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服

儒服

儒服是指我國古代儒士所穿的服飾,後也.泛指讀書人的服裝。

簡介

儒服是我國古代儒士所穿的服飾,峨冠博帶,風度翩翩。但孔子卻表示:“丘聞之也,君子之學也博,其服也鄉,丘不知儒服。”

相關記載

利瑪竇身穿儒服的畫像利瑪竇身穿儒服的畫像

據文獻的記載,到了墨子時代,便明確有所謂“儒服”的問題出現了。所謂儒服,就是儒者所穿著的衣冠服帶。不過,從《論語》看,在孔子的時代,並無所謂儒服。在孔子死後,據墨子說,“其徒屬弟子皆效孔某”,故孔門弟子慢慢以孔子的衣冠作為儒士(墨子已用儒士之稱)的標誌,由是產生了所謂儒服的問題。

在《墨子》中儒服問題就明確了,與墨子同時的儒士中就有明白聲稱服古和儒服的人,如公孟子。

儒服的主要特點

逢掖之衣、戴章甫之冠、履句履、紳帶、搢笏。但孔門傳承的孔子宗旨,並不把儒服看做是儒的先務,始終主張德行的優先性,這一點也是明確的。

傳統漢族服飾(一)

漢服,又稱漢衣冠,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約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 (公元17世紀中葉)這四千多年中,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變的禮儀衣冠體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