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易激綜合徵

腸道易激綜合徵

腸道易激綜合徵(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指的是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等表現的臨床綜合症,持續存在或反覆發作,經檢查排除可以引起這些症狀的器質性疾病。本病是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腸道疾病,在普通人群進行問卷調查,有IBS症狀者歐美報導為10%-20%,中國北京一組報導為8.7%。患者以中青年居多,50歲以後首次發病少見。男女比例約1:2。

基本信息

發病機制

尚未清楚,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認為,IBS的病理生理學基礎主要是胃腸動力學異常和內臟感覺異常,而造

成這些變化的機制則尚未闡明。據認為精神心理障礙是IBS發病的重要因素。

一、胃腸動力學異常

在生理狀況下,結腸的基礎電節律為慢波頻率6次/分鐘,IBS以便秘、腹痛為主者3次/分鐘慢波頻率明顯增加。

二、內臟感知異常

直腸氣囊充氣試驗表明,IBS患者充氣疼痛閾明顯低於對照組。

腸道易激綜合徵腸道易激綜合徵

三、精神因素

心理應激對胃腸運動有明顯影響。大量調查表明,IBS患者存在個性異常,焦慮、抑鬱積分顯著高於正常人,應激事件發生頻率亦高於正常人。

四、其他

約1/3患者對某些食物不耐受而誘發症狀加重。部分患者IBS症狀發生於腸道感染治癒之後。近些年來的研究表明,該病可能與腸黏膜的低度炎症有關,如肥大細胞脫顆粒,炎症介質高表達等等。

臨床表現

最主要的臨床表現是腹痛與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的改變。

腸道易激綜合徵腸道易激綜合徵

一、腹痛幾乎所有IBS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見。多於排便或排氣後緩解。

二、腹瀉一般每日3-5次左右,少數嚴重發作期可達十數次。大便多呈稀糊狀,也可為成形軟便或稀水樣。多帶有黏液,部分患者糞質少而黏液量很多,但絕無膿血。排便不干擾睡眠。部分患者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

三、便秘排便困難,糞便乾結、量少,呈羊糞狀或細桿狀,表面可附黏液

四、其他消化道症狀多伴腹脹或腹脹感,可有排便不盡感、排便窘迫感。

五、全身症狀相當部分患者可有失眠、焦慮、抑鬱、頭昏、頭痛等精神症狀。

六、體症無明顯體症,可在相應部分有輕壓痛,部分患者可觸及臘腸樣腸管,直腸指檢可感到肛門痙攣、張力較高,可有觸痛。

七、分型根據臨床特點可分為腹瀉型、便秘型、腹瀉便秘交替型以及脹氣型。

疾病診斷

IBS的診斷是根據大便特症,疼痛時間和特點,並通過體檢和常規診斷性檢驗排除其他疾病後方能確立。標準化的I

腸道易激綜合徵腸道易激綜合徵
BS診斷標準已被確定。IBS羅馬標準包括排便後緩解的腹痛,大便頻度或性質的改變,腹脹或粘液。診斷的關鍵是病史的有效獲取,應注意直接地,非強制性地對現有症狀,病史,過去治療史,家族史,家庭成員的關係,藥物和飲食史進行描述。患者對私人問題的解釋和患者總體情緒狀態也是同樣重要的。醫患關係的好壞是決定診斷和治療效果的關鍵。

在體檢時,IBS患者一般呈健康狀態。腹部觸診可有壓痛,尤其是左下腹,有時可能有壓痛的乙狀結腸。所有患者都需進行肛指檢查,對女性應作盆腔檢查。

應作大便隱血檢查(最好為期三天連續進行)。若無相關的旅遊或症狀(如發熱,血性腹瀉,嚴重腹瀉的急性發作)的支持,極少需進行常規蟲卵或寄生蟲檢查或大便培養。

應進行纖維直腸乙狀結腸鏡檢查。乙狀結腸鏡伸入和注入空氣經常會誘發腸痙攣和疼痛。IBS患者的黏膜和血管常正常。在慢性腹瀉患者,尤其是年齡較大的婦女中,黏膜活檢可排除是顯微鏡下的結腸炎,其有兩種類型:膠原性結腸類,三色染色顯示黏膜下膠原沉積;淋巴細胞性結腸炎黏膜淋巴細胞數增加。這些患者的平均年齡是60~65歲,女性多見。與IBS相同,表現為非血性水樣腹瀉,可通過直腸黏膜活檢進行診斷。

實驗室檢查,應該包括全血細胞計數;血沉;6或12項生化譜,其中包括血清澱粉酶,尿液分析和促甲狀腺激素測定。應根據患者基本病史,體檢,年齡,隨訪評估的結果選作腹部聲像學檢查,鋇劑灌腸食管胃十二指腸或結腸鏡。然而,這些檢查只有當損傷輕和花費少的檢查顯示異常時才進行。

對IBS診斷不應排除對伴發疾病的懷疑。症狀變化可能提示著另一種疾病的存在,例如疼痛的定位,形式和強度的改變,大便習慣,便秘或腹瀉的改變,或者反之亦然,並且新的症狀或主訴(如夜間腹瀉)可能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其他需要檢查的症狀包括糞便中混有新鮮血液,體重減輕,十分嚴重的腹痛或異常的腹部脹,脂肪瀉或明顯惡白的糞便,發熱或寒戰,持續性嘔吐,嘔血,促使患者從熟睡中醒來的症狀(如疼痛或急於排便)或症狀持續性惡化。40歲以上患者比年輕者更易夾雜器質性疾病。

鑑別診斷

可能與IBS混淆的常見疾病有:乳糖耐受不良,憩室病,“藥物性腹瀉”,膽道疾病,輕瀉藥的濫用,寄生蟲疾

腸道易激綜合徵腸道易激綜合徵
病,細菌性腸炎,嗜酸性粒細胞性胃炎腸炎,顯微鏡下(膠原性)結腸炎和早期炎症性腸病。炎症性腸病患者的年齡呈雙峰分布,故對年輕和年老兩組患者的評價一定要考慮到這些狀況。對年齡超過40歲,特別是以前無IBS症狀史者,若出現大便習慣改變,必須通過結腸鏡排除結腸息肉和腫瘤,對年齡大於60歲的患者應該考慮缺血性腸病的可能。

婦女的盆腔檢查有助於排除卵巢腫瘤和囊腫子宮肌瘤,因為這些疾病症狀可與IBS相似。對於腹瀉患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類癌綜合症甲狀腺髓樣癌,VIP瘤和Zollinger-Ellison綜合症的可能性均應被考慮。便秘且無解剖學病損的患者,則應被考慮有無甲狀腺功能減退或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的可能性。如果患者的病史和實驗室檢查提示吸收障礙,應進行吸收測定以排除熱帶口炎性腹瀉,乳糜瀉和Whipple病,最後,對所有非便時需過度用力的便秘患者,應考慮排隊其他病(如盆底肌肉不協調)。

疾病治療

治療有支持性和對症性。醫師具有同情心的理解和引導非常重要。醫師必須解釋基礎疾病的性質,並令人信服地

腸道易激綜合徵腸道易激綜合徵
向患者證實沒有器質性疾病的存在。這就需要時間去傾聽患者訴說並向他們解釋正常腸道生理和腸道對應激食物或藥物的高敏感性。這些解釋工作使我們有基礎嘗試重新建立腸道運動的正常規律和選擇適合於該患者的具體療法。應該強調IBS繼續治療上的流行性,長期性和需要。應該尋找,評估和治療心理應激,焦慮和情緒異常。有規律的體力活動有助於緩解壓力和促進腸道功能,尤其是便秘患者。

一般而言,應該恢復正常飲食。腹脹和氣脹的患者還是少食或不食豆類,捲心菜和其他含可發酵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宜,少吃蘋果,葡萄汁香蕉,各種堅果和葡萄乾也可減少脹氣的發生。對乳糖不耐受患者應減少牛奶或乳製品的攝入。攝入山梨醇,甘露醇,果糖,或山梨醇果糖一併攝入也可使腸道功能紊亂。山梨醇和甘露醇是一種用於營養的食物或作為藥物載體的人工加甜劑,而果糖是水果,漿果和植物的基本成分。餐後腹痛的患者可試用低脂高蛋白質飲食。

增加膳食纖維對許多IBS患者有利,尤其是便秘型患者。可給予刺激性小的食物,如糠麩,開始每餐15ml(1湯匙),並隨液體攝入的增加而增加。或者服用歐車前草親水膠漿液劑,每次用兩杯水合服,此法常可使腸內水分得到穩定並有增加容積的作用。這些製劑有助於腸道內水分的瀦留,可預防便秘。它們也可以減少結腸轉運時間,而且還可作為震盪吸附劑防止腸壁之間的痙攣。加入少量纖維通過吸收水分和硬化大便也可有助於減少IBS的腹瀉。然而,纖維的過量套用會導致腹脹和腹瀉,所以纖維的套用應遵循個體化原則。

抗膽鹼能藥物(如莨菪鹼0。125mg,餐前30~60分鐘)可以配合纖維素套用。不主張用麻醉藥,鎮靜劑,催眠和其他可產生依賴性的藥物。對於腹瀉患者,可於餐前給予苯乙哌啶2。5~5mg(1~2片)或洛哌丁胺2~4mg(1~2粒)。因為可以發生對止瀉效應的耐受性,所以不主張長期套用止瀉藥。抗抑鬱症藥物(如脫甲丙咪嗪,丙咪嗪和阿米替林,每日50~100mg)對兩種類型IBS的患者都有幫助。除了便秘和腹瀉另外抗抑鬱藥物還可緩解腹痛和腹脹。這些藥物可以通過下調來自腸道的脊髓和皮質的傳入神經的活動來減輕疼痛。最後,含某些芳香油(止痛劑)可通過鬆弛平滑肌來緩解某些患者的痙攣性疼痛。在這類患者中胡椒油是最常用製劑。

中醫治療

本病應少吃或不吃酸、冷、硬和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還應去除精神因素的刺激:如抑鬱、憂傷、痛苦、驚恐等;應多吃一些軟食,如:蓮子紅棗湯、百合菊花湯等。

本病主要調理肝脾,可用(逍遙散)來治,配方:柴胡3錢、當歸3錢、白芍3錢、茯苓3錢、白朮3錢、炙甘草1.5錢、薄荷1錢、生薑1.5錢,水煎服。(1錢≈3.618克)。

功用:舒肝解郁,養血健脾。

預防常識

腸道易激綜合徵是最常見的腸道功能性疾病,病因和發病機理尚不清楚,可能與藥物、情緒緊張、食物不耐受、結

腸道易激綜合徵腸道易激綜合徵
腸運動功能異常、小腸機能障礙及食管、膽囊運動異常等因素有關,其中腸道功能的改變在腸道易激綜合徵發病機制中有重要作用。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缺乏特異性。大便常規及培養、鋇劑灌腸、結腸鏡等一系列檢查均無腸道器質性病變發現,病理學檢查也無異常,在排除了如吸收不良綜合症,血吸蟲感染腸腫瘤潰瘍性結腸炎、克隆病、乳糖酶缺乏症胃腸道激素腫瘤內分泌疾病、盆腔疾病等器質性疾病後,才作診斷。腸道易激綜合徵為良性疾病,不危及正常生命和健康,預後良好雖反覆發作,適當治療後可逐漸好轉甚至消失。

病人慢性病主訴作掩蓋新發生的腸道惡性病,應隨時提高警惕,善於識別在功能性主訴中的器質性疾病的早期發現,並作必要的一些檢查。在治療方面,解除緊張情緒、消除心理負擔、增強信心非常重要。生活規律、睡眠充足,加強鍛鍊,增進體質。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過冷過熱的飲食,戒菸戒酒。腹瀉者以少渣易消化的食物為宜;便秘者除多飲水外,應養成定時排便習慣並增加含纖維素多的食物。藥物治療以對症處理為主,根據腹痛、腹脹和排便情況調節每日的藥物用量,便秘者儘量避免使用各種瀉藥。腹部安放熱水袋、按摩、日光浴和溫水浴、頻譜等理療有一定作用。

相關詞條

參考連結

1 http://www.9ibs.com/

2 http://www.sm120.com/

3 http://news.sina.com.cn/o/2005-06-29/10276299482s.shtml

常見內科疾病1

內科疾病治療預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