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語》

《田家語》是宋朝著名文學家梅堯臣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田家語

創作年代:宋代

作者:梅堯臣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誰道田家樂?春稅秋未足!

里胥扣我門,里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於屋。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前月詔書來,生齒復版錄;

三丁藉一壯,惡使操弓

州符今又嚴,老吏持鞭朴

搜尋稚與艾,惟存跛無目。

田閭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南畝焉可事?買箭賣牛犢。

愁氣變久雨,鐺缶空無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遲速!

我聞誠所慚,徒爾叨君祿;

卻詠《歸去來》,刈薪向深谷。

作品注釋

①詩中原序:“庚辰(1040,即康定元年)詔書,凡民三丁籍一,立校與長,號弓箭手,用備不虞。主司欲以多媚上,急責郡吏;郡吏畏,不敢辯,遂以屬縣令。互搜民口,雖老幼不得免。上下愁怨,天雨淫淫,豈助聖上撫育之意耶?因錄田家之言次為文,以俟采詩者。”

②里胥:地保一類的公差。

③流潦:“潦”同澇,指積水。

④生齒:人口。板錄:同“版錄”。在簿冊上登記人口,稱版錄。版,籍冊。

⑤惡使:迫使。弓韣(dú):弓和弓套。

⑧州符:州府衙門的公文。

⑦艾:五十歲叫艾。這裡指超過兵役年齡的老人。

⑧“買箭”句:漢代龔遂為渤海大守,教民賣劍買牛賣刀買犢(見《漢書·龔遂傳》)。這裡反用這個故事。

⑨鐺缶(chēngfǒu):鍋和罐.⑩徒爾:徒然。叨:不配享受的待遇而享受了叫“叨”。君祿:指官俸。

作品賞析

這首五言古詩反映了北宋田家生活的痛苦。1040年(康定元年)六月,為了防禦西夏,宋仁宗匆匆忙忙地下詔徵集鄉兵,加強戒備。而官吏們藉此胡作非為,致使人民未遭外患,先遇內殃,上下愁怨,情景悽慘。作者滿含同情地紀錄了田家的語言,該詩是繼杜甫、元結、白居易等詩人之後產生的深刻地揭示民生疾苦的詩篇。

開頭四句是說,誰講田家快樂呢?春天的租稅,到秋天還未能交足。地保、里長敲打我家的門,正沒早沒晚地催迫交稅呢。這四句寫租稅的繁重,田家感嘆春稅到秋都未能交完,而催促又急,痛苦可知。次四句寫在水災、蝗災的侵襲下,秋收難有指望。盛夏五、六月,內澇成災,白水比住房還高,豆類、穀類都受到嚴重的災害。作者此時在河南襄城縣做縣令,這裡靠近許昌,池臨汝河。河水漲時,河岸裡面即就形成內澇;河中之水常常高過堤岸下的人家居屋。這四句寫災禍頻仍,因而田家處境更加悲慘。接著“前月詔書來”以下八句,是訴說除了租稅剝奪和天災威脅之外,兵役又帶來嚴重的災難。就在1040年夏天,西夏攻宋,朝廷增置河北、河東、京東西諸路弓手,襄城地處京西路,之前朝廷詔書下來登記人口,三丁抽一壯丁(“三丁籍一壯”,即指三丁抽一),強迫人民操持弓箭。當時州里又下了公文,嚴緊地催迫,老吏拿著鞭子和敲朴,到鄉下來搜尋,連老年和幼年,也都在抽兵之列。倖免於役的,只有跛子和瞎子。這八句寫官吏變本加厲地為非作歹,抽丁太濫,造成田家都無壯丁在室,情況倍加悽慘。下面“田閭敢怨嗟”以後八句,寫在兵役、租稅、水災等災難的煎逼下,田家生活艱難,欲訴無門,走投無路。詩中先寫:面臨重重追迫,田家哪敢怨嗟,只有父子相持悲哭。種田地哪還再有指望,為了買下弓箭,只好把牛犢賣掉。次寫淫雨不止,天意愁怨,鍋子裡、罐子裡連稀粥都裝不上了。瞎子和跛子都沒有勞動力,不能耕種,死亡只在早晚之間了。這八句總寫人禍、天災給田家帶來的苦難。以上各節,全是田家自訴之語。是詩的第一部分。

結尾四句,是作者聽了田家語所興的感慨。也是詩的第二部分。“我聞誠所慚,徒爾叨君祿。卻詠歸去來,刈薪向深谷。”作者是地方官,聽完田家悲酸的訴說,感到內心的慚愧。他自己身為縣令,徒然受到從人民身上剝奪來的官俸的供養,卻不能為人民解除憂患,拯救民眾於水火之中,只好吟誦《歸去來辭》,學陶淵明棄官歸田,回到深山幽谷,砍伐薪柴,自食其力。全詩樸質無華,感情深厚。白居易說:“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作者為詩,正是繼承了這樣的光輝傳統。作者論詩以平淡自勵,力挽北宋初期西崑體所形成的華而不實的詩風,對於轉移詩壇風氣,起了積極的作用。唐代詩人韋應物《寄李儋元錫》詩說:“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作者這首詩的結尾四句,和韋詩同樣感人。

作者簡介

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世稱梅宛陵。少時應進士不第。歷任州縣官屬。皇祐(1049—1054)初期賜進士出身,授國子監直講,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曾預修《唐書》。詩風古淡,對宋代詩風的轉變影響很大,與歐陽修同為北宋前期詩文革新運動領袖。有《宛陵先生文集》,又曾注釋《孫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