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一統帽

六合一統帽

六合一統帽俗稱“瓜皮帽”,又名“小帽”。用六片羅帛拼成,多用於市民百姓,相傳來源明太祖所創,他倡導統一山河,故取六合一統,天下歸一之意。

簡介

俗稱“瓜皮帽”,又名“小帽”。用六片羅帛拼成,多用於市民百姓,相傳來源明太祖所創,他倡導統一山河,故取六合一統,天下歸一之意。

《棗林雜俎》:“清時小帽,俗呼‘瓜皮帽’,不知其來已久矣。瓜皮帽或即六合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之前。”即取“六合一統”之意,故名。

六合一統帽是明朝被市民穿戴時間最長,最普通的一款首飾服,貫穿明代始終,朝鮮也效仿。

清末,也有不用帽結,代以珊瑚、水晶、料珠等。在帽緣正中,有的綴有一塊四方形帽準作裝飾,多用玉,亦有用碧霞珠寶的。另外,在民間,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帽子都有,也有類似清代瓜皮帽的“六合一統帽”,只能說漢民族的創造力,很強!”

歷史

六合一統帽六合一統帽

清代的瓜皮帽是沿襲明代的六合一統帽而來,又名小帽、便帽、秋帽。瓜棱形圓頂,下有帽檐,紅絨結頂,有的內襯帽胎。帽胎有軟硬兩種,硬胎用馬尾、藤竹絲編成。帽檐用錦,頂後垂有紅縵。清中期還在帽上用捻金線施繡,加綴珠玉。瓜皮帽的款式也有微小變化,帽頂尖的叫做“盔襯”,毛皮做帽檐的叫做“困秋”,中淺而缺的叫做“兔窩”,胎軟而能摺疊的名“軍機六折”。到清末,帽頂結子收小如豆大,結色用藍,帽檐作多層重疊,有的重疊至七八層之多。

歷史上,女子有一種帽子也值得一提,就是羃籬。中國婦女“蔽面”的風俗由來已久,羃籬是為婦女出行時遮蔽臉容,不讓路人窺視而設計的帽子。《禮記·內則》記:“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漢代女子有頭戴“面衣”(或稱“面帽”)的習俗。隋唐時期,從西域傳入羃籬,是用藤蓆或氈笠做成帽形的骨架,糊裱繒帛。有的為了防雨,再刷以桐油,然後用黑紗全幅綴於帽檐上使之下垂,黑紗稱為帽裙;羃籬的帽裙長可障身。後來,帽裙縮短至頸部,稱為帷帽。帷帽四緣改為垂掛一圈網子,可以不妨礙視線。考究一些的還在網簾上加飾珠翠,就顯得十分華麗了。現在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垂網的西式女帽,戴上使人平添一種高貴氣質,其實我們的祖先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打扮得這么時髦了。

傳統漢族服飾(一)

漢服,又稱漢衣冠,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約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 (公元17世紀中葉)這四千多年中,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變的禮儀衣冠體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