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村

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我們來到了這座海島的白沙村。 我們看到,儘管孩子們,在紅樹林中玩得很歡,但他們從不去驚擾這裡的小鳥。 這裡的漁民,喜歡用歌聲,來表達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大自然的讚美。

中國南部的紅海灣考洲洋內,有個小小的海島,島上居住著幾百戶漁民。他們與外界往來的交通工具,主要就依靠這條小小的渡輪。它就是廣東省惠州市
唯一的一個海島鎮——惠東縣鹽州鎮。
鹽州鎮歷史悠久。據考證,自明朝萬曆年間起,福建沿海一帶的漁民便陸續在島上定居。這個古老的烽火台,就是當年這裡一帶漁民,為防禦海盜入侵而建造的。今天,它成了歷史的最好見證人。
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我們來到了這座海島的白沙村。在村子周圍的淺灣內,生長著一大片茂密的紅樹林。連村裡的老人,也記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就有了這片紅樹林。總之,聽父輩們說,從他們出生的時候就有了這片林子。
紅樹林與鳥類有著密切的關係,在林子裡棲息著成千上萬隻白鷺,村裡的人,喜歡將這些形態酷似鶴類的鷺鳥,稱為白鶴。在中國傳統的意識里,松鶴延年是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他們又稱鷺鳥為吉祥鳥。
孩子們喜歡來這裡,觀察紅樹林種子,長出長長的胚根;觀察胚根,直接在果實萌芽,像動物懷胎形成幼苗雛形。特別是看到幼苗雛形墮入泥中,長成新的植株這一過程時,更增添了他們對這片樹林的了解。
我們看到,儘管孩子們,在紅樹林中玩得很歡,但他們從不去驚擾這裡的小鳥。或許,他們長期生活在這樣一個自然環境裡,造就了他們,自發保護生態環境的淳樸意識,與這些白鷺,產生了一種近似相濡以沫的情感。
這裡的漁民,喜歡用歌聲,來表達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大自然的讚美。這位在海上風裡來浪里闖的漁民叫蔡福,五十多歲,他的父親,是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二十多年前,他父親召集村裡的人,制定了保護紅樹林,保護小鳥的鄉規民約。年長日久,村裡的人已經相約成俗了。
在村里 我們發現,這裡的小鳥和漁民之間似乎有一種特殊情感,它們喜歡與漁民作伴。從清晨起,白鷺就陸續來到了海灘,來到了田野,來到人們勞作的地方覓食,和他們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共同享有大自然賜予的這方淨土,
這份祥和而生生不息。
傍晚的漁村是美麗的。夕陽慢慢鑽進了雲層中,它把輝煌美麗的影子,投在被晚風吹皺的海面上,撒下一片金光。出海打魚的人陸續回來了;外出覓食的鳥兒也歸巢了。晚霞映照下的紅樹林,猶如一幅瑰麗的畫卷,多姿多彩,充滿活力。
暮色從遠山慢慢襲來,很快就籠罩了這片村莊。漁村,在夜幕里,漸漸進入了夢鄉。漁火,星星,濤聲,在悠悠的漁歌聲中,溶成一個綠色的夢。在這個美好的夢境中,他們又將迎來一個新的早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