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字

福字

福字,為形聲字,在漢語中,為幸福、福氣的含義。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也有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基本信息

簡介

貼福字貼福字

福字在現代漢語中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在古代,“福”字常常寫在一張張大紅色的斗方紙上,稱為“福字斗方”,福字能夠在中國民間長期傳承,最主要的原因是緣於“福”字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

由來

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桃符宜春貼。據《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鬥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鬥神,掛鍾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宋人將桃符上畫的鬥神改用紙印刷,演變為鬥神畫、年畫。而將桃符上題寫“吉祥詞”的形式,改為在紅紙上書寫、印製,則是“吉祥語”(包括福字)斗方的前身。據記載,南宋時就已經出現了題寫福、祿、壽、財、喜的斗方了。

“福”字斗方後來就演變為貼福字的風俗。

含義

福字福字

“福”字在甲骨文中是“兩手捧酒澆於祭台之上”的會意字,是古人祭祀活動的寫照。

在先秦時期,“福”特指祭祀用的供品,如《周禮·天官·膳夫》中有“凡祭祀之致福者”語,這裡的“福”指的是“胙”(zuò),是祭祀之後眾人分享的一種肉。

隨著歷史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實物層面上的“福”逐漸朝著抽象意義上的“福”演變,產生了兩方面的引申義:

1、引申為“庇蔭佑護”的意思。

以豐富的福物祭供神靈和祖先,原本的目的是得到更多的食物,捕捉到更多的獵物,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由此又逐漸地產生了祈求神靈庇佑的願望,“致福”成為人們希望得到神靈保護的行為。

2、引申為“幸福”的意思。

著名福文化學者觀同書法作品著名福文化學者觀同書法作品

這也是現代人通常所說的“福”。《禮記·祭統》中說:“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謂之備。”意思是福就是事事順利,所需要的全部能達到。《韓非子》卷六中說:“全壽富貴之謂福。”人民常說的“五福臨門”中的“五福”也在《尚書·洪範》中被提出:“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其中“壽”即長壽,“富”即富貴、富足,“康寧”指健康安逸,“攸好德”意為從善如流、修具好的品德,“考終命”指善終,古人認為只有行善好施的人才能善終。中國人所指的“福”的內容—個人的健康長壽、事業有成、平安順利,家庭的和睦、生活富裕、人丁興旺,社會的安定—大致便都包括在這五福的範圍之中了。

做個有“福”之人是每箇中國人一生追求和奮鬥的目標。過春節時家家戶戶貼“福”字斗方,正是這種求“福”願望和心理的典型反映。

觀同書法《福》觀同書法《福》

樣式

書法結構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青銅器銘文上,即已有不同結構的“福”字。

隨著古籀、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字型的出現,“福”字書法越來越多,越來越藝術化。

《百福圖》

後人集書的《百福圖》、《千福圖》則集中了“福”字的各種寫法,讓人美不勝收。《百福圖》有兩種形式:

1、以篆體為基礎的字字異形圖案,即民間流傳已久的“福”字圓形圖案,其字型造型穩重、均齊、端莊,極有意趣和韻味;

2、是以真、草、隸、篆百種不同寫法組成的矩形圖案。“福”字不僅是人們祈求平安、吉祥的物品,而且體現了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及各種變化。

剪紙

福字福字

也是“福“字藝術化中的一族。此外民間窗花中的福字,如“牡丹捧福”、“金魚多福”、“有鳳呈福”等等,都非常具有藝術性。

建築裝飾

一些建築物上的“福”字也往往被嚮往福的人們做了藝術化的處理。舊時北方有的有錢人家在影壁上書刻大型福字時,將其偏旁“示”變形成狗頭,名叫“狗頭福”,以取狗、勾諧音,寓意把福勾到家裡。

浙江紹興一帶民房,尤其是農村的住家,舊時人們特別喜歡在兩側山牆上角寫上大大的“福”字,白牆黑字,遠遠望去格外醒目。有的則把整個山牆用煙煤拌和膠水塗成黑色,留出白色“福”字,顯得更為突出。這種地地道道的民間風情,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寫在牆上的“福”字,字形往往生動多變,十分有趣。

有的在“福”字左右角畫上兩隻蝙蝠,寓意“遍地有福”;有的把“福”字圖案化,用鹿頭或壽星頭或桃子等吉祥紋樣組合而成,極富情趣和藝術化,寓含人們對福祿壽的追求和嚮往。

在江西贛縣白鷺鄉白鷺村的一家鍾氏居民的古牆上,保存了一幅明清時期留下的“福”字圖案。該圖呈正長方形,長約100厘米,寬約75厘米。鐫刻在主人廳前照壁的正中央。全圖筆力遒勁,流暢自如,展現的是一個書寫工整又顯靈活的“福”字。字的左上部分畫的是“回頭鹿”,下方連著一隻展翅的蝙蝠。

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福”字以前多為手寫,現在市場、商店中均有出售,因為它是一種吉利的象徵。

倒貼

福字福字

在傳統民俗中,只有3種情況才能倒著貼“福”:

1、有人家上年遇到大災大難,為了扭轉運氣才會倒著貼;

2、馬桶、腳盆、痰盂、垃圾桶上的“福”字倒著貼,意思是把不好的東西倒出去;

3、僅僅是為了討“口彩”。

典故傳說

傳說一

傳說,民間貼“福”之風開始於姜太公封神之時。各路神仙分派妥當,姜太公那醜陋、粗俗的老婆也伸手來討神位。姜太公無奈,便把她封為“窮神”,並規定凡是貼了“福”字的地方不能去。於是,老百姓便家家貼“福”、燃放鞭炮,驅趕這位不受歡迎的“窮神”。

傳說二

福字福字

“福”字倒貼在民間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

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傳說三

“福”字之所以倒貼,還傳說起於清代恭親王府。一年春節前夕,大管家按例寫了幾個斗大的“福”字,叫人貼於王府的大門上。有個家丁目不識丁,竟將“福”字頭朝下貼上。恭親王福晉十分氣惱,欲鞭罰懲戒。可這大管家是個能言善辯之人,慌忙跪倒陳述:“奴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喜慶之兆。”恭親王一聽覺得合情合理,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福到(倒)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沒學問的奴才,還真想不到有這種招式呢!”遂賞管家和家丁各五十兩銀子,這可真是因禍得福。

天下第一幅

康熙御筆天下第一福康熙御筆天下第一福

傳說康熙皇帝年幼喪母,由孝莊皇太后撫養長大。

1673年,正當康熙盛世的時候,孝莊皇太后卻重病纏身。康熙救祖母心切,化孝心於筆鋒,創造了震爍古今的“福壽”聯體字,然後徵召天下能工巧匠,把它雕刻在一塊大青石上,並背著這個“福”字碑前往祈年殿拜祭天神。

為示孝心,康熙大帝跪在“福”字碑上祈福,孝莊皇太后身體奇蹟般康復,康熙大帝將“福”字碑請回宮中供奉在佛閣。

乾隆繼位後,將“天下第一福”賜給自己的寵臣和珅,和珅命人運來幾千塊太湖石,在自己的府邸後花園砌成一條巨龍,這條龍的位置正好在京城的龍脈上,他將“天下第一福”藏在龍穴之中悉心供奉。

中華民族文化

介紹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