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形鞭毛蟲病

梨形鞭毛蟲病

人體感染梨形鞭毛蟲後,無臨床症狀者稱帶蟲者。本病主要症狀是腹痛、腹瀉、腹脹、嘔吐、發熱和厭食等,典型病人表現為以腹瀉為主的吸收不良綜合徵,腹瀉呈水樣糞便,量大、惡息、無膿血。兒童患者可由於腹瀉,引起貧血等營養不良,導致生長滯緩。若不及時治療,多發展為慢性,表現為周期性稀便,反覆發作,大便甚臭,病程可長達數年。

基本信息

疾病概述

梨形鞭毛蟲病梨形鞭毛蟲病

藍氏賈第鞭毛蟲簡稱梨形鞭毛蟲,主要寄生在人和某些哺乳動物小腸內,為紀念本蟲的研究者A.雅爾和W.D藍布爾而命名,引起以腹瀉為主要症狀的藍氏賈第鞭毛蟲病。起初梨形鞭毛蟲僅被視為一種共生性的腸道原蟲,自1976年以來世界各地相繼發生本病的流行,人們才認識到該蟲的致病性。本病多見於兒童和旅遊者,故又稱“旅遊者腹瀉”。梨形鞭毛蟲病已被列為全世界危害人類健康的十種主要寄生蟲病之一。

梨形鞭毛蟲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感染率為1%~20%,兒童、年老體弱者和免疫功能缺陷者尤其易感。本病不僅多見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甚至寒冷地區也有病例報導。中國的流行也相當普遍,呈全國性分布。梨形鞭毛蟲病的感染不同於其他腸道寄生蟲,它不僅多見於經濟落後、衛生狀況不良的國家和地區,而且在工業發達的國家也出現流行或暴發流行,應引起重視。

病原學

滋養體:形狀似縱切、倒置的半個梨形,大小為(9.5-21)µm×(5-15)µm×(2-4)µm,

梨形鞭毛蟲病梨形鞭毛蟲病
前斷寬鈍,後端尖細,兩側對稱,側面觀背面隆起,腹面扁平,其前半部有一個很大的向內凹陷的腹吸盤,其直徑略小於縱軸的1/2。在吸盤的背側有一對卵圓形的泡狀細胞核,過去認為2個細胞核內各有一個核仁。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核內並無核仁結構。蟲體共有前、、後側和尾鞭毛4對,均由位於兩核間靠前端的基體(basalbody)發出。一對前鞭毛由此向前伸出體外,其餘3對發出後在兩核間沿軸柱分別向體兩側,腹側和尾部伸出體外,1對平行的軸柱沿中線由前向後連線尾鞭毛,將蟲體平均分為兩半。1對呈爪錘狀的中體(medianbody)與軸柱1/2處相交。鮮活蟲體藉助鞭毛不停地擺動,蟲體作翻滾運動。腹鞭毛擺動產生的液流可提供吸盤產生吸附的動力。

包囊:呈橢圓形,囊壁較厚。包囊大小約(8-12)µm×(7-10)µm,與蟲體間有明顯的空隙,未成熟包囊有2個,成熟包囊有4個核,胞質內可見中體和鞭毛的早期結構,鐵蘇木素染色後囊壁透明無色,蟲體藍色,藍染的細胞核和殘留的鞭毛明顯可見。碘染色後囊壁不著色;蟲體呈棕黃色或黃色。

生活史:滋養體主要寄生人的十二指腸和空腸上部,但有時也有膽囊內,利用吸盤吸附於腸壁,以縱二分裂法繁殖。在某種不利情況下,包囊開始出現於迴腸之下段及大腸。在囊壁內蟲體分裂為2個,但有時也進行復分裂。一般在硬度正常的糞便中只能查到包囊。滋養體可在腹瀉時發現。感染方式主要是因為吞食成熟四核包囊,被吞食的包囊經胃酸作用,在十二指腸脫囊而成滋養體,包囊的抵抗力很強。據統計,一次腹瀉糞便中滋養體可超過140億個,在一次正常糞便可有包囊3億個,另有人統計一晝夜可排包囊9億個。

流行病學

藍氏賈第鞭毛蟲流行遍布全世界,以熱帶和亞熱帶為最多,也是中國人體常見的寄生原蟲。由於調查的時間和采

梨形鞭毛蟲病梨形鞭毛蟲病
用的檢查方法不同,所得的感染率有所差別。根據最近的資料,北京甘肅,糞檢結果為2.7%,而用ELISA法則為12.8%。江樂清縣糞檢為2.5%,遼寧朝陽市農民糞檢為6.1%,瀋陽為12.5%。世界感染率1~30%。多數散在發病,在特殊情況下也可引起暴發流行。前蘇聞感染率較高,如英、等許多國家因旅遊前蘇聯而感染。

人是主要的傳染源,尤其攜帶包囊者,往往一人帶包囊全家感染,國內外均有記載。包囊是傳播的主要環節,人因吞食被包囊污染的水和食物而感染。包囊在外界抵抗力較強,從冷凍蝕刻復形法的透射電鏡觀察,將包囊壁劈開,顯示囊壁內千餘層板狀膜結構所組成,表明包囊在外界具有很強的自身保護作用。包囊在潮濕的糞便里能存活3周,在水裡能存活5周,在經氯化消毒後的水裡也可活2~3天,但在50℃或乾燥環境中很容易死亡。包囊在蒼蠅消化道可活24小時,在蟑螂消化道內經12天仍有活力。由於糞便中包囊的數量大,在外界環境中抵抗力強,感染方式簡單,故本蟲流行分布廣泛。有人報告,在美國發現水獺可帶包囊,並發現牛、馬、等也有此蟲,在流行病學上可能有一定的意義,應予以重視。

梨形鞭毛蟲是通過“糞-口”感染的,一般認為與以下因素有關:

1.水源污染:梨形鞭毛蟲包囊對外界環境有較強的抵抗力,一些常用的消毒劑在標準濃度下對包囊並無殺滅作用,臭氧和鹵素對包囊雖有輕度殺傷力,但為消毒而溶於自來水的綠氣濃度達不到殺死包囊的目的。所以生飲自來水是不可靠的。水源的污染主要來自人、動物的糞便和污水,自來水管因日久失修造成的與污水管相互溝通,或因管壁滲漏將污水吸入管內也是造成包囊污染的原因。

2.不正常的性行為:這種傳播方式已越來越引起人們重視。同性戀者的肛交方式,常導致包囊的間接“糞-口”感染。

3.食物污染:食物的污染主要來自食物的加工者或管理者中,有人是梨形鞭毛蟲的攜帶者。此外,在兒童中間相互分享梨形鞭毛蟲污染的食物水果

病理改變

當蟲體寄生在膽道系統時,可能引起膽囊炎或膽管炎。如出現上腹疼痛、食欲不振、肝腫大以及脂肪代謝障礙等。梨形鞭毛蟲的致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患者發病情況於蟲株毒力、機體反應和共生內環境等多種影響因素有關。蟲群機械阻隔,營養競爭,滋養體通過吸盤吸附於腸黏膜上贊成的刺激與損傷,腸內細菌的協同作用等,在不同程度上可使腸功能失常。特別是宿主的免疫狀態更是臨床症狀輕重不同的重要因素,如在低丙種球蛋白血症和免疫功能低下或愛滋病患者,均易發生嚴重的感染。

臨床表現

人體感染梨形鞭毛蟲後,潛伏期平均為1~2周,最長者45天。相當一部分不出現任何臨床症狀,成為帶蟲者,有

梨形鞭毛蟲病梨形鞭毛蟲病
出現輕微症狀者,亦有出現嚴重症狀者,其臨床表現以腹痛、腹瀉、厭食多見,典型患者表現為以腹瀉為主的吸收不良綜合徵,可有爆發性水瀉惡臭、無膿血,含大量脂肪顆粒。兒童久病不愈可致營養不良、貧血、發育障礙等。如寄生在膽道系統,可出現膽囊炎或膽管炎。若不及時治療,多發展為慢性,表現為周期性稀便,反覆發作,大便甚臭,病程可長達數年。

歸納起來,可分為全身性症狀、膽道系統症狀和腸胃道症狀3類。

一全身性症狀:

1.神經症狀:如失眠、頭痛、乏力眩暈、眼發黑、出汗、神經興奮性增強、肌腱反射亢進等較為常見。

2.甲狀腺機能失調:曾有人發現部分(15.5%)藍氏賈第鞭毛蟲病患者的甲狀腺機能有改變,其中以甲狀腺機能亢進占大多數,基礎代謝增高16%~20%,部分患者可增高30%,因而也會產生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症狀。

二膽道系統症狀:藍氏賈第鞭毛蟲在膽道系統寄生,可以引起膽囊炎及膽管炎。主要症狀為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噁心、噯氣、胃部燒灼感、肝脾腫大、有壓痛,進食油膩時加重,有時可出現黃疸。

三胃腸道症狀:

1.十二指腸炎型:有似十二指腸潰瘍樣疼痛,伴有納差、低血壓等。X線檢查多顯示球部變形,甚至有潰瘍征。抗蟲治療後可以消除上述症狀。

2.急性或慢性闌尾炎型:症狀與一般闌尾炎相似。切除的闌尾,呈炎性病變,黏膜有時可見潰瘍,絨毛間可發現大量滋養體。

3.結腸炎型:主要症狀有腹部鈍痛,陣陣加劇,伴噁心、嘔吐、腹瀉,常被誤診為痢疾。

4.直腸乙狀結腸炎型:與一般直腸乙狀結腸炎同。用乙狀結腸鏡檢查,可見瀰漫性充血、水腫、嚴重者有圓形潰瘍,潰瘍表面覆有滲出性假膜。拭子檢查可見大量滋養體。無特殊病理改變。

根據Schulz的324例臨床觀察,腹瀉者占96%,疲乏者占72%,體重減輕者占60%,腹痛者占61%,噁心者占60%,稀軟大便者占57%,腹脹者占42%,發熱者占17%。據Wolfe報告,急性感染的症狀為突然發作,有暴發性腹瀉,水樣大便,很臭,伴腹痛等。所以急性期症狀很像急性阿米巴痢疾或細菌性痢疾及沙門氏菌屬感染,應注意鑑別。有些患者出現亞急性感染症狀,主要表現為間歇性稀便、腹部疼痛、食欲不振等。慢性患者最為多見,表現為周期性稀便,反覆發作,大便甚臭,因患者不加重視,病程往往可長達數年。慢性感染的兒童每有體重減輕,發育滯緩,患者常有乳糖木糖維生素A和維生素B12以及脂肪吸收異常。

藍氏賈第鞭毛蟲感染後症狀的輕重,與蟲株毒力和人體狀況有關,當受染者胃酸缺乏和全身性免疫球蛋白低下時易發病。病變部位的不同症狀有很大差異,有的僅為無症狀帶蟲者,有的則可導致嚴重的吸收不良綜合徵。根據發病的緩急和病程長短,本病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

1.急性期症狀類似急性腸炎,表現為上腹及全身不適,腹瀉,排惡臭的水樣便,糞內偶見粘液,極少帶血,並有痙攣性腹痛、腹脹、噁心等,病程3~4天,幼兒患者病程可持續數月,出現吸收不良、脂肪瀉、貧血、體重減輕。

2.亞急性或慢性期症狀表現為間歇性稀便,食欲不振。腹脹或腹部痙攣性疼痛。其他症狀可有噁心、厭食、噯氣、燒心、頭痛、便秘和體重減輕等,糞便內無膿血和粘液。在幼兒可出現營養不良和發育障礙。

鑑別診斷

1.病原學檢查:從糞便中查到滋養體或包囊是臨床常用的簡單可靠的診斷方法。

梨形鞭毛蟲病梨形鞭毛蟲病

1)糞便檢查:是最常用的方法,分為直接塗片法和濃集法兩大類。

(1)急性期或間斷髮作期本期病員糞便多呈水樣或糊狀,滋養體極易死亡而趨崩解,所以檢查時應取新鮮標本做濕塗片(生理鹽水),為了保持滋養體的活力,送檢的標本應注意保溫。鏡下觀察多可見到處於活躍運動狀態的滋養體,依此據即可做出診斷。

(2)亞急性期或慢性期:此期病員糞便已基本成形,內含包囊,一般採用2%的碘液直接塗片法即可確診。為提高檢出率,亦可採用硫酸鋅浮聚或-醚濃集等方法。由於包囊排出具有間斷性,採用隔日查一次,連續查三次的方法,可大大提高檢出率。

2)小腸液檢查:臨床疑有本病而糞便中未查到蟲體時可進行十二指腸引流或膽汁鏡檢。但此法病人較痛苦,不易接受,現多採用膠囊法。具體做法是:禁食後囑患者吞下一個裝有尼龍線的膠囊,線的末端經膠囊一端的小孔引出並沾在患者口外側。吞下的膠囊在體內溶解後,尼龍線在體內自動鬆開、伸展,經3~4小時可達十二指腸和空腸。腸內若有滋養體,便可隨腸液一起粘附於尼龍線上。緩緩拉出尼龍線,取線上的粘附物鏡檢,若查到滋養體,即可確診。

3)小腸活組織檢查:對糞便和小腸液檢查均顯示陰性的可疑病例,可利用內窺鏡在小腸Treitz韌帶附近摘取黏膜組織,進行壓片初檢,或固定後,用Giemsa染色。染色的梨形鞭毛蟲著紫色,腸上皮細胞呈粉紅色,依此可將二者鑑別開來。此法簡便易行,效果好,病人容易接受。

2.免疫學診斷方法:

1)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本法對診斷賈第鞭毛蟲病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診斷陽性率可達75%~81%,除臨床診斷外,也可將本法用於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研究。

2)間接螢光抗體試驗(IFA):該法的陽性率較(ELISA)的高,可達81%~97%,但操作過程較為煩瑣,並且需要特殊的螢光顯微鏡。

3)對流免疫電泳(CIE):本法操作簡單,無需特殊設備,其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強,是一種檢測糞內梨形鞭毛蟲抗原的簡便方法,該方法不僅可以用於現症病人的診斷及療效評價,還可用於流行病學現場調查研究。

3.鑑別:藍氏賈第鞭毛蟲病急性期症狀酷似急性病毒性腸炎,細菌性痢疾,或由細菌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物中毒,急性腸阿米巴病,毒性大腸桿菌引起的“旅遊者腹瀉”應與之進行鑑別。凡套用以上診斷方法檢出藍氏賈第鞭毛蟲滋養體或包囊者,方可診斷,反之應根據病情對症治療。

疾病治療

本病的治療主要採用藥物療法,對急性期病員除給予有效的藥物治療外,還應採用口服或靜脈補液,以免造成體液過多丟失。,主要的抗梨形鞭毛蟲藥物有以下幾種。

梨形鞭毛蟲病梨形鞭毛蟲病

1.甲硝唑(metronidazole,商品名為滅滴靈),為廣譜抗厭氧菌和抗原蟲藥物,臨床上將其作為抗梨形鞭毛蟲首選藥物。口服劑量為:成人每次0.8g,每天三次,連用五天;兒童15mg/(kg.d),分三次,連服五天,治癒率在90%以上,該藥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常引起噁心、嘔吐,孕婦應慎用或禁用。

2.替咪唑(einidazole,甲硝磺醯咪唑),也是一種抗梨形鞭毛蟲的有效藥物,成人每天2g,兒童為50~70mg,均為一次頓服,治癒率在95%以上,該藥副作用較小。

3.呋喃唑酮(furazolidone,商品名為痢特靈),亦是一種有效的抗梨形鞭毛蟲藥物,口服劑量:成人每次100mg,每日四次;兒童6mg/(Kg.d),分四次服下,連服7~10天,治癒率可達85%~90%。

4.巴龍黴素(pramomycin),本品為一種非腸道吸收氨基糖苷,其藥效低於其他藥物,但因其腸道吸收量極低,毒副作用小,常用於孕期感染藍氏梨形鞭毛蟲患者的治療。

5.其他:中草藥苦參白頭翁對本病也有一定療效。

相關詞條

參考連結

1 http://qiuyi.fx120.net/JiBing/Index/149/154149/154148154.htm

2 http://zhuanti.qm120.com/neike/xiaohua/qtaq/lsjdb/

3 http://jbk.39.net/keshi/neike/xiaohua/4deb0.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