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羊肉湯

黃芪羊肉湯

黃芪羊肉湯,是山西省著名的傳統菜式,屬於晉菜。以羊肉為製作主料,黃芪羊肉湯的烹飪技巧以煮菜為主,口味屬於鹹鮮。黃芪羊肉湯的特色:綿爛酥軟,濃香爽口,鮮美異常。

菜品特色

黃芪羊肉湯 黃芪羊肉湯

食用:中餐晚餐

口感:綿爛酥軟,濃香爽口,鮮美異常。

做法

主料:羊肉(肥瘦)1000克

輔料:黃芪50克

調料:花椒2克 八角2克 姜10克 鹽10克 小蔥10克

烹飪方法

1. 將羊肉洗淨,切成3厘米見方小塊;

2. 羊肉塊放入燉鍋內,加入調料及黃芪,然後加入3倍於羊肉的水,用慢火燉爛即成。

製作提示

1. 黃芪用量,可根據肉量多少適當增減;

2. 大火燒開,撇去浮沫,轉用文火慢燉,約2小時左右即成。

家常做法

主料:羊肉(肥瘦)、黃芪

輔料:枸杞子、棗(乾)、姜

黃芪羊肉湯 黃芪羊肉湯

調料:食鹽

做法

1、將羊肉切成方塊,沖洗乾淨。

2、將羊肉放入煮鍋中,添入適量冷水。

3、放入料酒,煮開後小火煮約5分鐘,撈出用溫水撇去浮沫。

4、準備好黃芪,剪成小塊。

5、砂鍋中添入適量冷水,煮至水開。

6、放入羊肉。

7、放入黃芪。

8、放入薑片。

9、撇淨浮沫。

10、蓋上蓋子,小火,煮約2小時。

11、打開蓋子放入紅棗,再煮約25分鐘。

12、放入枸杞,放入鹽,攪勻後靜置一會兒,即可食用。

做法指導

羊肉(肥瘦)做法指導:

1. 煮製時放數個山楂或一些蘿蔔、綠豆、炒制時放些蔥、姜、孜然等佐料可去膻味;

2. 吃涮肉時務必涮透;夏秋季節氣候燥熱,不宜吃羊肉;

3.羊肉中有很多膜,切絲之前應先將其剔除,否則炒熟後肉膜硬,吃起來難以下咽。

黃芪做法指導:

1. 補氣昇陽宜炙用;益衛固表、行水消腫、托毒生肌宜生用。

2. 氣虛體弱,倦怠乏力,食少懶言者,宜與人參或黨參相須為用。

3. 若脾虛食少,便溏或泄瀉者,可與白茯苓、薏苡仁同用。

4. 體弱表虛,肌表不固之自汗,及虛人易感風邪者,宜與防風、白朮同用。

小貼士

1、第一遍煮羊肉的水很髒,不要食用,倒掉。

2、煮紅棗時可以根據棗的大小調整下時間。

3、最後一步時,靜置一會兒,可以使枸杞泡發變軟口感更好,湯也不會太燙。

4、這道湯應該算是藥膳了,所以最好根據個人體質,可以先諮詢中醫自己是否適合服用。

歷史文化

1. 恆山的黃芪羊肉湯,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遠近聞名,是渾源一絕。

2. 相傳400 餘年前,恆山人過著坑上沒席,牆上沒皮,食不果腹的艱難生活,不少人得了疾病。一天,一位白鬍須老頭來到恆山腳下的渾源城中給人們治病,他走到哪裡,就說到哪裡:黃芪是個寶,治病少不了黃芪加白朮,專門治肺癆黃芪、柴胡加升麻,治療腹瀉、脫肛有功效黃芪配當歸,補血益氣舒肝好黃芪、皂刺、穿山甲,療瘡膿瘍能趕跑。不久就不知去向。老人們覺得,這是八仙中的張果老現世。後來人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在內蒙古大青山上找到了黑色小粒的黃芪種子,使黃芪在恆山上生了根。恆山山區海拔1700~2400 米,砂質土壤,雨水少,氣候涼,晝夜溫差大,十分適宜黃芪生長,恆山黃芪大量上市,改變了恆山地區的貧困狀況。

3. 用恆山黃芪烹製的黃芪羊肉湯,酥軟綿爛,香味撲鼻,鮮美異常,是恆山地區民眾待女婿和遠方貴賓的必備佳肴。

營養價值

羊肉 羊肉

羊肉(肥瘦):羊肉性溫,冬季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而且還能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修復胃黏膜,幫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羊肉營養豐富,對肺結核、氣管炎、哮喘、貧血、產後氣血兩虛、腹部冷痛、體虛畏寒、營養不良、腰膝酸軟、陽痿早泄以及一切虛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補腎壯陽、補虛溫中等作用,男士適合經常食用。

黃芪 黃芪

黃芪: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和膜莢黃芪等的根。蒙古黃芪為多年生草本,生於山坡、溝旁或疏林下,分布於東北、華北及新疆、本期等地,在東北、內蒙古、河北、山西等地有栽培;膜莢黃芪生於向陽山坡或灌邊緣,或見於河邊沙質地。

適合人群

羊肉(肥瘦)適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體虛胃寒者;

2. 發熱、牙痛、口舌生瘡、咳吐黃痰等上火症狀者不宜食用;肝病、高血壓、急性腸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及發熱期間不宜食用;外感病邪,素體有熱者慎用。

黃芪適合人群:

表實邪盛、濕阻氣滯、腸胃積滯、陰虛陽亢、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者,均禁服。

食療作用

羊肉(肥瘦)食療作用:

羊肉味甘、性溫,入脾、胃、腎、心經;

溫補脾胃,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身體瘦弱、畏寒等症;

溫補肝腎,用於治療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冷痛、陽痿等症;

補血溫經,用於產後血虛經寒所致的腹冷痛。

中國古代醫學認為,羊肉是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益勞損、暖中胃之佳品,是一種優良的溫補強壯劑。

黃芪的圖片 黃芪的圖片

黃芪食療作用:

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

入氣分,可升可降;具有補氣昇陽,固表止汗,行水消腫,托毒生肌的功效;

具有內傷勞倦,神疲乏力,脾虛泄瀉,肺虛喘嗽,胃虛下垂,久泄脫肛,陰挺,帶下,吐血,便血,崩漏 ,表虛自汗,盜汗,水腫,血蓋,癰疽難潰或潰久不斂。

食物相剋

黃芪:黃芪惡白鮮皮,反藜蘆,畏五靈脂、防風。

營養成分

能量2045.56千卡 蛋白質190.5克 脂肪141.39克 碳水化合物4.36克 葉酸2.9微克 膳食纖維1.84克 膽固醇920毫克 維生素A237.4微克 胡蘿蔔素104.6微克 硫胺素0.51毫克 核黃素1.42毫克 煙酸45.17毫克 維生素C2.5毫克 維生素E2.72毫克 鈣85.7毫克 磷1467.76毫克 鉀2373.32毫克 鈉4740.87毫克 鎂209.98毫克 鐵23.66毫克 鋅32.34毫克 硒322.36微克 銅7.57毫克 錳0.78毫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