervicalvertebrae

定義:以頭、頸痛,頸部筋肉緊張,活動受限,患者常用兩手托住頭部,局部壓痛、腫脹,但後突畸形不甚明顯為主要表現,發生在頸椎部的骨折。

套用學科:中醫藥學(一級學科);骨傷科疾病(二級學科);骨折(二級學科)

以上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概述

脊椎骨折的發生有可能是單純性骨折、移位,但也有可能造成嚴重的脊髓損傷,傷害程度不同就有不同程度的處理。頸椎骨折可能伴隨脫位是下頸椎各類損傷中最嚴重的損傷,因常伴有脊髓的嚴重損傷,預後較差,只有不伴脊髓傷的所謂的“幸運性損傷”者例外。

臨床表現

頸部症狀
頸部疼痛,活動障礙,頸肌痙攣,頸部廣泛壓痛,並且發麻發脹,局部症狀嚴重。

..

脊髓損傷
除少數幸運者之外,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癱瘓體徵,而且脊髓完全性損傷的比例較高。

影像學檢查

(1)X線平片可以顯示骨折及脫位情況。椎前陰影增寬。
(2)CT片可以顯示有無碎骨片移位。
(3)脊髓及其他軟組織的損傷範圍和程度需藉助MRI圖像。

併發症

因傷情嚴重,當癱瘓平面高,頸4平面的骨折脫位有可能由於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困難,並繼發墜積性肺炎 ;腹 脹、褥瘡及尿路感染亦相當常見。

診斷與檢查

影像學檢查

骨折及脫位的判定主要依據X線平片及CT掃描;但對軟組織損傷情況及脊髓狀態的判定,仍以MR圖像為清晰,應設法及早進行檢查。

輔助檢查

骨折及脫位的判定主要依據X線平片及CT掃描;但對軟組織損傷情況及脊髓狀態的判定,仍以MRI圖像為清晰應設法及早進行檢查。

治療

除一般非手術療法及脫水療法外,尚應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呼吸道通暢 呼吸道的通暢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頸5椎節以上的完全性脊髓損傷者更應注意,宜及早行氣管切開。
2.恢復椎管形態及椎節穩定 通過非手術或手術方法首先恢復椎管的列線,如此方可消除對脊髓的壓迫與此同時還應設法保證受損椎節的穩定以防引起或加重脊髓損傷。除用牽引療法使頸椎制動外,還可酌情採取前路或後路手術療法。
3.切除椎管內致壓物 凡經CT或MRI等檢查已明確位於椎管內有致壓物時,均應設法及早切除,並同時行內固定術。一般多選擇頸前路手術。對個別病情嚴重者,也需同時予以頸後路固定術。對全

仰頭抬頸法仰頭抬頸法
身情況不佳者則可暫緩施術。
4.促進脊髓功能的恢復 在減壓的基礎上,儘快地消除脊髓水腫及創傷反應,給予神經營養劑及改善血循環的藥物。對脊髓完全性損傷者,應著眼於手部功能的恢復與重建,包括根性減壓(傷者必須有腕部功能保存)及肌腱轉移性手術等。
5.後期病例 對不全性癱瘓者,主要是切除妨礙脊髓功能進一步恢復的致壓物及功能重建;而對完全性脊髓損傷者則以椎節穩定預防併發症及康復為主。
藥物在頸椎病的治療常用的藥物有:
(一) 解熱鎮痛劑:疼痛嚴重者可口服阿斯匹林、消炎痛、炎痛靜、強筋松、抗炎靈等。
(二) 擴張血管藥物:如菸草酸血管舒緩素地巴唑等,可以擴張血管善脊髓的血液供給。

併發症防治

1、防治褥瘡。
2、防治泌尿道感染和結石。
3、便秘的處理:作腹部按摩,可用單味大黃3-4錢煎服,或服麻仁丸,也可灌腸。
4、防治呼吸道感染:經常注意翻身,鼓勵病人作深呼吸運動,按腹咳嗽,輔助排出分泌物或用吸引器吸出。
5、體溫失調的處理:頸脊髓損傷時,傷員常產生高熱或低溫,主要是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對周圍環境溫度的變化,喪失了調節和適應的能力所致。體溫異常是病情危險的徵兆。死亡率很高。治療主要針對高熱,採取物理降溫,如冰敷、醇浴、冰水灌腸等。藥物降溫無效。同時應調節室溫,治療併發症,使用抗生素,輸液等措施,也可套用激素或氯丙嗪一類藥品進行降溫。

預防保健

姿勢正確

頸椎病的主要誘因是工作學習的姿勢不正確,良好的姿勢能減少勞累,避免損傷。低頭時間過長,使肌肉疲勞,頸椎間盤出現老化,並出現慢性勞損,會繼發一系列症狀。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勢是頸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傾,不要扭轉、傾斜;工作時間超過1小時,應該休息幾分鐘,做些頸部運動或按摩;不宜頭靠在床頭或沙發扶手上看書、看電視,更不能長時間以單手撐住頭部一側側臥在床上或者沙發上,這樣將會為頸椎帶來更大的負擔和壓迫,更容易容易導致頸椎受損。

頸部保暖

頸部受寒冷刺激會使肌肉血管痙攣,加重頸部板滯疼痛。在秋冬季節,最好穿高領衣服;天氣稍熱,夜間睡眠時應注意防止頸肩部受涼;炎熱季節,空調溫度不能太低。

避免損傷

頸部的損傷也會誘發本病,除了注意姿勢以外,乘坐快速的交通工具,遇到急剎車,頭部向前衝去,會發生“揮鞭樣”損傷,因此,要注意保護自己,不要在車上打瞌睡,坐座位時可適當地扭轉身體,側面向前;體育比賽時更要避免頸椎損傷;頸椎病急性發作時,頸椎要減少活動,尤其要避免快速的轉頭,必要時用頸托保護。

用枕適當

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過的,枕頭的高低軟硬對頸椎有直接影響,最佳的枕頭應該是能支撐頸椎的生理曲線,並保持頸椎的平直。枕頭要有彈性,枕芯以木棉、中空高彈棉或穀物皮殼為宜。喜歡仰臥的,枕頭的高度為5厘米左右(受壓以後的高度);喜歡側臥的,高度為10厘米左右。仰臥位時,枕頭的下緣最好墊在肩胛骨的上緣,不能使頸部脫空。

正確鍛鍊

正確指導病人的頭頸功能鍛鍊,堅持頸部的活動鍛鍊,方法為前、後、左、右活動及左、右鏇轉活動,指導病人兩手做捏橡皮球或毛巾的訓練,以及手指的各種動作。正確有效牽引,解除機械性壓迫。

疾病類型

1、屈曲型損傷這是前柱壓縮,後柱牽張損傷的結果,該暴力系經Z軸的矢狀面,產生單純軟組織性,或單純骨性,或為混合性損傷,臨床上常見的有:
(1)前方半脫位(過屈型扭傷):
這是脊椎後柱韌帶破裂的結果,有完全性與不完全性兩種,完全性的棘上韌帶,棘間韌帶,甚至脊椎關節囊和橫韌帶都有撕裂,而不文化性的則僅有棘上陳帶和部分性棘間韌帶撕裂,這種損傷可以有30%—50%的尺發性脊椎畸形及四肢癱瘓發生率,因此是一種隱匿型頸椎損傷。
(2)雙側脊椎肩關節脫位:因過渡屈曲後中方柱韌帶斷裂,暴力使脫位的脊椎關節突超越至下一個節段關節的前方與上房,椎體脫位程度至少要超過椎體前後徑的1/2,脫位椎體下關節突移位於下一個節段上關節突的前方,部分病例可有要關節突骨折,但一般骨折片較小,臨床意義不大,該類病例大都有脊髓損傷。
(3)單純性楔(壓縮性)骨折:較為多見。X線側位片為椎體前緣骨皮質嵌插成角或為椎體上緣中板破裂壓縮,
該種情況多見於骨質疏鬆者的病理變化除有椎體骨折外,還有不同程度後方韌帶結構破裂。
2、垂直壓縮所致損傷暴力系經Y軸傳遞,無過屈或過伸力量,例如高空墜物或高台跳水。
(1)第一頸椎雙側性前、後弓骨折:又名jefferson骨折,X線片上很難發現骨折線,有時在正位片上看到C1關節突雙側性向外移位,側位片上看到寰椎前後徑增寬及椎前軟組織腫脹陰影。CT檢查最為清楚,可以清晰地顯示骨折部位、數量及移位情況,而MRI檢查只能顯示脊髓受損情況。在治療方面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可以採用持續顱骨牽引,2周后再上頭頸胸石膏固定3個月。
(2)爆破型骨折:為下頸椎椎體粉碎性骨折,一般多見於C5、C6椎體,破碎的骨折片不同程度凸向椎管內,因此癱瘓發生率可以高達80%,還可以合併有顱腦損傷,椎體骨折粉碎狀,骨折線多為垂直狀骨折片可出來至椎管內,還可能發現有弓骨折。
3、過伸損傷
(1)過伸性脫位:最常發生於高速駕駛汽車時,因急剎車或撞車,由於慣性作用,頭部撞於擋風玻璃或前方座椅的靠背上,並迫使頭部過渡仰伸接著又過渡屈曲使頸椎發生嚴重損傷,其病理變化為前縱韌帶破裂,椎間盤水平狀破裂,上一節椎體前下緣撕脫骨折和後縱韌帶斷裂,損傷的結果使頸椎向後移動,並有脊柱後毒,使脊髓夾於皺縮的黃韌帶和椎板之間而造成脊髓中央管周圍損傷,部分病例,特別是年老者,原有的下頸椎後方的骨刺可以撞擊脊髓,使受孫脊髓的平面與骨折的平面不符合,本病的特徵性體徵是額面部有外傷痕跡。
(2)損傷性樞椎椎弓骨折:此型損傷的暴力來自頸部,使頸椎過渡仰伸,在樞椎的後半部形成強大的剪下力量,使樞椎的椎弓不堪忍受而發生垂直狀骨折,以往多見於被縊死者,故名縊死者骨折。目前多發生於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
4、不甚了解機制的骨折齒狀突骨折:引起齒狀突骨折的機制還不甚了解,暴力可能來自水平方向,從前至後,經顱骨而至齒狀突,可能還有好幾種複合暴力。齒狀突骨折可以分成三型:
第Ⅰ型,齒狀突尖端撕脫骨折。
第Ⅱ型,齒狀突基部,樞椎體上方橫形骨折。
第Ⅲ型,樞椎體上部骨折,累及樞椎的上關節突一側成為雙側性。
第Ⅰ型較為穩定,併發症少,預後較佳,第Ⅱ型多見,因該處血供不佳,不癒合率高達70%,因此需手術者多,第Ⅲ型骨折穩定性好,血供亦良好,癒合率高,預後較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