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中國武術家]

葉問[中國武術家]

葉問(1893-1972年),本名葉繼問,是廣東佛山的大族富家子弟。葉問從小受到家庭嚴謹的儒家教育。從7歲起便拜“詠春拳王”梁贊的高足陳華順(人稱華公)為師學習詠春拳。自收葉問為徒後,陳華順則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門學技,葉問成為陳華順封門弟子。華公逝世後,葉問再隨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技。葉問十六歲那年,赴港求學外文,就讀於聖士提反學校。後隨梁壁(梁贊之子)學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傳授詠春拳術。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讓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龍。另有相關電影以此為名。

基本信息

簡介

葉問宗師及門人葉問宗師及門人

葉問(1893-1972年),本名葉繼問,是廣東佛山的大族富家子弟。在詠春拳術方面有極深的造詣,武德人品堪稱楷模,所以詠春拳派同仁一致推崇他為“一代宗師”。

葉問從小受到家庭嚴謹的儒家教育,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素養。在上學讀書之餘,他愛上了傳統武術,從7歲起便拜“詠春拳王”梁贊的高足陳華順(人稱華公)為師學習詠春拳。

葉問16歲那年,遠離佛山,赴港求學外文,就讀於聖士提反學校。後隨梁壁(梁贊之子)學武。

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傳授詠春拳術,從而一舉成名。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讓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龍

生平概述

葉問在7歲時,便拜師入陳華順門下,學習詠春拳。當時陳華順年事已高,與葉問年齡相差數十歲之多,故葉問也以華公相稱,而陳華順對此年幼弟子極為疼愛,自收葉問為徒後,則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門學技,葉問成為陳華順封門弟子。

在葉問13歲時,師父陳華順臨終前著意囑咐大弟子吳仲素好好照顧葉問,幫助他完成詠春拳學業。於是,葉問隨後轉到佛山普君墟線香街吳仲素拳館繼續學藝。

葉問15歲時得到姻親龐偉庭的資助赴香港求學,就讀於赤柱名校聖士提反書院。在這裡,無論華人、洋人、印度人中的好鬥學生都被他打敗了。經同學介紹,他認識了梁贊次子梁璧,跟隨他深造詠春拳近4年,武技以突飛猛進,因梁璧將其父的精妙之處盡傳給了葉問。

從1924至1949年35年的時間葉問都在佛山從事軍警教拳和私人教拳工作,經常與武術界各門交流切磋,被譽為第二位梁贊。

1949年10月,56歲的葉問經澳門再來香港。

葉問李小龍與宗師葉問
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傳授詠春拳術,從而一舉成名。以後又在九龍汝州街、李鄭屋村、通菜街等地設館授徒。其徒弟除總會及分會的會員、港九各地的中國工人外,還有在港的外國留學生。今日很多國際有名的詠春拳師,如香港的“講手王”黃淳梁、“功夫之王”李小龍、澳大利亞的詠春拳大師張卓慶等都出自葉問門下。由於葉問在詠春拳術方面有極深的造詣,武德人品堪稱楷模,所以葉問終老後詠春拳派同仁一致推崇他為“一代宗師”。

1971年,葉問弟子成立了“詠春體育會”和“葉問國術總會”,集教授、研究、交流詠春拳術為一體,並以此為中心,將詠春的種子傳播至世界。經二十餘年的苦心經營,葉氏門下高徒輩出,特別是憑著非凡的中國功夫揚威世界的李小龍,奠定了詠春拳傳播、發展的基礎。

70年代出版《佛山華僑志》有專文介紹他的事跡,2000年落成的佛山武術博物館有專設的葉問展室,美國俄亥俄州設有“葉問博物館”,英國伯明罕的“葉問(海外)國術總會”設有紀念他的專欄,香港“葉問國術總會”掛有他的畫像和練功等照片。

性格特點

葉師性格頗為獨特,他若幽默起來就像老頑童一般;要是他一言不發,簡直就是一張“撲克臉”,教人摸不清他會說什麼。

葉問不大喜歡發言,但一開口便可能有驚人之語。不過,連他自己也承認,他的口才不大好。所以請他大聲演說比請他打一套拳還難。在人少時,請葉師隨便講幾句話是很容易的事,但若要他老人家在大庭廣眾之下講幾句,他便會感到“口乾舌燥”。以葉師的自知之明,當然了解自己的弱點。不過不善於講話並不等於不知道如何講話。說真的,有時葉師講話中的精闢之處,常人能學到一半就很不錯了。

關門弟子

於1965年遷到二子葉正位於通菜街的居所(有傳是鄧生的物業,葉準結婚遷入,稱要付出租金),這時只教相熟好友,郭強(梁相第二弟子-四虎中的長腳虎,梁挺二師兄)於1968年介紹梁挺與師公,見證梁挺行過拜師禮。吳華森亦在亞皆老街設館,這幾個徒孫(亦是梁相的徒弟)時常與師公飲茶。

於1969年葉問首次及唯一一次出席浸會學院由梁挺主辦的詠春拳表演大會,列席嘉賓包括同門鄧生、吳華森、布建華(歷任詠春體育會拳術班教練)和古生等人。

武術造詣

葉問梁旭輝佛山精武會會長,張卓慶門徒
他先從陳,後隨吳梁,異途同歸,盡得梁贊傳下僅有的三兩弟子的詠春精髓,又直追師祖詠春之神韻,因而當地他再回佛山時,包括吳仲素在內的同門諸弟子在拳藝上都遠遜於他。

在後的數十年間,由於常與武術界切磋交流,善攝精華,葉問的拳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又因其屢挫兇徒,屢敗強手及“習武先立品”、“重節而輕利”的高尚武德與氣節,在佛山拳壇上被譽為詠春派的第二位“梁贊”。

很多國際有名的詠春拳師,如香港的“講手王”黃淳梁、“功夫之王”李小龍澳大利亞的詠春拳大師張卓慶等都出自葉問門下,可謂桃李滿天下。六七十年代,葉問在眾弟子的同心協助下,先後在香港創立了詠春體育會葉問國術總會,奠定了詠春拳傳播、發展的基礎。

個人成就

葉問徐尚田與葉問
積極發揚詠春拳,在短短二十二年(五零至七二)之時間,不但在港澳台地區把詠春發揚光大,更將詠春種籽散落到世界每一角落,使詠春之果實牢牢散播於世界各大國家,他生前培養出之人才如梁相葉步青招允李小龍駱耀徐尚田黃惇梁何金銘……等一班出色之弟子,分別都能繼承宗師遺志,把詠春拳進一步發展,故宗師逝世後,詠春門人,一致推崇他為詠春派一代宗師。

一直以來,詠春拳都只有少數傳人。而葉問在港傳技20餘年,這情況才有所改變。上世紀60年代,李小龍赴美國發展,創辦“振藩國術館”逐步成名,通過電影將詠春拳傳播至世界各國。

葉問1972年去世後,其子葉準、葉正繼承父業,致力於向海外推廣詠春拳術。葉準在香港詠春體育會、沙田大會堂香港城市大學科技大學佛山科技學院設點授徒。目前,葉準及其門徒在世界60多個國家組織有詠春拳會近3000家。因在世界武術推廣的卓越貢獻,葉準還獲得美國奧委會的嘉獎。
而葉問在香港收的弟子梁挺通過辦雜誌、出書、公開表演、訓練拳手接受挑戰、拍電影等形式來傳播詠春拳。梁挺1973年創辦國際詠春總會,至今已在60多個國家設立機構,支部超過400多家。

教學特點

葉問張卓慶(左)與葉問
1、十分注重對人才之選擇,他經常說:“徒弟選擇一個好師傅,固然困難,但師傅選擇一個好徒弟,更加困難。”作為一個一生以教拳為職志之人,能有這種心態,殊不簡單,這可說是他對工作態度之認真,對所教徒弟負責之表現。

宗師一生教拳,從不掛牌,亦不賣招生廣告,他之所以這樣,其唯一之目的,就是保留這一個“有選擇收徒弟之主動權。”二十年來,信守這個原則,作為一個教拳為職志者,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2、對初入門者之基本訓練,十分重視,當傳授小念頭時,從正確手法,腰馬配合,到發力運用,從沒有時間限制,只要學者能達到他的要求,他才會進而教授新的課程,從不苟且,這其實是對勤學者一種獎勵。

3、授拳另一特點,就是量才而教,他對每一個學者,從心理而至個性,身材體魄而至知識程度,文化修養而至吸收能力,先作充分了解,更根據每個學者不同所需,作出不同的方法而教,務使每一個學者都能更易學習和吸收。

4、教拳過程中極之注重黐手和自由搏擊的練習,這是培養學者對詠春的喜愛和信心,從而引導學者進一步對詠春拳的法度和木人樁之研究。

葉問與李小龍爭論的焦點

其實矛盾的源頭來自於二人的文化背景。首先葉問接受的是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民族意識比較強,加上當時中華大地屢受外強凌略,佛山的家園被毀,不得已才背井離鄉旅居香港,因此在問公的思想里有牴觸外國人的情緒也不奇怪。而不同的是李小龍出生在美國,從小接受的是西方文化教育,比較注重眼前的既得利益,在李小龍去美國之前問公曾經再三囑咐李小龍千萬不能把詠春拳傳授給外國人,中國功夫只能中國人用作保家衛國。然而李小龍去到美國之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在當地開了一家武術館,而且多是外國人。此是的李小龍早已把問公的話拋到九霄雲外了。問公聽說此事後已有些不悅,到此時二人的關係並未發展到不可扭轉的地步。

個人軼事

1.為人謙遜,弟子皆稱問叔

上世紀30年代,學詠春拳還是富人弟子所為,當年的郭富是個窮鬼,孤單單一個人從平洲到佛山永安路一間糖面鋪打工。郭富說,糖面鋪對面有一間叫“聯倡”的花紗店,他發現,每逢入夜以後,就有不少人進出,他偷偷從花紗店的門縫往裡看,原來是一幫年輕人在學拳。郭富打聽後得知原來是當地一周姓富翁請葉問在教授詠春拳。自幼喜拳術的郭富第二天便托人找“問叔”拜師,結果葉問一口回絕。經過長達半年的持久戰,葉問終於被這個誠心的年輕人打動。郭富非常興奮,高興地行禮大叫師父,可葉問卻很嚴肅地說,千萬不要叫師父。後來,師兄們才告訴郭富說,葉問是個非常謙虛的人,不喜歡弟子們叫他師父,徒弟們都稱師父葉問為“問叔”。

葉問葉問與眾弟子合影
2.勤奮好學,師父拳譜相贈

郭富說,以前師父教徒弟功夫多少會有所保留,葉問7歲跟陳華順學藝,是陳華順的封門弟子。葉問悟性極強,勤奮且善於思考,陳極喜歡這個弟子。當時陳華順的兒子是個不太爭氣的二世祖,曾經偷了父親藏在枕頭箱底下的藥書和武術書到當鋪換了六十兩銀子,陳華順知道後非常生氣,贖出書後馬上把書送給了葉問。六年後陳臨終時囑咐弟子吳仲素繼續教授葉問。吳仲素為人豪爽,受師父所託,對師弟葉問也是盡心盡力。郭富說,葉問不但得到陳華順教授的武功,還學了吳仲素的武功,此外,到香港後,聰明的葉問還學到了師公梁贊兒子梁壁的武藝

3.重視人才,親自上門授拳

葉問十分注重對人才之選擇,他經常說:“徒弟選擇一個好師傅,固然難,但師傅選擇一個好徒弟,更加困難。
1945年,受戰爭影響,郭富打工的糖面鋪也被迫關閉,他隨之失業,不得不又回到鄉下,但師父不在佛山,他就不告而別。歷經近五年的教授,葉問喜歡上了勤奮好學的郭富。後來他發現怎么不見了郭富,就親自到郭富的鄉下平洲夏教找他。郭富說,實在想不到“問叔”竟然來找他這個窮鬼。於是就在郭富的祖屋,葉問和郭富一起練拳,手把手教郭富,這時郭富發現,師父教的拳都是在佛山時沒學過的,他懷疑這些功夫就是梁壁教的,他也不敢問,只有更加用心地練武。在此後的近兩年時間裡,葉問經常步行幾十里路來到夏教,繼續傳授他的詠春拳術,將自己的所有拳譜、藥書讓郭富翻抄記錄了一遍。

4.心胸豁達,允學他派武術

葉問的眾多徒弟中,當第五期弟子李小龍名氣最大,但他自己就沒見過李小龍。李大約在1956年間,在利達街武館內拜入葉問門下,李學拳相當投入,從不缺課,但因移民美國,未能連續學完所有拳法。發達後的李小龍,曾再親訪葉師,希望能學得詠春拳的木人樁法。並提出以一間樓宇的代價請葉師親自示範全部詠春木人樁法,由李拍攝成影片攜帶回美國自行學習,但卻被葉問拒絕。葉問其本人意願是只要求學者有心學技,則全力傳授,絕不厚此薄彼。

葉問是個極寬容之人,他不像有的教頭那樣,禁止弟子學習或演練其他門派的指數,並認為這是離經叛道的逆行。葉問看李小龍最初的招式,就知道他曾向演藝界的叔伯學過功夫。葉問認為這不是壞事,因為藝人的招式雖是表演給人看,但畢竟是從武術流派中演化而來的,仍有可取之處。

紀念

葉問在詠春拳術方面有極深的造詣,對詠春拳術民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武德人品以堪稱楷模,所以葉問終老後詠春拳派同人一致推崇他為一代宗師。

70年代出版《佛山華僑志》有專文介紹他的事跡,2000年落成的佛山武術博物館有專設的葉問展室,美國俄亥俄州設有“葉問博物館”,英國伯明罕的“葉問(海外)國術總會”設有紀念他的專欄,香港“葉問國術總會”掛有他的畫像和練功等照片。

成就

積極發揚詠春拳,在短短二十二年(五零至七二)之時間,不但在港澳台地區把詠春發揚光大,更將詠春種籽散落到世界每一角落,使詠春之果實牢牢散播於世界各大國家,他生前培養出之人才如梁相葉步青招允李小龍駱耀徐尚田黃惇梁何金銘……等一班出色之弟子,分別都能繼承宗師遺志,把詠春拳進一步發展,故宗師逝世後,詠春門人,一致推崇他為詠春派一代宗師。 一直以來,詠春拳都只有少數傳人。而葉問在港傳技20餘年,這情況才有所改變。上世紀60年代,李小龍赴美國發展,創辦“振藩國術館”逐步成名,通過電影將詠春拳傳播至世界各國。
葉問1972年去世後,其子葉準、葉正繼承父業,致力於向海外推廣詠春拳術。葉準在香港詠春體育會、沙田大會堂、香港城市大學、科技大學、佛山科技學院設點授徒。目前,葉準及其門徒在世界60多個國家組織有詠春拳會近3000家。因在世界武術推廣的卓越貢獻,葉準還獲得美國奧委會的嘉獎。 而葉問在香港收的弟子梁挺通過辦雜誌、出書、公開表演、訓練拳手接受挑戰、拍電影等形式來傳播詠春拳。梁挺1973年創辦國際詠春總會,至今已在60多個國家設立機構,支部超過400多家。

評價

葉問在詠春拳術方面有極深的造詣,對詠春拳術民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武德人品以堪稱楷模,所以葉問終老後詠春拳派同人一致推崇他為一代宗師。

7 70年代出版《佛山華僑志》有專文介紹他的事跡,2000年落成的佛山武術博物館有專設的葉問展室,美國俄亥俄州設有“葉問博物館”,英國伯明罕的“葉問(海外)國術總會”設有紀念他的專欄,香港“葉問國術總會”掛有他的畫像和練功等照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