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can]

半[can]

半的拼音:bàn,繁體:鉡,筆畫:點,撇,橫,橫,豎。常用詞組:1、半百,五十(多指年齡),例句:年過半百。2、半班,例句:值班時間只有通常一半的值班。3、半半拉拉,不完整或未全部完成的。3、半飽,沒有完全吃飽。4、半輩子,中年前或後的日子。例句:半輩子沒白活。5、半壁:半邊,例句:半壁江山。江山:比喻國家疆土。指在敵人入侵後殘存或喪失的部分國土。6、半邊人,(方)∶丈夫已去世的婦女。7、半邊天:半邊天空。這災難的火光映紅了半邊天。8、半彪子,(方)∶粗魯,不講理的人。

詞義解釋

半
半[bànㄅㄢˋ]
《廣韻》博漫切,去換,幫。
1.二分之一。《易·繫辭下》:“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韓非子·內儲說上》:“疑也者,誠疑,以為可者半,以為不可者半。”唐韓愈《哭楊兵部陸歙州》詩:“人皆期七十,纔半豈蹉跎。”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後半載,報海上擒倭二十人,覆夷器,則三刀俱在。公(袁可立)心疑之。”老舍《駱駝祥子》十八:“南邊的半個天響晴白日,北邊的半個天烏雲如墨。”
2.猶言中,中間。《莊子·大宗師》:“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唐韓愈《獨釣》詩:“秋半百物變,溪魚去不來。”《水滸傳》第七五回:“蕭讓、裴宣、呂方、郭盛在半路上接著,都俯伏道旁迎接。”
3.不完全。《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四回:“但凡人家寫緣簿的,自然都寫在那清修的廟裡去,誰肯寫在這半清不渾的廟裡呢?”巴金《探索集·春蠶》:“他是我的一位老朋友,很可能在半開玩笑。”
4.表示很少。《水滸傳》第七五回:“他數內有幾個性如烈火的漢子,倘或一言半語衝撞了他,便壞了大事。”老舍《駱駝祥子》十八:“雖然大雨過去,一斤糧食也許落一半個銅子,可是他們的損失不是這個所能償補的。”

基本信息

漢字: 拼音: bàn
注音: ㄅㄢˋ 英語: half
部首: 部外筆畫: 3
總筆畫: 5 五筆86: UFK
五筆98: UGK 倉頡: FQ
鄭碼: UB 筆順編號: 43112
四角號碼: 90500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 U+534A

演變過程

”半“的發展演變如圖所示。
半 演變過程半 演變過程

歷史資料

半2[pànㄆㄢˋ]
[《集韻》普半切,去換,滂。]
1.大片。《漢書·李陵傳》:“﹝李陵﹞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遮虜鄣者相待。”顏師古註:“半讀曰判。判,大片也。時冬寒有冰,持之以備渴也。”
2.通“畔”。界限。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道法》:“故唯執道者能上明於天之反,而中達君臣之半。”

基本字義

●半
bànㄅㄢˋ
◎二分之一:~圓。~百(五十,多指歲數)。
◎不完全的:多~。~島。~透明。~脫產。
◎在中間:~空。~路上。~夜。
◎喻很少:一星~點。
◎夫妻尤其是談愛的男女的一方:你的另一半沒來?

示範例子

【半丁】指歲數尚未達到全丁年齡的人。《晉書·范寧傳》:“今以十六為全丁,則備成人之役矣。以十三為半丁,所任非復童幼之事矣。”《宋書·王弘傳》:“十五至十六,宜為半丁,十七為全丁。”
【半人】1.謂夠不上一個人。多用為嘲戲之辭。晉習鑿齒以腳疾廢於家巷,襄陽陷於苻堅,堅聞其名,與道安俱輿而致焉,謂權翌曰:“朕取襄陽,惟得一人半。”翌曰:“誰耶。”堅曰:“安公一人,習鑿齒半人也。”見《襄陽耆舊傳》。唐白居易《詠身》詩:“周南留滯稱遺老,漢上羸殘號半人。”《舊五代史·晉書·陳保極傳》:“保極以維翰短陋,故謂之半人也。”清胡天游《保定幕府書懷呈別少儀並示王許二記曹》詩:“半人侵肺病,一卦鎖眉愁。”
2.作惡的人。《大般涅盤經》卷八:“世間,為惡行者,名為半人;修善行者,名為滿人。”
3.受人庇護、不能自立的人。清陸以湉《冷廬雜識·尺牘新鈔》:“正人當庇人,不當為人所庇。為人所庇,即能自立,亦半人耳,庇人者尚餘半在人。”
4.猶半仙人。清曹寅《小遊仙》詩之七:“剩水殘山作半人,多時席帽不生塵。”參見“半仙”。

常見詞組

半三不四

謂心神不定,無精打采。《西湖二集·李鳳娘酷妒遭天譴》:“勾引得官家一心在你身上,就在我身邊,也是半三不四。”
【半工】1.謂半日生產,半日停工。茅盾《子夜》十四:“吉人和我商量過,打算從下月起,八個廠除原定的裁人減薪那些辦法之外,老老實實就開‘半工’,混過了一個月,再看光景。”
2.做半日活的僱工。孫犁《風雲初記》二:“那一年大秋上,為多叫半工們吃一頓稀飯,田大瞎子惱了。”

半工半讀

一面生產勞動,一面上學讀書。徐特立《徐懋恂由巴黎致湘學界書》:“半工半讀,則知識技能兼到,言之即能行之。”沈鈞儒《鄒韜奮先生事略》:“所以先生少年就學時代即全靠自己設法,半工半讀,還要照顧兩個弟弟,是非常艱苦的。”阿英《方誌敏同志早年寫的小說》:“他希望能留在上海半工半讀。”
【半大】形體介於大小之間的。老舍《駱駝祥子》二十:“院子很小,靠著南牆根有棵半大的小棗樹。”崔璇《一條褲子》:“看您老過橋的那股勁兒,象個半大小伙子。”
【半丈紅】花木名。宋蘇軾《與歐育等六人飲酒》詩:“忽驚春色二分空,且看樽前半丈紅。”宋張世南《遊宦紀聞》卷六:“正月下旬宜接桃、梅、李、杏、半丈紅。”
【半上】未全升起。南朝梁蕭子范《羅敷行》:“城南日半上,微步弄妖姿。”南朝陳蕭銓《賦得婀娜當軒織詩》:“綺窗猶垂翡翠幌,珠簾半上珊瑚鉤。”
【半上日晝】上午十時左右。《何典》第三回:“直至次日半上日晝,仍舊弗推扳,只得叫鬼囡再去候那郎中來。”

半上半下

謂兩可之間。《朱子全書》卷十:“三年無改,謂是半上半下底事,在所當改者,但不可悤遽急改之。”《朱子全書》卷十九:“微子去卻易,比干則索性死,他(箕子)在半上半下處,最是難。”
【半上落下】猶半途而廢。《朱子全書》卷十五:“聖人不肯半上落下,直是做到底。”《朱子全書》卷九:“人各有個知識,須是推致而極其至,不然半上落下,終不濟事。”
【半山】1.山半腰。北周王褒《始發宿亭》詩:“落星侵曉沒,殘月半山低。”唐李頎《少室雪晴送王寧》詩:“隔城半山連青松,素色峨峨千萬重。”
2.王安石在鐘山的故宅。宋陸游《入蜀記》卷二:“歸途過半山,少留。半山者,王文公舊宅,所謂報寧禪院也。自城中上鍾山,此為中途,故曰半山。”
3.王安石的別號。宋楊萬里《讀詩》詩:“船中活計只詩編,讀了唐詩讀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絕句當朝餐。”

半山亭

【半山亭】1.亭名。在今江蘇南京市中山門北半山寺。半山寺原為宋王安石故居,元豐七年舍為寺宇。明代因靠近宮城北安門,劃為禁地,寺廢。清道光年間再建,同治時重修,並建一亭,即名半山亭。參見“半山”。
2.亭名。在河南內鄉縣西北湯河半山間。宋張舜民建。金元好問有《春日半山亭游眺》詩,即其地。

半千

【半千】1.唐員餘慶的別名。《舊唐書·文苑傳中·員半千》:“員半千,本名餘慶……義方嘉重之,嘗謂之曰:‘五百年一賢,足下當之矣。’因改名半千。”
2.金雷淵的別號。《金史·雷淵傳》:“出巡郡邑,所至有威譽,奸豪不法者立箠殺之。至蔡州,杖殺五百人,時號曰‘雷半千’。”

半弓

【半弓】1.半弓形。形容弦月。唐元稹《》詩:“晝漏頻加箭,宵暉欲半弓。”元郭鈺《和羅習之見寄因簡劉淵》:“古陂浄瀉鞦韆頃,歸路斜分月半弓。”
2.半弓之地。形容面積很小。弓,舊時丈量地畝的計算單位。一弓等於五尺。宋楊萬里《閒居初夏午睡起》詩:“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嬾開。”潘飛聲《移居橫浜橋》詩:“擬辟半弓地,補種園中蔬。”
3.俗以“一虎口”(約五寸)為一弓。半弓約二三寸。舊時用以形容婦女纏過的小足。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折:“袖兒籠,指十蔥;裙兒簌,鞋半弓。”

半子

【半子】1.指女婿。《新唐書·回鶻傳上》:“詔鹹安公主下嫁……是時,可汗上書恭甚,言:‘昔為兄弟,今婿,半子也。’”清李漁《玉搔頭·訊玉》:“不但孩兒無二夫之羞,就是母親也有半子之靠。”洪深《劫後桃花》五五:“至於照應您的老太太和小兄弟的話,還怕找不到一個好的半子么?”
2.指妻子同前夫所生的兒子。曹禺《雷雨》第一幕:“魯大海--四鳳的哥哥,魯貴的半子。”

半天

【半天】1.半邊天。《宋書·天文志二》:“﹝晉穆帝昇平二年﹞十二月,枉矢自東南流於西北,其長半天。”清俞樾《茶香室三鈔·彭瑩玉》:“一夕夜雪,見寺東約二十里,紅燄半天。”魯迅《故事新編·出關》:“窗外起了一陣風,括上黃塵來,遮得半天暗。”
2.半空中。《南史·梁武帝紀下》:“及崔慧景之逼,長沙宣武王入援,至城,夢乘馬飛半天而墜。”宋楊萬里《游蒲澗呈周帥蔡漕張舶》詩:“人在半天泉在井,不敢下瞰惟聞聲。”《西遊記》第九二回:“此時約有三更時候,半天中月明如晝。”
3.白天的一半。老舍《駱駝祥子》一:“這派的車夫,也許拉‘整天’,也許拉‘半天’。”
4.好久,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紅樓夢》第三二回:“黛玉聽了,怔了半天。”丁玲《田家沖》三:“么妹醒半天了,悄悄的蜷在被窩裡不做聲。”

半天嬌

【半天嬌】鴿的異名。宋陶榖《清異錄·插羽佳人》:“豪少年尚蓄鴿,號半天嬌。”
【半元音】語音學上指擦音中氣流較弱,摩擦較小,介於元音和輔音之間的音。如國語衣yī、烏wū中的y,w。
【半日】1.白天的一半。《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扁鵲曰:‘其死何如時?’曰:‘雞鳴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後漢書·耿弇傳》:“﹝耿弇﹞遂攻臨淄,半日拔之,入據其城。”宋蘇軾《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寶山》詩:“平明已報百吏散,半日來陪二子閒。”
2.好久,較長一段時間。唐皇甫松《採蓮子》詞:“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西遊補》第二回:“躇躊半日,更無一定之見。”《紅樓夢》第二七回:“墜兒聽了,也半日不言語。”

半中間

【半中間】1.在物體兩端之間的位置。元無名氏《桃花女》第四折:“伯伯,你砍那桃樹去,休要傷了他根兒,你只半中間砍折。”
2.在事情進行的過程中間。《初刻拍案驚奇》卷四:“飲到半中間,侍兒負一皮袋來,對書生道:‘是主母相贈的。’”《紅樓夢》第五八回:“誰許你老子娘又半中間管起閒事來了!”
【半中腰】1.中間的位置。郭小川《崑崙行》詩:“我禁不住高聲大喊:‘準是到了崑崙山的半中腰!’”茹志鵑《新當選的團支書》:“小何走到黑板面前……舉起手,再加上踮起腳,還只到黑板的半中腰。”
2.事情進程的中間。《金瓶梅詞話》第二五回:“兩個打到半中腰裡都下來了,卻是春梅和西大姐兩個打。”蔣光慈《鴨綠江上》:“並且他倆老人家有時談話,倘若我倆在旁時,常常半中腰把話停止了,向我倆簌簌地流淚。”

半升

【半升】1.一升之半,五合。宋陸游《讀經》詩:“半升粟飯養殘軀,晨起衣冠讀典謨。”
2.未升至最高處。如:語音學上有半升元音。
【半斤八兩】舊制一斤合十六兩,半斤等於八兩。半斤、八兩輕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二八出:“兩個半斤八兩,各家歸去不須嗔。”《水滸傳》第一○七回:“眾將看他兩個本事,都是半斤八兩的,打扮也差不多。”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假設我看你這個人,同別的男子,半斤八兩,相差不多,那我早就不敢同你親近啦。”

半分

【半分】1.平分為二;二分之一。唐耿湋《酬張少尹秋日鳳翔西郊見寄》詩:“草木涼初變,陰晴景半分。”《宋史·兵志八》:“皇佑元年,揀河北、河東、陝西、京東西禁、廂諸軍,退其罷癃為半分,甚者給糧遣還鄉里。”
2.表示極少的錢。《水滸傳》第二回:“我枉自經了許多師家,原來不值半分。”
3.表示極短的距離。陳天華《警世鐘》:“老的,少的……各項人等,從今以後,都是那洋人畜圈裡的牛羊,鍋子裡的魚肉,由他要殺就殺,要煮就煮,不能走動半分。”
4.表示極小的程度。愈天白《危欄》:“她脫去了西裝,從她神色中,我看不到她對它有半分依戀。”

半月

【半月】1.半虧之月。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沅水》:“沅水,又東歷臨沅縣西,為明月池白壁灣,灣狀半月。”北周王褒《從軍行》:“平雲如陣色,半月類城形。”唐太宗《秋日即目》詩:“落野分星箭,弦虛半月弓。”
2.半個月。唐皮日休《奉和魯望白菊》詩:“已過重陽半月天,琅華千點照寒煙。”《宋史·食貨志上二》:“二稅須於三限前半月畢輸。”
【半月刊】每半個月出版一次的刊物。

半月泉

【半月泉】1.泉名。在浙江紹興縣境。唐李紳《題法華寺五言二十韻》:“殿涌全身塔,池開半月泉。”宋姚寬《西溪叢語》卷上:“此泉(半月泉)隱於巖下,雖月圓,池中只見其半,最為佳處。”2.泉名。在浙江省吳興縣境。《浙江通志·山川四·湖州府》引《名勝志》:“半月泉,在縣東北三里石壁山下。晉鹹和閒梵僧名曇者,過其地,指山石曰:‘是中有泉。’乃卓菴其處。鑿石罅,如半月,果得泉,清涼甘美,名曰靈泉,後名半月泉。”

半文不白

【半文不白】見“半文半白”。
【半文半白】亦作“半文不白”。
文言和白話夾雜。毛澤東《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鬥爭》:“現在許多同志的文章,空話連篇的也有,但比較少;主要的缺點就是古文多,半文半白的味道很大。”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三章:“他的講話,不象是活人在傳達自己的思想、見解,倒象收音機在放送一種半文不白的缺乏文采的文章。”

半文盲

【半文盲】識字不多的成年人。如:農村中建立了許多夜校,正在積極提高半文盲的文化水平。
【半世】半生,半輩子。唐韓愈《贈侯喜》詩:“半世遑遑就舉選,一名始得紅顏衰。”宋黃庭堅《書磨崖碑後》詩:“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鬢成絲。”明袁宏道《有感》詩:“三生白業施功淺,半世烏紗染俗果。”洪深《貧民慘劇》第三幕:“王一聲:你是半世快活,已經給我耽誤啦,我要是現在就死啦嘛,你還可以圖下半世快活。”
【半古】《孟子·公孫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趙岐註:“當今所施恩惠之事半於古人,而功倍之矣。”後以“半古”謂才能或功業僅及古人的一半。晉陸機《豪士賦序》:“庸夫可以濟聖賢之功,斗筲可以定烈士之業,故曰才不半古,而功已倍之,蓋得之於時勢也。”《晉書·王導傳論金史·儀衛志》:“比夫蕭曹弼漢,六合為家;?#93;望匡周,萬方同軌,功未半古,不足為儔。”

半生

【半生】1.謂沒有完全死。北周庾信《慨然成詠》:“交讓未全死,梧桐唯半生。”參見“半死半生”。
2.半輩子;半世。《晉書·魏詠之傳》:“醫曰:‘可割而補之,但須百日進粥不得笑語。’詠之曰:‘半生不語,而有半生,亦當療之,況百日邪!’”唐牟融《贈歐陽詹》詩:“為客囊無季子金,半生蹤跡任浮沉。”清繆艮《沈秀英傳》:“嗚呼!半生知己,尚當於青樓黃土中求之耶?”魯迅《南腔北調集·論語一年》:“但達爾文善於研究,卻不善於罵人,所以被紳士們嘲笑了小半生。”
3.沒有全熟。如:你做的飯半生不熟。

半生不熟

【半生不熟】見“半生半熟”。
【半生半熟】亦作“半生不熟”。
1.不熟悉;不熟練。元元懷《拊掌錄》:“北都有妓女美色,而舉止生梗,土人謂之生張八……野(魏野)贈之詩曰:‘君為北道生張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無笑語,半生半熟未相諳。’座客大發一噱。”茅盾《過封鎖線》:“五個中間的老徐能說幾句半生不熟的廣府話。”
2.沒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如:這個西瓜半生不熟。如:這碟兒菜燒得半生不熟。

半仗

【半仗】儀仗隊的半數。《新唐書·儀衛志上》:“內外仗隊,七刻乃下。常參、輟朝日,六刻即下。宴蕃客日,隊下,復立半仗於兩廊。”《宋史·儀衛志一》:“初,宋制,有黃麾大仗、半仗、角仗、細仗。南渡後,儀仗尤簡,惟選黃麾半仗、角仗、細仗,而大仗不設。”《金史·儀衛志上》:“大定八年正月,冊皇太子於大安殿,用黃麾半仗二千二百六十五人。”
【半仙】1.半似仙人。傳說中仙人居住在高空,舊因稱耍鞦韆的人為半仙,耍鞦韆為半仙戲。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下:“天寳宮中至寒食節,競豎鞦韆,令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明高明《琵琶記·牛氏規奴》:“本是北方戎戲,移來上苑豪家。女娘撩亂隔牆花,好似半仙戲耍。”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西湖主》:“出詣鞦韆架下,徘徊凝想……遂題巾曰:‘雅戲何人擬半仙,分明瓊女散金蓮。’”
2.半似仙人。指登高山的人。宋范成大《山頂》詩:“翠屏無路強攀緣,我與枯籐各半仙。”
3.舊稱從事星相、占卜、巫醫等迷信職業的術法靈妙者。亦有自稱以惑眾者。如宋周密《武林舊事·諸色伎藝人》中有施半仙。

半仙戲

【半仙戲】鞦韆戲。詳“半仙”。
【半白】1.一半白。南朝齊王融《奉和纖纖詩》:“兩頭纖纖綺上紋,半白半黑鷦翔羣。”唐白居易《臘後歲前遇景詠意》詩:“海梅半白柳微黃,凍水初融日欲長。”唐王周《小園桃李始花偶以成詠》:“半紅半白無風雨,隨分夭容解笑人。”
2.謂鬚髮斑白。唐曹松《拜訪陸處士》詩:“萬卷書邊人半白,再來惟恐降玄纁。”元方夔《夜坐》詩:“半白吟髭茁,餘紅醉臉潮。”

半印

【半印】舊印章名。漢制,丞相、列侯至令丞,都用正方形的大印。小官如管倉庫、園林的,只能用大官印的一半,印成長方形。後世沿其制,叫半印。參閱清馮雲鵬《金石索·印璽·半印》。
【半半天】大半天,老半天。洪深《香稻米》第二幕:“我們問了他半半天了,他還你一個‘賊屁不放’!”
【半半拉拉】不完整;未全部完成的。如:事情說了個半半拉拉他就不說了。如:活幹了個半半拉拉就丟下了。

半半路路

【半半路路】事物進行的過程中間。如:會議開到半半路路就散了。
【半老頭】不十分老的男子。季仲《深山裡的“鬼火”》:“直到店門口大搖大擺走進一個五十多歲、矮矮墩墩的半老頭,人們才熱鬧起來。”
【半百】五十。多用於年齡。唐杜甫《暮歸》詩:“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雲還杖藜。”《紅樓夢》第一回:“年過半百,膝下無兒。”張天來《人生的大樹》:“今晚這個年過半百的女同志,被遲到的幸福激動得不知該怎么辦才好。”
【半死】1.未全死。南朝梁庾肩吾《春日》詩:“水映寄生竹,山橫半死桐。”唐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尚錯雄鳴管,猶傷半死心。”清趙翼《老柳復裂二丈許而枝葉特茂詩以張之》:“殘軀漫比半死桐,壽相端推不材木。”參見“半死半生”。
2.接近破滅。郭沫若《瓶》詩之二三:“她寫信是慣在星期,今天是該信到時,我的希望呀已經半死!”

半死不活

【半死不活】亦作“半死辣活”。
1.不死不活。謂死又死不了,活著又受罪。《醒世姻緣傳》第七五回:“忙跑幾步,好失了腳掉得下去,好跌得爛醬如泥,免得半死辣活,受苦受罪。”
2.沒有生氣或活力。茅盾《子夜》三:“仿佛那位不肯通融的錢莊經理的一副半死不活的怪臉相,就近在咫只。”老舍《四世同堂》十一:“醞釀了許久的平津政治組織,在那半死不活的政務委員會外,只出來了沒有什麼用處的地方維持會,與替日本人維持地面的市政府。”魯迅《準風月談·看變戲法》:“﹝狗熊﹞現在是半死不活,卻還要用鐵圈穿了鼻子,再用索子牽著做戲。”
【半死半生】1.未全死。漢枚乘《七發》:“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其根半死半生。”唐杜甫《又觀打魚》詩:“小魚脫漏不可記,半死半生猶戢戢。”清吳偉業《吾谷行》:“一株偃蹇踞陰崖,半死半生遭屈辱。”
2.比喻無意義、無生氣的苟且的生活。魯迅《華蓋集·北京通信》:“惟獨半死半生的苟活,是全盤失錯的。因為他掛了生活的招牌,其實卻引人到死路上去!”

半死辣活

【半死辣活】見“半死不活”。
【半成品】亦稱“半制品”。
在生產過程中沒有全部完成,需要進一步加工或裝配的產品。《人民日報》1982.3.15:“李俊榮常常把到組的半成品讓別的同志先乾,自己默默地跑到上道工序幫忙。”如:買半制品裝配比較合算。
【半吐半露】見“半吞半吐”。
【半吊子】1.舊時錢串一千叫一吊,半吊為五百,不能滿串。因用以形容知識不豐富或技藝不熟練的人。陳國凱《代價》八:“丘建中一直想法和劉總工程師接近,但劉士逸對這半吊子技術員的殷勤並不怎么欣賞。”
2.形容不通情理、說話隨便,舉止不沉穩的人。段荃法《楊老固事略》四:“我那半吊子男人又打我,你不管,我可要吃農藥哩!”郭澄清《大刀記》十五:“在她看來,別看這個半吊子狗仗人勢不知好歹,見到表哥準不能這樣。”
3.形容不完全或有始無終的事物。瞿秋白《文藝論輯·再論翻譯》:“自然,這所謂白話,還只是半吊子的白話,這是文言本位的摻雜一些白話。”諶容《讚歌》:“從七一年開始,這個工程已經花了不知多少投資,動用了不知多少勞力工程仍然是個半吊子。”
【半舌音】音韻學上“七音”之一。即舌尖中邊音。如“三十六字母”中之來(|)[l]母。
【半自耕農】指耕種少量土地但不足以維持其生活,尚須租種部分土地或出賣部分勞動力的農民。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絕大部分半自耕農和貧農是農村中一個數量極大的民眾。”
【半自動】部分依靠人工,部分由機械裝置操作。如:半自動炮;半自動傘。
【半合】兩半相合。謂夫婦合為一體。《儀禮·喪服》“夫妻牉合也”唐賈公彥疏:“夫婦牉合也者,《郊特牲》云:‘天地合而後萬物興焉。’是夫婦半合子胤生焉,是半合為一體也。”
【半合兒】一會兒,剎那間。元關漢卿《新水令》套曲:“好風吹綻牡丹花,半合兒揉損絳裙紗。”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四折:“半合兒歇息在牛王廟,一直的走到梁山泊。”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一折:“腳忙擡,步難捱,半合兒行不出宅門外。”
【半衣】古代婦女穿的一種短上衣。五代馬縞《中華古今注·衫子背子》:“自黃帝無衣裳,而女子有尊一之義,故衣裳相連。始皇元年,詔宮人及近侍宮人,皆服衫子,亦曰半衣,蓋取便於侍奉。”
【半米】1.半粒米。謂極少。唐皮日休《重台蓮花》詩:“敧紅婑媠力難任,每葉頭邊半米金。”元無名氏《貨郎旦》第四折:“便寫與生時年紀,不曾道差了半米。”《水滸傳》第六二回:“但有半米兒差錯……打破城池,盡皆斬首。”

半吞半吐

2.半公尺。
【半吞半吐】亦作“半吐半露”。
說一半留一半。形容說話不直截了當。《紅樓夢》第五十回:“因賈母尚未說明,自己也不好擬定,遂半吐半露告訴賈母道:‘可惜了這孩子沒福!前年他父親就沒了。’”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五:“仿王孟以為高,而半吞半吐者,謂之貧賤驕人。”巴金《雨》七:“高志元起初微笑,後來卻半吞半吐地說:‘當心點,不要被熊智君迷住了。’”
【半折】1.損失一半。《戰國策·齊策一》:“韓魏戰而勝秦,則兵半折,四境不守;戰而不勝,以亡隨其後。”2.對摺;減半。《書·無逸》“文王受命惟中身”唐孔穎達疏:“計九十七年,半折以為中身,則四十七時於身非中,言中身者,舉全數而稱之也。”3.折斷一半。唐王建《江陵道中》詩:“菱葉參差萍葉重,新蒲半折夜來風。”
【半更】初更之半。唐孟浩然《寒夜張明府宅宴》詩:“瑞雪初盈尺,寒宵始半更。”
【半更子】瘧疾。吳組緗《一千八百擔》三:“一色的病:寒熱不分清,燒黃了眼珠。說是‘半更子’,不是;說是‘傷寒’,也不是。”
【半男女】即兩性人。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一》:“晉惠帝時,京洛有人兼男女體,亦能兩用人道者,今人謂之半男女也。”
【半低不高】中等;不高不矮。《醒世恆言·賣油郎獨占花魁》:“四媽道:‘我們行戶人家,到是養成個半低不高的丫頭,盡可賺錢,又且安穩。’”
【半身】全身的一半。《後漢書·方術傳·華佗》:“須臾,吐出三升許蟲,頭赤而動,半身猶是生魚膾。”唐韓偓《復偶見》詩之三:“半身映竹輕聞語,一手揭簾微轉頭。”宋劉克莊《郊行》詩:“山晴全體出,樹老半身枯。”
【半身不遂】病名。半身癱瘓,多由腦內出血所引起。唐陳子昂《為義興公陳請終喪第二表》:“半身不遂,手節拘急;行步飲食,須人扶助。”楊朔《桃樹園》:“石老海病的有年數了,半身不遂,兩條腿瘦得就象那乾巴樹枝,癱在炕上不能動彈。”
【半床】見“半牀”。
【半妝】見“半粧”。
【半青半黃】莊稼未成熟時,青黃相間。比喻事物未達到成熟的境地。《朱子全書》卷一:“只為明得不盡,若明得盡,私意自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黃,未能透徹,便是尚有渣滓,非所謂真知也。”《朱子全書》卷三:“今既要理會,也須理會取透,莫要半青半黃,下梢都不濟事。”
【半拆】大指與二指伸張開時的距離。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繡鞋兒剛半拆,柳腰兒勾一搦。”王季思註:“俗本多作折,誤……拆謂大指與二指伸張時之距離,今徐海間語尚如此。”參見“半弓”。
【半拉】1.半個,一半。《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只見他握著琵琶直著脖子問道:‘一個曲兒你聽了大半拉咧,不聽咧?’”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一:“小王沒有念過書在部隊里學習了八個來月,現在呢,他說:‘能識半拉字了。’”茹志鵑《剪輯錯了的故事》二:“﹝老壽﹞說著也沒敢抬頭,拿起刀就切老伴優待自己的那半拉餅子。”
2.半邊。草明《乘風破浪》第十八章:“但是我們從電燈的疏密和高低,仍然可以看出來那一溜是煉鋼廠,這半拉是煉鐵廠。”

半拉子

【半拉子】1.半個;一半。草明《乘風破浪》第十八章:“提到咱們宋廠長,我半拉子心愛他,半拉子心怨他。”歐陽山《三家巷》十八:“戲正演到半拉子,因為這裡馬上要開緊急代表大會,不能不騰地方,只好臨時宣布停演。”
2.舊指未成年的長工。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一:“王春生十六歲那年,當上半拉子。他的勞金錢一個也不花,全都交給媽。”崔璇《一條褲子》:“接著,春林子就給人當半拉子。”
【半拉架】方言。一半,半個。引申為不完整的或不合格的。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一八:“白玉山分一垧近地,有人背後嘀嘀咕咕了:‘翻身翻個半拉架,光幹部翻身。’”畢方鍾濤《千重浪》第三章一:“她指指立春說:‘這位半拉架的師傅我還信不著呢!’”
【半亞】半掩。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花溪這壁,粉墻掩映,幾間寮舍,半亞朱扉。”
【半坡遺址】我國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重要遺址,在西安東郊半坡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53-1957年進行了五次發掘。遺址略呈橢圓形,北端為氏族公共墓地,南面為居住區,其東北邊有製造陶器的窯場。窯場、墓地和居住區之間有一大壕溝。出土有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等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有些陶器還刻劃著名筆畫簡單的符號,可能為記事記數的文字。1958年在遺址上建立了半坡博物館。
【半刺】1.指州郡長官下屬的官吏,如長史、別駕、通判等。晉庾亮《答郭預書》:“別駕舊與刺史別乘,同流宣王化於萬里者,其任居刺史之半。”唐楊炯《唐同州長史宇文公神道碑》:“輜車就列,化洽於二州;油軾當官,政成於半刺。”宋劉克莊《送章通判》詩:“半刺已官尊,常時讀《魯論》。”清梁章鉅《稱謂錄·通判》:“國朝之制,自外府正郎至於郡丞半刺,不由會府之所選授者,中外臣僚歲終得以聞薦。”
2.針灸五刺之一。刺入較淺,故稱半刺。《靈樞經·官針》:“半刺者,淺內,而疾發針,無針傷肉,如拔毛狀。”
【半兩】古代錢幣名。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以半兩錢為全國統一的鑄幣。每枚重量為當時的半兩,即十二銖。漢初所鑄的錢,重量雖陸續減輕,仍稱半兩。《史記·平準書》:“至孝文時,莢錢益多,輕,乃更鑄四銖錢,其文為‘半兩’,令民縱得自鑄錢。”《漢書·食貨志下》:“今半兩錢法重四銖。”顏師古注引鄭氏曰:“其文為半兩,實重四銖也。”唐李商隱《為同州張評事謝辟並聘錢啟》之二:“潛(張潛)啟,錢若干,伏蒙仁恩,賜備行李,重非半兩,輕異五銖。”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三:“今世有一樣古錢,其文曰半兩,無輪廓。醫方中用以為藥,考之《史記》,乃漢文帝時錢也。”
【半制品】見“半成品”。
【半舍】1.果名。宋陸游《雜賦》:“每伴樵夫嘗半舍,更隨牧豎采沿溝。”自註:“半舍、沿溝皆果名。”

古義

一舍之半。即十五里。宋蘇轍《祭亡嫂王氏文》:“兄牧中山,始殯而往,謂我在茲,屬以時享,距城半舍,旁撫仲婦。”
【半肢瘋】即半身不遂。茅盾《子夜》一:“他那半肢瘋,半個身子簡直不能動。”
【半夜】1.一夜的一半。唐皎然《宿山寺寄李中丞洪》詩:“從他半夜愁猿驚,不廢此心長杳冥。”《兒女英雄傳》第九回:“今日同這二位混,混了半夜,好容易臉不紅了。”巴金《滅亡》第五章:“那伸直的道路經過了半夜的安息之後,現在又開始向人們訴說它底被人踐踏的命運。”
夜裡十二點左右,也泛指深夜。唐王維《扶南曲歌詞》之四:“入春輕衣好,半夜薄妝成。”宋蘇軾《過萊州雪後望三山》詩:“黃昏風絮定,半夜扶桑開。”馮德英《苦菜花》第四章:“半夜裡,姜永泉接到情報:敵人離此不遠了。”
【半夜三更】指午夜時。一夜分成五更,三更為午夜。亦泛指深夜。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這船上是什麼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水滸傳》第二回:“﹝史進﹞半夜三更起來演習武藝,白日裡只在莊後射弓走馬。”老舍《龍鬚溝》第三幕:“下回再下雨呀,甭教我出來!半夜三更的實在可怕!”
【半刻】1.一刻之半。古代以銅漏計時,一晝夜分為一百刻。半刻約當今七分十二秒。南朝宋何承天《上歷新法表》:“按《後漢·志》,春分日長,秋分日短,差過半刻。”
2.表示短暫的時間。魯迅《朝花夕拾·無常》:“但連‘還陽半刻’都知道,究竟還不失其‘聰明正直之謂神’。”王安友《協作》:“﹝他﹞站了半刻,就轉身向莊裡走去。”
【半空】1.半數已空。《新唐書·宦者傳上·仇士良》:“士良因縱兵捕,無輕重,悉斃兩軍,公卿半空。”《紅樓夢》第一○五回:“﹝賈璉﹞一進屋門,只見箱開櫃破,物件搶得半空。”
2.謂空中。唐孫逖《奉和御製登鴛鴦樓即目應制》詩:“玉輦下離宮,瓊樓上半空。”宋文天祥《雲端》詩:“半空夭矯起層台,傳道劉安車馬來。”馮德英《苦菜花》第五章:“鬼子惡氣騰騰地撲進來,舉起刺刀就戳……刺刀在半空中停住了。”
【半牀】1.亦作“半床”。不滿一床。北周庾信《小園賦》:“落葉半牀,狂花滿屋。”前蜀韋莊《清平樂》詞之二:“夢覺半床斜月,小窗風觸鳴琴。”《紅樓夢》第三八回:“半床落月蛩聲切,萬里寒雲雁陣遲。”
2.古代對單身男子徵收賦稅所定的名目。北齊稅制規定已娶者徵收絹一匹,綿八兩,凡十斤,稱一床;未娶者減半,稱半床。見《通典·食貨五》。《隋書·食貨志》:“舊制,未娶者輸半牀租調,陽翟一郡,戶至數萬,籍多無妻。”

半封建

【半封建】封建國家遭受帝國主義經濟侵略後形成的一種社會形態。原來的封建經濟遭到破壞,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然保持著封建剝削制度。毛澤東《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第一章第三節:“上述這些情形……就是把一個封建的中國變為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國的血跡斑斑的圖畫。”
【半垓】五千萬。表示數量極多。元高文秀《黑鏇風》第一折:“某(宋江)聚三十六大夥,七十二小伙,半垓來小僂儸。”元楊景賢《西遊記·鬼母皈依》:“﹝鬼子母﹞駕一片妖雲,引半垓厲鬼。”
【半面】1.《後漢書·應奉傳》“奉少聰明”李賢注引三國吳謝承《後漢書》:“奉年二十時,嘗詣彭城相袁賀,賀時出行閉門,造車匠於內開扇出半面視奉,奉即委去。後數十年於路見車匠,識而呼之。”後因用以稱瞥見一面。《北齊書·楊愔傳》:“其聰記強識,半面不忘。”唐錢起《贈李十六》詩:“半面喜投分,數年欽盛名。”2.臉面的一半或部分。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西遊補》第六回:“﹝行者﹞不住的掩淚,單單露出半面,望著項羽,似怨似怒。”
3.古代遮面之具。清高士奇《天祿識餘·金羅半面》:“元仁宗宴羣臣於長春殿,供事內臣進饌,有咳病,帝惡其不潔,命為疊金羅半面圍之,許露兩眼,下垂至胸,自是進饌者以此為例。”
4.半邊,旁邊。柳青《銅牆鐵壁》第十六章:“半面又閃出一個戴大蓋帽的,胡匪排長馬上也立正了。”柳青《銅牆鐵壁》第十六章:“那胡匪兵讓他們站在半面,他往地上鋪麥草。”

半面之交

【半面之交】謂只見過一次面的交往。清張岱《陶庵夢憶·姚簡叔畫》:“簡叔無半面交,訪余,一見如平生歡,遂榻余寓。”茅盾《子夜》十六:“我知道趙伯韜肯放款子,就可惜我這‘紅頭火柴’徒負虛名,和這位財神爺竟沒有半面之交!”參見“半面”。
【半面之舊】謂只見過一次面的舊交。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初應進士時,中朝無緦麻之親,達官無半面之舊。”宋蘇軾《代滕甫辨謗乞郡書》:“凡今遊宦之士,稍與貴近之人有葭莩之親、半面之舊,則所至便蒙異待。”宋司馬光《邵堯夫先生哀辭》:“慕德聞風久,論交傾蓋新。何須半面舊,不待一言親。”
【半面粧】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因姿容不美,受元帝冷遇。徐妃亦因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僅飾半面以待之,帝見則大怒而出。見《南史·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唐李商隱《南朝》詩:“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粧。”清趙翼《又和荊州詠古》詩之二:“怕聽項羽重瞳敗,慚對徐妃半面粧。”
【半星】1.中星。《管子·宙合》:“歲有春秋冬夏,月有上下中旬,日有朝暮,夜有昏晨,半星辰序,各有其司。”郭沫若等集校:“孫星衍云:‘“半星”即中星。’王念孫云:‘半星者,中星也……中星居天之半,故曰半星。’”
2.半點兒。表示數量極少。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二折:“到如今玉肌骨減了九停,粉香消沒了半星。”《醒世姻緣傳》第九回:“說起來,合老計的夢半星兒不差。”
【半信不信】謂不完全相信。三國魏嵇康《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擇,何為半信而半不信耶?”《三國演義》第八七回:“定半信不信,心中猶豫。”《西遊記》第六十回:“行者半信不信道:‘你且說,早尋大力王何故?’”
【半信半疑】猶半信不信。清李漁《蜃中樓·義舉》:“莫說耳聞不敢輕信,就是親眼見了,也還半信半疑。”《紅樓夢》第九四回:“眾人聽了,也都半信半疑。”浩然《艷陽天》第一二四章:“他們都是半信半疑的。有的說耳聽是虛,眼見為真,咱們就看他的行動吧。”
【半恰】見“半掐”。
【半除】1.隋代內官衣服名。《類說》卷三五引唐劉存《事始·半除》:“隋大業中內官多服半除,即今長袖也。”清厲荃《事物異名錄·服飾》引作“半塗”。
2.半階。唐元稹《酬樂天早夏見懷》詩:“荒草滿田地,近移江上居。八日復切九,月明侵半除。”
【半紀】古代紀年十二年為一紀,半紀就是六年。《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因檀越心田慈善,上帝命延壽半紀。”
【半格詩】詩體的一種。指與今律相諧的歌行體,以別於純粹的古風。唐白居易《長慶集》卷五一、五二、六三有格詩,卷六九為半格詩。宋陸游《古壽人至聞五郎頗有老態作長句自遣》詩:“點誦內篇莊叟語,長歌半格白公詩。”清趙執信《聲調譜》引白居易《小閣閒坐》半格詩一首為例,分析某為古句,某為律句,某為齊梁,意在說明半格詩,乃半古半律,為齊梁體的別格。但汪立名《白香山詩集》“半格詩”注則認為格與律是相對而言,古體詩、樂府歌行,俱屬格詩;半格詩是指此卷中,一半格詩,一半律詩,並非另有一體。
【半翅】鳥名。即沙雞。或指象沙雞的一種鳥。明李夢陽《空同子·物理篇》:“西方有鳥曰半翅者亦痴,見人飛不過三五尺,可以杖擊之得也。”清王士禛《居易錄談》卷上:“﹝盤山﹞土人呼為半翅,即沙雞也,亦名鐵腳。”清沈濤《瑟榭叢談》卷上:“沙雞略具文采,半翅則純褐色,而味較脆美。”
【半夏】1.藥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有長柄,初夏開黃綠色花。地下有白色小塊莖,可入藥,生用有毒,內服須限用。《禮記·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菫榮。”鄭玄註:“半夏,藥草。”《急就篇》卷四:“半夏皁莢艾槖吾。”顏師古註:“半夏,五月苗始生,居夏之半,故為名也。”唐王建《寄劉蕡問疾》詩:“賒來半夏熏煎盡,投著山中舊主人。”宋孔平仲《常父寄半夏》詩:“齊州多半夏,采自鵲山陽。”
2.稻品種名。詳“半夏稻”。
3.仲夏。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有《半夏小集》。
【半夏稻】稻子的品種名。《初學記》卷二七引漢蔡邕《月令》:“十月獲稻,在九月熟者謂之半夏稻。”唐陸龜蒙《幽居賦》:“復有稻名半夏,藥號恆春。”
【半桌】相當於半張方桌大小的長方形桌子。《老殘遊記》第二回:“﹝老殘﹞看那戲台上,只擺了一張半桌,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鼓上放了兩個鐵片兒,心裡知道這就是所謂梨花簡了。”
【半時】指很短的時間。《宋史·五行志一上》:“光澤縣大雨,溪流暴涌,平地高十餘丈,人避不及者皆溺,半時即平。”
【半晌】1.許久,好久。《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李承祖道:‘如此便怎么好?’和尚沉吟半晌,乃道:‘不打緊!’”巴金《砂丁》一:“聽了她的這番話,他呆了一下,埋下頭半晌不說話。”
2.半日。如:前半晌我在學校里,後半晌我在家裡。
【半晌午】方言。約指上午九、十點鐘的時候。王汶石《大木匠》:“‘他起身得遲嗎?’小伙子問。‘可不是嗎!走時,都半晌午啦!’”
【半氣】半口氣息。南朝梁江淹《丹砂可學賦》:“懅生死於半氣,惜百年於一光。”南朝梁江淹《橫吹賦》:“重一命而若煙,知半氣之如燭。”
【半個前程】清初世襲的最低官職。清蔣良騏《東華錄·順治四年》:“十二月,改世職昂邦章京為精奇尼哈番……午錄章京為拜他喇布勒哈番,半個前程為拖沙喇哈番。”拖沙喇哈番,漢文稱雲騎尉。
【半徑】連線圓心和圓周上任意一點的直線,或連線球心和球面上任意一點的直線。
【半途】見“半塗”。
【半途而廢】見“半塗而廢”。
【半豹】典出《晉書·殷仲文傳》:“仲文善屬文,為世所重,謝靈運嘗云:‘若殷仲文讀書半袁豹,則文才不減班固。’言其文多而見書少也。”一說這是傅亮的話。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袁豹字士蔚,好學博聞,多覽典籍。後以“半豹”謂讀書不多。明楊慎《丹鉛續錄·半豹》:“李商隱四六啟云:‘學殊半豹,藝愧全牛。’”
【半島】三面臨水、一面連線大陸的陸地。徐遲《地質之光》:“它在地質上也是相當破碎的,半島、島嶼、岬角、港灣相間。”
【半部論語】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匡義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見宋羅太經《鶴林玉露》卷七。舊稱半部《論語》治天下,典出於此。嚴復《救亡決論》:“從此天下事來,吾以半部《論語》治之足矣,又何疑哉!又何難哉!”
【半瓶醋】1.比喻對某種知識或技術一知半解的人。元無名氏《司馬相如題橋記》:“如今那街市上常人,粗讀幾句書,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曹禺《雷雨》第一幕:“對於這方面,我自命比你這種半瓶醋的社會思想要徹底得多!”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我這半瓶子醋,可回答不了你。”
2.比喻一知半解的知識或技術。《醒世姻緣傳》第二五回:“﹝狄宗羽﹞雖是讀書無成,肚裡也有半瓶之醋,滉滉蕩蕩的,常要雌將出來。”
【半宵】1.半夜,深夜。唐竇群《晨游昌師院》詩:“生期半宵夢,憂緒仍非一。”
2.一夜的一半。洪深《趙閻王》第一幕:“這是多早晚哪!許有半宵多哪,早哩!”
【半袖】短袖衣。《晉書·五行志上》:“魏明帝著繡帽,披縹紈半袖。”
【半陰】1.未全陰暗。南朝梁沈約《登玄暢樓》詩:“雲生嶺乍黑,日下溪半陰。”唐孔德紹《夜宿荒村》詩:“風度谷餘響,月斜山半陰。”
2.謂天氣多雲。唐劉禹錫《洛中早春贈樂天》詩:“漠漠復靄靄,半晴將半陰。”
【半陰陽】兩性人。魯迅《華蓋集·“碰壁”之餘》:“所可惜的是自從西瀅先生看出底細之後,除了啞巴或半陰陽,就都墜入弗羅特先生所掘的陷坑裡去了。”參見“半男女”。
【半通】即半印。古代下級官吏所用。漢揚雄《法言·孝至》:“由其德,舜禹受天下不為泰;不由其德,五兩之綸、半通之銅亦泰矣。”李軌註:“五兩之綸半通之銅皆有秩嗇夫之印綬,印綬之微者也。”《後漢書·仲長統傳》:“身無半通青綸之命,而竊三辰龍章之服;不為編戶一伍之長,而有千室名邑之役。”李賢注引《十三州志》:“有秩、嗇夫,得假半章印。”參見“半印”。
【半紙】片紙。《宋書·廬江王褘傳》:“公(劉褘)未曾有一函之使,遺半紙之書,志棄五弟,以餌讎賊。”《新唐書·蕭銑傳》:“且吾先人國於此,若徇其請復梁祚,因以半紙檄召羣盜,誰敢不從?”金元好問《雜著》詩:“半紙虛名百戰身,轉頭高冢臥麒麟。”
【半規】半圓形。有時借指太陽或月亮。南朝宋謝靈運《游南亭》詩:“密林含餘清,遠峯隱半規。”宋楊萬里《海門殘照》詩:“萬里長江白,半規斜日黃。”陳毅《泗宿道中》詩:“半規殘月照,鐵騎送長征。”
【半掩門兒】指暗娼。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二章:“﹝劉宗敏﹞說:‘把這個半掩門兒拉出去收拾了!’”
【半推半就】心裡願意,表面上卻不肯答應或接受。形容假意推辭。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驚又愛。”《紅樓夢》第四十回:“鴛鴦也半推半就,謝了坐,便坐下。”巴金《滅亡》第八章:“我起先推口說,我是外國人,夾在她們中間會使她們不方便,又故意找了些不大近情理的推辭,但終於半推半就地被房東女兒拉下去了。”
【半掐】亦作“半恰”。
猶半點兒。形容數量極少。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四:“咱供養不曾虧了半恰,枉可惜了俺從前香共花。”元白樸《梧桐雨》第三折:“國家又不曾虧你半掐,因甚軍心有爭差。”元無名氏《一錠銀過大德樂·詠時貴》曲:“明明的立賞罰,暗暗的體察,居民百姓夸,私心無半掐。”
【半菽】1.謂半菜半糧,指粗劣的飯食。《漢書·項籍傳》:“今歲饑民貧,卒食半菽。”顏師古註:“孟康曰:‘半,五升器名也。’臣瓚曰:‘士卒食蔬菜以菽雜半之。’瓚說是也。菽謂豆也。”唐元稹《竹部》詩:“歸來不買食,父子分半菽。”清錢泳《履園叢話·景賢·書周孝子事》:“﹝周芳容﹞連遭喪病,家亦奇貧,筆耕所出不能謀半菽之養。”
2.指少許之物。《劉孝標》:“視若游塵,遇同土梗,莫肯費其半菽,罕有落其一毛。”呂延濟註:“澆薄之人視之如游塵,土梗,莫肯以半豆一毛而濟之。”
【半票】半價的車票、門票等。
【半虛空】指冥中,冥界。《醒世姻緣傳》第一百回:“諸惡不可作,半虛空有登紀,分毫不錯。”
【半彪子】方言。不通事理,行事魯莽缺心眼的人。趙大年《公主的女兒》七:“她正在想:我的女兒真的就是這么個半彪子嗎?”
【半晚】半夜。田漢《獲虎之夜》:“不想睡到半晚,忽然聽得豬圈裡的豬亂起來,又聽得幾聲扯鋸子似的吼叫。”
【半產】流產。通稱小產或小月。宋趙希鵠《洞天青祿集·研屏辨》:“洪景盧《夷堅志》云:‘一士夫赴官就道,其子婦方懷妊,轎夫顛仆而半產。’”
【半宿】半夜。趙大年《公主的女兒》一:“娘兒倆又哭又笑地整整談了半宿體己話兒,今天一大早兒……才由她二十八歲的獨生兒子張興領著進了大紅門。”
【半散】分布;分散。三國魏嵇康《琴賦》:“闥爾奮逸,風駭雲亂,牢落凌厲,布濩半散。”元張翥《畫馬》詩:“風鬃半散頭怒側,一團渥窪雲氣墨。”
【半殖民地】指形式上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受帝國主義控制和壓迫的國家。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自從世界資本主義入侵中國以後,腐朽的中國封建社會即逐漸解體而淪為半殖民地。”冰心《再寄小讀者》八:“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國家,一個一個地獨立起來了。”

半景

【半景】1.謂片刻。南朝梁江淹《扇上彩畫賦》:“碧台寂兮無人,蔓丹草與朱塵,度俄然而一代,經半景若九春。”
2.謂微光,餘光。唐王泠然《夜光篇》詩:“未得貴游同秉燭,唯將半景借披書。”
【半無產階級】一般指占有少量生產資料,需要出賣部分勞動力來維持生活的勞動者。舊中國的絕大部分半自耕農、貧農、小手工業者、店員、小販等都是半無產階級,他們是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
【半答兒】半處。表示很小的地方。元關漢卿《一枝花·杭州景》套曲:“百十里街衢整齊,萬餘家樓閣參差,並無半答兒閒田地。”
【半粧】亦作“半妝”。
1.半面妝。五代薛昭蘊《離別難》詞:“半粧珠翠落,露華寒。”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載應不捷聲價益振》:“蔣凝應宏辭,人稱之曰:‘臼頭花鈿滿面,不若徐妃半妝。’”宋張先《泛青苕》詞:“歸軒未至千家待,掩半妝翠箔朱門。”參見“半面粧”。
2.謂薄飾。唐太宗《賦得花庭霧》詩:“蘭氣已熏宮,新蕊半妝叢。”
【半道】半路,中途。《戰國策·燕策一》:“於是因令其妾酌藥酒而進之。其妾知之,半道而立。”北周庾信《和靈法師游昆明池》詩:“半道聞荷氣,中流覺水寒。”清俞樾《茶香室叢鈔·注輦國鸚鵡》:“此國在海西,距中州四十一萬里,舟行半道,過西王母,三年,乃達番禺也。”華山《大戈壁之夜》:“可是大戈壁沒人煙,還難得找到泉水,半道上出了毛病,很危險。”
【半開門】舊稱私娼。清李漁《凰求鳳·伙謀》:“如今半開門的女子,倒多似我們那些嫖客,都去走小路子。”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小秦淮錄》:“官妓既革,土娼潛出,如私窠子、半開門之屬,有司禁之。”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三:“這些破靴黨,更其是滿嘴巴沒半句正經,私門子,半開門,越是混賬的事情他們越知道的多!”
【半間不界】亦作“半間半界”。
1.不徹底,不深透。《朱子語類》卷三四:“‘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泛說若是謙辭。然聖人之為人,自有不可及處,直要做到底,不做箇半間不界底人。”《朱子語類》卷一二一:“今公等思量這一件道理,思量到半間不界便掉了,少間,又看那一件,那件看不得又掉了,又看那一件,如此沒世不濟事。”
2.不明確。《朱子語類》卷七五:“問‘以制器者尚其象’。曰:這都難說,‘蓋取諸《離》。’蓋字便是一箇半間半界的字。”3.猶言不上不下。宋陳亮《又乙巳春書》之一:“丘宗卿亦受羣兒謗傷之言,半間半界,州府卒歸獄於趙穿,亮以此身既存而不復問矣。”4.謂平庸。《朱子語類》卷四七:“世間有這一般半間不界底人,無見識,不顧理之是非,一味謾人。”《朱子語類》卷一二九:“其所引援,皆是半間不界無狀之人,弄得天下之事日入於昏亂。”
【半間半界】見“半間不界”。
【半閒堂】南宋宰相賈似道在今杭州市西湖葛嶺修建的別墅。宋周密《齊東野語·賈相壽詞》:“賈師憲當國日,臥治湖山,作堂曰半閒。”後借指賈似道。亦泛指奸臣。清孔尚任《桃花扇·餘韻》:“藉手殺仇長樂老,脅肩媚貴半閒堂。”
【半夢半醒】謂睡眠尚未清醒。《紅樓夢》第三四回:“寶玉半夢半醒,剛要訴說前情,忽又覺有人推他,恍恍惚惚,聽得悲切之聲。”
【半賈】亦作“半價”。
原價的一半。《漢書·食貨志上》:“當具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責者矣。”顏師古註:“本直千錢者,止得五百也。賈讀曰價。”《南史·孝義傳上·郭原平》:“每出賣物,裁求半價。”唐白居易《得甲牛觝乙馬死,乙請償馬價》判:“當陪半價,勿聽過求。”
【半當腰】謂在事情進行的過程中間。
【半歇】一會;半晌。《水滸傳》第四回:“﹝魯智深﹞下得亭子,松樹根邊又坐了半歇,酒越湧上來。”《金瓶梅詞話》第一回:“﹝武松﹞不消半歇兒時辰,把那大蟲打死。”明陳與郊《文姬入塞》:“枉問半歇,怎寄半摺。”
【半照】1.謂月球的半面受日光照射。《春秋·桓公三年》“日有食之”唐孔穎達疏:“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即為弦,全照乃成望。”
2.指半邊月。唐韓偓《寄遠》詩:“眉如半照雲如鬟,梧桐葉落敲井乾。”
3.半片破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陳詩卷六引《古今詩話》:“有蒼頭賣半照者,大高其價,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出半照以合之。”參見“半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