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山

恆山

恆山,亦名“太恆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1米。 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市區62公里。北嶽恆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為中國地理標誌,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 1982年,恆山以山西恆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北嶽移祀

恆山 恆山

恆山,古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明朝中期經多次爭辨,又曲陽之古 北嶽明末因邯鄲大地震軸射於曲陽,曲陽北嶽廟多數毀壞,於明末改封渾州天峰嶺為北嶽恆山,改封后一直未舉行祭祀。至清入關,順治帝正式祭祀於渾源北嶽廟。

第一次爭論:明弘治六年(1493),兵部尚書馬文升上疏,要求改祀北嶽河北恆山于山西渾源。禮部尚書倪岳則上疏予以反對。朝廷議定“仍祀曲陽,循依舊理”。

第二次爭論:明弘治十五年(1502),已升任吏部尚書的馬文升再次上疏,請改祀北嶽于山西渾源。複議期間,禮部尚書倪岳又一次給以駁斥。皇帝對禮部的複議批覆:“詔從之。”

恆山 恆山

第三次爭論: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戶科河南陳公上奏章請罷曲陽之 祀,又被朝廷否決。

第四次爭論:明萬曆十四年(1586),山西巡撫胡來貢請改祀北嶽於渾源。禮部禮臣沈鯉表示反對。

第五次爭論:同年(1586),即第四次交鋒之後,朝廷改封山西渾源玄岳山為北嶽,稱恆山。但這只是改封了北嶽恆山的主峰,國家秩典祭祀仍確定在河北曲陽。明後期遂出現“兩個恆山”之說。

第六次爭論:清順治十七年(1660),刑科給事粘本盛上奏朝廷,要求改祀。其觀點與明代馬文升一致,但這次順治帝卻御批“移祀北嶽於渾源”。自後再不見反對此事的奏摺。

主張改祀到渾源的一派,理由主要有三:北嶽恆山和祭祀北嶽的地點應在國都北方,而當時祭祀北嶽的恆山是河北大茂山,祭祀地點在曲陽北嶽廟,均在國都之南,與京城方位不符;改祀到山西渾源,是因渾源曾為恆陰,為恆山陰面,恆陽、恆陰“皆指恆山”,渾源又比曲陽在國都偏北;還有交通不便及官宦個人意願。反對改祀的一派,主張仍在河曲陽北嶽廟祭祀。強調既然“恆陽、恆陰,皆指恆山”,何必改祀。他們運用大量“改都而不改岳”的歷史事實,並引經據典地對改祀派給予反駁,以維持幾千年歷代中央政府在河北祀岳的歷史慣例。

從明代開始的改祭爭論一直延續到清初順治年間,祭祀北嶽的地點才由河北曲陽移至山西渾源,封祀合一爭論就此落幕。從此山西渾源就成了國家祭祀北嶽恆山的地方,享受曾經古北嶽(今河北)時的政治待遇。

明清歷史

恆山 恆山

明朝中期出現北嶽改祀之後建北嶽廟,清代時恆山已經寺廟群居,規模很大,人們稱之為“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二廟”。後來遭到破壞,所剩不多。恆山以自取景色美而著稱,歷來有恆山18景之說。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恆山後,把在恆山的見聞錄入《徐霞客遊記》中。

古人由此讚嘆恆山“危峰過雁來秋色,萬里黃沙散夕陽。”邊關要塞,古城峰煙。恆山因其險峻的自然山勢和地理位置的特點,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許多帝王、名將都在此打過仗,這是恆山的五嶽中最可引以為自豪的。並且將古代關隘、城堡、烽火台等眾多古代戰場遺蹟保存了下來。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恆山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境內,恆山景區面積147.51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區359.62平方公里,地理坐標北緯39º23´至39º44´,東經113º36´至113º57´之間。

氣候條件

恆山 恆山

恆山所在地渾源縣屬溫帶半乾 旱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短暫多晴。早晚溫差大。年平均溫度6.1℃,一月份最冷,平均為-12.7℃,七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1.6℃,四至十月平均氣溫7℃以上,是遊覽度假的適宜季節,遊覽時間可達210天。

水文特徵

恆山水庫 恆山水庫

恆山水庫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城南5公里,北嶽恆山腳下,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乾河上游渾河支流唐峪河上。總庫容1330萬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樞紐。水庫大壩從1958年破土動工,歷經四年而成。於1962年全部完工。大壩橫跨天峰、翠屏二山,將峽谷之水截於大壩之內。恆山水庫自1966開始蓄水以來,至2017已運行51年。

懸空寺位於恆山水庫壩區內,距大壩只有150米。懸空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懸空寺距離谷底80米,後因河床歷年淤積,寺離谷底僅剩58米。近兩年來,恆山景區管理部門結合世界遺產申報工作,對懸空寺大力進行環境綜合治理,清除恆山水庫、恆山隧道施工遺留的工程廢渣廢料及經年河床淤泥20萬立方米,懸空寺距離谷底的高度重新“回”到80米。

地質特點

恆山是經歷次造山運動和歷次地殼升降運動形成的一座斷層山,岩層為古老的寒武紀奧陶系石灰岩,距今已有五億年。基岩面積裸露,風化破碎嚴重,峰巒均呈尖形,溝谷切割較深,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整個山脈由東北向西南延伸數百公里,被譽為“峙中華之坊表,鞏神京之翊衛”的寒疆第一山。恆山山脈始於太行山,橫跨塞外,東連燕山,西跨雁門,南障三晉,北瞰雲代,東西綿延五百里(橫跨今山西寧武、朔州、代縣、應縣、繁峙、山陰、渾源、靈丘等縣),是海河支流桑乾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

地形地貌

恆山,中華五嶽之北嶽。其山脈祖於陰山,發脈於管涔山,止於太行山,沿東北走向蜿蜒而來,奔騰起伏,橫亘塞上,東西綿延五百里,錦繡一百零八峰。恆山主峰天峰嶺位於渾源縣境內,海拔2016.1米,號稱“人天北柱”、“絕塞名山”,疊嶂拔峙,氣勢雄偉,被譽為北國萬山之宗主。

旅遊信息

交通指南

恆山 恆山

飛機:

坐飛機的遊客抵達大同雲岡機場後,坐機場大巴至大同長途汽車南站,再由大同長途汽車南站乘客車前往恆山。

往返路線1:大同賓館—五洲大酒店—民航售票處(迎賓東路)—大同機場

往返路線2:人民路—勝利廣場-民航大廈-五一廣場-興工街-沙河口火車站-春柳—大同機場

火車:

乘火車的遊客抵達大同火車站後,再打車到大同長途汽車南站,再從大同長途汽車南站乘客車出發前往恆山。

從大同火車站打車到大同汽車南站約40分鐘,15元左右。

汽車:

從大同汽車站搭乘去渾源的客車即可到懸空寺,然後打車或步行前往恆山。車程約2小時。大同-懸空寺6:30-11:00每半小時一班,票價31元。恆山離懸空寺大約四五公里,打車10元左右。

先從大同汽車南站坐巴士到渾源,再打車前往恆山(50元左右),巴士運營時間為6:30-17:30。

包車大同各個景點分布得比較分散,景點之間的交通也不是很便利,建議湊夠四個人直接包車。大同-懸空寺-恆山一天價格大約在三百元左右,這樣可不必徒步或坐小黑車上下山,比較方便。

自駕:

去往恆山的自駕線路一般有以下兩個方向:

1.北京—恆山:京大高速—渾源西出口—恆山

2.太原—恆山:大運高速—渾源西出口—恆山

門票價格

景區 景點 單價(元)
翠屏山景區 懸空寺 旺季125元/人(門票25元 登臨費100元)
淡季117元/人(門票17元 登臨費100元)
天峰嶺景區 恆山廟群區 旺季47元/人(入山票17元 廟群票30元)
淡季43元/人(入山票13元 廟群票30元)
恆山索道 上行90元/人
下行80元/人
全程160元/人
縣城遊覽區 栗毓美陵 17元/人
永安寺17元/人

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

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以上門票價格信息參考資料來源 )

2018年5月19日(中國旅遊日)恆山景區天峰嶺景點、懸空寺景點免頭道門票;恆山天峰嶺廟群區遊覽費、懸空寺登臨費不免。縣城內永安寺、栗公陵景點門票全免。

1、縣級以上勞模、先進工作者憑本人榮譽證書免費參觀遊覽恆山天峰嶺廟群區。

2、恆山管委會幫扶貧困村:渾源縣田村、宋莊村民憑本人身份證免費參觀遊覽恆山天峰嶺廟群區。

售票時間

12月、1月、2月 上午8:30開始售票,下午4:30停止售票;

3月、4月、10月、11月 上午8:00開始售票,下午5:00停止售票;

5月、6月、7月、8月、9月 上午8:00開始售票,下午6:00停止售票。

(以上售票時間信息參考資料來源 )

旅遊貼士

1、恆山屬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多為晴朗天氣,早晚溫差大,年平均溫度6.1℃。

2、最佳旅遊特點:春賞桃花,夏、秋避暑,冬觀雪景。

3、由於恆山景區2018年夏季降雨頻繁,恆山廟群步游路極易落石,危及遊客安全,自2018年8月11日景區可能對步游道不定時地進行封閉。如封閉時,遊客可經索道上下。

主要景點

金龍峽

恆山 恆山

金龍峽,居於天峰嶺和翠屏峰之間,峽谷幽深,峭壁側立,石夾青天,最窄處不足三丈。這裡是古往今來的絕塞天險,交通要衝。北魏時,道武帝發兵數萬人,在這裡劈山鑿道,作為進退中原的門戶。宋代時,楊業父子在這裡以險據守,抵抗外族的侵入。金龍峽內,懸崖中腰有古棧道盤繞,名為“雲閣”。

恆山松

恆山松 恆山松

恆山松,風格別致,形狀奇特。其中,有四株形狀奇特的唐代古松,人稱這為“四大夫格”。這四株古松,根部懸於石外,緊抓岩石,傲然挺立,氣勢不凡,別具風格。

桃花洞

恆山 恆山

桃花洞古已有之,屬恆山“七宮八洞十五廟”之一,位於真武大殿後的恆宗峰上。洞口坐北朝南,高有丈余,寬近八尺,入深約15米。傳說,這裡是桃花仙女修行的所在。玉女原在王母娘娘蟠桃園值守,後下凡投胎到北嶽富戶人家,因素喜桃花,人稱桃花女。桃花女善禳鎮之術,常為百姓破解疑難雜症,故得百姓愛戴。

雖然桃花女的故事是傳說,但桃花洞外的奇花異景卻真實存在。這裡集中著大量恆山桃花群,歷百年而茁壯常新,清明前後桃花盛開,紅若香珠,燦若彩霞,點綴著山谷,傳遞著春意。

恆山雲

恆山雲海 恆山雲海

恆山雲,變幻無窮。出雲洞在后土夫人廟的不遠處山腰,晴日明朗,洞口寂靜,陰雨來臨,洞口便游出縷縷白雲。

恆山廟

恆山 恆山

恆山廟,以北嶽廟為首,穩坐於西峰之上,蒼松之間,或隱或露。懸空寺,為恆山第一景。民諺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說法。

懸空寺

懸空寺 懸空寺

恆山懸空寺位於山西大同市渾源縣,距大同市區62公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恆山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對懸空寺做過修繕,北魏王朝將道家的道壇從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設了懸空寺。

恆山懸空寺距地面高約50米,懸空寺發展了中國的建築傳統和建築風格,其建築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

懸空寺 懸空寺

建寺設計與選址,懸空寺處於深山峽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全身懸掛於石崖中間,石崖頂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傘,使古寺免受雨水沖刷。山下的洪水泛濫時,也免於被淹。四周的大山也減少了陽光的照射時間。優越的地理位置是懸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寺共有殿閣40間,表面看上去支撐它們的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實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而真正的重心撐在堅硬岩石里,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懸空寺建寺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狀態布置和建造寺廟各部分建築,將一般寺廟平面建築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體的空間中,山門、鐘鼓樓、大殿、配殿等都有,設計非常精巧。寺內有佛像八十多尊。

傳說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遊覽懸空寺後,在石崖上書寫了“壯觀”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稱懸空寺為“天下巨觀”。

恆山十八景

恆山十八景 恆山十八景

磁峽煙雨:即金龍峽,位於天峰嶺與翠屏峰之間,其間石壁萬仞,青天一線,在細雨濛濛時晴嵐縹緲,煙霧紛飛,妙趣橫生,澗底流水,奪口而瀉,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稱嘆“伊闕雙峙,武夷九曲,俱不足比擬也。” 龍泉甘苦:即苦甜井,位於白雲堂東側,有一玄武亭,亭內並列雙井,名玄武井。兩井只相隔一米,水質卻截然不同。一井水如甘露,清涼爽口;一井水味苦澀,人不能飲,人稱苦甜井。唐明皇親手賜匾“龍泉觀”,歷代遊客爭先品嘗龍泉聖水、恆山奇茶、求取吉利。

雲閣虹橋:即古棧道,位於金龍峽最窄處,南北交通要道。古人沿峽東崖絕壁間,鑿崖插木,飛架棧道,同時建有一座連線東西的高空飛橋,合稱雲閣虹橋,民間傳說是魯班的妹妹一夜所建。峽壁2017年還殘留著修棧道時的行行方窟。

虎口懸松:即虎風口與懸根松,在步雲路的石階風口上,人到此處,清風颼颼,松濤陣陣,猶如虎嘯龍吟,臨風屹立著一株參天古松即懸根松,根莖盤露,緊抱岩石,遮日留陰。相傳松根外懸是張果老拴在樹上的神驢受驚而拔起的。

果老仙跡:即果老嶺,位於懸根松北的登山途中,石徑上陷有行行小圓坑,形似驢蹄印,據說是張果老在恆山修仙時倒跨驢留下的蹄印。

雲路春曉:即步雲路,從岳門灣至恆宗殿,稱十里步雲路。舊時一里一亭,一步一松,亭亭不同,步步入雲。沿路有大字灣、四大夫松等景觀。

斷崖啼鳥:即姑嫂崖,又稱捨身崖,位於夕陽嶺中段極陡峭的一段山崖,傳說因姑嫂投崖而得名,姑嫂投崖後,小姑化作百靈鳥,嫂子化作找姑鳥,在捨身崖上綿綿雙飛。

危岩夕照:即夕陽嶺,位於果老嶺東側,是一段插入雲天的萬仞絕壁,面西峭立,每當夕陽西下,“餘暉反照千山色,滿峪參差入畫中”,奇光異景,令人神往。

金雞報曉:即金雞石,位於朝殿西古樓外,有一狀如古磬的青石,以石相擊,聲振幽谷,如金雞鳴叫,情趣絕妙。傳說是黃山雞吃了三茅真人失落的金丹而變。

茅窟煙火:即三茅窟,位於白虛觀紫微閣旁斷崖上,是三茅真人修仙得道處。傳說三窟有怪異現象,一窟點火,另兩窟冒煙,兩窟點火,另一窟冒煙,三窟同時點火,即三窟都不往外冒煙了,成了自然之謎。

奕台鳴琴:即琴棋台,位於會仙府西北處,有巨石迸裂,西南有條崖縫,沿石縫而上,陡壁高處有一片風蝕岩石,台上刊棋一局,崖壁上是雙鉤書“琴棋台”三個字,此處傳說是仙人對弈弄琴之所在。

玉羊游云:從朝殿瞭望東峰峭崖翠頂上,有白石累累如群羊吃草,在雲霧的推動下,別生情趣,稱為玉羊游雲。

脂圖文錦:即石脂圖,位於主峰東崖上,由五色卵石天然結成,約四尺見方。

岳頂松風:即天峰嶺,登上峰頂,極目不知千里遠,舉頭唯見萬山低,煙嵐縹緲,松濤貫耳,北國風光,氣象萬千,恆山十八景盡收眼底,吸引著萬千遊客前來觀光,北嶽恆山美不勝收。

幽窟飛石:即飛石窟,位於姑嫂崖北端,為一天然大石窟。據《尚書》載舜帝北巡,至恆山下,忽有一石從恆山飛來,墜於帝前,帝起名為“安王石”。五年後,帝又北巡至曲陽被大雪阻路,便望祀恆山,此靈石又飛到曲陽。窟內有寢宮、梳妝樓等。

仙府醉月:即會仙府,位於朝殿西側,為恆山最高廟觀,置身府院,如臨仙境,夜宿仙府,依欄望月,飲酒作詩,真有點起坐出世之感。傳說是仙人聚會之地。

紫峪雲花:即紫芝峪,位於恆宗殿東側,是一道草木叢生,曲折幽奇的溝峪。恆山舊志載,峪內長著靈芝仙草,為恆山的鎮山寶草,狀如雲錦,有起死回生,益壽延年之功效。後被明世宗皇帝採去十二株。

石洞流云:即出雲洞,位於紫芝峪東崖上,洞口上刻有“白雲靈穴”四字。傳說此洞深不可測,下通地海龍宮,白龍公子掌管北國雲雨,每逢降雨時,洞內吐出團團白霧,霎時風雨來臨,甘林遍野,俗話說:恆山戴帽,大雨必到。

景區特色

恆山 恆山

恆山風景區是國務院1982年公布的全國第一批44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據1984年規劃,全景區為4個等級的保護區和1個自然保護區。一、二級保護區面積為62.10平方公里,以雙峰並峙的天峰嶺和翠屏峰為中心,包括天峰嶺景區、翠屏峰景區、千佛嶺景區、溫泉景區和渾源城景點群;龍山一帶為自然保護區。

恆山主峰分東西兩峰,東為大峰嶺西為翠屏峰,兩峰對峙,風格獨具,斷崖綠帶、層次分明。金龍峽,居於天峰嶺、翠屏峰之間,峽谷幽深,峭壁側立,石夾青天,最窄處不過三丈。這裡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北魏時,道武帝發兵數萬人,在此劈山鑿道據守,作為進退中原的門戶。宋代,楊業父子在此以險為憑,抵抗外族的入侵。恆山景觀中,果老嶺、姑嫂岩,飛石窟、還原洞、虎風日、大宇灣等處,充滿了神奇色彩,還伴有優美的神話傳說。懸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觀中的奇景。苦甜井位於恆山半腰,雙井並列,相隔1米,水質迥然不同。一井水如甘露,甜美清涼、水井深數尺,取之不盡,可供萬人飲用,唐玄宗李隆基賜匾“龍泉觀”。另一井水苦澀難飲,成為鮮明對照。現苦井已封。恆山松,為恆山一景。“四大夫松”,古松根部懸於石外,緊抓岩石,傲然挺立,姿態雄健。在虎風門觀松,或立於丹崖上,或倒掛於絕壁問,如傘如翼如亭如龍如橋,千姿百態,儀態萬方。恆山雲,變幻無窮。出雲洞在后土夫人廟的不遠處山腰,晴日郎郎,洞口寂靜,陰雨來臨,洞口便游出縷縷白雲,引人遐思。

所獲榮譽

1982年,恆山風景區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1995年,恆山風景區被評為“山西省十佳旅遊景點”。

1999年,恆山風景區獲得“山西省五大著名特色旅遊景區”榮譽稱號。

2002年,恆山風景區年榮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保護措施

(一)保護目標

恆山風景名勝區管理體制,切實加強對恆山風景名勝區的統籌、協調和管理服務職能,履行好景區內的公益性、事務性等管理職能。成立恆山文化旅遊公司,作為景區的經營主體,做大做強旅遊產業。

(二)管理架構

1、管理體制

按照省、市有關旅遊體制改革精神,組建新的景區管委會,仍為大同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繼續委託渾源縣管理,負責恆山景區規劃、開發、保護、利用等管理工作。由原來恆山林場、文物部門和景區管理機構的多頭管理模式,變為示範區模式,按照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授權的要求,建立景區、林業、文物等職能融合統一的新的機制和管理模式。管委會的職責、內設機構等,由市編委另發檔案。

2、管理範圍

由2017年的22.73km2變擴展為122.38km2,其中,核心景區面積為42.16km2;包括天峰嶺景區、翠屏山景區,以及拓展的天賜溝片區、千佛嶺片區、王莊堡片區、凌雲口片區、神溪片區等景區。

(三)經營構架

組建大同文旅集團恆山文化旅遊公司,註冊渾源縣。實現管理權、經營權兩權分離和市場化運作。

1、組建方式

將恆山景區除投資文物、保護和修復資金以外的其他各項投資所形成的國有資產包括中央、省、市、縣各類政府性撥款、借款形成的國有資產,經審計機構認定後全部劃轉注入恆山文化旅遊公司,作為該公司經營性國有資產。

2、經營管理和文物保護資金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恆山風景名勝區保護條例》和省委、省政府晉發[2016]34號檔案有關規定:景區內經營管理權由市政府授權恆山管委會與文旅集團有限公司簽訂經營管理權委託管理協定,企業託管經營管理權後由文旅集團有限公司專業運營管理,採取多種行銷方式,擴大經營性收入,逐步形成不單純依靠“門票經濟”,實現其他旅遊要素均衡發展的產業鏈。文物和風景名勝區門票收入全部上繳渾源縣財政,主要用於文物和風景名勝區保護;經營性收入,專項用於景區旅遊產業的發展以及增加公司資本金。具體由市、縣財政部門參照國內其他省市的做法建立激勵機制和管理辦法。

3、人員安置原則等參照雲岡景區。

自然資源

動物資源

恆山國家森林公園 ,野生動物約有60多種,其中一類保護動物為金錢豹、黑鸛;二類保護動物為金雕、原麝;三類保護動物禿鷲、獵隼、石貂、豹貓。

植物資源

恆山國家森林公園 境內維管束植物有63科、233屬、407種,其中不乏有名貴中藥材。

森林資源

恆山國家森林公園 總面積為28274.3公頃(42.41萬畝),其中林業用地11243.3公頃(16.86萬畝),非林業用地17031公頃(25.54萬畝)。林地覆蓋率為26%,林木總蓄積30萬立方米。

山西名山漫話(二)

山西山地廣闊,且其中名山尤多。清光緒年間延聘名儒王軒、楊篤、楊深秀等編纂的《山西通志》中即曾說過:“晉,古稱負險用武之國,左太行,右大河,南連孟、懷,北通朔漠。其間名山大川,縱橫條貫,磅礴數千里,周回十餘郡,言形勝者,必首及焉。”在山西這塊古老土地上,名山文化不但歷史悠久,而且類型豐富多彩。

中國最美的十大名山

名山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具有反映時代的屬性。名山的審美觀指它的美學形象和美學特性。如由山、水、林、草等構成的自然美,包括形象美、線條美、色彩美、動態美、靜態美。2009年由《行游天下》雜誌社、搜狐旅遊等媒體及百萬網友,選出了中國最美的十大名山。

大同市著名旅遊景點

概況大同古稱平城、雲中,包括四區七縣,人口約260多萬。其地處大同盆地,晉、冀、蒙交界,內長城蜿蜒其南,外長城橫臥其北,東連太行,西臨黃河。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形成許多天然關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北方之重鎮。
在大同的歷史上,曾創造了許多燦爛的文化藝術,留下了眾多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氣魄雄偉的雲崗石窟,是世界文明的藝術寶庫,上下華嚴寺、善化寺、恆山懸空寺、九龍壁殿宇嵯峨,金碧輝煌。大同雖然地處塞上,其自然風光既不同於南國水鄉的花紅波綠,也不同於白山黑水的瓊枝玉樹。但她那獨特的天高雲闊的塞北風光,雄偉壯麗的重關疊嶂,古樸奇偉的巨剎危樓,也足以使人壯情抒懷,流連忘返。“人天北柱”的北嶽恆山,巍峨疊嶂的七峰山,臥龍望水的采涼山,奇景無限,大同的自然景觀豐富多彩。
景 點 趙武靈王墓 | 寶寧寺| 鎮子梁水庫遊樂場 | 跑馬梁 | 白登山 | 比丘尼曇媚造像記 | 封和要墓志銘 | 恆山壯觀碑 | 司馬金龍墓表墓誌 | 文徵明太湖詩碑 | 元淑墓誌 | 朱熹易繫辭碑 |冊田水庫 | 大同市博物館 | 大同火山群 | 鼓樓 | 觀音堂 | 華嚴寺 | 七峰山 | 采涼山| 塞外長城 | 善化寺 | 雲崗石窟 | 大同清真大寺 | 代王府九龍壁 | 北魏馮太后墓 | 觀音堂三龍壁 | 懷仁旺火 | 皇后之鄉 | 明代藩九墓 | 平城遺址 | 祁皇后墓 | 清李殿林墓 | 清任勇烈墓 | 司馬金龍墓 | 天竺廟五龍壁 | 文嬴湖 | 縣文廟五龍壁 | 縣文廟一龍壁 | 興國寺五龍壁 | 恆山 | 慈雲寺 | 大安寺 | 歸潛堂 | 覺山寺 | 龍山 | 懸空寺 | 應縣木塔 | 石柱山 | 水神堂 | 湯頭溫泉 | 文殊寺 | 永鎮寺 | 雲林寺 | 善化寺 | 珠海寺 | 麻莊漢墓群 | 靈丘古道 | 平型關 | 清栗毓美墓 | 清王萬邦墓 | 唐晉王李克用墓 | 陽高縣古城堡漢墓群 | 桃花山景區 | 曲回寺石佛冢 | 方山永固陵 | 雲崗國家森林公園 | 青檀自然保護區

中國五嶽

五嶽名稱所在省份
東嶽泰山山東省
西嶽華山陝西省
北嶽恆山山西省
中嶽嵩山河南省
南嶽衡山湖南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