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山黃芪

恆山黃芪

恆山黃芪來源於豆科植物膜莢黃芪或蒙古黃芪的乾燥根,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因主產於北嶽恆山山脈而著名。

基本信息

概況

恆山黃芪恆山黃芪
恆山山區,最適宜於種植黃芪,山下的渾源縣已成為我國的黃芪之鄉。恆山黃芪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中藥材,又是人們烹肉、泡酒、作菜、煮湯的佳肴。它的特點是條長順直,皮光纖細,色澤黃亮,粉性大,空心小,是國際市場上很受歡迎的“正北芪”。

恆山黃芪來源於豆科植物膜莢黃芪或蒙古黃芪的乾燥根,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因主產於北嶽恆山山脈而著名。黃芪是在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下,天然生長的一種綠色藥材,具有藥性強、品質純、粉性足、無污染等特點。據《中國藥典》記載黃芪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排膿、斂瘡生肌之功效。現代醫學表明,黃芪化學成份眾多,主要含有皂苷類黃酮類、多糖類及多種游離胺基酸等有效成份。是現代人生活中極其重要的綠色保健品。

功效

恆山黃芪恆山黃芪
補氣昇陽、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消腫、增強肌體免疫力,調節代謝等功能。既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又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本草剛木》把黃芪列為“本經上品,補藥之長”恆山正北芪具有條勻順直、皮嫩無叉、色澤黃亮,纖維細、含粉量高、油性大等特點。其北芪製劑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和代謝功能,對造血功能的恢復、心血管系統疾病以及腎臟疾病的治療均有顯著的療效,同時,對抗衰老抗病毒、抗癌均有抑制惡化的作用。

歷史

恆山黃芪產於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背陰山坡上,為山西著名特產之一。相傳有400年的栽培歷史。產品暢銷國內市場,並外銷近70個國家和地區。

生長環境

恆山黃芪恆山黃芪
黃芪,又稱黃耆,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莖臥地呈蔓狀,奇數羽複葉。夏季在夜間開出淡黃色成串小花,花落結莢。根甚長,即黃芪。每逢春秋二季為刨采季節。
黃芪性喜陰涼、乾燥,適長於砂質土壤和晝夜溫差較大的氣候條件。古人云恆山:“高侵霄漢,頂名天峰。”主峰為玄武,海拔2017米。此地無霜期短,晝夜溫差大,適合黃芪生長,數百年來,綿延不絕。恆山所在的渾源縣,被譽為“黃芪之鄉”。到80年代,僅渾源縣部分山區鄉村就已種植黃芪7000多公頃,提供商品黃芪達800萬公斤。這裡產的黃芪,條長而順,皮光纖細,色澤黃亮,粉性大,空心小;含有蔗糖、葡萄糖、澱粉、葉酸、甜菜鹼、膽鹼樹膠纖維素、多種胺基酸等物質,為藥用上品。
渾源地處山西北部,故渾源黃芪亦稱北芪。正北芪經加工切片為正北芪片,系精選上等原料——正黑芪原枝,經過刮皮、切片、剪邊、烘乾、分等、包裝等六道工序製成。加工後的產品為均切斜片,每片必須有皮有心,兩端成橢圓形,厚度不超過2毫米,長度適宜,成品外觀色澤光亮,精緻美觀。整個東南亞地區,除韓國以及香港能加工外,獨山西渾源特產。
作為藥物套用,黃芪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黃芪列為“本經上品”;《藥性歌訣》中說:“黃芪性溫,收汗固表,脫瘡生肌,氣虛莫少”。現代醫藥學稱黃芪味甜,性溫和,入藥為強壯劑,具有瀉明火、益正氣、壯脾胃、去肌熱、排濃止痛、活血醫瘡的功能。主治表虛自汗、氣虛內傷、脾虛泄瀉、浮腫及痛疽等症。

用途

北芪不僅是醫藥上品,也是可以用來烹肉、做湯、製作各種佳肴美食的配料。既可一飽口福,還有滋補祛病之功。山西名吃之一的頭腦,又稱“八珍湯”的一珍便是黃芪。當地百姓燉牛、羊、雞等肉食也常放黃芪。著名的黃芪羊肉湯是當地民間招待乘龍快婚的必備美味。
北芪除恆山有栽培外,繁峙、代縣、奇嵐、寧武、五寨和交城等地也產,只是渾源最負盛名。  

盤點山西省特產

山西,位於太行山以西,黃河以東,自古被稱為“表里山河”。山西的土特產繁多,較為著名的有杏花村汾酒、竹葉青酒、老陳醋、清徐葡萄、平遙牛肉、晉祠大米、沁州黃小米、恆山黃芪、長治黨參、柳林紅棗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