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非特異性感染

顱內非特異性感染

顱內非特異性感染感染疾病主要由細菌、病毒、黴菌和寄生蟲引起。在顱內感染性疾病的診斷中,影像學檢查特別是CT和MRI常起重要作用。雖然大部分顱內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學表現不具有特異性,但是根據影像學所見,再結合病史、臨床症狀和體徵及實驗室檢查,可作出準確的診斷。如果影像學檢查結合臨床資料還不能明確疾病的性質,可以進一步行CT或MRI引導下的顱腦立體定向穿刺活檢術確定診斷。

基本信息

護理評估

1.了解病史及相關的健康史、感染部位及病情,是否需要隔離,是否有糖尿病等。

2.對特殊部位的感染要警惕可能帶來的危險性,如窒息、顱內感染、指骨壞死及骨髓炎等。

3.對重症患者要觀察全身中毒情況,注意生命體徵的變化,警惕感染性休克的發生。

4.實驗室檢查,當出現異常變化要警惕患者可能要出現的問題,如白細胞計數特別高或不升反降等。

5.患者心理狀況,一般輕症易忽視,重症易恐懼與焦慮。

護理診斷

1.疼痛。
2.發熱。
3.生活自理困難。
4.潛在的併發症及危險。
5.營養失調。
6.知識缺乏。

預期目標

1.疼痛減輕。
2.生活的照料。
3.潛在併發症及危險消除。
4.營養恢復。
5.掌握知識。

護理措施

1.全身療法的護理

(1)嚴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則,輕症可不套用,重症特別是敗血症則應早期、足量、廣譜、聯合、有效的抗生素靜脈輸入。注意用前做試驗和用後的藥物反應。
(2)支持療法,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加強營養,嚴重感染可少量多次輸入新鮮血液。
(3)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對重症患者定時測T、BP、P、R,以及神志、瞳孔、肢體活動等。
(4)對症處理,對高熱患者給予降溫,疼痛較重者給用止痛劑,以及抗休克治療。
(5)需要隔離的嚴格執行。

2.局部療法的護理
(1)患部休息、制動、抬高患處等。
(2)局部外敷藥物,早期可先用魚石脂軟膏和中藥。
(3)局部熱敷,理療。
(4)手術前後護理,術前用藥及局部處理,術後觀察和保持引流通暢,局部清潔及時換藥等。

3.健康教育
(1)保持皮膚清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防止皮膚損傷,傷後要及時正確處理;
(3)處理原發病灶;
(4)儘早治療相關的全身疾病。

影像學診斷

在顱內感染性疾病的診斷中,影像學檢查特別是CT和MRI常起重要作用,顱內感染性疾病需要檢查的疾病有腦膜炎腦炎腦膿腫等疾病。

顱內非特異性感染顱內非特異性感染
一、腦膜炎
腦膜炎是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根據病因的不同腦膜炎可以分為3種類型:1.急性細菌性腦膜炎,又稱急性化膿性腦膜炎;2.病毒性腦膜炎,又稱淋巴細胞性腦膜炎;3.慢性腦膜炎,可以由結核或球孢子菌等引起。
腦膜炎的併發症主要包括腦積水、腦梗塞、硬膜下/硬膜外膿腫、腦實質感染和腦室/室管膜炎等,無菌性硬膜下積液主要見於小兒腦膜炎。其中硬膜下/硬膜外膿腫最常見於術後感染和靜脈竇感染,由腦膜炎引起的占少數。腦膜炎的併發症可引起嚴重不良後果。

腦膜炎通常由臨床作出診斷,影像檢查主要用於觀察是否有併發症。

急性化膿性腦膜炎
急性化膿性腦膜炎由化膿性細菌所致,是臨床最常見的嚴重腦膜炎。

1.X線平片
急性細菌性腦膜炎如無併發症,X線平片無異常所見。新生兒細菌性腦膜炎合併有腦積水時,可見患兒的顱縫增寬。

2.CT診斷
絕大多數患者CT平掃無異常所見。少部分患者由於炎性滲出物填充腦池腦溝,CT平掃可見基底池和腦溝的正常形態消失,呈等密度。約40%~50%的化膿性腦膜炎患者CT增強掃描可見腦膜強化。腦膜炎所致的腦積水可引起腦室擴大,瀰漫性腦水腫也可引起腦室縮小。
兒童和少部分成人患者,可並發硬膜下積液。並發腦靜脈竇血栓時,增強CT可見典型“空三角”征。此外,CT尚可顯示本病並發的出血性靜脈腦梗塞、腦炎或腦膿腫的徵象。

3.MRI診斷
MRI平掃通常不能發現腦膜炎患者腦基底池消失。注入造影劑後,可見腦膜瀰漫性強化。MRI顯示腦膜強化比CT敏感,急性期多為光滑的軟腦膜強化,向腦溝中深入,少數呈小結節狀或局限性腦膜增厚。磁共振靜脈血管造影能清楚顯示硬腦膜靜脈竇血栓形成。

4.X線腦血管造影診斷
當急性細菌性腦膜炎合併血管性併發症時,可行X線腦血管造影檢查。但是目前隨MRA及MRV的廣泛套用,X線血管造影已很少使用。

5.影像學優選檢查路線
對臨床疑似急性細菌性腦膜炎患者,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建議直接行MRI平掃加增強掃描,可以十分清楚地顯示腦膜炎病變及其併發症。無MRI設備可行CT平掃加增強掃描。CT和MRI均可用於觀察病情進展和判斷治療效果。

急性病毒性腦膜炎
病毒性腦膜炎又稱無菌性腦膜炎、漿液性腦膜炎或淋巴細胞性腦膜炎等,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一種腦膜感染,較細菌性腦膜炎少見。雖然臨床上呈典型急性腦膜感染表現,但是屬於一種良性自限性疾病,多無併發症。
病毒性腦膜炎的影像學檢查無異常改變,與細菌性腦膜炎不同,通常腦膜無強化。當合併病毒性腦炎時,在兩側顳葉和額葉可見壞死和水腫,有時伴有斑點狀出血。由於MRI軟組織對比解析度高,顯示腦炎較其它影像學方法更敏感。

顱內非特異性感染顱內非特異性感染
結核性腦膜炎
結核性腦膜炎是最常見的慢性腦膜炎,與急性細菌性或病毒性腦膜炎不同,可以無明確的臨床症狀和病史。除非合併急性併發症,結核性腦膜炎通常表現為間歇性發作或慢性病程。

1.CT診斷
CT能顯示結核性腦膜炎的病變、部位、範圍及其併發症。CT平掃可見腦基底池和外側裂池正常結構消失,因大量滲出物位於腦池內,使腦池密度增高變為等密度。腦表面可見增厚的硬膜斑,注入造影劑後上述病變均有強化,以血管周圍強化最明顯。

2.MRI診斷

3.影像學優選檢查路線
MRI軟組織解析度最佳、可以多方位成像,對顯示結核性腦膜炎病灶及其併發症均較CT敏感,但是MRI顯示鈣化病變的能力則遠不如CT。如有條件,對懷疑結核性腦膜炎的患者,應首選MRI檢查;不能行MRI檢查者,可行CT掃描。

二、化膿性腦炎

顱內非特異性感染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
1.CT診斷
化膿性腦炎CT平掃表現為皮層下不規則的低密度病變,有占位效應,早期腦炎增強掃描病變區可不強化。晚期腦炎可見斑片狀、腦回狀或病灶周圍不規則強化,延時掃描可見病變中心強化。

2.MRI診斷
化膿性腦炎MRI表現為局灶性不規則病變,信號不均勻,T1加權像較灰質信號稍低,T2加權像信號稍高,可見不同程度的腦水腫和占位效應,增強掃描常見病灶呈斑片狀強化。

3.影像學優選檢查路線
化膿性腦炎的影像學檢查以CT平掃加增強為首選,若臨床高度疑診本病,而CT未見明顯異常者,應進一步行MRI掃描,MRI的診斷效果明顯優於CT。
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
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是單純皰疹病毒侵入腦內而引起的急性腦炎。其主要病理特徵為腦實質內的出血性壞死、及腦組織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核內有包涵體存在,因此本病又稱為急性包涵體腦炎、急性出血性腦炎或急性壞死性腦炎。

1.CT診斷
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早期,CT可以無異常改變。病變中期,大腦顳葉可見境界不清的低密度病變,伴中等度占位效應。增強掃描,病灶有斑片狀或腦回狀強化。病變晚期,少數患者腦組織內出現不規則形出血灶。此外,CT還能顯示腦軟化、腦萎縮和營養不良性鈣化等後遺症。

2.MRI診斷
MRI發現病變較CT敏感,有利於本病的早期診斷。本病早期,MRI的T1加權像顯示大腦顳葉和扣帶回有片狀低信號,T2加權像呈高信號,其境界不清,島葉可以受累。本病晚期MRI平掃可見病灶內有斑點狀出血灶,增強掃描呈斑片狀或腦回狀強化。

3.SPECT和PET診斷
99mTc-HMPAO腦血流顯像對於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的療效觀察和估價予後有一定的臨床實用價值。在本病早期CT未見異常改變時,即可出現單側或雙側顳葉局灶性放射性濃聚。經過治療患者渡過急性期後,若SPECT檢查顯示腦血流灌注轉為正常,患者一般不遺留神經功能損害;若原來高灌注區轉為低灌注,並長期持續存在,患者往往遺留後遺症。

4.影像學優選檢查路線
對懷疑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的患者,要及早行CT或/和MRI檢查,以除外顱內占位性病變和急性腦血管病,早期診治。治療期間可行放射性核素檢查,觀察療效和估價予後。

三、化膿性腦膿腫

顱內非特異性感染化膿性腦膿腫
1.X線平片診斷
可以顯示本病顱內壓增高的徵象,表現為患者的顱縫增寬或鞍背模糊等。

2.CT診斷
CT平掃顯示大腦皮層下、皮髓質交界區或者基底節有不規則的低密度區,在低密度病灶內,有時可見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增強掃描在不規則低密度區內有環形強化。早期腦膿腫的壁較薄,周圍有低密度水腫包繞,晚期膿腫壁較厚,占位效應相對較輕。通常膿腫的內側壁較外側壁薄。套用CT進行腦膿腫隨訪,患者臨床症狀完全消失後,CT所示環形強化可持續存在數月。

3.MRI診斷
MRI顯示腦膿腫比CT更敏感,腦膿腫的中央壞死在T1加權像上呈均勻低信號,在PD加權像和T2加權像上呈高信號;膿腫壁在T1加權像上表現為等信號和稍高信號,在T2加權像上為低信號和等信號;增強掃描膿腫壁環形強化。MRI還能顯示:多發子膿腫形成,腦室炎及室管膜炎,脈絡叢炎,化膿性腦膜炎等併發症。

4.核醫學診斷
111In標記白細胞可用於腦膿腫與原發性或轉移性腦腫瘤的鑑別診斷。腦膿腫患者在顯像早期即可見病灶局部攝取111In-WBC明顯增多,其放射性濃度隨時間推移而不斷增加。腦腫瘤在整個顯像期過程中均呈弱或中等強度攝取,或早期有較強攝取,但是隨時間推移其強度減低。SPECT檢查還有助於區分腦膿腫、膠質瘤及膠質瘤的術後改變。

5.影像學優選檢查路線
對於懷疑有腦膿腫的患者,建議直接首選MRI平掃加增強檢查,若不能行MRI掃描,則可選擇CT平掃加增強掃描,必要時套用SPECT進行鑑別診斷。

腦室炎和室管膜炎
1.超聲診斷
本病的超聲檢查主要用於新生兒。新生兒的腦室炎和室管膜炎可以並發腦積水,超聲可以探及腦室對稱或不對稱性擴張,室管膜邊緣粗糙、回聲不光滑,腦室內部回聲雜亂、增強,有分隔等。
2.CT和MRI診斷
CT和MRI增強掃描顯示室管膜強化是診。

專家提示

首先應明確診斷,診斷內非特異感染,不知病原體是什麼進一步檢查腦脊液(細菌,病毒,真菌),有針對性治療,因病程較長,結核更應考慮應做有關檢查,目前除用抗生素外,用甘露醇降顱壓,預防腦疝,降低顱壓可並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用地塞米松10mg(首次20mg),12小時後可重複給予,用藥1周后逐漸停藥,氫化考的松100-800mg/d,每天可用1-2次,甲潑尼松,成人30mg/kg,至少30分鐘靜脈用藥可在48小時內,每4-6小時重複一次,以上激素治療僅為降顱壓輔助治療,主要應控制顱內感染,另外若確診為結核性腦膜炎,除抗癆治療外,可並用激素以減少因粘連造成的神經損害及腦積水等併發症。

專家推薦

朱日華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1961年畢業於山東醫學院醫療系,後一直從事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40多年。重點研究腦血管病的發病規律,致病危險因素,腦血管病的治療及預防,同時探討各類痴呆的發病原因及治療方法、預防措施。

顱內非特異性感染

賈全勝

章丘市人民醫院。1975年畢業於烏魯木齊軍區軍醫學校醫療系,1982年畢業於第三軍醫大學衛生系。現任章丘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長期從事神經內科科教醫研工作。曾多次到國內知名三甲醫院研修,在神經內科。

顱內非特異性感染

魏博平

即墨市人民醫院。從醫20餘年來,長期致力於神經內科的臨床研究,積累了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對各類腦血管病,顱內感染疾病,脊髓病變,周圍神經病變,診斷治療有較深的造詣。在中華級國家刊物上發表醫學論文。

顱內非特異性感染

柳耀泉

青島市中心醫院。1982年畢業於青島醫學院臨床醫療系,同年進入青島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神經科。從事臨床工作20餘年,擅長各種腦血管病、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面癱及心理疾病等各種神經內科疑難病症的診治。

顱內非特異性感染

呂輝

青島市中心醫院。1982年畢業於蘭州醫學院臨床醫療系。從事臨床工作20餘年,擅長腦血管病、抑鬱症及焦慮症、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癲癇和脫髓鞘病等各種神經內科疑難病症的診治。目前共發表文章20餘篇。

顱內非特異性感染

吳偉利

淄博市中心醫院。從醫以來,認真履行各級醫師職責,努力做好本職工作,遵紀守法,文明行醫,團結同志,任勞任怨,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不以醫謀私,不收受“紅包”,堅持合理用藥,注意學習新技術、新業務。

顱內非特異性感染

宋紹國

廣饒縣人民醫院。1987年畢業於濱州醫學院,一直從事內科臨床工作,現任神經內科主任。在齊魯醫院神經內科進修學習一年。開展了“高血壓腦出血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及“側腦室穿刺引流術”。

顱內非特異性感染

胡吉慶

乳山市人民醫院。從事內科教學與臨床工作二十年,對腦血管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神經系統變性病、癲癇、各種頭痛、神經炎、多發性肌炎、睡眠障礙等有豐富的診治經驗。

顱內非特異性感染

劉奎蘭

蒼山縣人民醫院。從事兒科臨床治療30餘年,始終工作在臨床第一線,擅長急危重疾病的搶救治療,同時對小兒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疾病的治療頗有建樹。長期以來對小兒夏秋季節腸道病毒性感染。

顱內非特異性感染

徐廣印

臨沂市人民醫院。徐廣印,副主任醫師,畢業於泰山醫學院。一直從事神經內科臨床工作,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對神經內科各種疾病的診斷、治療有較高的水平,尤其在危重症、顱內感染性疾病、腦血管病方面有較深的造詣。

顱內非特異性感染

神經外科疾病

神經外科學從治療的疾病譜上主要劃分為腦腫瘤、腦血管病和功能腦病。採用手術的方法修正神經系統功能異常的醫學分支是為功能神經外科學,早期亦稱生理神經外科學,或套用神經生理學。手術針對特定的神經根、神經通路或神經元群,旨在有意識地改變其病理過程,重建神經組織的正常功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