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帽

瓦楞帽,形似瓦楞的帽子。古庶民所戴,以別於士大夫之方巾。

相關聯接

http://www.cctv.com/science/special/C15832/20060710/104536.shtml
......

歷史

明代史籍中留下正式名稱的男子巾帽就不下40種,其中絕大部分在南方都頗為流行。比如南京在萬曆時期,士人所戴巾子,“殊形詭制,日月新異”,士大夫所戴的冠巾款式有漢巾、晉巾、唐巾、諸葛巾純陽巾東坡巾、陽明巾、九華巾、逍遙巾等多種。甚至還有用馬尾織成巾的,這種馬尾巾則又有瓦楞、單紗、雙絲的區別。因此,時人感嘆道:“首服之侈汰至今日極矣。”不過,當時民間使用最為廣泛的是網巾、四方平定巾和六合一統帽

意義

瓦楞帽是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的傳統帽飾。元代蒙古人統治期間為了體現等級差異,凸顯民族優劣,在1314年的時候作了關於服裝的統一規定:漢人官員保持了唐以來的圓領衣和璞(巾字旁)頭,而蒙古官員多穿合領衣戴“四方瓦楞帽”,不過帽式有高低寬窄,且往往鑲珠戴玉,以體現統治階層的優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