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服

冕服

冕服,是古代的一種禮服名稱。主要冕冠、玄衣、纁裳、白羅大帶、黃蔽膝、素紗中單、赤舄等構成。是古代帝王舉行重大儀式所服用的禮服。玄衣肩部織日、月、龍紋;背部織星辰、山紋;袖部織火、華蟲、宗彝紋。纁裳織藻、粉米、黼、黻紋各二。即所謂的“十二紋章”紋樣。另外,還有中單、蔽膝。均織織藻、粉米、黼、黻紋。此外還有黃、白、赤、玄、縹、綠六彩大綬和小綬,玉鉤、玉佩,金鉤、玉環及赤色襪、舄。

基本信息

簡介

冕服冕服——冕
拼音:miǎn fú

釋義:古代大夫以上的禮冠與服飾。凡吉禮皆戴冕,而服飾隨事而異。

語出:《禮記·雜記上》:“復,諸侯以褒衣;冕服,爵弁服。”

詳細解釋

古代大夫以上的禮冠與服飾。凡吉禮皆戴冕,而服飾隨事而異。據《周禮·春官·司服》載:“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則袞冕;享先公饗射鷩冕;祀四望山川則毳冕;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祭羣小祀玄冕。”《書·太甲中》:“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於亳。”《國語·周語上》:“太宰以王命命冕服。”韋昭註:“冕,大冠;服,衣。”《宋史·輿服志四》:“冕服悉因祀大小神鬼,以為制度。”

冕服紋章

冕服冕服

冕服是漢服的一大種類。而漢服的紋章及其豐富,周禮“以紋為貴”代表了漢文化的信仰和習俗,千古的服飾文化思想之表徵,勉人向善,在在充滿尊天、隆祖、明禮、尚義之義涵。黃帝的黻衣是最早的帶有紋章的上衣,黻即指兩色相背的紋章。《詩經》云:“君子至止、黻衣繡裳、佩玉將將、壽考不忘。”虞皇的“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紋章中,日、月、星辰昭明,象發生萬物、養成萬物。山龍興雲雨、能適應沾物濟眾以配天。火明而炎上,強調明理崇禮精神。又如虎,嚴猛;蜼,智慧,象神武定亂。粉米粒民。黼象割斷能決。象背拂於非義,或君臣可否相濟。其次,《新唐書·車服志》記載文官官服章紋,有鸞銜長綬、鶴銜靈芝、鵲銜瑞草、雁銜威儀、俊鶻銜花、地黃交枝等名目。

冕服沿革

冕服--玄衣冕服——玄衣

冕服之制,傳說殷商時期已有,至周定製規範、完善,自漢代以來歷代沿襲,源遠流長,雖冕服的種類、使用的範圍、章紋的分布等等屢有更定、演變,各朝不一,情況較為繁複,但冕服制度一直沿用到明,至清朝建立,因服飾政策變更冕服制度在中國亦隨之終結,但冕服上特有的“章紋”清代仍飾於帝後禮服、吉服等服飾上,民國三年定製的“祭祀冠服”亦將“章紋”施於上衣圓補,作為區分等級的標誌。

歷史上除中國外,冕服在東亞地區的日本、朝鮮、越南等國亦曾做為國君、儲君等人的最高等級禮服。


冕服等級

冕服——蔽膝、大帶冕服——蔽膝、大帶
冕服等級從高到低分為六種,以花紋種類數量相區別,但都是黑色深衣配紅色下裳,即所謂的玄衣纁裳

大裘冕配十二旒冕,中單衣,大裘、玄衣纁裳。上衣繪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章花紋,下裳繡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花紋。共十二章,又稱十二章衣。

袞冕:九旒冕,中單衣,玄衣纁裳,衣繪龍、山、華蟲、火、宗彝五章花紋,裳繡藻、粉米、黼、黻四章花紋,共九章。

薜冕:配七旒冕、中單衣、玄衣纁裳,衣繪華蟲、火、宗彝三章花紋,裳繡藻、粉米、黼、黻四章花紋,共七章。

毳冕:配五旒冕、中單衣、玄衣纁裳,衣繪宗彝、藻、粉米三章花紋,裳繡黼、黻二章花紋,共五章。

希冕:配四旒冕、中單衣、玄衣纁裳,衣繡粉米一章花紋,裳繡黼、黻二章花紋。

玄冕:配三旒冕、中單衣、玄衣纁裳,衣不加章飾,裳繡黻一章花紋。

傳播

韓國

韓國冕服祭祀韓國冕服祭祀

高麗時期,高麗國王曾接受中國皇帝所賜予的冕服,在《高麗史》等史籍中,記載有高麗文宗十九年(1065年)國王、世子從遼獲賜冕服直到高麗末期恭憫王十九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獲賜冕服的數次記載,史書中對於這些冕服有的是簡單排列有構成要件,有的記載較詳細。

朝鮮王朝時期,朝鮮國王使用明代親王等級的九章冕服,明代時由宗主國中國賜予,其制為:上衣青色,裝飾五章,龍在兩肩,山在背部,火、華蟲和宗彜在兩袖,此三章每袖自上而下各三;下裳纁色,裝飾四章,藻、粉米、黼、黻,每章各二,另有大帶、蔽膝、佩、綬等配件。王世子亦曾獲賜七章冕服,賜予國王等人冕服的敕書可見《朝鮮王朝實錄》的有關章節。朝鮮典籍《國朝五禮儀》中載有根據永樂元年欽賜九章冕服之制、景泰元年欽賜七章冕服之制繪製的分解圖,類似相關圖像亦見於《世宗大王實錄》等書中。明代賜予的冕服並非“量體裁衣”,合身與否皆需穿用。冕服在朝鮮中後期有其自身的發展,並不完全與明代制度相吻合。

大韓帝國時期,國王高宗稱帝,遂改為皇帝等級的十二章冕服,大體依照《明會典》皇帝袞冕的嘉靖八年制度設計,其在今日韓國的某些場合,如2004年韓國皇室後裔李玖、李海瑗在首爾的宗廟大祭中仍能見到(與明代制度亦有一定距離)。

日本

孝明天皇的冕服孝明天皇的冕服

隨著遣唐使的派遣,冕服很快傳入日本。在文武天皇大寶元年(701年)發布的大寶律令中,明確規定天皇在正式場合需採用類似十二章冕服的“袞龍御衣”。但在元正天皇養老二年(718年)修改後頒布的養老律令中,相關的服裝要求又被刪除,天皇在正式場合的禮服又恢復為傳統白衣。

據續日本志記載,聖武天皇在天平四年(732年)正月首次在正式儀式上以冕服為禮服。此後,冕服最終被確定為日本正式禮服。

明朝永樂三年,幕府將軍足利義滿遣使向明成祖朝貢,明成祖封其為“日本國王”,並賜予包括九章冕服在內的許多禮物。其後,在壬辰戰爭之中,明朝政府試圖同豐臣秀吉談判時,亦曾賜予其七旒皮弁冠和皮弁服,其臣下德川家康等次等冕服,豐臣秀吉對此服裝亦一度表示接受。

日本冕服實物:日宮內廳所藏孝明天皇冕服,分上衣、下裳兩部分,均為紅地,飾有十二章紋。

冕服實物

1957年,北京明神宗定陵出土有明代冕服上的冕冠、裳、中單、蔽膝、綬、佩、大帶等各部分,但唯獨缺少上衣,故我國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有完整的冕服實物。

傳統漢族服飾(一)

漢服,又稱漢衣冠,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約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 (公元17世紀中葉)這四千多年中,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變的禮儀衣冠體系。

中國古代服飾概略

生活中經常出現一些古代的具有特色的辭彙,此次任務的目的就是整理這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辭彙,並不涵蓋所有古代服飾中的專有名詞,因為這樣的話工作就太艱巨了,具體細化的東西想要放到以後一次一次來完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