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白話碑

元代白話碑是元代漢語白話文字碑石的通稱。元代官方文書例以八思巴蒙古字書寫蒙語,以漢語白話直譯為漢文。元代寺觀碑石所刊聖旨、懿旨、令旨等多為白話體漢文,通稱元代白話碑。


介紹

白話,是元代民間和朝廷通行的語言,元人以之入曲調入史籍,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語言文字形式。以白話人碑文,又是元代中國碑刻史中的獨特之處。據考,元代白話碑全國有40塊,雲南保有兩塊白話聖旨碑。

現存

一碑保存在昆明西北郊的筇竹寺內。在其大雄寶殿里,立有一塊元代聖旨碑,正面是漢字白話文,背面是直書蒙古文,二者均有較高的歷史文獻價值。白話聖旨碑有“雲南鴨池城子玉案山鄒竹寺住持玄堅長者為頭和尚”等言。“鴨池” 為元初蒙古人對昆明的稱呼,也作“押赤”或“雅歧”,這與《元史》的記載相同。《元史》云:“烏蠻所都押赤,城際滇池,三面皆水”。此碑不書年號,只寫“龍兒年四月二十三日”,也即是龍年四月二十三日,為元仁宗延佑三年歲次丙辰(公元1316年)所立。
另一碑保存在大理祟聖寺內,原有《大崇聖寺碑》一塊,背面即刻白話聖旨碑,現已不存。 碑文中有“合刺章有的大理崇聖寺里”一句,參照《元史·兀良合台傳》所載:“合刺章,蓋烏蠻也”。《馬可波羅遊記》也說道:“大理為合刺章之別都”。碑文中還說到保護寺規的文書,也是很別致的,其云:“無體例的勾當休做者,若做呵,不怕那什麼,聖旨!”朝廷的聖旨也寫得通俗可愛,欽定的法規也說得情感逼人,這真是別具一格的聖旨。若與坊間才人的曲子相LL,二者竟有幾多相似——“心間事,說與他。動不動早言兩罷。罷字兒磣可可你道是耍,我心裡怕那不怕?”(馬致遠《落梅風》)。此碑末書“豬兒年閏七月初五日”,即立碑時在元武宗海山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歲次辛亥,是年屬豬,七月丙午也是閏年。

相關研究

《元代白話碑》馮承鈞編 叢編題名: 史地小叢書 出版發行項: 商務印書館 1930
《元代白話碑集錄》蔡美彪編著 出版發行項: 科學出版社 1955
祖生利的博士論文《元代白話碑文研究》2000 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