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梨形鞭毛蟲病

腸梨形鞭毛蟲病

腸梨形鞭毛蟲病(giardiasis),是由梨形鞭毛蟲 (Giardia lamblia)所致的腹瀉、消瘦、營養吸收不良性疾病,遍及世界各地,溫暖潮濕地區尤為普遍,全世界感染率1%~30%,兒童感染率更高,達50%~70%,在中國分布亦甚廣泛,多數是散在發病,但在特殊情況下,常因旅遊而感染賈第蟲病造成暴發流行,故有“旅遊者腹瀉”之稱。

基本信息

病原學

腸梨形鞭毛蟲病腸梨形鞭毛蟲病
滋養體:形狀似縱切、倒置的半個梨形,大小為(9.5-21)µm×(5-15)µm×(2-4)µm,前斷寬鈍,後端尖細,兩側對稱,側面觀背面隆起,腹面扁平,其前半部有一個很大的向內凹陷的腹吸盤,其直徑略小於縱軸的1/2。在吸盤的背側有一對卵圓形的泡狀細胞核,過去認為2個細胞核內各有一個核仁。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核內並無核仁結構。蟲體共有前、、後側和尾鞭毛4對,均由位於兩核間靠前端的基體(basal body)發出。一對前鞭毛由此向前伸出體外,其餘3對發出後在兩核間沿軸柱分別向體兩側,腹側和尾部伸出體外,1對平行的軸柱沿中線由前向後連線尾鞭毛,將蟲體平均分為兩半。1對呈爪錘狀的中體(median body)與軸柱1/2處相交。鮮活蟲體藉助鞭毛不停地擺動,蟲體作翻滾運動。腹鞭毛擺動產生的液流可提供吸盤產生吸附的動力。
包囊:呈橢圓形,囊壁較厚。包囊大小約(8-12)µm ×(7-10)µm ,與蟲體間有明顯的空隙,未成熟包囊有2個核,成熟包囊有4個核,胞質內可見中體和鞭毛的早期結構,鐵蘇木素染色後囊壁透明無色,蟲體藍色,藍染的細胞核和殘留的鞭毛明顯可見。碘染色後囊壁不著色;蟲體呈棕黃色或黃色。
生活史:滋養體主要寄生人的十二指腸空腸上部,但有時也有膽囊內,利用吸盤吸附於腸壁,以縱二分裂法繁殖。在某種不利情況下,包囊開始出現於迴腸之下段及大腸。在囊壁內蟲體分裂為2個,但有時也進行復分裂。一般在硬度正常的糞便中只能查到包囊。滋養體可在腹瀉時發現。感染方式主要是因為吞食成熟四核包囊,被吞食的包囊經胃酸作用,在十二指腸脫囊而成滋養體,包囊的抵抗力很強。據統計,一次腹瀉糞便中滋養體可超過140億個,在一次正常糞便可有包囊3億個,另有人統計一晝夜可排包囊9億個。

臨床表現

腸梨形鞭毛蟲病腸梨形鞭毛蟲病
人體感染鞭毛蟲病後,潛伏期平均為1~2周,最長者45天。相當一部分不出現任何臨床症狀,成為帶蟲者,有出現輕微症狀者,亦有出現嚴重症狀者,其臨床表現以腹痛、腹瀉、厭食多見,典型患者表現為以腹瀉為主的吸收不良綜合徵,可有爆發性水瀉惡臭、無膿血,含大量脂肪顆粒。兒童久病不愈可致營養不良貧血發育障礙等。如寄生在膽道系統,可出現膽囊炎或膽管炎。若不及時治療,多發展為慢性,表現為周期性稀便,反覆發作,大便甚臭,病程可長達數年。
歸納起來,可分為全身性症狀、膽道系統症狀和腸胃道症狀3類。
一、全身性症狀:
1、神經症狀:如失眠頭痛、乏力、眩暈、眼發黑、出汗、神經興奮性增強、肌腱反射亢進等較為常見。
2、甲狀腺機能失調:曾有人發現部分(15.5%)腸梨形鞭毛蟲病患者的甲狀腺機能有改變,其中以甲狀腺機能亢進占大多數,基礎代謝增高16%~20%,部分患者可增高30%,因而也會產生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症狀。
二、膽道系統症狀:腸梨形鞭毛蟲病在膽道系統寄生,可以引起膽囊炎及膽管炎。主要症狀為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噁心、噯氣、胃部燒灼感、肝脾腫大、有壓痛,進食油膩時加重,有時可出現黃疸。
三、胃腸道症狀:
1、十二指腸炎型:有似十二指腸潰瘍樣疼痛,伴有納差、低血壓等。X線檢查多顯示球部變形,甚至有潰瘍征。抗蟲治療後可以消除上述症狀。
2、急性或慢性闌尾炎型:症狀與一般闌尾炎相似。切除的闌尾,呈炎性病變,黏膜有時可見潰瘍,絨毛間可發現大量滋養體。
3、結腸炎型:主要症狀有腹部鈍痛,陣陣加劇,伴噁心嘔吐、腹瀉,常被誤診為痢疾。
4、直腸乙狀結腸炎型:與一般直腸乙狀結腸炎同。用乙狀結腸鏡檢查,可見瀰漫性充血水腫、嚴重者有圓形潰瘍,潰瘍表面覆有滲出性假膜。拭子檢查可見大量滋養體。無特殊病理改變。
根據Schulz的324例臨床觀察,腹瀉者占96%,疲乏者占72%,體重減輕者占60%,腹痛者占61%,噁心者占60%,稀軟大便者占57%,腹脹者占42%,發熱者占17%。據Wolfe報告,急性感染的症狀為突然發作,有暴發性腹瀉,水樣大便,很臭,伴腹痛等。所以急性期症狀很像急性阿米巴痢疾細菌性痢疾沙門氏菌屬感染,應注意鑑別。有些患者出現亞急性感染症狀,主要表現為間歇性稀便、腹部疼痛、食欲不振等。慢性患者最為多見,表現為周期性稀便,反覆發作,大便甚臭,因患者不加重視,病程往往可長達數年。慢性感染的兒童每有體重減輕,發育滯緩,患者常有乳糖木糖維生素A維生素B12以及脂肪吸收異常。
腸梨形鞭毛蟲感染後症狀的輕重,與蟲株毒力和人體狀況有關,當受染者胃酸缺乏和全身性免疫球蛋白低下時易發病。病變部位的不同症狀有很大差異,有的僅為無症狀帶蟲者,有的則可導致嚴重的吸收不良綜合徵。根據發病的緩急和病程長短,本病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
1、急性期 症狀類似急性腸炎,表現為上腹及全身不適,腹瀉,排惡臭的水樣便,糞內偶見粘液,極少帶血,並有痙攣性腹痛、腹脹噁心等,病程3~4天,幼兒患者病程可持續數月,出現吸收不良、脂肪瀉貧血、體重減輕。
2、亞急性或慢性期 症狀表現為間歇性稀便,食欲不振。腹脹或腹部痙攣性疼痛。其他症狀可有噁心、厭食、噯氣、燒心頭痛、便秘和體重減輕等,糞便內無膿血粘液。在幼兒可出現營養不良和發育障礙。

輔助檢查

腸梨形鞭毛蟲病腸梨形鞭毛蟲病
(1)糞便檢查急性期,直接塗片檢查,容易找到滋養體或包囊,如找不到病原,最好隔日送檢1次,共3次,比連續3d,每日送檢陽性率高。
(2)免疫診斷
①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賈第蟲病敏感性高特異性強,IgG抗體的陽性率為71.1%~98.9%,具有快速、客觀、操作簡便等優點。
②間接血凝(IHA)試驗:是一種廣泛套用的血清學診斷方法,具有敏感性高,操做簡便,快速,不需要複雜設備和特殊試劑,是診斷賈第蟲病比較好的方法,陽性率達73.4%,缺點是該試驗特異性與重複性尚不理想。
③間接螢光抗體試驗(IFAT):陽性率比IHA高,達66%~97%,有症狀者IFAT陽性率比無症狀者,在診斷賈第蟲病方面有很強的特異性,無假陽性反應。
④對流免疫電泳(CIE)試驗:是檢測賈第蟲病患者糞內抗原的有效方法、具有快速、準確簡便、不需要大型儀器設備特殊試劑等優點,其特異性較強,但其敏感性較ELISA與IFAT法為低。
病原學檢查:從糞便中查到滋養體包囊是臨床常用的簡單可靠的診斷方法。
1、糞便檢查:是最常用的方法,分為直接塗片法和濃集法兩大類。
(1)急性期或間斷髮作期 本期病員糞便多呈水樣或糊狀,滋養體極易死亡而趨崩解,所以檢查時應取新鮮標本做濕塗片(生理鹽水),為了保持滋養體的活力,送檢的標本應注意保溫。鏡下觀察多可見到處於活躍運動狀態的滋養體,依此據即可做出診斷。
(2)亞急性期或慢性期:此期病員糞便已基本成形,內含包囊,一般採用2%的碘液直接塗片法即可確診。為提高檢出率,亦可採用硫酸鋅浮聚醛-醚濃集等方法。由於包囊排出具有間斷性,採用隔日查一次,連續查三次的方法,可大大提高檢出率。
2、小腸液檢查:臨床疑有本病而糞便中未查到蟲體時可進行十二指腸引流或膽汁鏡檢。但此法病人較痛苦,不易接受,現多採用膠囊法。具體做法是:禁食後囑患者吞下一個裝有尼龍線的膠囊,線的末端經膠囊一端的小孔引出並沾在患者口外側。吞下的膠囊在體內溶解後,尼龍線在體內自動鬆開、伸展,經3~4小時可達十二指腸和空腸。腸內若有滋養體,便可隨腸液一起粘附於尼龍線上。緩緩拉出尼龍線,取線上的粘附物鏡檢,若查到滋養體,即可確診。
3、小腸活組織檢查:對糞便和小腸液檢查均顯示陰性的可疑病例,可利用內窺鏡小腸Treitz韌帶附近摘取黏膜組織,進行壓片初檢,或固定後,用Giemsa染色。染色的賈第蟲著紫色,腸上皮細胞呈粉紅色,依此可將二者鑑別開來。此法簡便易行,效果好,病人容易接受。

治療措施

腸梨形鞭毛蟲病腸梨形鞭毛蟲病
1、滅滴靈(metronidazole,甲硝達唑)小兒劑量每日15mg/kg ,分3次口服,10d為1療程,休息7d後可重複治療。
2、甲硝磺醯咪唑(tinidazole,fasigyn)劑量成人2g,1 次頓服,治癒率達88.8%,用藥兩次治療者治癒率接近100%,副作用少。
3、硝基嗎咪唑(nimorazole)成人劑量每次250mg,每日2次,5d為1療程,兒童劑量酌減。
本病的治療主要採用藥物療法,對急性期病員除給予有效的藥物治療外,還應採用口服或靜脈補液,以免造成體液過多丟失。目前,主要的抗賈第蟲藥物有以下幾種。
4、甲硝唑(metronidazole,商品名為滅滴靈),為廣譜抗厭氧菌和抗原蟲藥物,臨床上將其作為抗賈第蟲首選藥物。口服劑量為:成人每次0.8g,每天三次,連用五天;兒童15mg/(kg.d),分三次,連服五天,治癒率在90%以上,該藥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常引起噁心、嘔吐孕婦應慎用或禁用。
5、替咪唑(einidazole,甲硝磺醯咪唑),也是一種抗賈第蟲的有效藥物,成人每天2g,兒童為50~70mg,均為一次頓服,治癒率在95%以上,該藥副作用較小。
6、呋喃唑酮(furazolidone,商品名為痢特靈),亦是一種有效的抗賈第蟲藥物,口服劑量:成人每次100mg,每日四次;兒童6mg/(Kg.d),分四次服下,連服7~10天,治癒率可達85%~90%。
7、巴龍黴素(pramomycin),本品為一種非腸道吸收氨基糖苷,其藥效低於其他藥物,但因其腸道吸收量極低,毒副作用小,常用於孕期感染藍氏賈第蟲患者的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