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區

玄武區

玄武區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區,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標誌區之一,國家重要的科研、電子、信息、文化、商務中心,華東地區現代服務業基地,南京市委、市政府及南京軍區機關所在地。玄武區因玄武湖而得名,源於民國時期的城北東區,因總統府所在地,也稱為第一區。玄武區曾是東吳、東晉和南朝宋、齊、梁、陳等六朝宮闕的所在地,明朝紫禁城、太平天國天王府、國民黨總統府也在玄武區內。境內人文薈萃,古蹟眾多,風光秀麗,有聞名世界的中山陵、松濤萬頃的紫金山、芳菲四季的玄武湖、歷經風霜的明城牆,具有融山、水、城、林於一體的獨特風貌。玄武區先後榮獲“全國社區服務示範城區”、“全國先進城區示範單位”、“國家衛生城市達標區”、“全國社區建設實驗區”、“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區”、“全國科普示範區”、“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全國社區紅十字服務示範區”、“全國老齡工作先進區”、“全國社區殘疾人工作示範區”、“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城區”、全國“三五”普法先進區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自然地理

玄武區 玄武區

玄武區因玄武湖而得名,是南京市15個區、縣之一,位於市區東北部。她是南京市最大的中心城區,是南京市委、市政府及南京軍區機關所在地,面積80.97平方公里,人口近43萬,下轄8個街道,8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東至仙鶴門、大朱莊、馬群,與棲霞區、江寧縣交界;南至中山東路、出中山門、至滄波門(苜蓿園、后庄除外),與白下區為鄰;西至中山路、中央路全線,與鼓樓、下關區隔街相望;北至東井亭、仙鶴門一線,與下關、棲霞區連線。

從公元229年孫權遷都建鄴開始,玄武區曾是東吳東晉和南朝宋、齊、梁、陳等六朝宮闕的所在地,明初紫禁城、太平天國天王府、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國民黨總統府也在玄武區內。境內人文薈萃,古蹟眾多,風光秀麗,有聞名世界的中山陵、松濤萬頃的紫金山、芳菲四季的玄武湖、歷經風霜的古城牆,具有融山、水、城、林於一體的獨特風貌。

區域交通便捷,南京火車站、南京長途汽車站、漢府街長途汽車站均在境內,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寧杭公路等穿境而過。公路幹線16條,支線呈輻射狀貫穿全區,公交線路達23條,東臨新生圩港,南抵祿口國際機場。區域通訊發達,南京郵政大廈、電信大樓、聯通大廈等通訊樞紐座落其間。區內科研院所眾多,有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等知名學府和科研機構25所。

改革開放以來,全區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初步形成了科技信息、文化旅遊、房地產開發管理等新興產業為主體的城區型經濟,培植了珠江路科技街、龍蟠路汽配街、丹鳳街通訊器材街等一批特色專業市場。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均以較快的速度遞增。區域環境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建成鼓樓市民廣場、太平花園小區等一批標誌性工程。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各項優惠政策配套到位,綜合管理和服務功能不斷強化。社會事業蒸蒸日上,居民素質和地區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先後被確定為“全國社區服務示範城區”、“全國社區建設實驗區”、“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城區”、全國“三五”普法先進區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玄武區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區之一,東北部地勢雄偉,山環水繞,地處中緯度地區。

玄武區 玄武區

海拔400米以下的低矮石質山地,分南、北兩線分布在區內。南線為鐘山余脈由東向西排列;北線為與棲霞區交界處分布的諸山。區內丘陵雖成線狀分布,但都是獨立的山體,海拔高度都在100米上下。

富貴山位於太平門內,隔城牆與紫金山西麓余脈龍膊子相接,古稱龍尾坡。海拔86.1米,東西長約1公里,南北寬約300米,面積不足0.3平方公里。山體由淺灰色含礫長石石英砂岩所構成,山上樹木茂盛。

九華山原名覆舟山,又名龍舟山,以山體猶如一隻倒置的木船而得名。南朝初年,因此山下臨玄武湖改稱玄武山。後來因在山南建有小九華寺,俗稱小九華山,現通稱九華山。位於太平門內側,東接富貴山。山體狹長,山勢略呈弧形,弧口朝南,由石英砂礫岩和頁岩構成。面積不足0.3平方公里,海拔61米。

北極閣原名雞籠山,因山勢渾圓,形似雞籠而得名。明初,山上建有欽天監觀象台,故又稱欽天山。清初,山上重建北極閣後,俗稱北極閣。山體由石英砂礫岩、砂岩構成,北麓有小片火山噴出岩。面積約0.3平方公里,海拔60米,是市區中部的重要制高點。山頂建有氣象台。古為皇家華林園,有雞鳴寺等名勝古蹟。1990年闢為開放型文化公園,稱北極閣公園

紅山位於中央門外曹後路北側。紅山,本六朝勝地大壯觀山,因陳武帝在此閱武,建“大壯觀”于山上而得名,又因山體由紅色砂岩構成,稱紅土山,現俗稱紅山。由大紅山、小紅山、放牛山、和尚山等山頭組成,面積約0.5平方公里,主峰大紅山海拔78.9米。民國時為荒野丘崗。解放後,植樹造林,山林蔥籠,現為紅山森林動物園。

朝陽山位於岔路口西北側與棲霞區交界處。因半山腰有朝陽洞,洞內有石佛,山以洞得名。山體略呈向南開口的弧形,由砂岩和粉砂岩構成,海拔123米。

聚寶山位於岔路口村北側與棲霞區交界處。山上可開取石料、硫礦,土質較肥,樹木茂盛,故名聚寶山。西南—東北走向,山體呈橢圓形,長0.7公里,寬0.5公里,由石灰岩構成,海拔124.3米。

楊坊山位於東楊坊東北與棲霞區交界處,山以村得名。東西走向,長約1.5公里,南北寬約0.7公里,海拔109米。山體由石灰岩構成,山上遍植松樹。

李山腳山位於環陵路下五旗側。相傳此山是古時小秦王挑來的,後被李姓占有,故名。海拔82米。

獅子山位於仙鶴門西北。傳說明朝時山上有一座石獅子,故名。山體低矮渾圓,海拔53米。

歷史沿革

民國22年(1933),南京市劃分為8個行政區劃單位,始有區級行政建置。當時,玄武區為第一區。1955年8月,命名為玄武區。

玄武區 玄武區

玄武區管轄範圍上溯,戰國時區境為金陵邑轄地。

秦、漢時,今區境南部屬秣陵縣,北部屬江乘縣,先後隸屬會稽郡鄣郡丹陽郡

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孫權改秣陵為建業縣,區境南部屬之,同時廢江乘縣改設典農都尉(相當於縣一級的民屯政區),區境北部屬之,均隸屬丹陽郡。

西晉太康元年(280),復改建業為秣陵縣。太康二年(281)(一說為太康三年)分秣陵秦淮河以北置建業(次年又改稱建鄴)南為秣陵縣(見《建康實錄》《晉書·地理志》)。建興元年(313),改建鄴為建康,區境為建康和江乘轄地,直至陳朝末年。

隋朝統一南北後,將建康、秣陵、江乘等縣及僑置郡縣並為江寧一縣。此時,區境屬江寧縣,隸屬蔣州。

唐上元二年(761),改江寧為上元縣,至清末區境均屬上元縣。

民國元年(1912),臨時政府廢上元、江寧2縣,置南京府,區境屬南京府。民國2年,撤南京府,以舊上元、江寧二縣復置江寧縣,區境屬江寧縣。民國16年,改江寧縣城區為南京市,區境屬南京市。

民國20年(1931)3月,實行京市自治,全市劃分為21個自治區,分區籌辦,但進展遲緩。民國22年3月,重新劃分為8個行政區時,今玄武區為第一區,設區公所。區界以中山路以東,中山門以西,九華山以南,中山東路以北為區域範圍。面積8.85平方公里。

民國23年(1934)9月,省市劃界,南京市區域擴大,將原屬江寧縣轄地的孝陵衛地區劃歸南京市,建立孝陵區,為第十區(鄉區),燕子磯區為第九區(鄉區)。今區境內孝陵衛街道地區和玄武湖街道的仙鶴門行政村(仙鶴鄉),屬孝陵區。中山陵園區域屬國民政府直接管轄。今鎖金村街道、玄武湖街道(仙鶴門除外)和紅山街道地區屬燕子磯區。

民國27年(1938)1月,偽南京市自治委員會以新街口為中心,城東南、西南、東北、西北4片,分別劃為第一、二、三、四區。原一區分屬第三區。區境以中山東路之北分界,西沿中山路、中山北路至挹江門止,北從挹江門沿城根經和平門、玄武門、太平門至中山門北側。民國28年1月,重新劃分區界,將玄武湖全部劃入第三區;孝陵區改稱孝陵衛區。民國31年4月,增設城區自治實驗區,郊區以燕子磯為鄉區自治實驗區。今區境北極閣(北極坊)、玄武門(玄武坊)地區為城區自治實驗區轄地;鎖金村玄武湖(仙鶴門除外)、今紅山街道地區,為燕子磯鄉區自治實驗區轄地。

民國34年(1945)9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恢復抗日戰爭前第一區建置,轄區則向中山東路以南、逸仙橋以東一帶擴展。同時,太平門至中央門城牆以外玄武湖地區劃出,改屬第六區。今區境的鎖金村、紅山、玄武湖街道和孝陵衛街道,仍分屬燕子磯和孝陵衛區。

解放初期,沿用第一區建置稱第一區人民政府。1950年6月,南京市人民政府決定重新劃分城郊區。區境以舊一區為基礎,劃出中山東路以南,逸仙橋以東地區,增加原屬舊六區的中央路以東、玄武門以南地帶及玄武湖之全部,又增加原屬舊十區的崗子村至太平門以西地帶,建為新一區。原九區改為八區,今紅山、鎖金村街道地區和玄武湖街道部分地區改屬新八區。原十區撤銷,以原轄區內的中山陵園及周圍地區新建中山陵園區,今孝陵衛街道地區和玄武湖街道部分地區,改屬中山陵園區。

1955年6月,第一區人民政府改稱第一區人民委員會。1955年8月,第一區改稱玄武區,第八區改稱燕子磯區,中山陵園區名稱不變。今區境分屬玄武區、燕子磯區和中山陵園區管轄。1958年11月,4個郊區建制撤銷,合併為“大郊區”,今區境原屬中山陵園區和燕子磯區的地區,劃歸郊區管轄。1960年5月,成立玄武人民公社。1960年9月,撤銷“大郊區”,原郊區的龍潭、十月、紫金山3個農村人民公社,劃歸玄武區管轄。1961年6月,玄武區兼轄郊外棲霞鎮(包括攝山)、孝陵衛鎮龍潭鎮。1962年7月,市郊區辦事處成立,原郊區3個人民公社及3個鎮復劃歸市郊辦。8月玄武人民公社消失,恢復玄武區人民委員會。1963年4月,恢復設立燕子磯、棲霞雨花江東陵園5個郊區建制。市郊農村人民公社復由各郊區管轄。7月,陵園區(轄紫金山人民公社和孝陵衛鎮)改稱中山陵園區。

1965年5月,5個郊區合併為雨花台和棲霞2個區,中山陵園區劃歸棲霞區管轄。1967年3月,玄武區改稱要武區,實行軍管,稱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要武區分會。1968年3月,成立要武區革命委員會,1973年11月,改稱玄武區革命委員會。

1970年1月,經江蘇省革命委員會批准,南京市成立鐘山區,將紫金山公社馬群公社玄武湖公社孝陵衛鎮和陵園管理處劃歸鐘山區管轄。1975年4月,撤銷鐘山區,原轄地改歸棲霞區管轄。1980年9月,玄武區革命委員會復稱玄武區人民政府至今。

玄武區 玄武區

1984年2月,小市鎮的韶山路、玄武新村兩個居委會和玄武湖大隊崗子村新莊村等地段(包括南京林業大學、鎖金村),從棲霞區劃歸玄武區,玄武區面積擴大到17.5平方公里。

1995年4月,全市區劃調整,將原屬鼓樓區的中央路東側的廖家巷、大樹根、後大樹根、中央門4個居委會劃入玄武區;將玄武湖鎮、孝陵衛鎮(苜蓿園后庄村除外)以及小營、紅山、藤子3個行政村和伊劉苗圃、中山陵園風景區,從棲霞區劃歸玄武區管轄。至此,全區面積達80.97平方公里,成為南京市面積最大的城區。

1996年3月,在3個行政村領轄範圍設立紅山街道辦事處。同年12月,撤銷孝陵衛、玄武湖鎮建制,改設孝陵衛街道辦事處和玄武湖街道辦事處。

1999年,玄武區共10個街道辦事處、128個居民委員會、23個家屬委員會、12個村民委員會。

2012年,將梅園新村街道北京東路以北的公教一村社區和後宰門街道龍蟠路以北以西的轄區部分(太平花園小區)劃歸玄武門街道管轄,將調整後的梅園新村街道與後宰門街道合併設立新的梅園新村街道。調整後,玄武區轄7個街道:梅園新村街道、新街口街道、玄武門街道、鎖金村街道、紅山街道、孝陵衛街道、玄武湖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初,玄武區下轄7個街道,6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街道名稱 街道駐地 面積(km²) 人口(萬) 下轄社區
梅園新村街道 漢府新村62號-1 8.1 10.9 梅園新村、大行宮、花紅園、大影壁、東南大學、蘭園、北安門、富貴山、佛心橋、半山園、清溪路、太平門
新街口街道 大石橋19號 2.6 12 香鋪營、長江路、北門橋、唱經樓、大石橋、成賢街
玄武門街道 天山路5-2號 5.6 5.49 百子亭、台城花園、天山路、高樓門、大樹根、廖家巷  
鎖金村街道 鎖金村67號 6.0 6.5 鎖一、鎖二、鎖三、鎖四、鎖五、紫鑫城、南林大、新莊
紅山街道月苑南路2號6.94.9營苑、墨香山庄、月苑、紅山、曹後、北苑、藤子、紅山公園、陽光嘉園
孝陵衛街道 羅漢巷119號 31 10 小衛街、孝陵衛、晏公廟、鍾靈街、農科院、滄波門、鐵匠營、康定里、南農大、南理工、銀城東苑、餘糧村、滄波村
玄武湖街道 板倉街98號 11.6 6.9 板倉、花園路、蔣王廟、櫻鐵村、櫻駝花園、東方城、聚寶山、仙鶴門、仙居雅苑

人口

2011年末,玄武區常住人口65.85萬人,戶籍總人口51.25萬人,其中男性26.34萬人,女性24.91萬人。


年份 戶籍人口數
2011年 512515
2010年 514914
2009年 515253
2008年 510751
2007年 500461
2006年 488984
2005年 475902
2004年 444443
2003年 418463
2002年 398906
2001年 386575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玄武區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圍繞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實施了“科教興區、市場興區、共同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區域優勢,盤活區域資源,發展區域經濟,以第三產業為重點,初步形成了科技信息、文化旅遊、房地產開發管理和社區服務四大新興產業;珠江路科技街、丹鳳街通訊器材街、長江后街旅遊街、新莊汽配市場群等四條特色商品街已初具規模。初步實現了由區屬經濟向區域經濟轉變,由單一的公有制經濟向多種所有制經濟轉變,由數量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一、二、三產業並舉向以三產為主的城區經濟轉變,全區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1998年全區完成國內生產總值9.46億元,比1993年增長94.92%,年均增幅14.28%;財政收入突破三億元,比1993年增長302.25%,年均增幅32.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商飲服務營業額、工業總產值五年來年均增幅分別為34.62%、30.08%、52.34%。第三產業已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達56.64%;工業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形成一批產值2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和品牌產品配套企業;農村經濟全面實現小康,全區12個行政村有10個村已跨入市綜合實力百強行列,其中5個村經濟綜合產值超億元;開放型經濟健康發展,投資環境不斷改善,投資領域不斷拓寬,1998年完成涉外稅收2834萬元,地方財政收入10%來自外資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營造加快發展環境,1998年個體、私營企業已達6400戶,其中:年銷售超千萬元以上有13戶。

城市建設步伐加快,為實現全市“三年面貌大變”奮鬥目標,五年來,全區開發竣工面108萬平方米,其中復建房70萬平方米,建設居民小區26個;建設改造15條總計27.1公里的道路;建成了鼓樓市民廣場和一批遊園、綠地,全區綠化覆蓋率達57%。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大力發展社區服務,建成社區服務中心等一批5萬平方米的硬體設施。改造了24所薄弱學校,創國家、省示範、重點國小5所。近幾年,玄武區榮獲“全國社區服務示範城區”“國家衛生城市達標區”“全國先進城區示範單位”“全國計畫生育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連續九年被市政府授予建設新南京有功(先進)區。

民風民俗

居住風俗

民居的建造過程中十分講究吉利,從選地、選材、擇日、立柱、上樑到落成慶賀均按照繁褥的傳統方式進行。如選地要請“陰陽先生”用八卦盤定出地點、朝向。正月初三上山擇定作棟樑的樹林,用紅紙圍貼下部,並祭祀山神,砍伐時樹木不能直接落地,不在山上剝樹皮,嚴禁跨越。

上樑時選擇吉日,樑上張貼橫批,兩邊棟柱貼對聯,上樑時喊“上樑,大吉大利”,鞭炮齊鳴,邊唱“上樑歌”,上好後將饅頭紅棗等往下拋。房子建好後,往往在牆門上畫一些辟邪的圖畫,有的還建刻有歷史故事和植物圖案的磚刻門樓。

市集民風

一般較大的廟會在農閒季節舉行,少則一日,多則十天。廟會期間,廟內煙火繚繞,鑼鼓喧天,廟外各行各業商販叫賣、雜耍、小吃一應具全。成千上萬的人乘船、步行從四面八方湧向廟會。集市上小商販除了吆喝叫賣外,還有各傳承的打擊聲,如貨郎擔搖皮鼓,銅匠擔晃銅串,糖粥擔打竹梆,算命打鼓敲小鑼,收廢品搖鈴等等。

坐商的招牌花色更多,如典鋪在高牆上寫個“當”字,茶館懸掛“茶”字招牌,酒店多懸黃白旗簾,理髮門前豎紅、黃、藍三色轉動圓柱燈,浴室掛紅燈籠等。正月初五財神誕辰日,早時商店都設財神堂,並舉行祭祀活動,傳說財神菩薩是趙公元帥,還有五路神。各行各業還有一套“行話”,謂“切口”,店主和職工當首買主面,用切口交談價格,使買主不得而知。

旅遊風光

區域內有著名的鐘山風景區和玄武湖風光帶,具有融山、水、城、林於一體的獨特風貌,綠化覆蓋率達58%以上。自公元229年孫權遷都建鄴開始,玄武區曾是東吳、東晉及南朝宋、齊、梁、陳六朝宮闕御苑所在地,明朝初期的紫禁城、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寢明孝陵、清朝太平天國的天王府、近代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府以及中山陵等名勝均在區域範圍內。全區有重點古蹟、文物保護點72處,是南京旅遊景點最集中的地區之一。

明孝陵

玄武區 明孝陵

明孝陵位於南京市東北部的紫金山(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馬氏的陵寢。明孝陵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翌年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因馬皇后謚“孝慈”,故陵名稱“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逝,啟用地宮與馬皇后合葬。至明永樂十一年(1413)建成“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整個孝陵建成,歷時30餘年。這座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顯赫、規模宏大、形制獨特、背依鐘山環境優美而著名於世。

明孝陵經歷了600多年的滄桑,許多建築物的木結構已不存在,但陵寢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氣派,地下墓宮完好如初。陵區內的主體建築和石刻,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包括下馬坊大金門神功聖德碑神道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築遺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築的真實性和空間布局的完整性。特別是明孝陵的“前朝後寢”和前後三進院落的陵寢制,反映的是禮制,但突出的是皇權和政治。明孝陵是現存建築規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寢制度既繼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為陵”的制度,又通過改方墳為圜丘,開創了陵寢建築“前方後圓”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設規制,一直規範著明清兩代500餘年20多座帝陵的建築格局,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甚稱明清皇家第一陵。

1961年,明孝陵被公布為第一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7月,在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遺產成員。

明孝陵處於山清水秀的環境之中,周圍山勢跌宕起伏,山環水繞,人文與自然景觀渾然天成。陵園規模宏大,格局嚴謹。孝陵建築自下馬坊至寶城,縱深2.62公里,陵寢主體建築當年建有紅牆圍繞,周長2.25公里。現存遺址可分為兩大部分。

南京海底世界

玄武區 南京海底世界

由新加坡南京海底世界有限公司與中山陵園管理局合作興建的“南京海底世界”,坐落於風景秀麗的中山陵梅花山旁。總投資約2億人民幣,占地面積3.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多平方米。是一座融科普教育、觀賞娛樂為一體的大型海洋生物展示場館。

南京海底世界有近200餘種、萬餘尾海洋生物。主要由大廳、電腦教室、亭廊、熱帶雨林展示區、海豹表演館、企鵝館、觸摸池海底隧道、人鯊共舞表演區、海底影院等部分組成。

海底世界向遊人展示了中國水族館的發展過程,從中國古代的宮廷式水族缸到模擬自然的熱帶雨林,讓您欣賞到那色澤鮮艷、體形驕小的珊瑚魚與淡水熱帶魚。南京海底世界的精華部分是海底隧道,全長74米,180度的環繞亞克力玻璃讓您領略到海洋的博大和其孕育著的奇妙無比的各種生命。各種魚類在你的眼前休閒自在的游弋,個個千奇百怪,美不勝數,使遊客留連忘返,目不暇接。表演區驚魂動魄的人共舞表演,更是緊張刺激。海底影院更是讓遊客了解海洋、學習保護海洋知識的第二課堂。

南京海底世界通過古代宮廷展缸與現代玻璃隧道有機結合,傳統的海洋生物館與高科技養殖技術相結合,向人們展示了一座純樸而高雅、先進、高品位的現代化大型海洋生物館。

南京海底世界海豚館是華東地區最大最先進的海洋劇場,建築的頂棚用透明玻璃封頂,陽光透過玻璃直射水面,讓“演員”們可以在盡情享受日光浴。整個海豚館,舞台、演出池與觀眾席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創造了華東地區獨一無二的最先進的海洋主題劇場。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玄武區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館坐落在南京江東門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所在地,曾是侵華日軍集體屠殺遺址和遇難同胞叢葬地。為悼念遇難同胞,南京人民於1985年修建了紀念館,1995年又進行擴建。該館占地面積2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建築物採用灰白色大理石壘砌而成,氣勢恢宏,莊嚴肅穆。是一處以史料、文物、建築、雕塑、影視等綜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殺特大慘案的專史陳列館。

該館共分為外景展區、遺骨陳列、史料陳列三個部分。外景展區由群雕立雕浮雕標誌碑紀念碑詩碑贖罪碑枯樹、斷垣殘壁、遇難者名單牆、綠樹草坪等諸多景觀,構成了生與死和悲與憤為主題的紀念性墓地建築風格。外形為棺槨狀的遺骨陳列室內,陳列著建館時從“萬人坑”中挖掘出的部分遇難者遺骨,是侵華日軍大屠殺的鐵證。呈墓穴形狀且半地下的史料陳列大廳內,陳列著1000餘件珍貴的歷史照片、文物、圖表和見證資料,採用燈箱沙盤泥塑油畫、復原景觀、多媒體觸控螢幕、電影電視等現代陳列手段,再現南京大屠殺的悲慘歷史,揭露日本軍國主義者的血腥暴行。

該館成為國際間祈禱和平與歷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玄武湖

玄武區 玄武湖

玄武湖位於南京市東北城牆外,由玄武門和解放門與市區相連。它在六朝以前稱桑泊,晉朝時稱北湖,是訓練水軍的場所。歷史上除了訓練水軍之外,它一直是帝王大臣們的遊樂地,1909年闢為公園。當時稱元武湖公園,還曾稱五洲公園後湖等。

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長約10公里,占地面積437公頃,水面約368公頃。湖中有五洲,即環洲櫻洲梁洲翠洲菱洲,把湖面分成四大片,各洲之間有橋堤相通,便於遊覽。水陸遊覽都很方便。梁洲開闢最早,為湖區風景最佳處。湖水深度不超過2米,湖內養魚,並種植荷花,夏秋兩季,水面一片碧綠,粉紅色荷花掩映其中,滿湖清香,景色迷人。湖內的5個洲各有特色。先說環洲,環洲像兩條巨大的手臂從南北兩邊伸向湖中擁抱著櫻洲。環洲正對玄武門的拐角處有一座假山,假山旁有兩塊形狀奇特的太湖石,一塊形似觀音,一塊形似童子,名為童子拜觀音。環洲的特色是沿湖岸一排排亭亭玉立的垂柳,清風拂過,婆娑飄舞,獨具風韻,使人駐足。此景名為“玄武煙柳”。

櫻洲上有500米長的曲折遊廊,廊北有喇嘛廟一座,廟旁有七層寶塔,塔名為“諾那”。此洲廣植櫻桃樹,近年又引種櫻花,名種繁多,每年四月洲上一片燦爛,稍遇風雨便落英繽紛,迷人之極。此景名為“櫻洲花海”。

由環洲向北過芳橋就是梁洲,洲東北有兩層方型古建築一座,名覽勝樓。樓北邊有一平台,四周有鐵欄桿圍護,是古時點將台。樓西有友誼廳聞雞亭湖神廟等建築。該洲西北角是一個古典園林式花壇,由黃石疊砌而成,壇間有雨花石鋪成的曲折小路,聞雞亭即在花壇邊。東南隅是一座色澤淡雅、設計頗具特色的兩層建築——白苑餐廳,每日供應湖中鮮活魚餐、魚宴。此洲的特色是二美,每至金秋十月,丹桂飄香,沁人心脾;菊花爭妍,令人目迷,此景稱“梁洲秋菊”。

從梁洲向東過翠橋即到翠洲,該洲有露天劇場、翠洲舞台、翠虹廳等建築。其特色為樹多僻靜,那巨傘般的雪松,寶塔形的松柏與成片的竹林,十分幽靜,是情侶們的樂園,此景稱“翠洲雲樹”。如今在旭橋南面水上仿傣族風情築起了一座水寨,名“綠漪小榭”,由20餘間小竹屋組成,各屋間有竹橋相連,遊人坐在屋中或品茗、或進餐、或弈棋、或高歌,如在舟中,情趣獨特。

從環洲向東過菱橋可達菱洲,洲上有動物園。園內伺養著大熊貓長頸鹿等珍稀動物數十種。該洲緊臨鐘山,鐘山宛如游龍,氣勢雄偉,山頂常有紫金色雲霞繚繞,從菱洲觀賞千變萬化的紫金雲霞,神秘莫測,故稱“菱洲山嵐”。

近年玄武湖公園引進了許多大型娛樂項目為遊人助興,如玄武門右側是一個占地3000平方米的跑馬場,該場馬匹馴服,騎行時有騎兵退伍軍人隨後保護,保證遊客安全。左側有湖上觀光列車向北繞過梁洲、環洲、櫻洲、菱洲,直抵台菱堤。台菱堤西側還有高爾夫球俱樂部和標準網球場。

地方特產

糕團小點

江南人嗜甜,所以,傳統的糕團小店在南京還是很有市場的。南京人吃甜食講究甜而不膩,糯而不粘,方稱為甜品之上乘。此外,光口味好還不行,造型色澤還要出眾,所以,南京的糕團大多玲瓏小巧,色彩繽紛,入口香甜鬆軟,清香滿腔,再來上一壺上好的綠茶,就是頂好的口福了!

什錦豆腐澇

豆腐澇也叫豆腐腦豆腐花,南京話又稱“都不老”。這道小吃中國各地都有,可南京的豆腐澇和其他地方的不大一樣,除了一樣的色白如玉。清香爽口外,南京的豆腐澇講究一個佐料,輔以蝦米榨菜木耳蔥花辣油香油等十餘種佐料,不光是顏色漂亮,口味更是醇、濃、香、鮮、鹹淡適宜,辛辣適中,有滋有味。南京人吃小吃還好個“說法”,這一點在豆腐澇這個樸實的小吃上也得到了驗證:據說,豆腐澇這玩藝,年輕人吃了健腦補腦,老年人吃了延年益壽,為了討口彩,店家還在裡面加入什錦菜

如意回鹵乾

南京歷史悠久,南京人也願意把各種小吃和歷史沾上邊。就拿這普普通通的回鹵乾來說,還和明太祖朱元璋扯上了聯繫。

傳說朱元璋在金陵登基後,吃膩了宮中的山珍海味,一日微服出宮,在街頭看到一家小吃店炸油豆腐果,香味四溢,色澤金黃,不禁食慾大增。他取出一錠銀子要店主將豆腐果加工一碗給他享用。店主見他是個有錢的紳士,立即將豆腐果放入雞湯湯鍋,配以少量的黃豆芽與調料同煮,煮至豆腐果軟綿入味送上,朱元璋吃後連連稱讚。從此油豆腐風靡一時,流傳至今。因南京人在燒制中時常加入豆芽,而其形很象古代玉器中的玉如意故被稱為如意回鹵乾。

牛肉鍋貼

外脆里嫩、餡足汁多。鹹中帶甜是南京牛肉鍋貼的最大特色。因為汁多,老主顧都把吃湯包的招兒用到了這鍋貼上。第一口咬大了汁會漏;咬猛了汁會噴;咬太小又不過癮!

南京鹽水鴨

鹽水鹽是南京有名的特產,久富盛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南京鹽水鴨一年四季皆可製作,醃製復鹵期短,現做現賣,現買現吃,不宜久藏。

雨花茶

雨花茶是南京特產,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它外形圓綠,條索緊直,鋒苗挺秀,帶有白毫,猶如松針,象徵著革命先烈堅貞不屈,萬古長青的英雄形象,故定名為雨花茶。

環境 

水文

玄武區地域面積80.97平方公里,其中涉農面積9600畝,屬倉波門地區地勢較低,有河道27條54公里(其中市政公用局下撥經費的有25公里,無主河道29公里);排水窨井、雨水井12037座,排水管道157公里;泵站5座;水庫2座。排水系統主要有四大水系:

北面的蔣王廟溝和唐家山溝。該系統由北向南經情侶園流入玄武湖,從神策門出玄武湖,經西北護城河向西流入鼓樓區護城河,是該區玄武湖以北地區的主要排水通道

南面的友誼河和衛橋溝。該系統由北向南經白下區流入運糧河,是中山門至孝陵衛沿線地區及中山陵的排水通道。

東面的百水河和運糧河。該系統由北向南經白下區流入秦淮河,是玄武區市郊馬群、餘糧、五百戶等地區的的主要排水通道。

西面的內秦淮河。主要由珍珠河、玉帶河、香林寺溝、清溪河等河道匯聚於竺橋,向南經白下區流入秦淮河。玄武區城市排水系統的水主要經這個系統排出。

氣候

玄武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的特點。南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屬於濕潤地區。每年初夏,受鋒面雨帶影響,南京進入梅雨季節。梅雨過後,天氣晴燥,常會形成伏旱。

地貌

玄武區東北部地勢雄偉,山環水繞,地處中緯度地區,綠化覆蓋率達58%以上。

區內崗地多分布於衛崗至孝陵衛一帶,均屬黃土崗地。著名崗地有孫陵崗(梅花山),位於中山門外明孝陵御河橋南側。因三國時吳大帝孫權與夫人步氏葬此,故名。又因崗上多梅花,名梅花山。海拔約55米,基底由白堊繫上統浦口組紫紅、灰紫色礫岩構成,上覆下蜀黃土。遍山栽種梅花,是踏青賞花佳地。1983年被列入新金陵四十景的“梅嶺暗香”即指此處。

海拔400米以下的低矮石質山地,分南、北兩線分布在區內。南線為鐘山余脈由東向西排列;北線為與棲霞區交界處分布的諸山。區內丘陵雖成線狀分布,但都是獨立的山體,海拔高度都在100米上下。

富貴山位於太平門內,隔城牆與紫金山西麓余脈龍膊子相接,古稱龍尾坡。海拔86.1米,東西長約1公里,南北寬約300米,面積不足0.3平方公里。山體由淺灰色含礫長石石英砂岩所構成,山上樹木茂盛。

九華山原名覆舟山,又名龍舟山,以山體猶如一隻倒置的木船而得名。南朝初年,因此山下臨玄武湖改稱玄武山。後來因在山南建有小九華寺,俗稱小九華山,現通稱九華山。位於太平門內側,東接富貴山。山體狹長,山勢略呈弧形,弧口朝南,由石英砂礫岩和頁岩構成。面積不足0.3平方公里,海拔61米。

北極閣原名雞籠山,因山勢渾圓,形似雞籠而得名。明初,山上建有欽天監觀象台,故又稱欽天山。清初,山上重建北極閣後,俗稱北極閣。山體由石英砂礫岩、砂岩構成,北麓有小片火山噴出岩。面積約0.3平方公里,海拔60米,是市區中部的重要制高點。山頂建有氣象台。古為皇家華林園,有雞鳴寺等名勝古蹟。1990年闢為開放型文化公園,稱北極閣公園。

紅山位於中央門外曹後路北側。紅山,本六朝勝地大壯觀山,因陳武帝在此閱武,建“大壯觀”于山上而得名,又因山體由紅色砂岩構成,稱紅土山,現俗稱紅山。由大紅山、小紅山、放牛山、和尚山等山頭組成,面積約0.5平方公里,主峰大紅山海拔78.9米。民國時為荒野丘崗。解放後,植樹造林,山林蔥籠,現為紅山森林動物園所在地。

朝陽山位於岔路口西北側與棲霞區交界處。因半山腰有朝陽洞,洞內有石佛,山以洞得名。山體略呈向南開口的弧形,由砂岩和粉砂岩構成,海拔123米。

聚寶山位於岔路口村北側與棲霞區交界處。山上可開取石料、硫礦,土質較肥,樹木茂盛,故名聚寶山。西南—東北走向,山體呈橢圓形,長0.7公里,寬0.5公里,由石灰岩構成,海拔124.3米。

楊坊山位於東楊坊東北與棲霞區交界處,山以村得名。東西走向,長約1.5公里,南北寬約0.7公里,海拔109米。山體由石灰岩構成,山上遍植松樹

李山腳山位於環陵路下五旗側。相傳此山是古時秦王挑來的,後被李姓占有,故名。海拔82米。

獅子山位於仙鶴門西北。傳說明朝時山上有一座石獅子,故名。山體低矮渾圓,海拔53米。

政治 

玄武區主要領導(截至2018年)
職務姓名
區委書記李世峰
區委副書記、區長穆耕林
區委副書記滕濤
區委常委林武平、許愷、張望、毛銀玲、陳乙華、張惠民、朱天龍、顧學椋


交通 

位於玄武區的南京火車站

車站

南京火車站位於玄武區龍蟠路264號;南京長途汽車東站位於玄武區花園路17號;南京長途汽車站位於玄武區龍蟠路264號

公路

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寧杭公路等穿境而過;公路幹線16條,支線呈輻射狀貫穿玄武區,公交線路達23條

港口

東臨新生圩港,南抵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經濟 

社會事業

玄武區科教發達、人文薈萃。區域內有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江蘇省農科院等40餘家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在江蘇省擁有的70多名兩院院士中,在玄武區生活、工作的有31名。珠江路科技街3萬多從業人員中,就有本科以上學歷的1萬餘人,碩士以上學歷的2000多人,相當於一所大學的規模。

教育

玄武區境自古至今教育繁榮。三國時,孫吳黃龍二年(230)即詔立國學。此後,歷代王朝在區域內大力興辦教育,其機構有國學、府學、書院、學塾(通稱舊學),綿延千餘載,直至清末。

在江蘇省擁有的70多名兩院院士中,在玄武區生活、工作的有31名。珠江路科技街3萬多從業人員中,就有本科以上學歷的1萬餘人,碩士以上學歷的2000多人,相當於一所大學的規模。

科研院所: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南京農業大學(衛崗校區)、南京理工大學、南京林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等40餘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中學:南京外國語學校、南京梅園中學、南京孝陵衛初級中學、南京市第十三中學、南京市鎖金村中學、南京市第九中學弘光分校等。

國小:北京東路國小、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國小等

科技

玄武區科技事業源遠流長,基礎雄厚。上溯1500多年前,南朝宋元嘉年間,在雞籠山頂建“日觀台”,為南京最早的觀象機構。南齊永明六年(488),傑出的科學家祖沖之在今九華山下樂游苑研製成“水碓磨”。區內還先後建立儒學館、玄學館、士林館及書院等教育與學術研究機構。明洪武十八年(1385),在雞籠山建起國家天文台,稱欽天監觀象台。台內所設日月食儀、渾天儀、簡儀等天文儀器,是中國最早的天文儀器,至今仍具科研價值。明代,建於區內的國子監,不僅是當時國內最高學府,也是學術研究機構。

2011年,玄武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銷售收入380億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2家。玄武區專利申請總量達5141件,同比增長44.1%,其中發明2276件,同比增長34.0%;專利授權量2320件,同比增長43.5%,其中發明827件,同比增長25.7%。爭取國家、省、市各類科技計畫項目58個,獲得經費支持5270.9萬元。

文化

文博場館:南京圖書館、金陵圖書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南京博物院、紫金山天文台

玄武區自古以來人文薈萃,文化積澱深厚。東晉時訓詁學家、詩人郭璞的大量著述,東晉末年謝靈運等人的山水詩,南朝齊梁時范縝所著《神滅論》,梁代蕭統(昭明太子)所編《文選》,劉勰所著《文心雕龍》,宋代名相王安石的詩文,明代胡正言的《十竹齋畫譜》,由解縉、姚廣孝等人所編的《永樂大典》,以及近代傅抱石、林散之的書畫,周琪、蕭嫻的書法等等,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至於歷代文化名人如李白、蘇軾、薩都剌、鄭燮、曹雪芹、魯迅、柳亞子、郭沫若等在區域內留連山水,憑弔古蹟或以區域內的生活為素材而創作的詩文著作更不知凡幾。民國時期,區內社會文化事業日漸發展,各類民眾文化設施逐漸增多,在區內建有圖書館、美術館、影劇院、遊藝場、說書茶社等。新聞出版業也有較快發展,區內有多家報社、雜誌社與通訊社。民國26年(1937),日軍侵占南京,區內市民文化活動受到影響,文化市場蕭條。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區內文化活動得到恢復。

明代區域內書刊出版業已較發達。民國時期,新聞出版業有了較快的發展。區內先後興辦官民辦報社10多家(解放前夕尚餘10家),通訊社5家,空軍廣播電台1家。解放後,各中國小、街道、鄉鎮普遍建有有線廣播站、室。1979年以後,電視逐步普及,新聞與出版事業發展迅速。至1999年,有駐區報社7家,記者站4家,駐區單位出版發行各類期刊41種,駐區印刷廠19家,電視台2家。

2011年,成功舉辦第十五屆“玄武之春”大型廣場文藝演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型廣播劇《共和之父》在金陵之聲和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成功播出,並通過了南京市“五個一工程獎”評選。

玄武區少兒圖書館藏書量已達16萬冊,已連續3次被評為國家一級館。

醫療

三甲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院、江蘇省腫瘤醫院、南京軍區機關醫院

玄武區境內醫藥衛生事業源遠流長。秦漢時期的《淮南子》、《神農本草經》等書,均載有鐘山出產的多種動植物藥材。東晉鹹和八年(333),於覆舟山(今九華山)之陽建藥圃園,故有“藥園山借覆舟屏”之說,是文字記載最早之藥圃園。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因國子監(今東南大學梅庵處)監生多病,令工部於國子監前建造房屋百餘間,並備有“灶釜”床榻,以處監生之疾病,這是中國高等學府首設之醫院。同時,全國各地紳士、富豪不斷遷居南京,各方醫藥名家相繼雲集,推進醫藥事業發展。明萬曆七年(1579),醫藥學家、博物學家李時珍在南京期間去鐘山等地,相繼作藥物調查工作,並在《本草綱目》中增補。

鴉片戰爭後,西醫藥隨之傳入。清鹹豐三年(1853),太平軍定都南京後,聘名醫設國醫衙,在街巷設醫官,為民免費診療,接種牛痘。清光緒三十年(1904),在西華門(今南京無線電廠處)設金陵中西醫院。民國元年(1912),南京(中)醫學會成立,於區內創設東城醫院,由會員主診。民18年,建立中央模範軍醫院(系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前身),此為區內第一家國人所辦西醫院

解放後,衛生管理機構和衛生醫療機構相繼建立。衛生工作遵循“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民眾運動相結合”的方針和大力開展愛國衛生民眾運動,全區醫療衛生事業迅速發展,環境衛生得到改善。至50年代後期,各種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霍亂、天花等烈性傳染病絕跡。“文化大革命”期間,衛生技術人員下放,全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緩慢。

2011年,區財政安排衛生資金1.15億元,同比增長13.2%。玄武區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92個,擁有床位2490張,衛生技術人員4148人,其中執業醫生1576人,註冊護士1558人。2011年共報告乙類傳染病733例,無甲類傳染病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12.43/10萬,發病率比上年下降29.55%。為社區居民慢病建檔,玄武區居民累計建檔445467份,建檔率68.3%。開展婦女病普查19599人,普查率96.47 %;2011年產前篩查15-20周孕婦3685人;7歲以下兒童管理 21814 人,管理率99.55 %,新生兒訪視 3417 人,訪視率98.96 %;2011年孕產婦保健管理3685人,高危孕產婦管理1314人,孕產婦保健管理覆蓋率100%;

體育

解放前,轄區內的體育主要以練拳習武、游泳登高等民間體育活動為主,為數極少的武術場館大部分是由私人創辦的,規模大小不等,組織形式多樣,存續時間不一。隨著近代體育的傳入,學校體操、田徑、球類等活動逐步推向社會。民國11年(1922),建成的國立東南大學體育館,是南京最早的室內體育場所。民國20年8月,國民政府在靈谷寺以南80公頃土地上建成的中央體育場,是南京市第一個綜合性的體育場所,也是當時全國最大的體育設施。

1994年,玄武區被評為市體育先進單位。至1999年,區內有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2個,省體育先進社區6個,市城市體育先進社區1個。1975年~1999年,全區體育工作獲國家級榮譽稱號31個(次),省級榮譽稱號73個(次),市級榮譽稱號115個(次)。

2011年共輸送各類體育人才10人,組隊參加省以上比賽獲獎牌50多枚(其中金牌20多枚)。大力開展以全民健身為主的各項體育競賽活動,參與健身活動的市民超過10萬人次。玄武區共有室外健身點122個,基本達到了每個社區至少有一處室外健身場所的目標。舉辦桌球、棋類、高中籃球聯賽和中國小田徑運動會,區第六屆(社區)運動會和迎青奧倒計時1000天等活動;承辦全國青少年水上芭蕾邀請賽、省“迎黨慶、頌黨恩、跟黨走”百萬老年人健步行啟動儀式、市第三屆全民健身節趣味運動比賽和市第九屆“世界步行日”活動。

民風 

自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駐區軍隊、機關、學校單位眾多,居民很多從外省市遷入。由於“入鄉隨俗”,區內居民以南京的傳統習俗為主,也融入外省市的一些風俗習慣。解放前,區內人民以傳統風俗為主,內多封建迷信色彩。解放後,人民政府大力倡導移風易俗,普及教育與科技,許多陳規陋習已被淘汰,而社會主義新風尚逐漸形成。

打春

“立春”在春節前後。民間認為立春是新春之始,十分重視,故有“新春大似年”之說。區內自古立春時有“村田樂”、“鞭打春牛”與“咬春”之俗。“村田樂”又稱“唱春”,亦稱“打春”。舊時在區內孝陵衛地區流行,即由二三人結伴,敲打小銅鑼,口唱吉利話,沿門討錢索米。此俗始於明代,解放後即不多見。“鞭打春牛”之俗,據史料記載,立春之日清晨,從金陵府衙前,直至東郊大道,擠滿人群,觀看由太守率領府縣官員舉行迎接“芒神”的祭祀活動。“春牛”為泥塑,身上塗以五彩,由太守執“五色棒”鞭打,又稱“打春”。區內居民立春有食“春餅”之習,謂之“咬春”。春餅系面制薄餅,卷以炒熟的韭黃、薺菜、冬筍、肉絲之類食之。後演變為今天的油炸“春卷”。

居住風俗

民居的建造過程中十分講究吉利,從選地、選材、擇日、立柱、上樑到落成慶賀均按照繁褥的傳統方式進行。如選地要請“陰陽先生”用八卦盤定出地點、朝向。正月初三上山擇定作棟樑的樹林,用紅紙圍貼下部,並祭祀山神,砍伐時樹木不能直接落地,不在山上剝樹皮,嚴禁跨越。

上樑時選擇吉日,樑上張貼橫批,兩邊棟柱貼對聯,上樑時喊“上樑,大吉大利”,鞭炮齊鳴,邊唱“上樑歌”,上好後將饅頭、紅棗等往下拋。房子建好後,往往在牆門上畫一些辟邪的圖畫,有的還建刻有歷史故事和植物圖案的磚刻門樓。

市集民風

一般較大的廟會在農閒季節舉行,少則一日,多則十天。廟會期間,廟內煙火繚繞,鑼鼓喧天,廟外各行各業商販叫賣、雜耍、小吃一應俱全。成千上萬的人乘船、步行從四面八方湧向廟會。集市上小商販除了吆喝叫賣外,還有各傳承的打擊聲,如貨郎擔搖皮鼓,銅匠擔晃銅串,糖粥擔打竹梆,算命打鼓敲小鑼,收廢品搖鈴等等。

坐商的招牌花色更多,如典鋪在高牆上寫個“當”字,茶館懸掛“茶”字招牌,酒店多懸黃白旗簾,理髮門前豎紅、黃、藍三色轉動圓柱燈,浴室掛紅燈籠等。正月初五財神誕辰日,早時商店都設財神堂,並舉行祭祀活動,傳說財神菩薩是趙公元帥,還有五路神。各行各業還有一套“行話”,謂“切口”,店主和職工當首買主面,用切口交談價格,使買主不得而知。

所獲榮譽

截止2005年底,全區8個街道全部通過科普文明街道達標驗收、7個社區被評為省科普文明社區、55個社區被評為市科普文明社區。

榮譽時間
2016-2020年全國科普示範區2016年5月
首批江蘇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範區2015年5月
江蘇省現代民政建設示範區(首批)2015年1月
江蘇省雙擁模範區2014年7月
首批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範地區2014年1月
2013年度就是省社會教育通訊報導先進集體2014年1月 
首批江蘇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區2013年12月 
南京市首批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區2013年8月
2012年度江蘇省社會教育通訊報導先進集體2013年1月
江蘇省商務發展先進單位2013年1月
江蘇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區2012年12月
2012年度南京市游泳場所安全管理第一名2012年11月 
南京市依法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優秀獎2012年11月
南京市法制信息工作先進集體2012年4月
南京市財政會計管理工作一等獎2012年3月
全國城市社會工作示範城區2011年11月
2011-2015年度全國科普示範區2011年5月
2007-2009年度南京市級文明單位2010年10月
江蘇省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先進區2010年10月 
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建設先進區2010年2月
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2009年9月  、2011年10月
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2009年10月
全國社區教育示範區2008年
江蘇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區2008年
2008-2009年度全國科普示範區2008年
江蘇省首批智慧財產權區域示範工作先進集體2008年
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區(首批)2008年
江蘇省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行業2008年 
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示範區2006年12月
江蘇省社區衛生服務先進區2006年
全國老齡工作先進區2005年、2006年 
2003-2004年度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2005年12月
全國社區紅十字服務示範區2005年
全國社區殘疾人工作示範區2005年
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首批)2005年
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區(首批)2004年
江蘇省智慧財產權示範區(江蘇首批、南京首個)2004年
江蘇省社區殘疾人工作示範區2004年
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城區2004年
國家衛生城市達標區2002年
江蘇省級智慧財產權試點區(首批)2002年
全國社區服務示範城區(榜首)1999年
全國科普示範區(首批)(截至2012年已連續榮獲12年) 1999年
江蘇省社區服務示範城區1997年
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時間數據暫缺
全國先進城區示範單位時間數據暫缺
全國社區建設實驗區時間數據暫缺
全國“三五”普法先進區時間數據暫缺

江蘇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南京市縣級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