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

履(lǚ),作名詞用是鞋的意思;作動詞用有登位,實行,開始擔任職務等意思。踐踩,走過:履歷(a.個人的經歷;b.記載履歷的檔案)。履任。履險如夷(走在險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處險境而不畏懼,又喻安全地度過險境)。如履薄冰(身臨其境)。

基本信息

漢字

基本信息

漢字:履
詞語:履踐
成語:步履蹣跚、如履薄冰

部首信息

部首:屍
履

部首筆畫:3
總筆畫:15
康熙字典筆畫(履:15;)

編碼信息

五筆86:NTTT
五筆98:NTTT
倉頡:SHOE
四角號碼:77247
UniCode:U+5C65
規範漢字編號:3312

字形結構

[首尾分解查字]:屍復(shifu)
[漢字部件構造]:屍彳日夂
[筆順讀寫]:折橫撇撇撇豎撇橫豎折橫橫撇折捺

基本解釋

履lǚ
鞋:西裝革履。削足適履。
踐踩,走過:履歷(a.個人的經歷;b.記載履歷的檔案)。履任。履險如夷(走在險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處險境而不畏懼,又喻安全地度過險境)。如履薄冰(身臨其境)。
步伐:步履維艱。
執行,實行:履行。履約。
〔履帶〕在拖拉機、坦克車等的車輪上圍繞的鋼質鏈帶。
指領土:“賜我先君履”。

詳細解釋

履lǚ
【動】
(會意。小篆字,從屍,即人;從彳(chì),表示與行走有關。履在戰國以前一般只作動詞用。一般用“屨”稱鞋子。用“鞋”是唐以後的事了。本義:踐踏)
同本義〖treadon〗
履霜,履虎尾。——《易·坤》
可以履霜。——《詩·魏風·葛屨》
履蒯席。——《禮記·玉藻》
(袁可立)足履虎不咥,身恃之長城。——明倪元璐《袁節寰大司馬像贊
地履其黃。——清·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足之所履。——《莊子·養生主》
又如:履危(蹈踐高危之處);履畝(勘查田畝);履虎尾(踩踏虎尾);履跡(踏著前人的足跡);履霜(踩踏霜地。比喻由眼下跡象而警戒未來);涉水如履平地;履冰(行於冰上);履冰狐(踏冰而過的狐狸);履坦(行於坦途);履虛(行於虛空之中);履薄行走(於薄冰上)
穿鞋〖puton〗
自履藤鞋收石蜜。——唐·李賀《南園》
登位〖ascendthethrone〗
履其位而不履其事。——《禮記·表記》
履至尊。——漢·賈誼《過秦論》
又如:履任(到任,就任);履位(就位)
經歷某種景況〖experience〗。如:履炭(比喻經歷艱難);履運(遭逢時運)
實行〖fulfill〗
處其位而不履其事,則亂也。——《禮記》
又如:履善(行善);履蹈(實行);履中(實行中庸之道);履謙(行謙讓之德);履經(行邪道)
躬行〖keeppersonally〗。如:履仁(躬行仁道);履方(躬行正道);履正(躬行正道);履忠(躬行忠誠之道);履約(躬行簡約)
開始擔任職務〖assume〗
將履新任。——清·張廷玉《明史》
又如:履任(上任,就職);履端(開頭)
《楊吉德周易講座》釋義:履,《周易》履卦卦辭,喻恃強犯險。[1]
履lǚ
【名】
鞋〖shoes〗
履,足所依也。——《說文》。按,古曰舄,曰屨,漢以後曰履。今曰鞵。此字本訓踐。轉注為所以踐之具也。
絲作之者謂之履。——《方言四
脫履戶外。——《列子·黃帝》
衣敝履空。——《漢書·鮑宣傳》
不辨衣履。——清·周容《芋老人傳
躡絲履。——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衣履天下。——《史記·貨殖列傳》
孺子,下取履。——《史記·留侯世家》
鄭人有欲買履者。——《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脫絲履。——《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革履(皮鞋);履屐(鞋);履帶(鞋和衣帶);履組(鞋帶);履靸(指鞋)
足〖foot〗
頓履隨疏節,低鬟逐上聲。——庾信《和詠舞》
領土,疆土〖territory〗
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左傳·僖公四年》
履帶
lǚdài
〖caterpillartread;caterpilarbelt〗∶履帶式車輛在其上行進的環形鏈
履帶車
〖shoesandbelt〗∶鞋和衣帶
履踐
lǚjiàn
〖perform;fulfil;carryout〗履行實踐
履歷
lǚlì
〖antecedent;biographicdata;personaldetails〗∶包括個人經歷的資料的簡要說明。
〖career〗∶〖人生或國家的〗歷程;職業,尤其指公職、一般職業或商業的生涯。
履歷片
lǚlìpiàn
〖curriculumvitae(c.v)〗填寫個人經歷的卡片。
履舄交錯
lǚxì-jiāocuò
〖manymanyguestsandlivelyatmosphere〗履:單底鞋;舄:復底鞋。古人席地而坐,脫鞋入室,各種鞋雜亂地放在一起。形容人來人往,穿梭而行的狀況。
履舄交錯,杯盤狼藉。——《史記·滑稽列傳》
亦稱“履舄往來”
履險如夷
lǚxiǎn-rúyí
〖crossadangerouspassaseasilyaswalkingonlevelground—handleacrisiswithoutdifficulty〗走險路如趟平地。比喻遇險不驚、臨危不懼。
履行
lǚxíng
〖perform;fulfill;implement〗實行職責
履行契約
履行職責
履約
lǚyuē
〖honoranagreement;keepapromise;keepanappointment〗∶履行約定的事;踐約。
〖practisethrift〗∶實行節約
居儉履約
〖keepone'sstipulationsofanagreement〗∶遵守規約
清明履約,率禮無違。

漢語字典解釋

[①][lǚ]
[《廣韻》力幾切,上旨,來。]
⑴鞋。
⑵穿(鞋)。
⑶踩踏。
⑷行走。
⑸臨,至。
⑹謂經歷某種景況。
⑺踐履所及,指國家的疆界。
⑻執行;實行。
⑼踏勘。
⑽行為;品行。
⑾福祿。
⑿禮。
⒀敬辭。猶言起居。多用於書信
⒁六十四卦之一。兌下乾上。
⒂鬼神名。

康熙字典解釋

【寅集上】【屍字部】 履;康熙筆畫:15;頁碼:頁303第41(點擊查看原圖)
〔古文〕【廣韻】力幾切【集韻】【韻會】兩幾切【正韻】良以切,音里。【說文】足所依也。本作,今作履。【爾雅·釋
言】履,禮也。【注】禮可以履行也。【釋名】履,飾足以為禮也。【字書】草曰屝,麻曰屨,皮曰履,黃帝臣於則造。又踐也。【易·坤卦】履霜堅冰至。【詩·
齊風】履我卽兮。【注】躡我之跡,而相就也。又【左傳·僖四年】賜我先君履。【注】謂所踐履之界也。又以履加足亦曰履。【史記·留侯世家】良強忍,下取
履。父曰:履我。良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又祿也。【詩·周南】福履綏之。【注】履,祿。綏,安也。 又姓,見【姓苑】。

說文解字詳解

【卷八】【履部】編號:5404
履,[良止切],足所依也。從屍從彳從夊,舟象履形。一曰屍聲。凡履之屬皆從履。
古文履從頁從足。

相關詞語

安履·跋履·跋履山川·抱香履·稟履 ·步履·操履·草履蟲·襯履·承星履草·穿角履·賜履·麤履·蹴履·翠履·戴履·戴霜履冰·戴天履地

相關成語

安常履順·跋履山川·不衫不履·步履蹣跚·步履維艱·步雪履穿·承星履草·戴清履濁·戴霜履冰·戴天履地·戴玄履黃·戴圓履方·蹈仁履義·登鋒履刃·登高履危·分香賣履·葛屨履霜·孤履危行

音韻參考

[上古音]:脂部來母,liei
[廣 韻]:力幾切,上5旨,lǐ,止開三上脂A來
[平水韻]:上聲四紙
[唐 音]:*lǐ
[國 語]:lǚ
[粵 語]:lei5leoi5
[閩南語]:li22

典故

遺橋拾履
關於“履”字還有個民間傳說典故,就是圖片故事:遺橋拾履張良
經閒暇時候在下邳縣橋上散步遊玩,有一個老翁,穿著麻布衣服,走到張良所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橋下面,回頭對張良說:“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
來!”張良很驚愕,想打他。看他年老,強行忍住了,下去取回了鞋子。老翁又說:“給我穿上!”張良已經替他取回了鞋子,也就跪下給他穿上。老翁伸著腳讓張
良給他穿上以後,大笑著走了。張良非常驚奇,目送老翁很遠。老翁走了大約一里路,又回來,說:“小子可以教誨。五天后黎明,與我在此相會。”張良更加奇
怪,跪在地上說:
“好。”五天后黎明,張良就來了。老翁已經先到了,大怒說:“和老人約定會面,卻比我後到,為什麼呢?”又走了,並說:
“五天后早來。”五天后雞剛一啼鳴,張良又來了。老翁又先到了,又大怒說:“又晚來,為什麼?”又走了,說:
“五天后要早來。”五天后,張良不到半夜就來了。過了一會,老翁也到了,高興的說:“應該像這樣。”拿出一本書,說:“讀這本書就能作皇帝的老師。十年後你將會發達。十三年後你會在濟北見到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然後離去,沒有再說別的話,再也沒有出現。天明以後張良看這本書,原來是《太公兵法》。
張良因此感到奇異,經常學習誦讀這本書,後來輔助劉邦成就漢世百年基業。
這遺橋拾履的故事就流傳成了佳話。
鄭人買履
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
有一個想買鞋子的鄭國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腳的尺碼,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後,他忘記帶量好的尺碼。拿到
了鞋子,才說:“我忘記了帶量好的尺碼。”於是返回去取尺碼。等到他返回來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終沒買到鞋。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用腳試試呢?”
 (他)說:“我寧願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3

卦名

履,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十卦。
履卦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解釋
履卦:踩著虎尾巴,老虎不咬人,吉利。
約世道,則頑民既格,上下定而為履。以說應乾,故不咥人;約佛法,則魔王歸順,化道行而可履。以慈攝暴,故不咥人;約觀心,則對治之後,須明識次位,而成真造實履。觀心即佛,如履虎尾,不起上慢,如不咥人亨也。
《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說通悅)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上,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履之道莫善於柔,柔能勝剛,弱能勝強。故善履者,雖履虎尾,亦不咥人。不善履者,雖履平地,猶傷其足。此卦以說應
乾,說即柔順之謂臣有柔順之德,乃能使彼剛健之主,中正光明,履帝位而不疚。否則不免於夬履貞厲矣!佛法釋者,以定發慧,以修合性,以始覺而欲上契本覺,
以凡學聖,皆名為柔履剛。得法喜名說,悟理性名應乾不起上慢。進趣正位,則能以修合性,處於法王尊位如九五也。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解釋
《象辭》說:本卦上卦為乾,為天,下卦為兌,為澤,上天下澤,尊卑顯別,這是履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分別上下尊卑,使人民循規蹈矩,安分守紀。
佛法釋者,深知即而常六,道不浪階,是為辯上下定民志。
初九,素履往,無咎。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解釋
初九:以樸素坦白的態度處世,沒有災害。
《象辭》說:以樸素坦白的態度處世,是說能獨行其志願。
此如伯夷、叔齊之履。佛法釋者,以正慧力,深知無位次之位次,以此而往,則不起上慢矣。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解釋
九二:行道之人,胸懷坦蕩;隱居之人,長逢吉兆。
《象辭》說:隱居之人潔身守正,因為他們秉性中正,不被世俗所惑。
此如柳下惠、蘧伯玉之履。佛法釋者,中道定慧進趣佛果,而不自滿足,潛修密證,不求人知,故吉。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於大君。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於大君,志剛也。
解釋
六三:瞎了眼睛卻要看物,跛了腳卻要行走,這是勉為其難,猶如踩著虎尾巴,終將為虎所傷。這是兇險之事。武人纂奪國政,同樣是兇險之事。
《象辭》說:瞎了眼睛卻要看物,其視力不足以辨物。跛了腳卻要行走,其腳力不足以行路。老虎之所以傷人,因為六三陰爻而居於陽位,所處不當。武人纂奪國政,這是僭越犯上,以六三之位而行九五之志,必遭禍殃。
此如項羽、
董卓之履。佛法釋者,知性德而不知修德,如眇其一目;尚慧行而不尚行行,如跛其一足。自謂能視,而實不見正法身也;自謂能履,而實不能到彼岸也。高談“佛
性”,反被“佛性”二字所害。本是鹵莽武人,妄稱祖師,其不至於墮地獄者鮮矣!問:“六三為悅之主,《彖》辭贊其應乾而亨,爻胡貶之甚也?”答“《彖》約
兌之全體而言,爻約六三不與初二相合,自信自任而言。”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解釋
九四:踩著虎尾巴,但能遇險知懼,最後仍吉利。
《象辭》說:恐懼警惕,終歸於吉,說明雖歷磨難,但志願得行。
此如周公吐握勤勞之履。佛法釋者,定慧相濟,雖未即證中道,然有進而無退矣。
九五,夬履,貞厲。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解釋
九五:行為急躁莽撞;卜其行事有危險之象。
《象辭》說:行為急躁莽撞,卜其行事有危險之象,但九五陽爻居上卦中位,正當其位。因而雖險不凶。
此如湯武反身之履,亦如堯舜危微允執之履。或云:“此是誡辭,恐其為漢武也。”須虛心以應柔悅之臣,乃不疚而光明耳。佛法釋者,剛健中正,決定證於佛性。從此增道損生,出沒化物,不取涅盤以自安穩矣。
上九,視履考祥,其鏇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解釋
上九:行為審慎,遇事周密面反覆地考慮,大吉
《象辭》說:大吉大利,因為上九之爻居全卦之首。預兆其人將有重大喜慶之事。
此如堯舜既薦舜禹於天,舜禹攝政,堯舜端拱無為之履。佛法釋者,果徹因源,萬善圓滿,復吾本有之性,稱吾發覺初心,故大吉也。

傳統漢族服飾(一)

漢服,又稱漢衣冠,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約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 (公元17世紀中葉)這四千多年中,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變的禮儀衣冠體系。

中國古代服飾概略

生活中經常出現一些古代的具有特色的辭彙,此次任務的目的就是整理這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辭彙,並不涵蓋所有古代服飾中的專有名詞,因為這樣的話工作就太艱巨了,具體細化的東西想要放到以後一次一次來完成。

拼音是lu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