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吐

塞吐

塞吐,基諾、拉祜、彝、哈尼等族棰擊膜鳴樂器。漢族稱基諾大鼓。流行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基本信息

介紹

塞吐 塞吐基諾拉祜哈尼等族棰擊膜鳴樂器。漢族稱基諾大鼓。流行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基諾族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遠古時候,世界混混沌沌,茫茫一片。沒有天地高山,沒有日月星辰,沒有草木人煙。是女始祖阿墨腰白開天闢地、創造萬物。但忘了造水,世上一切都沒生機。後來始祖把水造出來,頓時暴雨傾盆,洪水鋪天蓋地而來,淹沒了大地,人和動物也未能倖免。阿墨腰白事先掏空一段樹幹蒙上牛皮做成大鼓,讓墨赫、墨妞兄妹倆鑽進鼓裡隨水飄流。洪荒過後,大鼓在司基作密停下來,當時兄妹還年幼,後來他們長大後,為不使人類絕種,通過神的啟示,墨赫、墨妞結為夫妻,繁衍了基諾族、傣族、哈尼族和布朗族。此後,為感謝始祖阿墨腰白創造世界,感謝大鼓拯救了人類,每逢年節就要唱起《大鼓調》,跳起《大鼓舞》,表達懷念之情。塞吐也就成了基諾族神聖的圖騰崇拜物。大鼓神塞吐拉成了村寨的守護神。

相關信息

20世紀60年代以前,基諾族還處於原始公社社會末期的父系氏族農村公社階段。村寨由七人組成的“長老議會”管理,為首的二人稱“寨父”、“寨母”(均為男性)。每個村寨都有一對大鼓,大者為母鼓稱卓巴,小者為公鼓稱卓色,分別放置在寨母寨父家中。平時任何人不能隨意敲擊或移動,只有在宗教祭祀(如祭祀女神)、蓋新房等活動中方可擊奏。真正使塞吐成為民眾娛樂時的伴奏樂器,是一年一度的年節,屆時歡慶三天,人們在塞吐、鋩、鑔等樂器伴奏下,載歌載舞,通宵達旦。而在其它喜慶場合,如新米節、婚禮慶典等都不能敲擊塞吐。
今日的塞吐,用一段紅毛樹原木掏空製成,呈圓筒形。規格尺寸不定。鼓框兩端蒙以未經處理的帶毛黃牛皮,鼓面直徑40厘米~80厘米、鼓框高70厘米~120厘米、鼓壁厚3厘米~5厘米。鼓皮四周邊緣由十二或十六根方形木棒固定。木棒長30厘米,上粗下細,最粗處為4厘米見方。釘牢後,露出鼓框外部的木棒長25厘米。從鼓的兩端看,鼓面像一輪紅日,木棒猶如太陽放射出的光芒,具有濃厚的原始藝術美感。故此,人們又稱它為基諾太陽鼓(圖)。鼓身兩側設有方形音孔,一為出音,二為拴繩。有的鼓身還繪有紅、白、黑三色圖案。鼓棰木製,棰長30厘米,木棰兩端為圓球狀棰頭,手握中間,兩端均可用於敲擊。
製作塞吐,基諾族有著較為嚴格的風俗。先要進山選材,凡樹尖、樹枝折斷者均不能入選,樹木選定後再擇吉日砍伐。伐樹在夜間進行,要先殺一隻公雞祭奠樹魂,伐時不能叫女性或任何動物看見,樹木砍倒後隨即鑿好鼓腔,再將其抬回村寨,路上女性也得迴避。蒙鼓皮最有講究,白天有太陽、黑夜有月亮、有燈光都不能蒙,最忌諱這些光亮把蒙鼓者 的人影映進鼓腔,把魂關在鼓裡面,所以最好的蒙鼓時間是星星剛落到太陽未升起的清晨。蒙皮前,要由長老念禱詞殺雞供奉。蒙好後,在鼓的木芒上掛以竹編的牛羊、雞鴨等模擬家禽,待長老作揖並擂響第一聲大鼓後,塞吐即與鋩、鑔合鳴,新鼓在寨父家的鼓房中吊好,村寨議會七長老跪祭大鼓,宴請全寨老人,宣告新塞吐誕生。
20世紀60年代以後,基諾族的社會面貌發生很大變化,廣大民眾已經擺脫宗教思想束縛,塞吐已被廣泛用於各種節日和喜慶場合中。演奏時,常將塞吐橫置於特製的梯形鼓架上,架高130厘米,一人在後敲擊固定節奏,兩人在前輪流擊鼓對舞或一人在前邊擊邊舞,舞姿剛健優美,奏法豐富多變。另有四人執兩面、兩副鑔合奏。在民眾性歌舞活動中,塞吐是主要的節奏樂器,用它和鋩、鑔等樂器伴奏的歌舞稱“大鼓舞”,歌舞並重,其曲有《大鼓調》、《歡樂調》、《過年調》等,曲調僅為一個樂句,可反覆演唱不同歌詞。

中國民族樂器

樂器類別樂器名稱
吹奏樂器木葉| 紙片| 竹膜管(侗族) | 田螺笛(壯族) | 招軍(漢族) | 吐良(景頗族) |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 口笛(漢族) | 樹皮拉管(苗族) | 竹號(怒族) | (漢族) | 尺八 | 鼻簫(高山族) | (漢族) | 排笛(漢族) | 侗笛(侗族) | 竹筒哨(漢族) | 排簫(漢族) | (克木人) | (漢族) | (漢族) | (藏族) | 展尖(苗族) | 姊妹簫(苗族) | 冬冬奎(土家族) | 蓽達(黎族) | 口利咧(黎族) | 嗩吶(漢族) | (漢族) | 雙管(漢族) | 喉管(漢族) | 芒筒(苗族) | (漢族) | 蘆笙(苗| 瑤| 侗族) | 確索(哈尼族) | 巴烏(哈尼族) | 口哨(鄂倫春族)
彈撥樂器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 竹製口弦(彝族) | 樂弓(高山族) | 琵琶(漢族) | (漢族) | 月琴(漢族) | 秦琴(漢族) | 柳琴(漢族) | 三弦(漢族) | 熱瓦甫(維吾爾族) | 冬不拉(哈薩克族) | 扎木聶(藏族) | (漢族) | 古琴(漢族) | 伽耶琴(朝鮮族) | 豎箜篌| 雁柱箜篌
拉奏樂器梆子(漢族) | (高山族) | 叮咚(黎族) | 梨花片(漢族) | 臘敢(傣族) | 編磬(漢族) | 木鼓(佤族) | 切克(基諾族) | (漢族) | 鑼(漢族) | 雲鑼(漢族) | 十面鑼(漢族) |(漢族) | 碰鐘 | (漢族) | 編鐘(漢族) | 連廂棍(漢族) | 喚頭(漢族) | 驚閨(漢族) | (漢族) | 木魚(漢族) | 吾攵(漢族) | 法鈴(藏族) | 腰鈴(滿族) | 花盆鼓(漢族) | 銅鼓(壯| 仡佬| 布依| 侗| 水| 苗| 瑤族) | 象腳鼓(傣族) | 納格拉鼓(維吾爾族) | 漁鼓(漢族) | 塞吐(基諾族) | 京堂鼓(漢族) | 腰鼓(漢族) | 長鼓(朝鮮族) |達卜(維吾爾族) | 太平鼓(滿族) | (藏族) | 撥浪鼓(漢族) | 揚琴(漢族) | 竹筒琴(瑤族) | 蹈到(克木人) | 薩巴依(維吾爾族)
打擊樂器樂鋸(俄羅斯族) | 拉線口弦(藏族) | 二胡(漢族) |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 三胡(漢族) | 四胡(漢族) | 板胡(漢族) | 墜琴(漢族) | 墜胡(漢族) |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 擂琴(漢族) | 二弦(漢族) | 大筒(漢族) | 馬頭琴(蒙古族) | 馬骨胡(壯族) | 艾捷克(維吾爾族) | 薩它爾(維吾爾族) | 牛腿琴(侗族) | 獨弦琴(佤族) | 雅箏(朝鮮族) | 軋箏(漢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