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川區

崇川區

崇川區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入海口北岸,是南通市市委、市政府駐地。2009年,下轄十個街道,面積215平方千米。崇川區戶籍人口686945人(2010年),有苗族、侗族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分布。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0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3億元,總量繼續保持江蘇省地級市主城區前列。崇川區擁有1個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濠河風景區,1個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狼山風景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崇川區崇川區
遠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境內海安青墩地區就有原始氏族部落繁衍生息。

五代設郡,稱靜海。

後周顯德五年(958年)築城,定名通州。

宋天聖元年(1023年)改稱崇州,又名崇川

自此以後至清軍入關(1644年),除一度屬淮南東路外,崇川基本屬揚州(揚州路、揚州府)管轄。

康熙十一年(1672年),海門廢縣為鄉,併入通州。雍正二年(1724年),通州升為直隸州,隸屬於江蘇布政使司,領泰興、如皋兩縣。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屬江寧布政使司。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割通州19沙、崇明11沙及新漲的天南等41沙設海門直隸廳。

辛亥革命後,廢州設縣,稱南通縣,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

1949年2月南通全境解放後,劃城區、狼山、天生港一帶建南通市,先後為蘇北行署、南通地區專署所轄。

1962年改為省轄市。

1983年南通地區與南通市合併,實行市管縣體制。

1991年區劃調整後,將原來的城區更名為崇川區。

2000年,崇川區轄7個街道、2個鎮、3個鄉。

2001年經省政府批准,將南通市通州區的觀音山鎮、小海鎮、竹行鎮、通州區良種場劃歸崇川區管轄;將通州區行政區域範圍內的南通農場(隸屬省農墾集團公司)、東方紅農場(隸屬省軍區)劃入南通市崇川區行政區域。其中:小海鎮、竹行鎮、良種場、種畜場整建制划進市區並委託富民港辦事處管轄,南通農場(省屬)和東方紅農場(省屬)劃入富民港辦事處行政區劃範圍內。

行政區劃

截止2010年,崇川區轄10個街道:城東街道、和平橋街道、任港街道、新城橋街道、虹橋街道、學田街道、鍾秀街道、文峰街道、觀音山街道、狼山鎮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崇川區是南通市轄區,位於長江北岸、江海平原,北接港閘區,南接海門市,東接通州區,西臨長江

氣候

崇川區屬北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區,季風影響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無霜期長。由於地處中緯度地帶、海陸相過渡帶,常見的氣象災害有洪澇、乾旱、梅雨、颱風、暴雨、寒潮、高溫、大風、雷擊、冰雹等,是典型的氣象災害頻發區。按近30年資料統計,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達2000~22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00~1100毫米,且雨熱同季,夏季雨量約占全年雨量的40~50%。常年雨日平均120天左右,6月~7月常有一段梅雨。

地形

崇川區地形屬典型的大陸型地形,地勢平坦。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崇川區全區常住人口為686945人。其中,男性人口為339418人,占49.41%;女性人口為347527人,占50.59%。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99.95%下降為97.67%。

民族

截止2011年,崇川區少數民族有1117人,主要有苗族、侗族、蒙古族、回族、布依族、彝族、壯族、滿族、朝鮮族、藏族、白族、傣族、維吾爾族、瑤族、水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

經濟概況

綜述

2010年,崇川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0.03億元,比2009年同比增長13.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69億元,比2009年同比下降18.6%;第二產業增加值156.31億元,比2009年同比增長11.9%,其中工業增加值124.26億元,比2009年同比增長11.1%;第三產業增加值193.03億元,比2009年同比增長14.1%。產業結構由去年的0.2:47.3:52.5調整為0.2:44.7:55.1。

2013年崇川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0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3億元,總量繼續保持江蘇省地級市主城區前列。

第一產業

2010年,崇川區實現現價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09年同比下降18.4%。其中,種植業產值0.71億元,比2009年同比下降22.2%;畜牧業產值0.29億元,比2009年同比下降15.1%;漁業產值0.08億元,比2009年下降18.1%。

2010年全年農作物播種總面積3.42千公頃,比2009年減少0.27千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1.66千公頃,比2009年減少0.18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0.91千公頃,比2009年減少0.04千公頃。

2010年全年糧食產量11831噸,比2009年減產1511噸;蔬菜產量20643噸,比2009年減少1625噸;油料產量2988噸,比2009年減產148噸;生豬出欄15539頭,比2009年減少1298頭。

第二產業

2010年崇川區實現工業增加值124.26億元,比2009年增長7.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81.85億元,比2009年增長11.0%。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70.62億元,比2009年增長15.4%。在主要工業產品中,商品混凝土135.03萬立方米,比2009年增長41.2%;積體電路74.10億塊,比2009年增長35.0%;半導體分立器件17.94億隻,比2009年增長20.5%;紗4.00萬噸,比2009年增長8.2%;布4.53億米,比2009年增長4.5%;化學纖維19.78萬噸,比2009年增長1.8%。

2010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9.37億元,比2009年增長28.7%,其中:外商和港澳台投資企業34.48億元,比2009年增長26.4%。

2010年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32.05億元(按核算口徑),比2009年增長15.5%。2010年末共有在統資質建築業企業136家,完成施工產值88.41億元。

第三產業

2010年,崇川區第三產業增加值193.03億元,比2009年同比增長14.1%。服務業投入完成170.9億元,比2009年增長31.8%,其中:規模以上服務業投入完成168.2億元,比2009年同比增長38.2%,房地產完成投入111.1億元,比2009年同比增長36.8%。

交通運輸

水運

崇川區與南通港主港區及南通貨櫃碼頭僅一路之隔。南通港是中國十大海港之一,是萬噸巨輪駛入長江後的長江北岸的第一個可停靠的“江中海港”,是長江水上中轉的重要樞紐和物資集散地,最大靠泊能力為5萬噸。由長江溯流而上,可達上游七省(市);由長江順流而下,出江入海,可達中國沿海各省市,並通航世界65個國家和地區的178個港口。

航空

南通興東機場位於南通市東北方向,通州區興東鎮境內,距南通市區約9.8公里,占地面積約3000畝,於1992年底竣工,次年投入使用,距離上海約100公里,在機場西南端3.5公里處有寧啟高速和沿海高速入口,貫通蘇通大橋和崇啟大橋。

公路

204國道、328國道和寧通一級公路將崇川區和全國公路網相連。

鐵路

南通火車站位於崇川區以北的港閘區站前二號路。寧啟鐵路位於江蘇省中部,是國家“八縱八橫”鐵路主通道之一的組成部分。南通鐵路正在加緊建設中,它向北經徐州、向南經上海與全國鐵路網相連。南通鐵路港口專線穿過開發區,並將在開發區內設港前站。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3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34%,同比提高2.5個百分點。獲批創建“省智慧財產權戰略區試點示範單位”,崇川區有效專利總量370件,位居南通市第一。新增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省級科技平台、院士工作站、市級企業研究院各1個,清之華園成功創建省級科技創業園,南工大南通高技術研究院即將掛牌。張江數字產業園、醫療器械產業園等園區建設加速推進。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額3.3億元,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抵扣額1.44億元,均位居南通市第一。申報市級以上科技項目425項,爭取省級以上科技項目資金近8000萬元。設立人才基金1.5億元,啟動“紫琅英才”計畫。引進國家“千人計畫”人才2名、省雙創人才1名、省博士集聚計畫人才2名、江海英才2名。

教育事業

2013年,崇川區被評為“全國學校德育工作創新先行區”,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均衡示範區省級評估。通師一附新校區、崇川學校建設全部竣工,青少年活動中心交付使用,五山國小、八一國小新校區建設有序推進。累計投入3400萬元,超額完成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三年規劃。投入4200萬元推動學前教育發展,省優質園占比達90%。

文衛事業

2013年崇川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撥付基本藥物補貼2000多萬元。實施健康助老工程,啟動家庭醫生制度,簽約家庭近5萬戶。建成省級慢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2013年文體事業舉辦各類文化活動2200場,受益民眾近36萬人次,“群文流動大講壇”作為典型案例全國推廣。民博園非遺展示中心建成開放。推進城東全民健身中心(依託崇川學校)建設,新增全民健身路徑42套。崇川籍健兒在倫敦奧運會上勇奪2金1銀。

風景名勝

崇川區崇川區
截至2013年,崇川擁有一山、一水、一個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一個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一山即狼山,狼山是佛教八小名山之首,佛教文化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一水即濠河環城三十里。

濠河風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風景名勝區,30華里的濠河環抱古城,被國內外遊人譽為“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項鍊”。

濠河博物館群位於市區南郊的狼山風景區同樣為國家4A級旅遊風景名勝區,是江蘇省六大自然風景區之一,狼山列全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

給水技術博物館地處南通狼山風景區龍爪岩附近的狼山水廠內,西瀕水天一色的浩渺長江,南傍鬱鬱蔥蔥的馬鞍山、黃泥山,東臨一片開闊的翠綠桃園,東南方約1000米處是海拔108米的狼山。

個簃藝術館位於南通文峰塔畔。建於1989年。王個簃先生是吳(昌碩)門弟子,國畫藝術大師。個老全面繼承了吳派藝術的優秀傳統,探索七十餘年,有“當代缶翁”之稱。

南通天寧禪寺始建於唐朝,是南通年代久,規模較大而又保存較好的一座佛教寺院。它是南通江海地區現存的三座唐寺(狼山廣教寺,如皋定慧寺,南通天寧寺)之一,天寧寺原系奉聖寺,居州治之西政和間(公元1111年—1118年)遷天寧禪寺併入報恩光孝,後以天寧禪寺通稱。

沈壽藝術館建於1992年。位於南通濠河邊“南通縣立女工傳習所”(中國第一座刺繡學校)舊址。鄒家華(中國人大副委員長)題寫館名。沈壽藝術館從1992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佇立在濠河畔。

南通紡織博物館位於南通市城區東南文峰古塔旁,占地近三十畝,分主館與輔館兩部分。

南通建築博物館建於1992年。位於南通建築中等專科學校內。是我國的第一座建築博物館。它陳列有我國古代和近代的建築史料和實物。

南通博物苑是綜合性博物館。光緒三十一年十二月九日(1906年1月3日),張謇又將興建中的公共植物園規劃為博物苑,占地23300平方米,後擴大為71800平方米,建立了中館、南館、北樓和東樓。苑內有4個陳列館,陳列自然、歷史、美術、教育四部分文物與標本。中館為三開間中式平房,上部加蓋一間二層尖頂小樓。南館平面凸字形,為一座西式二層樓房。北樓為五開間二層中式樓房。東樓為一座中式樓房。苑內種植樹木花草,飼養鳥獸,並有亭榭假山荷池等園林建築。1912年改稱南通博物苑。

地方特產

文蛤

文蛤號稱天下第一鮮,又名花蛤,屬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真瓣鰓目、簾蛤科、文蛤屬。其貝殼略呈三角形,腹緣呈圓形,殼質堅厚,兩殼大小相等,喜生活在有淡水注入的內灣及河口附近的細沙質海灘。

鰣魚

鰣魚古稱“魱”。形秀而扁,似魴而長,長約70厘米,銀白色,腹部具棱鱗。一般三四齡成熟,春夏之交,溯江而上,主要產於南通的長江入海口到南京燕磯一帶的下游地段。

黃魚

黃魚,是中國最重要的經濟魚類,是“鰣、甲(長江鱘)、鯧、黃”四大名貴魚類之一。大、小黃魚頭部都有一對晶瑩潔白的耳石,是黃魚屬中血緣接近的兩種魚,但在外形、肉質、習性、產地等方面都有區別。

江蘇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南通市縣級行政區劃

行政單位地名
市轄區崇川區港閘區
縣級市啟東市如皋市通州市海門市海安縣如東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