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

山神

山神,是人們對山體的一種宗教圖騰,古人往往將巨大山嶽神秘山川神化而加以崇拜。從山神的稱謂上看山神崇拜極為複雜,各種鬼怪精靈皆依附於山。最終,各種鬼怪精靈的名稱及差異分界都消失了,或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互相融合了。演變成了每一地區的主要山峰皆有人格化了的神居住,這種神即為人們所傳說的山神。

基本信息

簡介

山神山神

古人將山嶽神化而加以崇拜。從山神的稱謂上看山神崇拜極為複雜,各種鬼怪精靈皆依附於山。最終,各種鬼怪精靈的名稱及差異分界都消失了,或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互相融合了。演變成了每一地區的主要山峰皆有人格化了的山神居住。《禮記·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虞舜時即有“望于山川,遍於群神”的祭制,傳說舜曾巡祭泰山衡山華山恆山。歷代天子封禪祭天地,也要對山神進行大祭。祭山時大多用玉石和玉器埋於地下,也有用“投”和“懸”的祭法,即將祭品雞、羊、豬或玉石投入山谷或懸在樹梢。

中國是一個多山國家,有許多舉世仰望的名山勝景,諸如冰雪亘古、翹首宇外的喜馬拉雅山,金芙蓉、天下奇的黃山,頂天立地的五嶽,香菸繚繞的四大佛山,以及武當山、廬山、井岡山、武夷山、雁盪山、太行山、長白山等,不可勝數。成書於春秋末年的《山經》,記載了大山447座。如果連小山算上,它所提供的總數字為5370座。顯然,這不是一個準確數字,但用它來說明中國的山多,卻是不成問題的。據統計,山占中國總面積的33%,可見中國的確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山國。
中國人把“山”看作是祖國的一種原始象徵。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岳飛《滿江紅》云:“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山”由祖國的一種原始象徵,又進而延伸為國家政權的一種原始象徵,直到現在,一些人還把歷史上奪取國家政權的戰爭,稱為“打江山”,把皇帝的統治叫做“坐江山”。
山在中國人心目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古代中國。山也受到特別崇拜。山在中國先民的宇宙觀中,占有類似於皇帝在人間所具有的那種統治地位,它們保持著宇宙的秩序與持久性。對“五嶽”的崇拜,一直延續到現代。從遠古時代起,人們就向這五座山貢獻犧牲。“五嶽”代表著“五方”:東嶽泰山在山東;南嶽衡山在湖南;中嶽嵩山在河南;西嶽華山在陝西;北嶽恆山在山西。這五座山都長滿樹木,這在中國的山中是很少見的,在山頂都蓋有道教的廟觀。與五嶽相似,還有一些對佛教特別崇奉的山,如四川的峨嵋山等。
在中國,幾乎大多數山上都有凶神。在中國北方後來的信仰中,還認為死去的人靈魂也住在山上,所以將獻給死人的貢品也送上山。中國古人還把山崩看作是皇帝即將死去的確鑿象徵,因為山與皇帝是相互聯繫,相互感應的。這正如《抱朴子·登涉》所云:“山無大小,皆有神靈。”而且,這些山神皆主掌著人類的吉凶禍福。

傳說

在中國,有關山神的傳說淵源流長。成書於二千多年前的《山海經》,就已記載了有關山神的種種傳說。《太平廣記》里也收錄了大禹囚禁商章氏、兜廬氏等山神的故事。《五藏山經》里還對諸山神的狀貌作了詳盡的描述。

祭祀山神

山神山神

在今日藏地,不少地方還保留著祭祀山神的風俗,如在川北阿壩州汶川,不少藏族寨子都有自己的山神,各寨子都有自己祭祀山神的一套儀規;在川西甘孜州的石棉,每年臘月十三開始的喚山節即為祭祀山神的節日,整個祭山活動要持續三天。當我從康定坐長途汽車去色達的路上,沿途經過幾座高山之頂時,車內不少藏民都將頭伸出車窗大聲叫喚,並將撕碎的白紙、白布條等物扔出窗外。在山頂上,往往已積蓄了許許多多這樣的白紙、白布條,隨風一吹,盤鏇升騰,直衝雲霄。藏民們以這種方式表達對山神的敬畏和禮拜。

少數民族信奉的山神和神山

梅山神梅山神

在中國北方少數民族中山神崇拜占有顯著位置。普遍信仰是山神賜給他們多種多樣的獵物,供他們享用禽獸美味和穿著結實保暖的禽獸皮毛。蒙古族在祭山神祝禱詞中就讚頌神聖的阿爾泰杭愛山,祈求它賜給珍貴的鹿、貂、猞猁和黃羊、灰狼。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有一個共同的山神,神名“白那查”。他們認為山林中的野禽走獸都是山神飼養的畜禽。凡遇到高山峻岭便認為是山神棲息之所,常於林中大樹上刻畫山神像,用獸肉血致祭。行獵入山林後,保持靜默,以防驚擾山神。蒙古族有祭神山的傳統,在《蒙古秘史》中就記載著對北方名山不而罕·哈勒敦山朝日祭拜的歷史。蒙古人供奉的神聖之山尊稱做“海爾罕”,是對所有神山的敬稱。除了祭杭愛山,還有祭肯特山、唐努烏拉山、薩顏山。杭愛山主峰奧特岡騰格里終年積雪,高可及天,人們尊稱它為“最年幼的天”。蒙古薩滿(“波額”或“博”)有朝山傳統,認為所有神山都有自己的守護神靈,蒙語稱“翁袞”。阿爾泰山的翁袞神靈是“雪峰海爾罕”,受到朝拜,還傳說山頂有銀水湖,湖中有檀香樹。在不而罕·哈勒敦山上也有自己的翁袞神靈,被人們朝拜。滿族有崇拜長白山神的傳統,早在先民女真人時代就祀奉長白山神,女真金王朝和後來的滿族皇朝都曾冊封過長白山神,並於春秋兩季舉行隆重望祭。滿語長白山神名為“果勒敏珊延阿林恩都里”。在赫哲族的薩滿神歌中有不少山的專司山神,如南山高峰的白老太太女神叫鮮根瑪瑪;北海山頂的黑老太太女神叫薩哈克衣瑪瑪;南海高山神是庫查卡瑪發和庫查卡瑪瑪對偶神,朝鮮族在古老的《檀君神話》中,崇拜高山守護神,認為是天神之子降臨高山後做了山神。如天帝桓因之子桓雄降在太白山頂,其子檀君成為阿斯達山神。朝鮮族靠山的村莊都設在山神堂舉行祭祀,祈求風調雨順、人畜平安。在東鄉族民間信仰中,崇拜積石山神和太子山王、以及神奇的葡萄山和高陵峙,流傳著動人的神話。柯爾克孜族尊崇高山為民族保護神,尊稱為父親,並認為太陽也敬重高山,每天把最早的陽光先獻給高山。塔吉克族崇拜冰川高懸的慕士塔格峰,尊稱它為“冰山之父”,認為那裡有女神主宰。土族在神話中崇拜思不吾拉神山,認為是這座神山供給土族人穀物、弓箭等取之不盡的財富。維吾爾族崇拜自己的古老山神塔格騰格里。哈薩克族尊崇自己的山神塔吾依葉,崇拜高高的天山,稱為“騰格里”山。
在中國南方少數民族中,山神崇拜同樣是至為重要的信仰形式。海南黎族崇拜黎母山。早在唐代史志典籍中就記載,黎族的“黎”,就是“山嶺”的俗稱。如《太平寰宇記》和《廣東通志》中都記述海南“俗呼山嶺為黎”。據神話傳:天雷攝卵在山中,生一女,為黎族之始祖,從此稱黎母山。黎族崇拜此山與始祖神崇拜相複合。黎族還崇拜五指山神,他們認為此山是遠古創世的大力神,唯恐天塌,撐開巨手把天擎住,五指才化為山。壯族、侗族也都分別有本族崇拜的山神。貴州侗族居住的聖德山、金鳳山、黃哨山、都是侗族神山聖地,每年六月分別有民眾朝山拜神。侗族進山伐木、狩獵、墾荒,事先都燒香焚紙求山神準許,否則將會招來災難。布依族有傳統信仰節日三月三祭山的活動。是以村寨為單位的祭山神儀式。各戶男家主聚於寨中廟裡,宰殺豬雞,拈香祭酒,擺設供品,由祭司布摩主祭。祝辭中稱山神為“山王菩薩”。祈求五穀豐登,人畜平安,驅除邪惡。祭山當日禁外人入寨。貴州扁擔山是布依族信仰聖地神山,認為此山是一條吉祥神龍。至今當地布依族過騰龍節就發源於此。布朗族崇拜的山神據傳也是龍,布朗語稱龍為“雅”。山神是布朗人敬奉的最大神靈,神名叫“叭呀底卡”,每年由部落頭人“召曼”主祭四次,殺雞做祭品。又傳說此神吃獸吃人,人們必須常常敬獻祭品,又說此神常變成老虎現形。哈尼族認為山神是最具權威之神,能操縱穀物豐歉與人畜安危。像雲南紅河縣最險峻的阿姆山、被周圍幾千戶哈尼人尊稱為“米最”,即“山大王”之意,分東、西、南三片致祭山神,哈尼語稱祭山神為“波突”,祭物有牛或羊,雞、糯飯;殺牛後剔淨牛肉,保持完整骨架,蒙上牛皮,做向阿姆山遙望狀,藉此防水、雹、風、蟲等災害及野獸侵害。把山神看做是狩獵保護神的民族,帶有普遍性。傈僳族信奉的山神阿的,是統管深山中虎、豹、狼、鹿及野牛羊等動物的神,獵手出獵前拜祭山神。基諾族崇信的山貝神叫做“啦特伊叟”,是主管野獸專司狩獵的女神,又稱獸貝神,可化做貝殼顯靈附在巫師“白臘泡”身上,人們祭此神求行獵成功。仡佬族崇拜山神有特定的祭山節,每年們祭此神求行獵成功。仡佬族崇拜山神有特定的祭山節,每年農曆三月三各村寨在寨邊高大常青的“獻山樹”下舉行。集體祭山,殺豬宰羊,分戶祭獻,殺公雞供方肉及酒飯不等。有的地方在當日清晨,全寨男人進山圍獵,如獵獲野羊,就獻給山神為祭物,否則殺家羊致祭,祈求大吉,儀式由祭司主持。白族信奉的本主神中有“雌吾”和“島鎖”二神,“雌吾”是白語“紅雲”,“島鎖”是白語“大山”;這是一雙主管狩獵的對偶神。另外白族還敬奉點蒼山的兩位山神,有山神祠享祭。還有的白族在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舉辦酬山節,選吉日,人們盛裝登高山用酒飯菜餚供祭和酬謝山神的恩賜和保佑,十分熱烈隆重。苗族、土家族也十分敬奉山神,他們都分別崇拜梅山神;苗族傳說梅山神是七兄弟,都是好獵手,被稱為獵聖。祭時在入山口處焚香紙,獻酒肉,忌有人驚擾。土家族的梅山神是女獵神,她降伏了山上野獸,並把禽獸等驅趕到供奉她的獵手近旁,保佑獲獵勝利;如不祭女山神,認為會遭致墜崖獸傷。苗族還崇信飛山神,是一雙水神山神的組合神,山上有飛山廟,苗人入山行獵先祭祀飛山神,求開恩助獵,祭物儉樸,儀式鄭重。怒族、基諾族也分別都有祭山拜山神的傳統習俗。
有些地區的少數民族深受本民族古老原始宗教影響,民間的崇拜山神也有了特色。如藏族原始宗教苯教,是以崇拜自然神為特色的古老民間宗教;尤其重視對神山的崇拜。他們崇拜的神山很多,其中除了各寨擁有各自的神山,如四川汶川草坡十一寨神山等以外,苯教藏區還有著名的大神山。如大小金川的墨爾多神山等,松潘黃龍寺的雪寶鼎神山藏語稱“哈肖東日”,是“東方海螺山”的意思。據傳此山是觀音菩薩的侍童吹的海螺化成的一座寶塔,被教祖東巴雪洛罩上水晶後變成,周圍有武士、僧人化成的三座小雪峰。每年農曆六月十日,這裡有神山廟會,屆時藏族及遠近的各族民眾前來朝山趕會,祭山神,求福。

藏族山神信仰

山神山神
在藏族地區,不論是苯教信徒,還是藏傳佛教信奉者,一般都認為神靈聚族而居,且多在高山之巔盤踞。所以藏區境內的高山便成了神話中山神的住處。大山有大山神,小山有小山神。這些山神不僅各有各的來歷,而且還各有各的形象和作用。膜拜它供奉它,它就能讓你心想事成:長者健康長壽、小伙子更帥、姑娘更美麗、放牧者牛羊成群、務農者人壽年豐。

藏北牧區的一位老牧人說:山神之所以能受到人們的崇拜,是因為它能呼風喚雨,下雪和冰雹,能保佑我們平安健康,牲畜興旺,它也能降災降難,危害我們。山神像天、地一樣不好不壞,亦好也壞。我們敬重它、懇求它、拜服於它。山神比任何一種神靈都更容易被觸怒。凡是經過高山雪嶺,懸岩絕壁,原始森林等地方,都必須處處小心,最好不要高聲喧譁,大吵大鬧,否則觸怒了山神,立刻就會召來狂風怒卷,雷電交加,大雨傾盆,泛濫成災;若是冬天,就會風雪瀰漫,鋪天蓋地,因此,山神被尊為靈驗的神。同時山神經常以騎馬的獵人形象巡遊在高山峽谷之中,人很容易面對面地碰到他們,一旦觸犯,輕者患病,重者死亡。

在藏族先民的原始自然崇拜中,對山神的崇拜尤其突出,甚至可以說它是藏族原始崇拜的基礎。先民們認為藏區的任何一座山峰都有神靈。這些神祗和精靈主宰著人們的吉凶禍福。這是由於藏民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青藏高的特定地理環境所決定的。高原多山,崇山峻岭幾乎比比皆是,那些險峻的山巒,都被視為有神祗和精靈存在。我們知道,自然崇拜的對象,是以直接為人們感官所覺察的自然力和自然物為崇拜對象的,這就是藏族先民之所以對山神特別崇拜的原因。即使在後來,當佛教傳入藏地,全藏區政教合一的時期,山神在藏區的民間,仍是人們主要信仰的神靈。

山神山神
在藏族先民的心目中,山神是享有很大的權力的,它主宰著風雨雷電、狩獵、採集的豐歉。不過這種權力的賦予,是隨著社會生活發展而逐漸擴大的。在原始宗教形成時期,由於高原氣候多變,多有雪雹之災,藏族先民便認為,這是山神在雲層中吐毒水而形成的;狩獵和採集的豐歉,都是山神的懲罰和賜予。到今天藏族的某些禁忌,仍與山神的喜怒有一定關係。例如人們路經高山峽谷,懸崖絕壁和原始森林時,是不能大喊大叫,高聲喧譁的。到了吐蕃王朝止貢贊普(公元前200年)時代,由象雄傳來已初具教義的苯教,便把藏族先民原始自然崇拜中的山神,吸收為自己的神祗,所不同的是苯教賦予了這類神祗更大的權力,名稱也與苯教的“念神”合二而一或被取代。按苯教徒的解釋是:“山神之所以成為念神,是因為山是念神附著之地”、“念神的根基雖在空中和光明之處,但其主要的活動場所在高山峽谷之中。到這時的念神,已不僅止於山神時代的主宰風雪冰雹和狩獵、採集的豐歉,它還主宰著天時地利的順逆,生物的興衰繁減,人們的安危生死,甚至瘟疫的傳播和消除也劃歸到它的職權範圍。

根據藏族民間的傳統信仰,認為藏地有四大神山:衛藏地區的神山雅拉香波;北方羌塘的神山念青唐拉(即念青唐古拉);南方神山庫拉日傑;東方神山沃德鞏甲。這四座神山是藏區神山的代表,是佛教傳入以前藏族原始信仰中崇拜的山神。四大山神與其它五座著名山神組合在一起,組成山神體系的核心,稱為“世界形成之九神”。九位山神是沃德鞏甲、雅拉香波、念青唐拉、瑪卿伯姆熱(即阿尼瑪卿山)、蛟卿頓日,岡巴拉傑、雪拉居保、覺沃月甲、西烏卡日。除此之外,由於地理環境的不同,各個地區還有自己特定的山神。例如,藏族果洛部崇拜的大山神年保玉載匝日,西藏西部的山神岡底斯,定日地區的長壽五姊妹女山神等等。

阿尼瑪卿山神話

山神山神
關於山神的神話頗豐,現就以阿尼瑪卿山神話為例記述於下:

從前有一個叫俄德鞏甲的老人,為了使藏區百姓解除災難,讓他們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便派他的八個兒子去幫助他們,七個兒子去了藏北和康巴,老四被派到安多去。臨別時,老人對老四說:“兒呵,這次出遠門,任重道遠,一定要多多保重。千萬記住對頭上有辮子的人要有慈父一般的感情;對背上有裝飾品的人要有慈母一般的感情;對與你同齡的年輕人要有兄弟一般的感情,只有具備這三樣,你才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只有得到安多人的信任和幫助,你的事業才會成功。”並相約在藏曆馬年父子在安多相會。拜別父親後,小伙子日夜兼程風餐露宿,翻過九十九座大山,涉過九十九條大河,穿過九十九個大草灘,風塵朴朴,來到了安多。安多地區由於妖魔作怪,連年受災。夏日裡洪水泛濫,山中猛獸出沒無常,壞人伺機殘害百姓。妖魔所到之處,鬼哭神嚎,禿鷹低鏇,屍骨遍地,慘不忍睹。小伙子牢記阿爸臨行囑託,尊老愛幼,團結民眾,用他非凡的智慧和魄力,很快消滅了妖魔,降服了猛獸,懲辦了壞人,使安多地區的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後來受到百姓的愛戴和擁護,被推舉為安多首領。由於他的業績感動了天神,還被天神封為護法神,授權由他掌管安多地區的山河沉浮和滄桑之變。

光陰荏苒,不覺已到了藏曆馬年,父子相會的時間。

這一天,風和日暖,萬里無雲,當由一千五百名騎著降伏的各種猛獸,手持大刀、長矛的人身獸頭的騎士組成的隊伍,迎接沃德鞏甲來到黃河源頭時。安多各地百姓早已匯聚在宮殿四周迎候。見過大禮。沃德鞏甲舉目望去,一座九層白玉瓊樓屹立在面前,水晶的牆壁,金銀的屋頂,玉石的台階,珊瑚的房脊,瑪瑙的房梁,雕樑畫棟,豪華無比。下得樓來,沃德鞏甲父子依次就座,略事休息,即來到殿外與百姓相見,眾百姓拿出新鮮的糌粑,剛打出來的酥油茶,剛出鍋的羊肉、血腸、熱氣騰騰的煮蕨麻,香噴噴的青稞酒獻給沃德鞏甲父子。這時鼓聲大作,歌聲四起,小伙子和姑娘們跳起“瑪多果卓”,歌手們唱起讚美的頌歌。人們盡情地跳,盡情地唱,也唱不完沃德鞏甲父子的恩情。

忽然間,雷聲大作,雲霧四起,白玉瓊樓寶殿在雲霧中冉冉上升,轉眼間,一座冰雕玉砌的雪山拔地而起。

為了紀念英雄,當地百姓把這座雪山叫“阿尼瑪卿”,藏語,即大瑪氏先祖老翁神山。每逢藏曆馬年,人們都會懷著無限虔誠的心情,來到這裡參加由沃德鞏甲父子化身組成的“斯巴其合縣拉溝”(藏語,即開天闢地大神山)的聚會。

阿尼瑪卿山其他傳說

山神山神
阿尼瑪卿山(積石山)是當地人的稱謂,一般稱作瑪卿伯姆熱山神,又稱伯姆卿姆熱,位於青海湖南岸。據說,阿尼瑪卿山山神有三百六十個兄弟神相伴,簡稱三百六十個“瑪”,阿尼瑪卿山山神,被描繪成穿著裝滿寶石的供器護胸甲的金身,披白色斗篷,身上綴滿了各色寶石,右手揮舞縛有旗幟的長矛,左手腕搭了一個用鷹皮做成的口袋,騎一匹白馬,一說他騎的是一頭綠松石鬃毛的獅子。

雅拉香波山神

山神山神
雅拉香波山神,又叫斯巴大神雅拉香波,簡稱大神香波。
雅拉香波山神的傳說

雅拉香波山神的居住地在雅隆河谷的雅拉香波山上,它是雅隆河谷所有本地神和土地神的首領,後為蓮花生大師收為佛教的護法神。傳說它常以一個大白氂牛的身形顯身,從嘴裡不斷噴出雪暴,是一個軀體白如海螺,穿白衣服並化身獸形的神靈。它在“世界形成之九山神”中排在第二位,僅次於沃德鞏甲山神。敦煌古藏文手寫卷本中多次提到雅拉香波,說“雅拉香波乃最高山神”。

謝繼勝看法

山神山神、土地
謝繼勝先生認為:事實上雅拉香波並不是藏區較大的山脈,而主要是由雅拉香波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的。雅拉香波雪山所在的雅隆河谷,是吐蕃最古老的部落繁衍之地,是農耕區。根據原始人的思維方式,人總是首先注意到自己身邊的事物。他們奉為神靈的自然物,最初是以自己活動範圍以及視力所及的範圍開始的。河谷地帶的自然環境與古代雅隆部落先民的物質生產活動有直接關係,位於這一地區的山峰是該部落率先神化的對象。同時,由於雅拉香波雪山滋潤著雅隆的良田和牧場,人們直接從雪山獲得利益,從功利目的出發,雅隆部落奉雅拉香波為最大山神。此後,隨著雅隆部落與其他部落的交往聯繫和互相融合,雅隆部落自身也壯大起來,最後終於取得整個吐蕃的政權。因而他們崇奉的山神也就成了眾部落共同信仰的山神,而成為最高神靈。

山神的法力

山神山神
山神有無比的法力,可以摧毀岩石,引發洪水,甚至可以化身為白人與人交合生子。作為最高神靈,山神統領雅隆所有地方的保護神和土地神。雅拉香波山神有妻子兒女。山神的妻子叫朗勉托吉普玉,是天界女神的首領,一身淡紅色,右手持閃電,左手握冰雹,騎著閃電飛行。

青唐古拉山神

念青唐古拉山神,又叫唐拉雅秀、唐拉耶秀或雅秀念之神,它是大念青唐古拉山脈的

山神山神
統治神。這些山脈綿延幾百公里,穿過罕無人跡的藏北地區。念青唐古拉山神只是“十八掌雹神”的成員之一,不是十八雹神的頭領。念青唐古拉山神有三種身相,第一種是身穿白衣,頭戴白巾的白人,右手持馬鞭,左手持一短劍,坐騎是一匹白馬;第二種是身穿精玉做成的鎧甲,纏上黑熊皮,頭戴精玉做成有白沃圖案的頭盔,佩帶寒光閃閃的鐵劍,面色威嚴深沉;第三種是穿著水晶盔甲,揮舞一支白水晶長矛。

青唐古拉山神的祭祀和傳說

念青唐古拉山神是藏北念青唐古拉山脈的統治神,這位山神最初是作為雹神被人們認識的,是掌管冰雹的十八雹神之一。行人經過唐古拉山時,都要進行焚香祭祀,並向山神敬奉各種供物。在神話中,念青唐古拉山神還被認為是財寶的保護神。有一份藏文山神祈願頌文中說,念青唐古拉山神是沃德鞏甲山神與一隻玉鳥所生之子。是“念”神首領。山神所住的地方叫達姆秀那姆,如同綠玉一般的鷹在上空飛翔,那兒充滿了光明。就是冬天也如同春天一樣翠綠。念青唐古拉南緣有一個著名的湖泊叫納木錯,藏北的牧民認為納木湖裡的神女就是山神的妻子。

相關記載

藏學家格勒博士在其著作《藏北牧民》一書中撰文稱:西藏藏北民間信仰的崇拜中以神山最為突出。神山在牧民的思想意識中有著非常重要、神聖的位置。它是牧民們現世護佑之神。俗稱“域拉”,意為土地神。

對神山稱呼

山神山神
藏北安多地區的牧民對神山有以下幾種稱呼:“贊日”、“拉日”、或“習搭”等。岡仁波齊在藏北牧民心中具有重要地位。過去,安多多瑪部落的牧民常舉家成群結隊地前往岡仁波齊朝山,一去就是數月甚至幾年,一些人還在岡仁波齊一帶長期定居。這種集體的朝拜神山的活動甚至影響到噶廈政府在牧區的稅收,以至於黑河宗本曾專門責令瑪本去追捕朝山的牧民。朝拜比較著名的神山,在時間上有一定規矩。牧民一般在藏曆馬年轉岡仁波齊,猴年轉“雜日”。

轉神山的日子

每年藏曆七八月間,是安多多瑪牧民轉神山的日子,當地話稱之為“日蘇”,意為“祭山”。按照習慣,只有男子可以去轉神山,女人不能去。牧民一般在舉行賽馬會的日子裡轉神山。轉山前要請僧人念經,然後依順時針方向或騎馬、或步行轉神山。轉神山時要在山上煨桑,放置刻好的瑪尼石,並向神山獻哈達,還要向山上撒放酥油、奶渣、牛毛繩、藏刀甚至銀元、綠松石、珊瑚、瑪瑙等物品來敬神,據

山神山神
說十幾年前還可以在拉日神山上拾到銀元、藏刀等物品。

安多多瑪部落的牧民一般不在神山上打獵。雖然並沒有不允許在神山打獵的禁令,但是牧民們不願打,也不敢打。神山上的植物和礦物可以採集來做藏藥,據說製成的藏藥療效特別好。但上神山採藥前必須祈禱、煨桑。由於神山的山頂一般相當陡峻,還有積雪,所以一般也沒有人去攀登。據說有的牧民每天晚上要磕頭朝拜神山。

藏區的神話不是遙遠的過去,今天依然活在人們的心裡。你的足跡所到之處,隨處可見祭祀山神的神殿,隨風飛舞的經幡和芬芳四溢的桑煙。

在甘、青一帶藏區,每逢良辰吉日或喜慶之時,各家要派一人趕赴高山密林間,進行供奉、祈禱山神,這種祭祀山神的活動都是在豐收的秋季舉行。這一天,按照古老的遊牧民族的傳統,人們從各家收取糧油等食物,到野牧地上聚餐,用食品和犧牲供奉山神,祈求草木旺盛,牲畜興旺,最後就把供品象徵性地分給各家各戶。不僅如此,青海省黃南州尖扎縣境內有一座大山叫“夏吾崗”,當地人奉這座山為神山,不僅舉行祭山活動,而且當地

人的名字亦多取山神“夏吾”之名,如夏吾才讓,夏吾扎西,夏吾吉等,表示對山神的敬仰。

颱風山神

“山神”也是一種颱風的名稱,由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命名。該颱風的序號為1-14,英文名Son-tinh,中文名山神,名字來源於越南

中華民族文化

介紹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