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石

基本信息

拼音:qū shí
注音:ㄑㄩ ㄕㄧˊ
解釋:指神助 秦始皇 驅石造橋的典故。

典源

晉·伏琛《三齊略記》
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橋,海神為之豎柱。始皇求與相見。神曰:「我形醜,莫圖我形,當與帝相見。」乃入海四十里,見海神,左右莫動手,工人潛以腳畫其狀。神怒曰:「帝負約,速去。」始皇轉馬還,前腳猶立,後腳隨崩,僅得登岸。畫者溺死於海,眾山之石皆傾注,今猶岌岌東趣,疑即是也。(據《五朝小說大觀》本)
《太平御覽》卷四〈天部四·日下〉
《三齊略》:「秦始皇作石橋於海上,欲過海看日出處。有神人驅石,去不速,神人鞭之,皆流血,今石橋猶赤色。」

釋義

“ 始皇 作石橋,欲過海觀日出處,於時有神人,能驅石下海, 城陽 一山石,盡起立……雲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盡流血,石莫不悉赤。” 後遂用“驅石”指神助秦始皇驅石造橋的典故。喻造橋有如神助。

同源典故

東海橋 石橋 石橋東望 祖龍不成橋 祖龍鞭 秦帝橋 秦橋 秦王構石 秦王樹石橋 秦王鞭 秦皇架石橋 鞭山驅石 鞭橋 鞭石 鞭血 

示例

唐 李白 《古風》之四八:“逐日巡海右,驅石駕滄津。”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馬皂江山觀造竹橋》詩:“合歡卻笑千年事,驅石何時到東海。”
元 郝經 《秋興》詩之三:“翩翩精衛休填海,驅石秦人已斷鞭。”

作者

詩題

詩句

劉長卿

登東海龍興寺高頂望海簡演公

煙開秦帝橋,隱隱橫殘虹。

周匡物

應舉題錢塘公館

萬里茫茫天塹遙,秦皇底事不安橋。

唐彥謙

鹹通中始聞褚河南歸葬陽翟是歲上追敘風概因成二十韻

北軍那奪印,東海漫難橋。

徐凝

寄海嶠丈人

自言來此雲邊住,曾看秦王樹石橋。

徐釣者

自吟

曾見秦皇架石橋,海神忙迫漲驚潮。

李嶠


秦王空構石,仙島遠難依。

李昌符

送人入新羅使

愁約三年外,相迎上石橋。

李白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祖龍浮海不成橋,漢武尋陽空射蛟。

顧況

送從兄使新羅

蟾蜍同漢月,螮蝀異秦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