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池

腦池

腦池,腦蛛網膜下隙位於蛛網膜與軟腦膜之間,內充滿腦脊液,此隙向下與脊髓蛛網膜下隙相連通。蛛網膜下隙在腦溝、裂等處擴大,形成蛛網膜下池或腦池。相鄰腦池間無明顯界限,彼此交通,其形狀及大小在臨床影像診斷上具有重要意義。

基本信息

簡介

蛛網膜下隙在腦的溝、裂等處擴大,形成蛛網膜下池,亦稱腦池。此概念可與腦室概念一起理解,腦室即腦內部的腔隙,腦室系統包括側腦室、第三腦室和第四腦室(有時還可見第五或第六腦室),各腦室之間有小孔和管道相通。
成對腦池:大腦縱裂池、大腦外側窩池、環池、腦橋小腦腳池。
背側:帆間池、大腦大靜脈池、四疊體池、小腦上不成對腦池池、小腦延髓池、小腦溪。
腹側:終板池交叉池、腳間池、橋池、延池。

腦池顯像

腦池腦池
1.原理和方法將放射性示蹤劑(如99mTc-DTPA)經腰穿引入脊髓蛛網膜下腔,它將沿著腦脊液循環的徑路運行,依次進入各腦池,最後到達大腦凸面,經蛛網膜顆粒吸收入血可於注射示蹤劑後1、3、6、24、48h分別進行頭部前位、側位及後位腦池顯像。
2.正常所見正常人於注藥後1h見小腦延髓池像,3~6h後各基底腦池相繼顯像,呈向上的三叉形,其底部為基底腦池和四疊體池,中央為胼胝體池,兩側為外側裂池,其間空白區為側腦室。24h各基底池影消失,放射性向大腦凸面集中,形如傘狀,以上影像兩側基本對稱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
3.臨床套用
(1)交通性腦積水的診斷:本病的典型影像特徵是:①放射性示蹤劑進入側腦室且瀦留24h以上;②示蹤劑消除緩慢,24~48h大腦凸面仍不顯像;但有時只出現上述現象之一。本法是唯一能確診本病的方法,對指導治療和觀察療效有重要意義。
(2)腦脊液漏的診斷和定位:本法可顯示出腦脊液漏口及漏管部位的異常放射性濃集影像,有助於確診耳漏和鼻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