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詠春拳宗師]

葉問[詠春拳宗師]

葉問(1893年10月1日—1972年12月1日),祖籍廣東省南海縣桑園,是當地大少爺,在香港聖士提反學院讀書,學識淵博。詠春師承陳華順、梁璧,為詠春拳體系的開宗立派人。 葉問於50年代開始在香港教授廣東人詠春拳;其封門弟子梁挺將詠春拳傳揚國際,更通過其子弟在全球的廣泛傳揚,形成出一套最權威的中國傳統武術實戰修習課程《梁挺詠春》(WingTsun),載譽全球,現於詠春時代(Wing Times)傳播。 葉問是詠春拳乃至中國武術一致推崇的一代宗師,葉問眾弟子當中就有青出於藍的,其中除了封門弟子梁挺外,還有將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李小龍。 葉問在香港授拳時,於原傳統武術言傳身教的授業方式上,將原博大精深包含武術套路與心法(訣語)的傳授方式,拆改成一個個簡單通俗的粵語動作名稱(如攤、掌、膀、伏、抌、捶),讓詠春拳以最顯淺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在香港開宗立派,將原本秘而不傳的詠春拳傳揚開來;及至其後子弟門人孜孜努力,將詠春傳至全世界,成為一系名拳。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葉問(Yip Man)(1893年10月1日—1972年12月1日),廣東佛山南海桑園人。葉問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詠春拳第一人。祖籍為廣東南海羅村鎮聯星潭頭村人,其父親因避“紅頭軍”之亂,才搬往南海縣佛山桑園居住。在七歲時,便拜師入陳華順門下。十六歲那年,葉問遠離南海縣佛山,赴港求學,就讀於聖士提反書院。後隨梁壁學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傳授詠春拳術,從而一舉成名,成為真正的武術家。

還有一種說法,葉問當初遇見梁壁,欲與他比武,但無論葉問如何進攻都被他一一化解。葉問一問,方知原來這是師叔梁壁。民國初年,被譽為中國四大鎮的佛山,每年都流行“秋色”遊行盛會,以展示特殊的民族手藝,每年遊行都是人山人海,更有來自外鄉遊客。

1949年,葉問來到香港,由好友李民之推介,認識飯店公會理事長梁相,梁相也是武術愛好者,可說是武林中人,曾習龍形摩橋,得知葉問為詠春拳陳華順門人,即行拜師學技,並請葉問在九龍深水埗大街的飯店公會公開傳授,當時除李民、梁相外,尚有駱耀以及其外甥盧文錦等,不到十人,而李民與葉問早已是世好,可說是亦師亦友,以後有葉步青、徐尚田......等相繼投入,由於求技者日漸增加,當時投入學技的,以九龍巴士同人為最,由於求學詠春拳技連綿不斷,為了有更大的空間和場地,葉問再三遷換場地於九龍利達街、李鄭屋村、九龍興業大廈,並分出晚間若干時段,到香港荷李活道執教,使詠春拳技推遍九港九每個角落。

葉問晚年後期收授梁挺為弟子,將當時“詠春體育會”班徒交與梁挺繼續教授並委以詠春體育會總教練職務;及後由梁挺所發展出來的《梁挺詠春》WT詠春課程,發展遍布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4000多個支部,子弟門人近200萬之眾,蜚聲國際、載譽全球;及至2012年受深圳文體部門   邀請在位於深圳大梅沙的國際詠春中國總部,通過國內合法機構身份,將原傳統師門授業方式、調整為現代培訓授業方式,進行《梁挺詠春》WT詠春課程傳揚,至今已培養出一批批新晉,承擔起國內WT詠春拳傳揚、弘揚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使命。  

中年生活

1955年葉問看到書信後,即日遷移到上海女子位於李鄭屋邨的住處,後來生了兒子葉少華。梁相身為大師兄,葉師認“徐尚田上書一事,必是梁君計策。梁;於是離港到澳門工作一年,事件平定後再回來解釋。

其他弟子都來交心並願意追隨終身。李小龍和梁紹鴻是此處的早期學生,伍燦為助教,鄰近巴士職工多人來習武,鄒子傳於此時加入。由於李鄭屋邨住處地方狹窄,並無處可放置木人樁設備,這時期的學生鮮能接觸木樁與棍。

晚年生活

1968年收梁挺為“封門弟子”,在餘下幾年裡不斷把畢生所學傳授給梁挺。

葉問大師1972年12月1日在香港病逝。詠春拳一代宗師,精神永在,為後世門人之敬仰。

詠春拳術,從一套女兒家的自衛術發展到實戰技擊之上,並在數十年間急速發展。

出生年份

實際上,葉問出生於1899年。1949年因為去香港投靠表姐,葉問留下妻子及三名年幼兒女,利用通行證,與大女兒先到澳門,後再到香港。葉問生前從來不說之前在大陸的事,甚至連兒女都不知道。來港後換取身份證時,他自己改名葉溢,而且虛報生於1893年。

家室

葉問妻子張永成為其生七個孩子, 其中三個孩子夭折了,剩兩子兩女,長子葉準,次子葉正。其妾室上海女子為其生一子,名叫葉少華。另還有一女,名字不詳。葉問死後,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分完家產,來往甚少。

個人成就

傳統“窮文富武”,武術必須言傳身教,一位名師一輩子最多帶出數位子弟。據梁挺口述,當年葉問拜陳華順為師求學詠春拳的學費是 十二兩黃金(折合為當前 50~70萬人民幣)。一般是師父教育子弟從架子到意境一個或一整套動作後,才傳授心法,這個“心法”包含了對這個動作的總結和核心要點提示,一整套武術從上到下從外至內,修習過程淺則十年八載,深則三五十年,為常數。往往一套近乎完美的武術,須經歷幾代甚至十幾代人摯誠傳承,才得以成就。

葉問,作為舊式世家子弟,得以承傳。及至後來流落香港,所收門徒遍及各階層,上至官紳、下及平頭百姓,為適應和惠及眾人,遂將原來博大精深的“心法”(譬如雙龍奪珠、神龍擺尾、白鶴亮翅、餓虎擒羊、燕子抽水……)拆改成一個個簡單通俗的動作名稱,如攤、掌、膀、伏、抌、捶等,讓詠春拳以最顯淺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在香港傳揚開來。

不過,葉問教拳,有其語言局限,葉問本身是南海(南海縣)人,所持廣東話為土粵音,與潮州音有語言溝通上的困難,所以是 “連潮州人都不教”的。葉問秉持傳統思想、不單純追求名利而教人;所教之徒,必盡力讓其通透明白,才得以修業。即便此,葉問在港授徒,仍然秉持“教拳、教馬、教步”的漸進階段過程,每個階段淺則三五年、深則十年八載、甚至終生不授。及此,葉問的早期子弟,不乏有接受現代高等教育之人,更是使用現代教育思想和語言,將詠春拳逐步傳揚開來。

儘管如此,如果只道聽途說各種動作招式名稱,而沒有在葉問或其門徒身邊言傳身教、恆常修習、浸淫其中,亦很難以掌握其真傳。其中李小龍就是一個例子。李小龍雖隨葉問修習,但未學到詠春之馬和步,與詠春真功相去甚遠。更毋論其他打著“詠春”、“傳統詠春”、或者“葉問系”等幌子招搖之人,其所持功夫,目測便只有雜耍、遊藝之技了。

所謂,嫡傳、親傳、真傳、秘傳無數,遺傳、謠傳遍地,真全難求。  

問公積極發揚詠春拳,在短短二十二年(五零至七二)之時間,不但在港澳台地區把詠春發揚光大,封門弟子梁挺更將詠春種籽散落到世界每一角落,使詠春之果實牢牢散播於世界各大國家。葉問生前培養出之人才如梁相、葉步青、招允、李小龍、駱耀、徐尚田、梁挺、黃淳梁、盧文錦   何金銘……等一班出色之弟子,分別都能繼承宗師遺志,把詠春拳進一步發展,故宗師逝世後,詠春門人,一致推崇他為詠春派一代宗師。一直以來,詠春拳都只有少數傳人。而葉問在港傳技20餘年,這情況才有所改變。

上世紀60年代,李小龍赴美國發展,逐步成名,通過電影將詠春拳傳播至世界各國;葉問的弟子梁挺,更是憑著詠春真傳,成傳揚詠春拳的一代宗師。

被廣泛研習的詠春拳(資料圖片) 被廣泛研習的詠春拳(資料圖片)

此外,在葉問個人興趣方面,每日隨三、五弟子或好友在茶樓飲茶,偶爾也來幾圈衛生麻將,除此之外,仲夏之時,葉問更是喜歡參觀鬥蟋蟀,其原因是廣東的蟋蟀非常勇猛善戰,不像台灣蟋蟀,相鬥即定輸贏。因此兩蟋蟀斗下來,可以大戰數十回合,更有蟋蟀的腿都打斷了,仍然勇猛搏殺,比起擂台大戰,更為過癮。除了鬥蟋蟀,鬥狗也是所好也,至於葉問觀看鬥狗,多是與另一武林高手共往參觀,他就是蛇形刁手梁家芳師傅,他與葉問同是武林中好朋友,也是同鄉,可說是深交。

詠春拳

正宗真傳

葉問畢生的成就,是將詠春拳以原本秘而不傳的教授方式、調整為簡單通俗、顯淺明了的教授方式,開宗立派,成為一系名拳;後通過其完整的拳術課程體系、其子弟(包括梁挺等)將詠春拳廣泛傳揚開來,蜚聲國際、載譽全球,為中華武術在全世界的發揚光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許多外國人眼裡,詠春拳取代了太極、少林等,成為“中國武術”之一。

詠春拳的發源地與發祥地

關於詠春拳,核心一點就是,首先要弄明白,發源地(英文matrix)與發祥地(英文a place of origin),是不同的兩個概念。

國內通常說的“源於××”,指的是發源地。這是可以通過很多物證來證明得出的;而詠春拳,不僅僅是一個有形的物質;它的影響力和價值,是通過更廣闊的文化承傳來體現出來的。詠春拳,確實是葉問在香港發祥出來,才開宗立派、成為一系名拳的(這好比大家通常說劉德華就是指香港明星劉德華,而不是指千千萬萬個其他的、與劉德華同名的人,一樣)。這裡面,有香港當時的天時、地理、人文風貌基礎,才產生出來的。所以,若離開對當時香港文化環境的理解、去另立、重新定義詠春拳,便難以精深了解它;而只有在對其所處的文化背景下去了解、修習詠春拳,才得以全面、精深。  

招式

談葉問——《說文學武》 談葉問——《說文學武》

詠春拳所使用的招式,都是我們日常用於自衛自保的本能反應動作,既不神秘,也不華麗。我們只是在此基礎上加以總結、並通過系統練習,成為我們連貫的技術套用,“以打為消、連消帶打”,以此達到高度自保效果。——葉問

師訓

詠到梅花樁法妙,春生桃李藝林香。——葉問  

詠到梅花傳妙技,春來桃李競芬芳。——梁挺  

教學特點

葉問第一代傳人黃淳梁、李小龍 葉問第一代傳人黃淳梁、李小龍

1、十分注重對人才之選擇,他經常說:“徒弟選擇一個好師傅,固然困難,但師傅選擇一個好徒弟,更加困難。”作為一個一生以教拳為職志之人,能有這種心態,殊不簡單,這可說是他對工作態度之認真,對所教徒弟負責之表現。

宗師一生教拳,從不掛牌,亦不賣招生廣告,他之所以這樣,其唯一之目的,就是保留這一個“有選擇收徒弟之主動權。”二十年來,信守這個原則, 作為一個教拳為職志者,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2、對初入門者之基本訓練,十分重視,當傳授小念頭時,從正確手法,腰馬配合,到發力運用,從沒有時間限制,只要學者能達到他的要求,他才會進而教授新的課程,從不苟且,這其實是對勤學者一種獎勵。

葉問第二代傳人蔡銀川 葉問第二代傳人蔡銀川

3、授拳另一特點,就是量才而教,他對每一個學者,從心理而至個性,身材體魄而至知識程度,文化修養而至吸收能力,先作充分了解,更根據每個學者不同所需,作出不同的方法而教,務使每一個學者都能更易學習和吸收。

4、教拳過程中極之注重黐手和自由搏擊的練習,這是培養學者對詠春的喜愛和信心, 從而引導學者進一步對詠春拳的法度和木人樁之研究。

與李小龍

葉問眾弟子當中就有青出於藍的,其中除了封門弟子梁挺外,還有將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李小龍。

回首當年,李小龍出生在美國,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光是在香港度過的。小時候的李小龍身體十分瘦弱,父親為了強壯兒子的體魄,便教其打太極拳。而李小龍本身就喜歡嘗試新奇的事物,喜歡冒險,特別是戶外運動。於是他徹底迷上了武術,除了太極拳,他還學過詠春拳、洪拳、少林拳等拳種,為今後自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小龍則是在街戰失利及受好友張卓慶(WILLIAM-CHEUNG)的影響而決定投入到詠春門下的。因為李小龍突然間感覺到張卓慶的技擊犀利了許多,原因是他學習了詠春拳,所以在張卓慶的介紹下他亦拜入了葉問宗師的門下,而開始系統學習詠春拳。開明的葉問亦不反對李小龍繼續練習太極拳,也不反對自己的弟子與別的拳派過招,相反他還特別注重實戰訓練,因為他知道一個拳派要想生存下去靠的就是自己的實力,習武者只有在“實戰”中,才能不斷地完善與強大自己。這一切,均對李小龍影響至深。

在很多時候雖然是由師兄黃淳梁(Wong-Shun-Leung)代師授藝,但黃淳梁亦為一位闖將,十分愛打架,他的性格又與小龍投緣,而傳給了他很多詠春訣要。後來李小龍獨創一門拳學,他的截拳道仍有著詠春的影子,截拳道中一些核心技術仍與詠春基本類似。所以說,李小龍宗師後來功高蓋世,而詠春拳對他的影響亦不可小覷,黃淳梁作為李小龍的授業師兄,李小龍的大多數詠春技術均由他所教。

美國報刊甚至把他譽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甚至稱他為“武之聖者”,香港報紙也讚譽他為“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

李小龍約在1954年間,在利達街武館內拜入葉問門下,而他確實相當投入,從不缺課;但因移民美國,可惜未能連續學完所有拳法。發達後的李小龍,曾再親訪葉師,希望能學得詠春拳的木人樁法。並提出以一間樓宇的代價請葉師親自示範全部詠春木人樁法,由李氏拍攝成影片攜帶回美國自行學習,卻被葉問婉言所拒。但葉師其本人意願是只要求學者有心學技,則全力傳授,最重要的是更不能厚此薄彼,此種大家長作風,甚為其門下弟子所愛戴。

斷言李小龍“短命”

1949年,葉問來到香港,由好友李民之推介,認識了飯店公會理事長梁相,梁相也是武術愛好者,得知葉問是詠春拳陳華順門人,立刻拜師學技,並請葉問在九龍深水的大街飯店公會公開傳授。漸漸地,求技者越來越多。為了有更大的練習空間,葉問再三遷換場地,九龍利達街、李鄭屋村、九龍興業大廈,並分出晚間若干時段,到香港荷李活道執教,使詠春拳傳遍香港每個角落。

1954年,李小龍在利達街武館內拜入葉問門下,李小龍上課相當投入。那時候,葉問曾以經驗斷言李小龍是個“短命種”。

原來,李小龍的雙腳天生有小缺陷,走路的時候有一點上下“顛”。普通人不一定能看出這個缺陷,心明眼亮的葉問卻早已看出他這個特徵,笑言李小龍“走路時腳跟不到地,正是短命相”。李小龍天生平足,不但走路時“腳跟不到地”,早期更不能以整個腳掌觸地的姿勢蹲下來,這是葉問及其他與李小龍要好的師兄都知道的。所謂“走路腳跟不到地便短命”的傳言,其實並非葉問首創,而是有醫學依據的。

幾年後李小龍再回香港探望葉問及師兄弟。一次與幾位同門吃夜宵時,小龍故意問葉問“信不信我現在可以蹲下來”,葉問微笑不語,知道他已憑苦練克服此缺陷。

葉問與黃淳梁對李小龍6年的深刻教詢,使他由一個巷戰少年而過渡為真正的武術高手,當然這亦是李小龍後來成為武學大家的一個必然的前提。他首先是一位名貫香江的詠春闖將。李小龍後來在世界武壇上的輝煌成功,也為詠春拳的世界性傳播作出了貢獻。李小龍後來移民美國,但他一直鑽研功夫。

人物評價

葉問在詠春拳術方面有著極深的造詣,對詠春拳術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於二十二年間,把詠春拳散播到世界各地,使詠春拳成為世界知名拳術之一。而且葉問的武德人品已堪稱楷模,所以葉問終老後詠春拳派同人一致推崇他為一代宗師。

70年代出版《佛山華僑志》有專文介紹他的事跡,2000年落成的佛山武術博物館有專設的葉問展室,美國俄亥俄州設有“葉問博物館”,英國伯明罕的“葉問(海外)國術總會”設有紀念他的專欄,香港“葉問國術總會”掛有他的畫像和練功等照片。

葉問以崇高的武德,推崇詠春拳的發展,堪為一代宗師,最終將中華武術發揚光大。

影視形象

電影

• 《葉問》(2008年):甄子丹飾演葉問。

• 《葉問2:宗師傳奇》(2010年):甄子丹飾演葉問。

• 《葉問前傳》(2010年):杜宇航飾演葉問。

• 《一代宗師》(2013年):梁朝偉飾演葉問。

• 《葉問:終極一戰》(2013年):黃秋生飾演葉問。

• 《葉問3》(2016年):甄子丹飾演葉問。

電視劇

• 《李小龍傳奇》(2008年),于承惠飾演葉問。

• 《葉問》(2013年),鄭嘉穎飾演葉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