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

板,是指木板;片狀木材。《墨子·備城門》:“樓出於堞四尺,廣三尺,廣四尺,板周三面。”《禮記·內則》“大夫七十而有閣”漢鄭玄註:“閣以板爲之,庋食物也。”唐杜甫《過斛斯校書莊》詩之二:“斷橋無復板,臥柳自生枝。”清黃宗羲《王征南墓志銘》:。

基本信息

姓氏

[板姓](bǎn)
這一姓氏主要集中在甘肅省慶陽縣(現改名慶城縣),人數不超過一千,主要分布在“板”的寫法板家堡(約40戶,不到200人),板家莊(約60戶,不到350人),板家山(三四戶人家,不到20人)和慶陽市(八九戶,約30人)。來源於一個傳說故事,第一位用此姓的人據說其父是位老闆或為老闆打工的,人們都叫他“老闆”,此人得一貴子不久遇到了“跑賊”(土匪打劫),他將剛滿兩個月的兒子寄養在一農戶家,後來人們不知道他的去向,也許客死外鄉。此農戶不知道這位“老闆”的真名,於是當孩子長大後其繼父母便以“板”作為他的姓氏。由此推知“板”姓的歷史不會太久遠。

釋義

基本釋義

部首:木
部外筆畫:4
板板板板

總筆畫:8
五筆86:srcy
五筆98:srcy
倉頡:dhe
筆順編號:12343354
四角號碼:42947
鄭碼:fpxs
Unicode:CJK統一漢字U+677F
漢字首尾分解:木反
漢字部件分解:木廠又
筆順編號:12343354
筆順讀寫:橫、豎、撇、點、撇、撇、橫撇、捺
“板”的繁體中文形式“板”板bǎn形聲。板的中文繁體字形式為“板”。字從木,從反,反亦聲。“反”意為“鏡像對稱的事物或動作”。“”指薄木版。“木”與“反”聯合起來表示“旅舍或工地宿舍的隔版”。
本義:旅舍或工地宿舍的薄木版。
說明:古代旅舍或工地宿舍建築簡陋,不用土牆隔離房間,而改用薄木版,這樣省材省工,費用低廉,但隔音效果差,只能將就使用。睡鋪的安排是:薄木版的兩側各安排一個床位,兩個枕頭都位於薄木版一側。這樣就形成了“鏡像對稱”,這種形成“鏡像對稱”的木版就叫“板”。

出處用例

1“然精微所在,則亦深自祕惜,掩關而理,學子皆不得見。 征南 從樓上穴板窺之,得梗概。”
2.泛指板狀的扁平之物。 唐韓愈 《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烏龜怯姦怕寒,縮頸以殼自遮,終令 夸蛾 抉女出,卜師燒錐灼,滿板如星羅。”此稱龜腹甲。 宋何薳 《春渚紀聞·趙安定提研製》:“《硯譜》稱 唐 人最重 端溪 石,每得一佳石,必梳爲數板,用精鐵爲周郭。”此稱硯石。
3.板築用的夾板。《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陳 人城,板隊而殺人,役人相命,各殺其長。”《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王試度其功。 癸 四板, 射稽 八板。” 陳奇猷 集釋:“古者以夾板實土爲牆,因以板計功。” 宋周密 《浩然齋意抄·栽》:“《左傳》‘水昏正而栽’,今築牆之板也。”
4.笏,手板。古代官吏上朝時所執的記事板。《後漢書·禮儀志中》:“正德曰:‘八能士各言事。’八能士各書板言事。” 南朝梁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自 漢 置八儀,密奏陰陽,皁囊封板,故曰封事。” 唐韋應物 《發廣陵留上家兄兼寄上長沙》詩:“家貧無舊業,薄宦各飄颺,執板身有屬,淹時心恐惶。”《宋史·陳恕傳》:“ 恕 每便殿奏事, 太宗 或未深察,必形誚讓。 恕 歛板踧踖,退至殿壁負立,若無所容。” 清黃宗羲 《參議閻公神道碑》:“公既不得行其志……遂投板棄官而去。”
5.詔書。《後漢書·楊賜傳》:“宜絶慢慠之戲,念官人之重,割用板之恩,慎魚貫之次。” 李賢 註:“板,謂詔書也。” 南朝宋鮑照 《轉常侍上疏》:“即日被中曹板轉臣爲左常侍。臣自惟常人,觸事無可,謬被拔擢,實爲光榮。”
6.指皇帝冊封委任下屬官員。《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 桂陽 之役, 太祖 出頓 新亭壘 ,板 嶷 爲寧朔將軍,領兵衛從。”《魏書·敬宗孝莊帝紀》:“又詔 上黨 百年以下九十以上板三品郡,八十以上四品郡,七十以上五品郡。” 晉 、 南北朝 時,諸王及大臣對屬官的任命亦稱板。《南齊書·褚炫傳》:“ 宋義陽王昶 爲太常,板 炫 補五(品)官。”《北史·沈文秀傳》:“ 房天樂 者, 清河 人,滑稽多智, 文秀 板爲長史。”參閱 宋程大昌 《演繁露·白板天子》。
7.文書;簿冊。 南朝宋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范甯 作 豫章 ,八日請佛有板,衆僧疑,或欲作答。有小沙彌在坐末,曰:‘世尊默然,則爲許可。’衆從其義。” 南朝梁劉勰 《文心雕龍·檄移》:“露板以宣衆,不可使義隱。”參見“ 板冊 ”、“ 板籍 ”。
8.見“ 板板 ”。
9.遲滯;靜止。 唐李商隱 《玄微先生》詩:“樹栽嗤 漢帝 ,橋板笑 秦皇 。” 朱鶴齡 注引《三齊略記》:“ 始皇 作石橋,欲過海看日出處。有神驅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輒鞭之,石皆流血。” 前蜀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守道慚無補,趨時愧不臧……忸恨山思板,懷歸海欲航。”
10.謂書法、神態、文章等呆板。 宋韓拙 《山水純全集·論用筆墨格法氣韻之病》:“古雲,用筆有三病:一曰板病,二曰刻病,三曰結病。板病者,腕弱筆痴,取與全虧,物狀平匾,不能圓渾者,板也。” 清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下·科諢》:“然爲浄醜之科諢易,爲生旦外末之科諢難。雅中帶俗,又於俗中見雅;活處寓板,即於板處證活。”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我對於〈文新〉的意見》:“論文看起來太板,要再做得花色一點。”
11.指古板,陳舊。《紅樓夢》第十七回:“ 賈政 道:‘難道 淇水 、 睢園 不是古人的?’ 寳玉 道:‘這太板了,莫若“有鳳來儀”四字。’”板,一本作“ 板腐 ”。參見“ 板腐 ”。
12.謂結成硬塊。 明宋應星 《天工開物·菽》:“凡種緑豆,一日之內,遇大雨板土,則不復生。”參見“ 板結 ”。
13.謂面孔繃緊。表示不悅、嚴肅或冷淡。《官場現形記》第五五回:“制臺聽了,面孔一板道:‘你這人真好糊塗!’” 老舍 《老張的哲學》第十五:“‘我們信教的還不能賣女兒求自己的富貴!’ 龍樹古 板著面孔,代表著上帝的尊嚴。” 王統照 《沉思》:“但青年卻板起冷酷蒼白的面目對她,有時向她臉上用力看一看。”
14.樂器中用以按拍的拍板。 隋煬帝 《望江南》詞:“檀板輕聲銀甲緩,醅浮香米玉蛆寒。醉眼暗相看。” 唐崔珏 《和人聽歌》之二:“紅臉初分翠黛愁,錦筵歌板拍清秋。”《資治通鑑·唐昭宗天復二年》:“ 全忠 與之宴, 胤 親執板,爲 全忠 歌以侑酒。” 胡三省 註:“板,拍板也。古樂無之。 玄宗 時,教坊散樂用橫笛一,拍板一,腰鼓三,後人因之,歌舞率以板爲節,以木若象凡八片,以韋貫之,兩手各執其外一片而拍之。” 元楊立齋 《哨遍》套曲:“鑼敲月面,板撒紅牙。” 清洪昇 《長生殿·驚變》:“不須他絮煩射覆藏鈎,鬧紛紛彈絲弄板。”
15.指戲曲唱腔中的節拍、節奏。 明魏良輔 《曲律》:“惟腔與板兩工者,乃爲上乘。” 清李漁 《閒情偶寄·演習·授曲》:“字頭、字尾及餘音,皆爲慢曲而設。一字一板或一字數板者,皆不可無。” 梅蘭芳 《談〈杜麗娘〉》:“關於唱曲的方法, 魏良輔 先生曾經說過,要字清,腔純,板正。”
16.印刷書畫的印板。 宋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甫鋟木,亦以有不應言者,鏇被旨毀板。” 明沈德符 《顧曲雜言·白練裙》:“次年, 李九我 署南禮部,追書肆刻本,毀其板,然已傳播遠近矣。”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而此地印費貴,每板三元,記得先生言 北平 一元即可,若然,則四十板可省八十元。”
17.謂鏤板印刷。 宋洪邁 《容齋四筆·蔣魏公逸史》:“且板行之,傳之天下後世。” 元劉祁 《歸潛志》卷十:“﹝ 李屏山 ﹞又多爲浮屠作碑記傳贊,往往詆訾吾徒。諸僧翕然歸嚮,因集以板之,號《屏山翰林佛事》。”
18.書籍、碑帖的版本。 明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一·巾箱板》:“今人以小板書冊爲巾箱板,以其可置於巾箱也。” 清錢泳 《履園叢話·碑帖·唐九成宮醴泉銘》:“惟吾鄉 秦 氏有舊本,千金不易。有 秦仲堅 者遂取翻刻,以售於人,謂之 秦 板。”如: 宋 板; 明 板。
19.笞刑刑具。亦為用刑時的計數單位。 元關漢卿 《金線池》第四折:“既然 韓解元 在此替你哀告,這四十板便饒了。”《清通典·刑一》:“定獄具之圖,一曰板,以竹篦爲之,大頭徑二寸,小頭徑一寸五分,長五尺五寸,重不得過二斤。” 魯迅 《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 秦王孫可望 殺了 陳邦傳 父子,御史 李如月 就彈劾他‘擅殺勛將,無人臣禮’,皇帝反打了 如月 四十板。”
20.指鑄錢的模子。《清文獻通考·錢幣一》:“民間日用小錢久已剔除,其餘官板制錢,或因行用日久,稍有邊幅不整及顔色微暗者,見飭呈繳給價解局改鑄。”參見“ 板板六十四 ”。
21.指棺槨之材。《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客人若要看壽板,小店有真正 婺源 加料雙拼的在裡面;若要見成的,就殿中但憑揀擇。?里有板沒有?’ 晁大舍 道:‘家裡雖有收下的幾付,祇怕用不著的。’”《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到了我慶八十的這年,又有位 四川 的木商朋友,送了我副上好的 建昌 板。”
22.特指 明 代宦官的一種乘輿。 明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佩服紀略》:“板,其制如牀,面高五尺許,於偏後些安一椅圈,前後以粗絨繩拴,用槓二條斜插擡走,離地尺許。凡司禮監掌印秉筆年老者方私置坐之。”
23.數量詞。古代表示牆垣長度或寬度的單位,其制不一。《公羊傳·定公十二年》:“雉者何?五板而堵,五堵而雉,百雉而城。” 何休 註:“八尺曰板。”《戰國策·秦策四》:“決 晉水 以灌 晉陽 ,城不沈者三板耳。” 姚宏 註:“廣二尺曰板。”《詩·小雅·鴻雁》“之子於垣,百堵皆作” 毛 傳:“一丈爲板,五板爲堵。” 鄭玄 箋:“《春秋傳》曰:‘五板爲堵,五堵爲雉。’雉長三丈,則板六尺。”《新唐書·韓游瓌傳》:“ 游瓌 遣兵築 豐義 ,纔二板而潰。”《宋史·五行志一上》:“ 建昌軍 大水,城不沒者三板。”24.數量詞。印刷書畫所用印板的計數單位。 宋沈括 《夢溪筆談·技藝》:“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爲一板。”
25.數量詞。用為書畫的計數單位。一板,猶言一幅,一頁。 宋范成大 《吳船錄》卷上:“寺有 唐 畫羅漢一板,筆跡超妙,眉目津津,欲與人語。” 元喬吉 《金錢記》第三折:“我上學讀了八年光景,一本《蒙求》還有五板不曾記得。”
26.數量詞。房屋和他物的計數單位。 清嚴如熤三省邊防備覽》卷十一:“流民入山者……數年有收,典當山地,漸次築土屋數板。”如:三板豆腐。27.“ 闆 ”的簡化字。

相關詞語及其釋義

【板人】反應遲鈍的人。 明李贄 《四書評·論語·陽貨》:“‘割鷄焉用牛刀’,乃是夫子喜極,故反言之。不料 子游 不解,認真起來。夫子衹説他‘是’,自家反招一個‘戲’語,何等圓活,真箇是時中聖人。吾輩從此亦得待板人之法。”
【板刀】短柄的窄而長的刀。《水滸傳》第三七回:“那艄公便去艎板底下摸出那把明晃晃板刀來。” 魯迅 《華蓋集續編·馬上日記》:“車邊上掛著兵,有的背著扎紅綢的板刀。”
板刀面】江湖黑話。喻殺人後丟入水中。《水滸傳》第三七回:“只見那梢公放下櫓,説道:‘你這個撮鳥!兩個公人,平日最會詐害做私商的人,今夜都撞在老爺手裡。你三個都是要喫板刀面?卻是要喫餛飩……若還要喫板刀面時,俺有一把潑風也似快刀在這艎板底下,我不消三刀五刀,我只一刀一個,都剁你三個人下水去。’”
板上砸釘】見“ 板上釘釘 ”。
【板上釘釘】比喻事情已定,不容變更或說話算數。 王蒙 《蝴蝶》:“ 海雲 是已經定性、已經作了板上釘釘的正式結論的階級敵人。” 單學鵬《巧哥兒》:“板上釘釘咧,這門親事我包下了。”亦作“ 板上砸釘 ”。 苗培時 《礦山烈火》:“大英雄說話板上砸釘,你既然還願意給弟兄們辦事,那就看你說的吧。”
板巾】道士戴的帽子。俗稱瓦楞帽。《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 嬾龍 應允,即閃到 白雲 房,將衆道常戴板巾盡取了來。”
【板子】1.木質板狀物的通稱。《朱子語類》卷九十:“士人家用牌子。曰:‘牌子式當如何?’曰:‘ 溫公 用大板子,今但依 程氏 古式而勿陷其中可也。’”此指神主牌子。 張天翼 《歡迎會》:“台上動起刀槍來。後台的人拿棍子敲著板子,當做槍聲。”此指壁板。 菡子 《致江幼農》:“﹝媽媽﹞說你發著燒喘著氣還在寫,她把你的板子和稿紙搶走了。此指書寫用的托板。”2.舊時用竹片製成的笞刑刑具。《儒林外史》第四回:“明日早堂,將這老師夫拿進來,打他幾十個板子。”《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欽差又傳出話來,叫首縣預備十副新刑具,鍊子、桿子、板子、夾棍,一樣不得少。”3.指體罰用的竹片或木板。 張天翼 《春風》:“接著他又表示奇怪--為什麼學校當局不許老師打人,不然的話,學校里可以定做幾塊板子。”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母親打她不用板子,不用棍子,卻喜歡用手擰,用牙齒咬。”4.指印版。 茅盾 《子夜》九:“那兩個穿黑大衫的,模樣兒就同 蓀甫 公館裡的保鏢像是一副板子裡印出來。”
【板牙】1.方言。門牙。 柳溪 《四姊妹》:“他微笑著,露出長板牙說:‘……我們這次來是專程探望您的。’”2.方言。臼齒。3.切削外螺紋的刀具。
【板瓦】覆蓋屋頂用的一種大瓦,瓦面較寬,彎曲度較小。 西周 時已用於宮室建築。《光明日報》1979.7.25:“ 扶風縣法門公社召陳村西周 中晚期的宮室建築,已發現八處……房屋頂部已用大量的瓦覆蓋,現已發現的帶有瓦釘、瓦環的板瓦、筒瓦及不同紋飾的瓦約有數十種之多。”
【板升】蒙語“房舍”之意。源於漢語。 明 朝後期中原的漢族兵民遷徙到 俺答汗 統治的 土默特 地區,在那裡修築房舍,開墾荒地,建立村落,從事農、副、手工業生產,向 俺答汗 等領主交納租稅。當地蒙古族將這些房舍、村落和漢族百姓稱為“板升”。後亦泛指土木建築的房舍、城堡及周圍的園田。 明 末, 後金 與 明 交接地帶漢人建立的村舍也被稱作“板升”。《明史·韃靼傳》:“時 富 ( 丘富 )等在敵,招集亡命,居 豐州 ,築城自衛,搆宮殿,墾水田,號曰板升。板升,華言屋也。”
【板片】印刷用的雕板。一板稱為一片。《清會典事例·內務府·聚珍館擺板》:“ 乾隆 三十八年奏準,刊刻《四庫全書》,所用板片浩繁,莫若刻成棗木活字套板一份,刷印各種書籍。” 葉德輝 《書林清話·板片之名稱》:“此板之稱片,習見於 元明 諸書。而 明 《南雍經籍考》之載板片數目,蓋相沿久矣。”
【板心】指線裝書書頁正中摺疊的空白部位。 羅振常 《善本書所見錄》卷一:“《九經白文》, 宋 巾箱本……板心下方書刻工名。”
【板戶】沿海以煎鹽為生的人家。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鬥爭資料·江蘇栟茶場灶民折毀如皋學堂》:“ 松江府 屬 奉賢縣 之板戶,亦因飢滋事。”原註:“沿海煎鹽者名曰板戶。”
【板本】1.版印的書籍。相對於抄本而言。 宋沈括 《夢溪筆談·技藝》:“板印書籍, 唐 人尚未盛爲之。自 馮瀛王 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爲板本。”《宋史·儒林傳一·邢昺》:“臣少從師業儒時,經具有疏者百無一二,蓋力不能傳寫。今板本大備,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辰之幸也。”《元代白話碑集錄·1296年重陽洞林寺藏經記》:“京師 宏法寺 素有板本,惟其楮墨之工,爲費不貲。”2.指一書經多次傳抄或印刷而形成的不同的本子。 清葉名灃 《橋西雜記·藏書求善本》:“ 昭文張氏 《愛日精廬藏書志》亦講求板本,是近時書目中之最佳者。” 魯迅 《書信集·致章廷謙》:“請為我在舊書坊留心兩種書,即《玉曆鈔傳》和《二十四孝圖》,要木板的, 中國 紙印的更好。如有板本不同的,不妨多買幾種。”
板本學】研究書籍不同版本的年代、特徵、差異及鑑別其真偽、優劣之學。 葉德輝 《書林清話·板本之名稱》:“雕板謂之板,藏本謂之本,藏本者官私所藏未雕之善本也。自雕板盛行,於是板本二字合爲一名……自 宋尤袤遂初堂 、 明毛晉汲古閣 及 康 、 雍 、 乾 、 嘉 以來各藏書家齗齗於 宋元 本舊鈔,是爲板本之學。”
【板平】1.謂抹平,弄平。 聞一多 《志願》詩:“銀箔似的溪面一意地,要板平他那難看的皺紋。”2.形容面部表情嚴肅而沒有變化。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三章:“代表主任對這個大莊稼院的家長拿出糧食來幫助困難戶,抱著很大希望。但是 郭世富 臉色板平。”
【板田】土壤板結的田。 雲南省 彝族史詩《梅葛》:“ 耿馬制定山 ,有三坵板田,有三坵蒿子地,那就是撒花的田,那就是種花的地。”
板仗】即按拍的拍板。 明徐渭 《漁陽三弄》:“他那裡開筵下榻,教俺操槌按板,把鼓來撾……這槌是你肘兒下肋巴,這釘孔兒是你心窩裡毛竅,這板仗兒是你嘴兒上撩牙。”
【板令】1.律令,法令。《後漢書·應劭傳》:“竊不自揆,貪少雲補,輒撰具《律本章句》、《尚書舊事》、《廷尉板令》……凡二百五十篇。” 王先謙 集解引 惠棟 曰:“ 漢 有尉律,廷尉所用之律。”2.詔令。《世說新語·方正》“ 高貴鄉公 薨” 劉孝標 注引 晉習鑿齒 《漢晉春秋》:“﹝ 曹髦 ﹞曰:‘ 司馬昭 之心,路人所知也。是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 王經 諫不聽,乃出懷中板令投地曰:‘行之決矣!’”
【板印】指雕板印刷。 宋沈括 《夢溪筆談·技藝》:“板印書籍, 唐 人尚未盛爲之。”
【板冊】戶口冊。《元詩紀事·寧都州民歌》“去年雪,今年雨,微 計侯 ,那得此” 陳衍 輯引《江西通志》:“ 計初 , 浮梁 人,授 寧都州 同知,覈板冊以定賦,出寃獄以正刑,上下推服p;周亮工 《書影》卷四:“客刻《叔度集》,予爲之序,板式精好。” 羅振常 《善本書所見錄》卷一:“《詳註東萊先生左氏博議》二十五卷, 麻沙 本,……如 元 板式,似 嘉靖 刻。”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費如許氣力,而板式不能如一,殊為憾事。”2.戲曲唱腔的節拍形式。 歐陽予倩 《<中國戲曲研究資料初輯>序言》:“但是它(崑曲)畢竟有限度,曲牌的限制,板式的限制,套數的限制,綁得緊緊的,很難放開。” 葉德均 《明代南戲五大腔調及其支流》:“‘四平’是指格律較寬、速度較快、句尾落四拍子的板式。”
【板行】1. 晉 、 南北朝 大臣任命僚屬謂之“板行”,以示與朝廷詔授有別。《南齊書·荀伯玉傳》:“ 伯玉 少爲 柳元景 撫軍,板行參軍。”《南史·檀珪傳》:“ 元徽 中, 王僧虔 爲吏部尚書,以 珪 爲征北板行參軍。” 清成瓘 《篛園日札·官府中瑣語瑣事之沿》:“ 晉宋 署官,多由板行。余謂此猶今所云憲牌委署耳。”2.雕板印刷發行。 元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中:“ 陳起宗之 ……刊 唐宋 以來諸家詩頗詳備,亦有《芸居吟稿》板行。” 明沈德符 《野獲編·詞曲·金瓶梅》:“此等書必遂有人板行,但一刻則家傳戶到,壞人心術。” 清周亮工 《書影》卷八:“ 宋 末 汶陽王質 ,號 雪山先生 ,著《詩經總聞》二十卷……三百篇皆自創己意而解之,惜無力板行之耳。” 葉德輝 《書林清話·刊刻之名義》:“刻板盛於 趙宋 ,其名甚繁,今據各本考之,曰雕,曰新雕……曰板行,皆隨時行文,久而成爲習語。”
【板肋】指胸部或背部結實隆起的肌肉。《三國演義》第二八回:“山上有一個 關西 人,姓 周 ,名 倉 ,兩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虬髯,形容甚偉。”《水滸傳》第十五回:“胸前一帶蓋膽黃毛,背上兩枝橫生板肋。”
板羽球】球類活動的一種。活動時,雙方隔網用木板拍子往返拍打上插羽毛的半圓形膠皮球。亦指板羽球活動所用的球。
【板花】被用板子打後,屁股上留下的傷痕。《冷眼觀》第三回:“不必同這初出茅廬的東西多講,權且把他褲子褪下,驗一驗,看可有板花,再拖他進局去。” 謝覺哉 《脫褲子》:“從前官衙門打老百姓的屁股要脫褲子的,打過的傷痕叫‘板花’。”
板芭】用木片圍成的籬笆。 明馮惟敏 《朝天子·東村樓成》曲之二:“望家,看瓜,小可成間架……板芭,草榻,高臥無驚怕。”
【板車】一種人力或獸力牽引的大車。有雙輪、三輪或四輪的。 魯迅 《且介亭雜文·寄<戲>周刊編者信》:“該是大車,有些地方叫板車,是一種馬拉的四輪的車,平時是載貨物的。” 老舍 《女店員》第三幕:“今兒個夜裡到馬路上練板兒車去,就不至於碰到牆上去了。” 鄢國培 《巴山月》第四章:“碼頭上要人從江邊推板車上斜坡,我跟一群小夥伴去了,這錢是我掙來的。”
【板位】古代百官朝見皇帝之前按品秩發的位次牌。 元王惲 《玉堂嘉話》卷三:“曾有口號一絶:‘隔夜端門分板位,平明簪笏列鴛行。紫雲低覆千官入,潤作金爐百和香。’”
【板角】牛角。代指牛。 清宣鼎 《夜雨秋燈錄·南郭秀才》:“槽頭餵板角之青,力能耕地;門前拴粉嘴之白,喊可驚天。”
板庋】放置器物的木板架子。 宋洪邁 《夷堅丁志·蔡河秀才》:“見牀內小板庋上,烏紗帽存。”
【板直】古板耿直。《歧路燈》第五回:“叫他出這宗銀子打點書辦,他那板直性格,萬不肯辦。”《歧路燈》第九五回:“那知學臺乃是個理學名儒,板直大臣。” 許地山 《鐵魚底鰓》:“這位發明家底性格是很板直的,不大認識他的,常會誤以為他是個犯神經病的,事實上已有人叫他做‘戇雷’。”
【板板】1.乘戾,反常。《詩·大雅·板》:“上帝板板,下民卒癉。” 毛 傳:“板板,反也。” 孔穎達 疏:“《釋訓》云:‘板板,僻也。’邪僻即反戾之義,故爲反也。”2.形容表情冷淡、嚴肅。《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若説是有情,如何眉梢眼角,不見些些光景,只是恁等板板地。” 朱自清 《海行雜記》:“那學生後來終於添了一些錢重交給他;他這才默然拿走,面孔仍是板板地,若有所不屑然。” 茅盾 《色盲》:“但是 何教官 的貓臉上卻是板板地沒有一條皺紋。”
【板板六十四】 宋 時官鑄銅錢,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減。後因以“板板六十四”比喻刻板不知變通。 清范寅 《越諺·數目之諺》:“板板六十四,鑄錢定例也,喻不活。” 王安憶 《繞公社一周》:“這個人板板六十四,不通人情。”參見“ 板 ”。
板板正正】1.猶言平平正正。 白峰溪 《明月初照人》第二幕:“她從炕櫃里取出一個板板正正的布包。”2.形容表情嚴肅。如: 李老師 的面孔突然變得板板正正,頑皮的孩子頓時給鎮住了。
【板刺】猶名片。古時書寫名字於竹木片上,作訪問通名之用。《南史·虞荔傳》:“王欲見 荔 , 荔 辭曰:‘未有板刺,無容拜謁。’”
【板兒】1.木板。 元馬致遠 《岳陽樓》第二折:“三十年前解開你(指柳樹精),都是板兒。”2. 明清 時銅錢的俗稱。多指劣錢。 明董谷 《碧里雜存·板兒》:“ 正德 丁丑,余始游京師。初至,見交易者皆稱錢爲板兒,怪而問焉,則所使者皆低惡之錢,以二折一,但取如數,而不視善否,人皆以爲良便也。既而南還,則吾鄉皆行板兒矣。好錢遂閣不行。” 清翟灝 《通俗編·貨財》:“今京師猶有以二折一之例,但呼小錢。其好錢乃謂之老官板兒。”3.指戲曲、樂曲唱腔中的節拍。 明湯顯祖 《紫簫記·審音》:“唱有三緊:一要調兒記得遠;二要板兒落得穩;三要聲兒唱得滿。”《紅樓夢》第二八回:“﹝ 寳玉 ﹞唱完,大家齊聲喝采,獨 薛蟠 説:‘沒板兒!’”
【板斧】1.扁平而寬的大斧頭。古代多用作兵器,亦為樵採的工具。《水滸傳》第四一回:“那 黑鏇風李逵 聽得,大吼了一聲,提兩把板斧先出廟門。”《警世通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 田氏 ﹞即命老蒼頭伏侍王孫,自己尋了砍柴板斧……覷定棺頭,雙手舉斧,用力劈去。”2.比喻壓服人的強硬手段。 魯迅 《<故事新編>序言》:“這時我們的批評家 成仿吾 先生正在創造社門口的‘靈魂的冒險’的旗子底下掄板斧。” 鄭集思 《我們和“蘇維埃”》:“上次那 張 政工還有兩三下板斧:‘再搗蛋,扣你獎金。’”
板卒】築城的役卒。《魏書·楊侃傳》:“ 魏 始於 馬頭 置戍,如聞復欲修 白捺 舊城。若爾,便稍相侵逼。此亦須營 歐陽 ,設交境之備。今板卒已集,唯聽信還。”
【板油】豬的體腔內壁上呈片狀的脂肪。 張天翼 《清明時節》:“豬油呢,差不多用了--唵,兩斤板油只熬得……”《雨花》1981年第4期:“食品公司跟著批給 朱喬甫 二百斤板油,並派人送上門。”
【板定】肯定;必定;一定。 茅盾 《子夜》八:“市場上的籌碼既然板定要陸續增加,市場的變化也就一天比一天厲害。”
【板官】 晉 、 南北朝 時,諸王及大臣得自委任屬官,在板上書授官之辭,謂之“板官”。《魏書·邢巒傳》:“詔曰:‘ 巒 至彼,須有板官,以懷初附。’”《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 魏郡 太守遣兼丞 張含 賫板詔書印綬,假臣爲 平原 內史” 唐李善 註:“凡王封拜,謂之板官。” 明楊慎 《丹鉛總錄·虎爪板》:“ 晉宋 之代,大臣皆得自辟除官屬,以板召,謂之板官。”參見“ 板行 ”。
【板房】1.內廷處理詔書公文之處。 明劉若愚 《酌中志·內府衙門職掌》:“奈 王體乾 黨附無骨,而逆 賢 不識字,遂公然於 乾清宮 大殿上看文書,或 懋勤殿 板房看文書,硬拆實封,高聲朗誦。”2.用木板隔成的房間。亦指用木板搭建的簡陋房屋。 麥雲 《第一次出擊》:“老大爺看看窗外的大雪,說:‘那么,你睡我的小板房吧,我搬出來睡火炕。’”
【板門】木板門。 元無名氏 《硃砂擔》第二折:“遮莫你板門似手掌兒,也掩不得俺這叫屈的口。”《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陰捕將板門擡 秀童 到於家中,用粥湯將息。”《儒林外史》第十九回:“﹝ 匡超人 、 潘三 ﹞同著一直走到一個巷內,一帶青牆,兩扇半截板門,又是兩扇重門,進到廳上。” 楊朔 《潼關之夜》:“板門輕快地推開,那位青年軍人站在我的眼前。”
【板刷】板面較寬、毛較粗硬的無柄刷子。多用以洗刷衣服、鞋子等。《小說月報》1983年第5期:“看見她用板刷蘸著河水刷鞋子,鞋底邊沿顯出一道好看的白棱。”
【板牀】1.指木板坐榻。《後漢書·獨行傳·向栩》:“常於竈北坐板牀上,如是積久,板乃有膝踝足指之處。”《南史·傅昭傳》:“常插燭板牀, 明帝 聞之,賜漆盒燭盤。”《紅樓夢》第五五回:“那時 趙姨娘 已去,三人在板牀上吃飯。”2.指木板:“七尺低低板牀,三椽窄窄書房,葦子簾,梅花帳抵多少畫閣蘭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二回:“入到房裡,祇見安放了一張板牀,高高的掛了一頂洋布帳子。” 丁玲 《夢珂》三:“夜色來了。 夢珂 從那小板床上起來,輕輕一跳便跳在桌子旁邊。”
板城渚口】古代 黃河 中段的重要渡口。故址在今 河南滎陽縣汜水鎮 東北。 北魏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五》:“ 河 水又東逕 板城 北,有津,謂之 板城渚口 。”亦省稱“ 板渚 ”。《隋書·煬帝紀上》:“﹝ 大業 元年﹞發 河 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 通濟渠 ,自 西苑 引 谷洛 水達於 河 ,自 板渚 引 河 通於 淮 。”
板荒】多年廢耕而板結的荒地。《清史稿·食貨志一》:“﹝ 端方 ﹞上言 蘇 舯嶧奶幌露兮磐蚰叮肓顨v年報荒者定爲板荒,餘新荒許各戶指報豁糧,俱由局招墾,則虛荒易查。”
【板胡】胡琴的一種。琴筒以薄木板蒙面,故名。發音高亢,為梆子腔的主要伴奏樂器。
【板屋】用木板搭蓋的房屋。《詩·秦風·小戎》:“在其板屋,亂我心曲。”《漢書·地理志下》:“ 天水 、 隴西 ,山多林木,民以板爲室屋……故《秦詩》曰‘在其板屋’。” 唐王維 《送李太守赴上洛》詩:“板屋春多雨,山城晝欲陰。” 清歸莊 《湘雲閣記》:“其尤絶者爲 湘雲閣 ,蓋板屋而鋪以湘妃竹,斑然可愛。”
【板桐】古代傳說仙人所住之山名。《楚辭·嚴忌<哀時命>》:“瑤木之橝枝兮,望 閬風 之 板桐 。” 王逸 註:“ 板桐 ,山名也。” 三國魏嵇康 《遊仙詩》:“蟬蛻棄穢累,結友家 板桐 。” 北魏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 崑崙之山 三級:下曰 樊桐 ,一名 板桐 ;二曰 玄圃 ,一名 閬風 ;上曰 層城 ,一名 天庭 。”
【板栗】1.木名。即栗樹。 宋唐慎微 《證類本草·果·栗》:“又有板栗、隹栗,二樹皆大。”2.指其果實,即栗子。 明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一·栗》:“栗之大者爲板栗,中心扁子爲栗楔。稍小者爲山栗。山栗之圓而末尖者爲錐栗。”
【板桌】只有板面而無抽屜的桌子。 魯迅 《彷徨·在酒樓上》:“我轉臉向了板桌,排好器具,斟出酒來。” 茅盾 《子夜》十三:“老太婆愈說愈憤激,不哭了,摸到板桌邊擦一根火柴,點著了煤油燈。”
板笏】即笏,手板。《初刻拍案驚奇》卷七:“ 玄宗 問道:‘尊師有道術,可使朕到月宮一游否?’ 法善 道:‘這有何難?就請御駕啓行。’説罷,將手中板笏一擲,現出一條雪鍊也似的銀橋來,那頭直接著月內。”
板脂】即板油。《西遊記》第九四回:“ 八戒 道:你那裡知,俗語云:‘吃了飯兒不挺屍,肚裡沒板脂。’”參見“ 板油 ”。
【板書】1.在笏板上書寫奏章。《後漢書·禮儀志中》:“召太史令各板書,封以皁囊,送西陛。”2.教師上課時用粉筆在黑板上寫字。亦指在黑板上所寫的字。 楊東明 《人生的不等式》:“那節課一開始挺正常……教師講課嗓音清晰,條理清楚,板書整潔。” 何芷 等《白馬將軍》第一章:“年過半百的 方先生 在黑板上寫著‘ 文天祥 《過零汀洋》’一行板書。”
板弱】呆板,不生動。 明胡應麟 《詩藪·近體中》:“七言律,對不屬則偏枯,太屬則板弱。”
【板規】常規,定例。 魯迅 《二心集·“硬譯”和“文學的階級性”》:“我的譯《苦悶的象徵》,也和現在一樣,是按板規逐句、甚而至於逐字譯的。”
【板授】1.指諸王大臣權授下屬官職。別於帝王詔敕任命。《資治通鑑·漢獻帝初平元年》:“ 紹 ( 袁紹 )自號車騎將軍,諸將皆板授官號。” 胡三省 註:“時 卓 挾天子, 紹 等罔攸稟命,故權宜板授官號。” 宋程大昌 《演繁露·白板天子》:“ 晉 亂,國璽沒,胡人號 晉 諸帝爲白板天子。白板,如今板授之官,無詔敕也。”2.指授予高齡老人榮譽職銜。《北史·隋紀下·煬帝》:“高年之老,加其板授,並依別條,賜以粟帛。”《通典·職官十五》:“ 太極 元年初,令老人年九十以上板授下州刺史,朱衣執象笏。”
【板梯】木板制的梯子。《墨子·備蛾傅》:“薄門板梯貍之,勿築,令易拔。” 清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 秀水 縣署有 愛日樓 ,板梯久毀。”
【板帶】寬而硬的腰帶。 沙汀 《隨軍散記》:“那是個矮小而瘦削的漢子,一面編織著那種恰和北方人的粗豪相稱的羊毛板帶,一面回答著他( 賀龍 )的問話。”
【板眼】1.我國傳統音樂和傳統戲曲唱腔的節拍。每一小節中的強拍,多以鼓板敲擊按拍,稱“板”;次強拍及弱拍,則以鼓簽或手指按拍,稱“眼”。合稱“板眼”。 明楊慎 《丹鉛總錄·物用·鼓刀中音》:“ 莊子 談庖丁解牛處云:‘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中音者,鼓刀之音節合拍也。刀聲亦合樂府之板眼。” 明王驥德 《曲律·論板眼》:“古拍板無譜, 唐明皇 命 黃幡綽 始造爲之。 牛僧孺 目拍板爲‘樂句’,言以句樂也。蓋凡曲,句有長短,字有多寡,調有緊慢,一視板以爲節制,故謂之板眼。”《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他説完了這段科白,又按著板眼,拍那個鼓。” 老舍 《四世同堂》十九:“﹝ 曉荷 ﹞右手的食指中指與無名指都富有彈性的在膝蓋上點著板眼。”2.比喻規矩;秩序。 老舍 《四世同堂》四四:“他很愛說話,但是他留著神,不讓他的話說走了板眼。” 吳組緗 《山洪》二三:“吃飯睡覺以及喝茶歇肩,都吹哨子,一點錯不得板眼。”3.比喻主意、辦法、手段。 克非 《春潮急》八:“看不出你個老實人,還會耍這個板眼兒。”4.比喻關鍵的地方。 馬烽 《結婚現場會》:“不,你說的都在板眼上。你批評得很對,很好。”
【板帳】見“ 板帳錢 ”。
【板帳錢】 南宋 時官府進行貪污勒索的一種名目。《宋史·食貨志下一》:“又有所謂板帳錢者,亦軍興後所創也。如輸米則增收耗剩,交錢帛則多收糜費,幸富人之犯法而重其罰,恣胥吏之受賕而課其入……他如此類,不可徧舉。”亦省稱“ 板帳 ”。 宋葉適 《上孝宗皇帝札子》:“大抵經總制錢爲州之害,月樁、板帳爲縣之害。” 宋葉適 《朝議大夫蔣公墓志銘》:“ 江 東白收板帳, 湖 南倍折冬苗。”
【板魚】比目魚的別名。《後漢書·文苑傳下·邊讓》“比目應節而雙躍兮” 唐李賢 註:“比目魚一名鰈,一名王餘,不比不行,今 江 東呼爲板魚。”
【板渚】見“ 板城渚口 ”。
板渚隋堤】指 板渚 津和 隋堤 柳,謂古渡岸柳的宜人景色。 清王士禛 《秋柳》詩之二:“空憐 板渚隋堤 水,不見 瑯琊 大道王。” 惠棟 註:“《隋書》: 煬帝 自 板渚 引 河 達於 淮 海,謂之御河,河畔植柳樹名曰 隋堤 。” 郁達夫 《薄奠》中:“﹝ 北京 ﹞ 平則門 外,有一道城河……兩岸的垂楊古道,倒影入河水中間,也大有 板渚隋堤 的風味。”參見“ 板城渚口 ”。
板堞】板築的女牆。《舊唐書·張守珪傳》:“﹝ 守珪 ﹞領餘衆修筑州城,板堞纔立,賊\又暴至城下。”
【板搭】見“ 板闥 ”。
【板插】築牆的板和掘土的鍬。借指掘土築牆。插,通“ 鍤 ”。 南朝宋鮑照 《謝假啟》:“臣居家之治,上漏下濕,暑雨將降,有懼崩壓。比欲完葺,私寡功力,板插綯塗,必須躬役。”
【板報】口語。黑板報。如:廠里出了一期板報,宣傳婚姻法。
【板棚】木板搭的棚子。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 舜爺 的百姓……有的坐著木排,有些木排上還搭有小小的板棚。”
板稅】即版稅。出版單位據所出版圖書的售價與印數,按百分比付給作者的報酬。 魯迅 《書信集·致孫用》:“定價他們自己去增加了一角,這就和板稅相關。”
板扉】板門。《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徘徊半晌,去白板扉上題四句詩。” 清方文 《訪吳錦雯不遇留此》詩之一:“板扉深巷掩,霉雨暮天寒。”
【板畫】即版畫。用刀子和筆等工具,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刻畫後印出來的圖畫。 魯迅 《南腔北調集·論翻印木刻》:“假使我真如那編者所希望,‘有意的’來說 德國 板畫是否就是 中國 的大眾藝術,這可至少也得歸入‘低能’一類里去了。”
【板結】1.農業術語。指土壤因缺乏有機質,在降雨或灌水後變硬結塊。 石聲漢 《<齊民要術>選讀本·耕田》:“秋天田地里積水潮濕,濕著的時候摩,地就板結堅硬。” 許特生 《鋪在角落的沙礫》:“鹽鹼有很強的凝固性,鹽鹼耕地雨後板結,不正是這個道理嗎?”2.泛指物凝成塊狀。 從維熙 《遺落在海灘上的腳印》:“你看,血都在繃帶上板結了。”
【板鼓】打擊樂器的一種。一面蒙牛皮,鼓框用厚而堅硬的木板合成,愈接近鼓面處愈厚,內膛呈喇叭形,上口直徑約一寸。演奏時,用雙簽敲擊鼓心或邊心,發音清朗。是戲曲及民間吹打樂中的指揮樂器。《老殘遊記》第二回:“看那戲臺上,祇擺了一張半桌,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
【板楯蠻】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名。 秦漢 時分布在當時的 巴郡 一帶。《後漢書·桓帝紀》:“ 白馬羌 寇 廣漢屬國 ,殺長吏, 益州 刺史率 板楯蠻 討破之。” 李賢 註:“ 板楯 , 西南蠻 之號。”參閱《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 晉常璩 《華陽國志·巴志》。
板鄣】見“ 板障 ”。
【板煙】壓製成片狀的菸斗絲。 周立波 《紀念》:“一個善良的 印度 佛教徒,替我們帶進一封報告外邊情況的長信和五條接濟我們的板煙。”
【板閘】水閘上為調節流量安裝的木板閘門。 清俞正燮 《癸巳類稿·板閘喻》:“ 明 於 臨清汶口 ,塼閘下置板閘,其法至善,所謂下行則灌塘,上行則倒塘。凡閘河之制皆如此。”
【板障】1.亦作“ 板鄣 ”。木板屏障。《南史·梁紀下·簡文帝》:“帝自幽縶之後……無復紙,乃書壁及板鄣爲文。” 宋王讜 《唐語林·文學》:“今之板障,屏牆也。天子有外屏,人臣將見,至此復思其對敭,去就避忌也。”2.阻攔,從中作梗。 元關漢卿 《救風塵》第一折:“那 周舍 親事,不是我百般板障,祇怕你久後自家受苦。” 明賈仲名 《對玉梳》第一折:“小生 荊楚臣 ……與上廳行首 顧玉香 作伴二年,被虔婆板障,將小生氣成疾病。”3.比喻威風,有勢力。 明湯顯祖 《南柯記·錄攝》:“爲官只是賭身強,板障。文書批點不成行,混帳。”4.操練場上的設備,用木板做成,類似板壁。用於練習越過障礙物。
板榦】古代築城或築牆的用具。榦,夾板兩旁支撐的木柱。《左傳·宣公十一年》:“令尹 蔿艾獵 城 沂 ,使封人慮事,以授司徒。量功命日,分財用,平板榦……事三旬而成,不衍於素。” 晉張華 《博物志·異聞》:“ 代城 始築,立板榦,一旦亡,西南四五十板於澤中自立。” 唐柳宗元 《終南山祠堂碑序》:“乃徵土工、木工、石工,備器執用,來會祠下,斬板榦,礱柱礎,陶瓴甓,築垣墉。” 清錢謙益 《故叔父山東按察司副使春池府君行狀》:“公蒐軍實,繕板榦,具舟車,偫糗糧。”
板榻】木板所制狹長而較矮的坐臥之具。《西遊記》第五九回:“祇見那路旁有座莊院,乃是紅瓦蓋的房舍,紅磚砌的垣牆,紅油門扇,紅漆板榻,一片都是紅的。”《紅樓夢》第五五回:“此時 探春 因盤膝坐在矮板榻上,那捧盆丫鬟走至跟前,便雙膝跪下,高捧臉盆。”
【板榜】木板匾額。 唐張祜 《題重居寺》詩:“重廊標板榜,高殿鎖金環。”參見“ 板題 ”。
【板對】指詩文中呆板的對偶句。 明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三:“‘國尚師位,家崇儒門’,老生板對, 唐 律賦之不若矣。”
【板腐】古板迂腐。 清褚人穫 《堅瓠廣集·道學風月》:“至若述聖 曾子 ,學主慎獨,一生戰戰兢兢,不敢些子放肆,乃講到‘心誠求’之句,便譬喻到‘學養子而後嫁’,這是不板腐的樣子。”《紅樓夢》第十七回:“ 寶玉 道:‘這太板腐了,莫若“有鳳來儀”。’”板腐,一本作“ 板 ”。
【板滯】1.呆板,沒有變化。 清沈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對句用逆脫法,詩中得此一聯,便化板滯爲跳脫。” 陳獨秀 《文學革命論》:“ 魏晉 以下之五言,抒情寫事,一變前代板滯堆砌之風,在當時可謂為文學一大革命。”2.形容表情呆板冷漠。 沙汀 《困獸記》二四:“‘我隨便大家。’他板滯的說。”
【板實】1.猶平實。 清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詞采》:“説話不迂腐,十句之中,定有一二句超脫;行文不板實,一篇之內,但有一二段空靈,此即可以填詞之人也。” 清徐增 《而庵詩話》:“學詩須從板實起,後來可得嶙峋。若遽事流動,便是應酬活套法也。”2.硬結。《醫宗金鑒·痘形順逆·痘疹心法要訣》:“痘形見點喜尖圓……頂平不突板實難。”註:“若頂平不突,板實不綻,此毒勝氣,爲逆也。”
板閣】1.木板樓閣。 宋蘇軾 《二十七日自陽平至斜谷宿於南山中蟠龍寺》詩:“板閣獨眠驚旅枕,木魚曉動隨僧粥。”2.用木板隔成的夾室。 明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閣,夾室也,以板爲之……《內則》:‘天子之閣,左達五,右達五。’蓋古人制此,以庋食物之所,即今房中之板閣。”
【板凳】亦作“ 板櫈 ”。
木板面、無靠背的坐具。多為狹長形。《水滸傳》第三四回:“ 燕順 焦燥,便提起板凳卻待要打將去。” 清許秋坨 《聞見異錄·奇門》:“今夜門戶不須鎖閉,雖有偷兒,不能盜物,祇將板櫈八條橫在門口。” 茹志鵑 《關大媽》:“游擊隊卻活動得更勤奮,但生活也更艱苦了,他們這一個月來,已忘了板凳是怎么坐法的,熱飯又是個什麼滋味。”
【板蕩】《板》、《盪》都是《詩·大雅》中譏刺 周厲王 無道而導致國家敗壞、社會動亂的詩篇。後因以指政局混亂或社會動盪。 南朝宋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王粲》詩:“ 幽厲 昔崩亂, 桓靈 今板蕩。” 唐太宗 《賜蕭瑀》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宋岳飛 《五嶽祠盟記》:“自中原板蕩,夷狄交侵,余發憤 河朔 ,起自 相臺 ,總髮從軍,歷二百餘戰。” 清黃遵憲 《三哀詩》:“士生板蕩朝,非氣莫能濟;國家有妖孽,尤貴養正氣。” 董必武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緬懷先烈奮鬥的艱辛,眷念中原板蕩的沉痛,吾人紀念辛亥革命,吾人驅逐 日 寇到 鴨綠江 東之心將更堅強千百倍!”
【板齒】指門牙。 唐杜甫 《戲贈友》詩之一:“一朝被馬踏,脣裂板齒無。”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野蠻人有自去其板齒而反譏有齒者爲犬類, 長素 之説,得無近於是邪?”
【板墨】刻版墨印。 宋曹士冕 《法帖譜系·二王府帖》:“ 山谷 論禁中板刻古法帖十卷,當時皆用 歙州 貢墨墨本賜羣臣…… 元祐 中,親賢宅從禁中借板墨本百,分遺官僚。”
【板箱】1.大車的木板車廂。《墨子·雜守》:“以軺車……爲板箱,長與轅等,高四尺。” 孫詒讓 間詁:“《説文·竹部》云:‘箱,大車牝服也。’…… 鄭司農 云:‘牝服,謂車箱。’”2.木板箱子。 梁斌 《童年》:“一進屋門,四壁皆空,門上連一個布簾也沒有,炕上只有兩隻舊板箱。”
【板僵】亦作“ 板殭 ”。
謂變僵;僵硬。 元關漢卿 《裴度還帶》第二折:“明日巳時前後,你在那亂磚瓦之下板僵身死。” 元無名氏 《桃花女》楔子:“這卦中該今夜三更前後,三尺土底下板殭身死也。”
【板鋪】木板擱的床。 崔璇 《在區委會裡》:“他們倆還是坐在板鋪上,眨巴著眼睛。”《新苑》1981年第1期:“她踮著腳尖,怕把睡在外間屋小板鋪上和 雪蓮 孿生的 岫巖 驚醒。”
【板銼】銼工常用的一種工具。橫剖面呈長方形的銼刀。
【板瘡】指受刑挨板子的創傷。《三俠五義》第十九回:“ 郭槐 在監牢之中,又是手疼,又是板瘡,呻吟不絶。”
【板橋】木板架設的橋。《墨子·備城門》:“爲斬縣梁,聆穿,斷城以板橋。” 孫詒讓 間詁:“連板爲橋,架之城塹以便往來。” 唐溫庭筠 《商山早行》詩:“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明蔣一葵 《長安客話·渾河》:“跨河板橋甚敧,行者率猿臂渡,毛骨盡竦。”《紅樓夢》第十七回:“忽見柳陰中又露出一個折帶朱欄板橋來,度過橋去,諸路可通。”
【板頭】1.指過去刷印書籍雕板的板面數。 明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經三》:“余以爲《十三經註疏》板頭既多,一時工力恐難猝辦。但得將《古註十三經》刻行一部,則大有功於聖學。”2.指零散的木板。《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廳房樓房燒做一片白地,三口棺材盡爲灰燼,不曾剩一塊板頭。”
【板鴨】鹽漬壓扁後再風乾的鴨子。《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如今買一隻板鴨和幾斤肉,再買一尾魚來,託 王羽秋 老爹來收拾,做個四樣纔好。” 張天翼 《皮帶》:“五哥,你說鹹板鴨好還是燒鴨子好?”
【板築】1.築牆用具。板,夾板;築,杵。築牆時,以兩板相夾,填土於其中,用杵搗實。《管子·度地》:“以冬無事之時,籠臿板築各什六。” 尹知章 註:“謂什人共貯六具。”《史記·黥布列傳》:“ 項王 伐 齊 ,身負板築,以爲士卒先。” 裴駰 集解引 李奇 曰:“板,牆板也。築,杵也。”2.泛指土木建築。 漢劉向 《說苑·建本》:“毋淫宮室,以妨人宅;板築以時,毋奪農功。”《魏書·郭祚傳》:“時詔營明堂國學, 祚 奏曰:‘……邊郊多壘烽驛未息,不可於師旅之際,興板築之功。’”3.指築城或築牆。《資治通鑑·後唐莊宗同光元年》:“ 崇韜 ( 郭崇韜 )築新城凡六日, 王彥章 聞之,將兵數萬人馳至……時板築僅畢,城猶卑下。” 宋梅堯臣 《建德新牆詩》:“山廨不營堵,筠篁爲密籬……雞騖恣穿逸,牛羊來踐窺。我議欲板築,羣走皆不怡。” 清戴名世 《唐允隆傳》:“上官下教居人於湖濱,築樓守望,工程嚴迫,費且不貲,人皆避去。 允隆 獨慨然任之,不費官幣及民錢,刻日而板築就。”4.代指牆或城牆。 宋梅堯臣 《觀水》詩:“秋水漫長堤,郊原上下迷。孤城閉板築,高樹見巢棲。” 宋文瑩 《玉壺清話》卷三:“﹝ 太祖 ﹞大笑曰:‘從何取土?’ 丞昭 云:‘紉布囊括其口,投上流以塞之,不設板築可成巨防。’”5.相傳 商傅說 築於 傅岩 , 武丁 舉以為相。事見《孟子·告子下》。後因以“板築”指地位低微的人或隱逸。 清汪懋麟 《二日同袁密山飲自遠南樓》詩:“板築故人能醉客,不須天末起鄉愁。”
【板學】謂刻板地模仿。 清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四:“ 位存 詞極淒婉,又極雅潔,短調如‘千蝶帳深縈夢苦,倦拈紅豆調鸚鵡’……曲折哀婉,不必板學 南宋 ,而意境亦勝。”
板録】登記戶籍。 宋梅堯臣 《田家語》詩:“前月詔書來,生齒復板録;三丁籍一壯,惡使操弓。”
【板壁】木板的隔牆,木板牆。 唐康駢 《劇談錄·慈恩寺牡丹》:“僧乃自開一房,其間設施幡像,有板壁,遮以舊幕。”《水滸傳》第四五回:“ 石秀 心中好生不快意,只推肚疼,自去睡在板壁後了。”《兒女英雄傳》第七回:“把那地窖子裡週遭一看,西面是板壁門牕,南、北、東三面卻是磚牆。” 張天翼 《包氏父子》:“什麼都是黑黝黝的:熟豬肝色的板壁,深棕色的桌子,灰黑色的地。”
板擦兒】擦黑板的用具。一般是在小塊長方形木板上加絨布或棕毛製成。
【板藍】爵床科植物馬藍的別名。葉和根均可入藥。 明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藍》:“馬藍:葉如苦蕒,即 郭璞 所謂大葉冬藍,俗中所謂板藍者。”
【板檐】木板屋檐。《禮記·明堂位》“重檐” 唐孔穎達 疏:“謂就外檐下壁復安板檐,以辟風雨之灑壁。”
【板殭】見“ 板僵 ”。
板蹋蹋】形容死板。 冰心 《<兒童文學選(1959-1961)>序》:“這樣的作品……決不是故事公式化,人物概念化,‘大人說小人話’或是‘小孩兒說大人話’的‘乾巴巴、粗拉拉、板蹋蹋’的不親切、不真實的東西。”
板輿】1.古代一種用人抬的代步工具。多為老人乘坐。《漢書·王莽傳下》“朝見挈茵輿行” 顏師古 注引 晉晉灼 曰:“豈今之板輿而鋪茵乎?” 唐高彥休 《唐闕史·李丞相特達》:“蹇驢村僕,不得與鳴珂武衛者較進……伺板輿出,拜於道左。” 清魏源 《客懷》詩之六:“地平如板輿,天覆如穹廬。”2. 晉潘岳 《閒居賦》:“太夫人乃御板輿,升輕軒,遠覽王畿,近周家園。”後因以代指官吏在任迎養父母之詞。 唐岑參 《酬成少尹駱谷行見呈》詩:“榮祿上及親,之官隨板輿。” 元薩都剌 《題劉山長雪夜板輿圖》詩:“板輿行樂處,鶴髮盡鬖。人子誰無母, 劉 家獨有男。” 清黃宗羲 《工部郎中姜公夫人錢氏祔葬墓志銘》:“令子京兆 希轍 ,孝愛之德聞於天下,板輿所至,讌喜相從。”
【板臉】繃緊面孔。表示嚴肅、不悅或冷淡。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二八章:“你當俺不認得你 何劍平 ?哼。過山不拜土地爺,還跟你爺爺板臉。”
板澀】板滯晦澀。 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十二章三:“這正如 建安 詩壇之代替了 漢 人的板澀無聊的辭賦一樣,玄談的風氣也扭轉了 漢 人的酸腐的作風。”
【板牆】1.木板的隔扇。《清會典事例·內務府·書籍碑刻》:“如刊刻圍屏、板牆、寳座等項,按其字之大小,酌給工價。”2.指進行冰球、桌球等比賽時賽場四周的擋板。是用木板或塑膠裝成的界牆。《體育報》1981.4.1:“場上,兩隊正在鏖戰,對方一個綽號叫鐵塔的選手一下子把 小劉 撞在板牆上。”3.木板牆。
【板釐】指定例的捐稅。《清續文獻通考·征榷十九》:“( 光緒 五年)又奏準 河南清化鎮 藥材釐金,向由行戶包交,謂之板釐。”《清實錄經濟資料輯要·賦稅》:“此外有……板釐捐,活釐捐,所徵甚鉅,報解寥寥。”
【板職】古代授予老人的名譽職銜。《北史·辛雄傳》:“兵起歷年,死亡者衆,或父或子,辛酸未歇,見存耆老,請假板職,悅生者之意,慰死者之靈。”《周書·武帝紀上》:“幸 津門 ,問百年,賜以錢帛,又賜高年板職各有差。”
板檻】木板欄桿。 唐韓愈 《新修滕王閣記》:“公應曰:‘諾。’於是棟楹梁桷、板檻之腐黑撓折者……治之則已。” 唐溫庭筠 《送李生歸舊居》詩:“夕陽當板檻,春日入柴扉。”
【板櫈】見“ 板凳 ”。
【板題】木板匾額。《北史·江式傳》:“篆體尤工, 洛京 宮殿諸門板題,皆 式 書也。”
【板籍】1.即戶籍。《南齊書·虞玩之傳》:“今戶口多少,不減 元嘉 、而板籍頓闕,弊亦有以。” 宋葉適 《朝議大夫知處州蔣公墓志銘》:“更造板籍、隱寄飛寄、影占、僞跋悉釐改。”2.印版與書籍。 史德輝 《書林清話·明時刻書工價之廉》:“嘗聞 王遵巖 、 唐荊川 兩先生相謂曰:數十年讀書人,能中一榜,必有一部刻稿;屠沽小兒,身衣飽煖,歿時必有一篇墓誌。此等板籍,幸不久即滅;假使盡存,則雖以大地爲架子,亦貯不下矣。”
【板闥】亦作“ 板搭 ”。門板。 元馬致遠 《岳陽樓》第一折:“且下樓去,收了镟鍋兒,落了這酒望子,上了這板闥。” 元高文秀 《黑鏇風》楔子:“我今日開開板搭,燒的镟鍋兒熱著,看有甚麽人來。” 元孟漢卿 《魔合羅》第一折:“俺家有一遭新板闥,住兩間高瓦屋,隔壁兒是個熟食店。”
【板權】即著作權。也稱著作權。通常指個人或法人對其文學、科學和藝術等作品的某些獨占權利。這些權利,非經本人許可或轉讓,或法律許可,他人不得行使。 魯迅 《書信集·致孫用》:“印成後向例取板權稅(幾成我不知道),但仍須作者常常作信索取。”
板襲】刻板地抄襲。 清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五:“ 蒿庵 《八六子》云:‘罨重城,淒淒風雨,都來伴我孤征……’此詞與 碧山 一篇格調近似,而用意各別,與板襲者不同。”

板的書法

板的書法

《板》

【年代】:先秦
【作者】:詩經
【作品】:板
【內容】
上帝板板,下民卒癉,出話不然,為猶不遠。
辦

靡非管管,不實於亶,猶之未遠,是用大諫。
天之方難,無然憲憲,天之方蹶,無然泄泄
辭之輯矣,民之洽矣,辭之懌矣,民之莫矣。
我雖異事,及爾同僚,我即爾謀,聽我囂囂。
我言維服,勿以為笑,先民有言,詢當芻蕘。
天之方虐,無然謔謔,老夫灌灌,小子蹻蹻
匪我言耄,爾用憂謔,多將熇熇,不可救藥。
天之方懠,無為誇毗,威儀卒迷,善人載屍。
民之方殿屎,則莫我敢葵,喪亂蔑資,曾莫惠我師。
天之牖民,如塤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攜。
攜無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自無立辟
價人維蕃,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
懷德維寧,宗子維城無俾城壞,無獨斯畏。
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驅馳。
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游衍。
【注釋】:
出自【詩經·大雅·生民之什】。
【作者小傳】:
《詩經》約在公元前六世紀中葉編纂成書,據說是由儒家創始人孔子編定的。它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都因音樂得名。“風”是地方樂調,收錄當時十五國的民歌;“”分大、小雅,多為貴族所作的樂章;“頌”是用於宗廟祭祀的樂歌。

拼音是ban的漢字

中國民族樂器

樂器類別樂器名稱
吹奏樂器木葉| 紙片| 竹膜管(侗族) | 田螺笛(壯族) | 招軍(漢族) | 吐良(景頗族) |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 口笛(漢族) | 樹皮拉管(苗族) | 竹號(怒族) | (漢族) | 尺八 | 鼻簫(高山族) | (漢族) | 排笛(漢族) | 侗笛(侗族) | 竹筒哨(漢族) | 排簫(漢族) | (克木人) | (漢族) | (漢族) | (藏族) | 展尖(苗族) | 姊妹簫(苗族) | 冬冬奎(土家族) | 蓽達(黎族) | 口利咧(黎族) | 嗩吶(漢族) | (漢族) | 雙管(漢族) | 喉管(漢族) | 芒筒(苗族) | (漢族) | 蘆笙(苗| 瑤| 侗族) | 確索(哈尼族) | 巴烏(哈尼族) | 口哨(鄂倫春族)
彈撥樂器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 竹製口弦(彝族) | 樂弓(高山族) | 琵琶(漢族) | (漢族) | 月琴(漢族) | 秦琴(漢族) | 柳琴(漢族) | 三弦(漢族) | 熱瓦甫(維吾爾族) | 冬不拉(哈薩克族) | 扎木聶(藏族) | (漢族) | 古琴(漢族) | 伽耶琴(朝鮮族) | 豎箜篌| 雁柱箜篌
拉奏樂器梆子(漢族) | (高山族) | 叮咚(黎族) | 梨花片(漢族) | 臘敢(傣族) | 編磬(漢族) | 木鼓(佤族) | 切克(基諾族) | (漢族) | 鑼(漢族) | 雲鑼(漢族) | 十面鑼(漢族) |(漢族) | 碰鐘 | (漢族) | 編鐘(漢族) | 連廂棍(漢族) | 喚頭(漢族) | 驚閨(漢族) | (漢族) | 木魚(漢族) | 吾攵(漢族) | 法鈴(藏族) | 腰鈴(滿族) | 花盆鼓(漢族) | 銅鼓(壯| 仡佬| 布依| 侗| 水| 苗| 瑤族) | 象腳鼓(傣族) | 納格拉鼓(維吾爾族) | 漁鼓(漢族) | 塞吐(基諾族) | 京堂鼓(漢族) | 腰鼓(漢族) | 長鼓(朝鮮族) |達卜(維吾爾族) | 太平鼓(滿族) | (藏族) | 撥浪鼓(漢族) | 揚琴(漢族) | 竹筒琴(瑤族) | 蹈到(克木人) | 薩巴依(維吾爾族)
打擊樂器樂鋸(俄羅斯族) | 拉線口弦(藏族) | 二胡(漢族) |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 三胡(漢族) | 四胡(漢族) | 板胡(漢族) | 墜琴(漢族) | 墜胡(漢族) |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 擂琴(漢族) | 二弦(漢族) | 大筒(漢族) | 馬頭琴(蒙古族) | 馬骨胡(壯族) | 艾捷克(維吾爾族) | 薩它爾(維吾爾族) | 牛腿琴(侗族) | 獨弦琴(佤族) | 雅箏(朝鮮族) | 軋箏(漢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