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腦膜炎

病毒性腦膜炎

病毒性腦膜炎是一組由各種病毒感染引起的軟腦膜(軟膜和蛛網膜)瀰漫性炎症綜合徵,主要表現發熱、頭痛、嘔吐和腦膜刺激征,是臨床最常見的無菌性腦膜炎。大多數為腸道病毒感染,包括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等,其次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皰疹病毒和腺病毒感染,皰疹性病毒包括單純皰疹病毒及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腦脊液無色透明,有以淋巴細胞為主的白細胞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病程呈良性,多在2周以內,一般不超過3周,有自限性,預後較好。

基本信息

簡介

病毒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
病毒性腦膜炎(VirusMeningitis)是由多種不同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又稱無菌性腦膜炎或漿液性腦膜炎。本病見於世界各地。其發病率每年為11~27/10萬。臨床表現類同,主要侵襲腦膜而出現腦膜刺激征,腦脊液中有以淋巴細胞為主的白細胞增多。病程呈良性,多在2周以內,一般不超過3周,有自限性,預後較好,多無併發症。
病毒侵犯腦膜同時若亦侵犯腦實質則形成腦膜腦炎。根據病情情況可呈大小不同的流行,亦可散在發病。一般認為本病屬中醫學溫病、痙證範疇,乃由溫熱外襲,化熱人營,蒙閉心竅,引動肝風所致。其傳變規律多按衛、氣、營、血發展,臨證時當據具體證候靈活辨治。
西醫治療本病一般療效較好,多數在l~2周內能治癒,不留後遺症。極少數反覆發作可致遷延難愈。中醫治療亦療效較佳,且不易復發。 

疾病病理

側腦室和第四腦室的脈絡叢有炎症細胞浸潤,伴有室管膜內層局灶性破壞的血管壁纖維化,以及纖維化的基底軟腦膜室管膜下的星形細胞增多和增大。

主要病因

當病毒進入人體後,首先進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隨後可侵入全身器官或中樞神經系統;亦可由病毒直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發生病毒腦炎時,常引起神經細胞的炎症、水腫、壞死等改變,出現一系列臨床表現。當炎症波及腦膜時,則稱為病毒性腦膜腦炎。

發病機理

病毒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

一、西醫病因病理
本病2/3以上病例可確認為某種病毒引起,多為細小核糖核酸病毒,如ECHO病毒4、6和9型,柯薩奇A、B組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淋巴細胞脈絡膜腦膜炎病毒,少見的有肝炎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另外,單純皰疹病毒I型、Ⅱ型、腺病毒、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除引起腦實質炎症外,也可僅累及腦膜。腸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腦膜炎,發病高峰主要在夏秋和早秋。腮腺炎病毒腦膜炎一般多見於冬、春季節,與腮腺炎同時流行。淋巴細胞脈絡膜腦膜炎則以晚秋和冬季較常見,而單純皰疹病毒腦膜炎發病無明顯季節性,或由單純皰疹病毒的直接接觸感染,或為潛在感染後的重複反應引起。

二、中醫病因病理
中醫學認為本病系由於素體正氣不足而感受溫疫之邪,溫熱疫邪侵襲肺衛,外邪入里,進入氣分。其發展變化不外衛氣營血的傳變規律,但溫熱疫邪傳變更為迅速。溫疫之為病,從口鼻而入,傳變入里,擾及神明;或上擾於肺,上犯腦竅,蒙蔽腦神,導致腦竅閉塞,經絡營衛閉阻,氣血逆亂,出現神昏、譫語、厥逆、閉證等。《重訂廣溫熱論》記載:“溫熱伏邪,內陷神昏,蒙蔽厥脫等危症,……雖由於心包絡及胃肝脾腎任沖督等之結邪,而無不關於腦與腦系。蓋腦為元神之府,心為藏神之髒,心之神明,所得於腦而虛靈不昧,開智識而省人事,具眾理而應萬機。但為邪熱所蒸……血毒所致,則心靈有時而昏,甚至昏狂、昏癲、昏蒙、昏閉、昏痙、昏厥,而會不省人事矣。”均說明溫熱疫毒致病。同時溫熱易化火生痰,閉竅動風,出現身熱嗜睡,或項強,或瘛疚;溫熱之邪夾濕邪為病,濕困肌表則身重肢倦;邪氣阻滯脾胃則胸脘痞悶、噁心嘔吐;痰閉心包則表情淡漠、朦朧嗜睡。 

臨床表現

病毒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患者

本病多為散在發病,亦可呈地區性流行。無論何種病毒引起的腦膜炎,其臨床表現大致相同。各種年齡均可發病,但90%以上患者的年齡在50歲以下。通常急性起病,有劇烈頭痛、發熱、頸項強直,並有全身不適、咽痛、噁心、嘔吐、畏光、眩暈、嗜睡、精神委靡、項背部疼痛、感覺異常、肌痛、腹痛及寒戰等。
部分患者可出現咽峽炎、視力模糊等症狀。症狀的嚴重程度隨病人年齡的增長而加重。某些腸道病毒感染可出現皮疹,大多與發熱同時出現,持續4~10天。柯薩奇A5、9、16病毒和ECH04、6、9、16、30病毒感染,皮膚典型損害為斑丘疹,皮疹可局限於面部、軀幹或涉及四肢,包括手掌和足底部。柯薩奇B組病毒感染可有流行性肌痛(胸壁痛)和心肌炎。臨床神經系統損害症狀較少見,偶爾發現斜視、復視、感覺障礙、共濟失調、腱反射不對稱和病理反射陽性。

護理方法

病毒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細菌

1.調攝注意休息,勞則傷氣,氣虛則加重病情;加強營養,進食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飲食。
2.護理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重症必要時行氣管切開術;對高熱者應作物理降溫;保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對臥床不起者,應注意及時吸痰、排痰、翻身,防止墜積性肺炎和褥瘡的發生。
病毒性腦膜炎、腦炎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病情輕重不等,輕者可自行緩解,危重者易導致死亡或留下後遺症。

高熱護理

1、體溫上升階段:寒顫時注意保暖。
2、發熱持續階段:套用退熱藥時注意補充水分。
3、退熱階段:及時更換汗濕衣服,防止受涼。
4、注意口腔清潔和皮膚清潔,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如瘦肉稀飯、麵條青菜湯等。

肢體鍛鍊

1、讓患兒癱瘓的肢體處於功能位置。
2、對於清醒患兒,要更多關心、體貼患兒,增強自我照顧能力和信心。
3、經常與患兒與交流,促進其語言功能的恢復。
4、及早對患兒肢體肌肉進行按摩及做伸縮運動。
5、恢復期患兒,鼓勵並協助患兒進行肢體主動功能鍛鍊。
6、活動時要循序漸進、注意安全、防止碰傷。

輔助檢查

1、腦脊液檢查可見淋巴細胞增多,達100~1000×106/升,早期以多形核細胞為主,8~48小時後以淋巴細胞為主。腦脊液糖與氯化物多為正常,乳酸含量均低於300毫克/升。

2、病毒分離和組織學培養是診斷本病唯一可靠的方法,但技術上的限制和耗時過長使臨床難以廣泛套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查腦脊液病毒具有穩定的高敏感性及特異性。

診斷方法

病毒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細菌

1、腦電圖
以瀰漫性或局限性異常慢波背景活動為特徵,少數伴有棘波、棘慢綜合波。慢波背景活動智慧型提示常腦功能,不能證實病毒感染性質,某些患者腦電圖也可正常。
2、腦脊液檢查
外觀清亮、壓力正常或增加,白細胞數正常或輕度增多,分類計數以淋巴細菌為主,蛋白質大多正常或輕度增高,糖含量正常。塗片和培養無細菌發現。
3、病毒學檢查
部分患兒腦脊液病毒培養及特異性抗體測試陽性。恢復期血清特異性抗體滴度高於急性期4倍以上有診斷價值。

診斷和鑑別診斷:大多數病毒性腦膜炎或腦炎的診斷有賴於排除顱內其他非病毒性感染,Reye綜合徵等常見急性腦部疾病後確立。少數患兒若明顯地並發於某種病毒性傳染病或腦脊液檢查證實特異性病毒抗體陽性者,可直接支持顱內病毒性感染的診斷。

治療方法

本病缺乏特異性治療。但由於病程自限性,急性期正確的支持與對症治療,是保證病情順利恢復、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的關鍵,主要治療原則包括:
1、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與合理營養供給,對營養狀況不良者給予靜脈營養劑或白蛋白。
2、控制腦水腫和顱壓內高壓。
3、控制驚厥發作及嚴重精神行為異常。
4、抗病毒藥物:無環鳥苷每次5—10mg/kg,每8小時1次,或其衍生物丙氧鳥苷,每5mg/kg,每12小時1次。兩種藥物均需連用10—14天,靜脈滴注給藥,主要對單純皰疹病毒作用最強,對其他如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EB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中醫治療

病毒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患者

(一)專病專方
1.疏風清熱解毒方
金銀花10g,連翹10g,生石膏30g,板藍根15g,紫花地丁15g,薄荷9g,炒牛蒡子9g,白僵蠶6g,蚤休12g,夏枯草12g,生大黃5go每日1劑,分3~4次服。
2.清開靈注射液
治法為清開靈14~20ml/d,稀釋於5%G.0ml中靜脈滴注,連用1周,4~6天臨床治癒。
(二)單味中藥
板藍根中的嘌呤、嘧啶及吲哚類成分可能有干擾病毒DNA合成作用。

預防保健

平時多鍛鍊,提高抗病能力,預防感冒與腸道感染,一旦患者及時有效地治療,防止其惡化。按時接種麻疹風疹腮腺炎等疫苗;滅蚊、防蚊、預防接種乙型腦炎疫苗。

併發症

病毒性腦膜炎腦膜炎細菌

1、本病夏秋季高發,但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可中年發病。兒童多見,成人也可罹患。多為急性起病,出現病毒感染全身中毒症狀如發熱、畏光、肌痛、食慾減退、腹瀉和全身乏力等;以及腦膜刺激征如頭痛、嘔吐、輕度頸強和Kernig征等。患兒病程常超過1周,成年鋪持續2周或更長。

2、臨床表現可因患者年齡、免疫狀態和病毒種類及亞型的不同而異,如幼兒可出現發熱、嘔吐、皮疹等,頸強較輕甚至缺如;-足-口綜合徵常見於腸道疾病71型腦膜炎,非特異性皮疹常見於埃可病毒9型腦膜炎。

3、CSF壓力可能增高,細胞數增多達10-1000×106/L,早期以多形核細胞為主,8-48小時候淋巴細胞為主;蛋白可輕度增高,糖水平正常。急性腸道病毒感染可通過咽拭子、糞便等分離病毒,PCR檢查CSF病毒DNA具有高敏感性及特異性。

相關藥品

阿昔洛韋丙氧鳥苷營養劑白蛋白

疾病大觀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種各樣的疾病也以極高的頻率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這些疾病困擾著人們,讓人們備受折磨。現在,病理學常識帶我們去科學的認識了解這些疾病,在科學的指引下,認清這些疾病的真面目,擺脫疾病的困擾,讓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