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唐代柳宗元詩作]

《田家三首》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形象而深刻地描寫了農民的悲慘遭遇,體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第二首詩反映了夏秋之交農村景象的蕭條和農民生活的貧困,同時揭露了封建官府的橫徵暴斂;第三首詩寫農村秋收後的情景和詩人晚上投宿農家受到殷勤款待的經過,描寫了農村秋日的美景,讚頌了農民的勤勞和淳樸。全詩敘事樸實周到,於平淡簡樸的語言中含寓著深遠的憂憤之情。

作品原文

田家三首

【其一】

蓐食徇所務 ,驅牛向東阡。

雞鳴村巷白,夜色歸暮田。

札札耒耜聲,飛飛來烏鳶 。

竭茲筋力事,持用窮歲年 。

盡輸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孫日已長,世世還復然。

【其二】

籬落隔煙火,農談四鄰夕 。

庭際秋蟲鳴,疏麻方寂歷 。

蠶絲盡輸稅,機杼空倚壁 。

里胥夜經過,雞黍事筵席 。

各言官長峻,文字多督責 。

東鄉後租期,車轂陷泥澤 。

公門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

努力慎經營,肌膚真可惜 。

迎新在此歲,唯恐踵前跡 。

【其三】

古道饒蒺藜,縈迴古城曲 。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綠 。

是時收穫竟,落日多樵牧。

風高榆柳疏,霜重梨棗熟。

行人迷去住 ,野鳥競棲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陸 。

今年幸少豐,無厭饘與粥。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蓐食:坐在床蓆上吃早飯。徇:從事,盡全力去做。所務:所從事的農務。

⑵耒耜:耕地翻土的工具。這裡泛指農具。烏鳶:烏鴉和老鷹。這裡泛指鳥類。

⑶竭:盡。茲:這個。筋力事:指重體力勞動。持用:拿來取用。窮:過完,度過。

⑷籬落:籬笆。煙火:指人家。這兩句是說,籬笆把一家家隔開,傍晚時左鄰右舍聚在一起交談。

⑸庭際:院落邊。蟲:一作“蛩”。疏麻:麻名。屈原《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瑤華。”王逸註:“疏麻,神麻也。”這裡泛指一般的苧麻。方:正。寂歷:寂靜。

⑹盡輸稅:全部拿去交了稅。機杼:指織布機。空倚壁:空空的靠在牆邊。

⑺里胥:鄉村小吏。事:備辦。

⑻峻:嚴厲。各言長官峻:指來的里胥是一批,他們各自都說官長嚴厲。文字:指文書。督責:督促,責備。

⑼後租期:延誤了交稅的期限。轂:車輪中心貫軸的圓木,這裡是指代車輪。車轂陷泥澤,是解釋“後租期”乃因車輪陷進了泥潭裡的緣故。

⑽公門:官府。少推恕:很少酌情寬恕。鞭朴:鞭打。恣:肆意,指肆意鞭打。狼藉:縱橫散亂的樣子。這裡形容被打得血肉模糊。

⑾可惜:可憐。

⑿迎新:迎接新谷登場。唐德宗時開始分秋夏兩季徵收賦稅,規定夏稅要在六月交畢,秋稅要在十一月交畢。新谷登場也就是交秋稅的時候到了。在此歲:在這個時候。踵前跡:指踏著前人的足跡。這兩句是寫農民聽了里胥的話之後而產生的恐懼心理,是說就要繳納秋賦了,農民們生怕跟東鄉一樣,遭到鞭打。

⒀饒:盛多。曲:角落。

⒁蓼花: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長在水邊或濕地。被:遮蓋。綠:一作“淥”,澄清。

⒂行人:指詩人自己。

⒃念:關心。原陸:高而平的地面。

白話譯文

【其一】

天未亮就吃了飯,趕著牛去村東乾。

天剛亮就下了田,直至暮色歸家園。

木犁翻土札札響,烏鴉老鷹飛不斷。

竭盡筋力勤勞動,收點糧食過一年。

糧食交盡出苦力,姑且回到空屋眠。

子孫天天長大了,世世代代亦復然。

【其二】

煙火人家籬笆隔,相聚黃昏來談白。

院邊秋蟬嘰嘰叫,無風苧麻正寂寂。

收下蠶絲盡交稅,空留布機斜倚壁。

鄉村小吏夜到來,殺雞煮飯備筵席。

都說官長心真狠,常有文書來責督。

車陷泥潭不能出,東鄉交租稍延誤。

官府從來不寬恕,肆意鞭打血肉糊。

千萬備好田租賦,免得皮肉也受苦。

交納新稅就在即,唯恐重蹈東鄉路。

【其三】

路上蒺藜滿眼生,彎曲纏繞古城壁。

蓼花覆蓋塘堤岸,池中之水更清綠。

此時秋收已完畢,樵夫牧童日暮歸。

寒風勁吹柳葉稀,霜下梨棗已透熟。

行路之人迷歸路,野鳥競相尋歸宿。

田家老人笑留我,黑夜原孤獨謹慎。

幸虧今年收成好,不用擔心沒得粥。

創作背景

這組詩創作的具體年月待考。蓉生認為,此詩從內容看當作於永州時期,因為柳宗元於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被貶永州後,才有更多機會接觸社會下層,寫出農民遭受封建統治階級橫徵暴斂的痛苦。也有人認為這三首詩的柳宗元的柳州時在農民家裡投宿後所寫的。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田家三首》是一組完整的詩篇。第一首詩寫農民一年四季從早到晚,辛勤緊張地在地里勞動,到頭來卻無法維持生計,因為他們的勞動果實全都被官府以田賦和徭役的形式搜颳去了。他們不僅無法改變自己的處境,而且子子孫孫還得把這種悲慘的遭遇延續下去。第二首詩通過具體的事例真實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吏為催租逼稅而威脅恫嚇直至私刑拷打農民的種種罪行,從而反映了廣大農民在封建暴政下的痛苦生活。這首詩前六句寫農民在完成夏稅的征斂中被封建官府剝削一空的情景,次十句寫里胥在催租時對農民的敲詐勒索和威脅恫嚇的情景,後二句寫農民聽了里胥的一席威脅話語後所產生的恐懼心理。第三首詩前八句描繪的是秋收後農村的景象,後六句則是描繪詩人因迷路在農家借宿的經過。這首詩用非常樸素的語言刻畫了一位淳樸可敬的田翁老人形象,反映了詩人和農民親密無間的關係。

這三首詩體現了一些共同的特色。一是敘事樸實生動,客觀真實;二是語言質樸無華,幾近口語,體現了田園詩的本色;三是運用生動的形象描寫與對話描寫,極富藝術感染力,忠實客觀地表現了農村悲慘的生活圖景,含蓄而又自然地流露出詩人對封建官吏的憎惡,對窮苦民眾深切同情的民本思想和對自己遭貶永州、前途無望的憤慨。清人毛先舒說這組詩“敘事朴到”,這一評價是精當的。

歷代輯評

【其一】

《竹莊詩話》:《筆墨閒錄》云:《田家》詩“雞鳴村巷白”云云,又“里胥夜經過”云云,絕有淵明風味。

《唐詩品匯》:劉曰:無怨之怨。

《唐詩歸》:鍾云:結得味永。似儲、王《田居》諸作。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唐汝詢曰:“盡輸助徭役”,良民心腸。陸時雍曰:“雞鳴村巷白,夜色歸暮田”,此語何必減陶。三復之,覺沖美可愛。“子孫日以長,世世還復然”,此是唐人作用。周珽曰:朝作暮歸,終歲勤勤,只是供士官之徵,子孫還相服業:田家能事止於如此。有憫農之思者·讀是詩,寧尤惻然!

《唐風定》:太祝《田家》亦已盡變,未道及此,誠驪珠也。

《義門讀書記》:“徭役”一作“淫侈”,此不知詩意之婉者(“盡輸”句下)。

【其二】

《唐詩廣選》:蔣春甫曰:援里胥來說,亦《捕蛇者說》光景。

《唐詩歸》:鍾云:訴得靜,益覺清苦。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本實事真情以寫痛懷,如泣如訴,讀難終篇。唐汝詢曰:前段敘得冷落,吳山民曰:“農談四鄰夕”,“談”字是一詩骨子,先含著兒許感慨。陸時雍曰:起四語如繪。周珽曰:柳州此詩與李長吉《感諷》篇詞意俱同,然李起四語開拓深沉,較此似深,而後調多委曲悲慨盡情;柳又覺得機暢美也。

《韓柳詩選》:怨而不怒,不失為溫厚和平之遺,當與《捕蛇者》、《郭橐駝》諸文相參看。

《唐詩別裁》:里胥恐嚇田家之言,如聞其聲(“東鄰”四句下)。

【其三】

《唐詩廣選》:蔣春甫曰:“笑相念”一轉是生意。

《唐詩解》:此述田家之敦儉也。前敘景平直,自然會心,末四語勤儉老人口氣。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陸時雍曰:起語景色絕佳,寫到至處,殆無遺歉。周啟琦曰:古雋曰警,寫景淳樸田家情景。周珽曰:首四句,田野閒時景;中六句,田家人趣趣;尾四句,得相助、相扶、相恤之意,古樸可味。

《唐風定》:仲初《田家》留客,亦此意而下數格矣(末四句下)。

《唐詩歸折衷》:唐云:敘景平直,自然會心(“野鳥”句下)。吳敬夫云:有儲、王風味。

《義門讀書記》:“占道饒蒺藜”二語,即含“迷去住”三字。

【總評】

《唐詩廣選》:曾吉甫曰:《田家》如“雞鳴村巷白”、“里胥夜經過”等句,絕有淵明風味。

《唐詩鏡》:《田家》三首直欲與陶相上下,第陶趣恬淡,柳趣酸楚,此各其性情所會。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明輔曰:柳老《田家》諸詩,直與陶、王並席。

《石園詩話》:柳子厚《田家》云:“蓐食徇所務,……夜色歸暮田。”又云:“籬落隔煙火……疏麻方寂歷。”又云:“是時收穫竟……霜重梨棗熟”,真能寫田家風景。

《詩辯坻》:子厚《田家》,曾吉甫以比淵明。然敘事朴到,第去元、白一塵耳,似不足方柴韻。

《韓柳詩選》:三詩極似陶,然陶詩是安貧,此詩是感慨,用意故自不同。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省運城縣解州鎮),世稱柳河東。貞元(唐德宗年號,公元785年正月—805年八月)進士,授校書郎,調藍田尉,升監察御史里行。因參與王叔文集團,被貶為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共同倡導古文運動,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並稱“韓柳”。其詩風格清峭,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有《河東先生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