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祠盟記

五嶽祠盟記

自中原板蕩,夷狄交侵,余發憤河朔,起自相台。 雖未能遠入夷荒,洗盪巢穴,亦且快國讎之萬一。 余發憤河朔,起自相台,總發從軍,小大曆二百餘戰。

作者簡介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精忠報國之人,著名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字鵬舉,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一。死後謚武穆,後改謚忠武,漢族。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陽湯陰縣城東30里的菜園鎮程崗村)人。岳飛20歲投軍抗金。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難道沒有嗎)的罪名將岳飛治罪,在臨安大理寺獄中被獄卒拉肋(猛擊胸肋)而死,還有一種說法為“賜毒酒”而死和被吊死。正史中對岳飛之死沒有詳細記載。時年三十九歲。岳飛作為我國歷史上的抗金民族英雄,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留有《岳武穆集》。存詞3首。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金人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岳飛被誣害後金國人舉國喝酒慶祝。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讚譽。

原文

自中原板蕩,夷狄交侵,余發憤河朔,起自相台。總發從軍,歷二百餘戰。雖未能遠入夷荒,洗盪巢穴,亦且快國讎之萬一。今又提一旅孤軍,振起宜興、建康之役,一鼓敗虜,恨未能使匹馬不回耳。故且養兵休卒,蓄銳待敵。嗣當激勵士卒,功期再戰,北逾沙漠,蹀血虜廷,盡屠夷種,迎二聖歸京闕,取故地上版圖,朝廷無虞,主上奠枕,余之願也。河朔岳飛題。

譯文

自從中原局勢動盪,夷族狄族交替入侵,我就為河朔而發憤,在相台那裡開始。從從軍開始,經歷兩百多次戰鬥。即使不能遠入夷荒,洗盪巢穴,也能報得國讎的萬分之一。現在我又帶領一旅軍隊,令宜興、建康兩城振起,一口氣擊敗了胡虜,只可惜不能使他們連一匹馬也不能逃走。所以就停止戰鬥,養足精力準備再次迎擊敵人。接著應該激勵士兵,致力於下一次的戰鬥,向北越過沙漠,殺入胡虜的宮廷,把夷人全部消滅,迎接兩位皇帝(指宋欽宗和宋徽宗)回京,取回以前被侵占的土地,使朝廷沒有了憂慮,使君主能夠安穩地睡覺(指局勢穩定),這就是我的願望了。河朔岳飛題。

另一版本

岳飛再次回到張渚鎮,眼看將要離開這個風景秀美,“有山水之勝”的地方,奔赴新的抗金戰場。他的房東名叫張大年,曾任黃州通判,已退閒家居,“藏書教子”。彼此相處了一段時日,不免依依難捨,岳飛思潮起伏,便在張家一面屏風上題詞留念
“近中原〔板〕盪,金賊長驅,如入無人之境;將帥無能,不及長城之壯。余發憤河朔,起自相台,總發從軍,小大曆二百餘戰。雖未及遠涉夷荒,討曲巢穴,亦且快國讎之萬一。今又提一壘孤軍,振起宜(興),建康之城,一舉而復,賊擁入江,倉皇宵遁,所恨不能匹馬不回 耳!
今且休兵養卒,蓄銳待敵。如或胡廷見念,賜予器甲,使之完備,頒降功賞,使人蒙恩;即當深入虜庭,縛賊主碟血馬前,盡屠夷種,迎二聖復還京師,取故地再上版籍。他時過此,勒功金石,豈不快哉!此心一發,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岳飛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