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墓

趙武靈王墓

趙武靈王(公元前340---前295年),名雍,戰國時趙肅侯之子,趙國的第六代國君。胡服騎射之來源。趙武靈王墓(山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代:戰國地址:靈丘縣城西1公里處門票:20元

基本信息

附近景點

代王府九龍壁雲岡石窟恆山懸空寺華嚴寺大同火山群 應縣木塔石柱山慈雲寺平城遺址鼓樓大同市博物館 善化寺 塞外長城 雲崗國家森林公園趙武靈王墓寶寧寺 鎮子梁水庫遊樂場 跑馬梁 白登山興國寺五龍壁覺山寺縣文廟一龍壁 比丘尼曇媚造像記 七峰山 朱熹易繫辭碑 縣文廟五龍壁元淑墓誌龍山桃花山景區 封和要墓志銘 冊田水庫 司馬金龍墓表墓誌 恆山壯觀碑 司馬金龍墓 觀音堂三龍壁 觀音堂 天竺廟五龍壁 懷仁旺火 清李殿林墓 明代藩九墓

門票

門票20元

交通

可以坐京原鐵路經過的火車在靈丘下車,坐面的1元到城區,包機動三輪車去

歷史

趙武靈王墓趙武靈王墓

公元前325至前299年,趙武靈王在位,他革新圖強,實行胡服騎射,為趙國開疆拓土,使趙由弱變強,在中國歷代帝王中,是一位頗有建樹的政治家、軍事家。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8)傳位給幼子何,即趙惠文王,自號“主父”,帶兵繼續開拓疆土,滅了中山國。惠文王四年(前295)主父與惠文王游沙丘異宮(河北平鄉縣東北滏陽河東岸),公子章爭位作戰敗北。公子成、李兌圍主父宮,三月餘餓死在沙丘宮。趙武靈王墓原占地6萬平方米,現保護面積為10900平公米。墓冢周長220米,高10米。明崇禎年間在墓南立石碑1通,並建有碑樓,高4米。 民國7年修葺,樹碑1通,築神道長246.67米。1984年四周築圍牆加以保護。墓園遍植樹木,墳丘綠草復蓋,使這座陵墓更加壯觀。 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在這裡築城設縣,因其墓冢,故名“靈丘”,以此紀念一代明君。

公元前326年,年方12歲的趙武靈王繼位時,正處在戰國中後期,列國間戰爭頻仍,兼併之勢愈演愈烈,趙國四面強敵環視,周圍被齊、中山、燕、林胡、樓煩、東胡、秦、韓、魏等國包圍著,時人稱趙為“四戰之國”。而國土中間又橫插著一個中山國。這箇中山國是白狄族建立的一個國家,曾經被魏將樂羊攻滅(參見魏滅中山之戰),後來因隔著其他國家不便控制,又讓中山國藉機復國。中山國橫在趙國中間,使其裂為以邯鄲為中心和代郡為中心的兩大塊,如梗在喉,趙國要想在諸侯中有所作為,就要首先消滅中山國。

趙武靈王生平

趙武靈王墓趙武靈王墓

趙武靈王雖然年輕,但勇力過人,頭腦聰慧。他知道,要想攻下中山,絕非輕舉冒進所能成功的,首先要建立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否則強敵環視,自然也就無暇內顧。因此他大打外交仗,先是與韓宣惠王會晤,第二年又娶韓女為妻,化干戈為玉帛。接著他避免捲入當時以齊楚一方和以秦魏韓為另一方的兩大暫時的軍事同盟的爭鬥中。

一次,秦武王打敗韓軍,攻下韓國的宜陽後,藉機造訪了東周,當年楚莊王僅僅是問鼎之輕重,這回秦武王自恃力大,居然把千斤重的周鼎舉了起來,可也五臟受傷,當夜斃命。武王無子,當時諸國之間都以彼此的王公貴族互為人質。趙武靈王聽到武王去世的訊息,馬上派兵赴燕,將武王的叔伯兄弟公子稷護送到秦國,奪了王位,是為秦昭王。昭王出於感激,自然對趙國表示友善,從而使當時最強大的秦國成為他的盟友。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親率軍進攻中山,開始還算順利,但不久便遭反擊,趙國的車兵和步兵被中山軍隊打敗,不但很快退回國境,連邊境重鎮郡邑也被中山攻占。連乘機攻打的燕人也被中山打敗。

趙武靈王認為要從根本上改變趙國被動挨打的局面,並除中山國這個“心腹之恩”,靠中原傳統的步兵和戰車配合作戰的方式是不能成功的,因為笨重的戰車只宜在較為平坦的地方作戰,在複雜的地形中運轉十分不便;眾多的步卒也無力對付那賓士迅猛,機動靈活的騎兵。必須學習諸胡的長處,壯大自己,才能免於被動挨打。只有以騎兵對抗騎兵,足增強趙國軍事力量的唯一出路。同時,只有改中原地區的寬袖長泡為矩農緊袖、皮帶束身、腳穿皮靴的胡服,才能適應騎戰的需要。由此可見,趙武靈王是一位雄才大略、氣魄宏大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趙武靈王墓趙武靈王墓

趙武靈王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大臣樓緩,樓緩當即表示同意他的想法。而後,他又召來相國肥義,向他討教此事是否可行,肥義鼓勵他說:“凡事不能遲疑,首鼠兩端必然一事無成。相傳舜曾向有苗氏學習過舞樂,大禹治水經過裸國,也隨之裸身,因此改裝易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只要利國利民,就應該堅定地去做。”肥義的話,堅定了趙武靈王的決心,他隨即找來一套胡服穿上,發誓道:

“我決心易服改裝,騎射教民,就讓世人都來笑話我吧!但是胡地和中山必歸我屬!”

由於胡服騎射不單是一個軍事改革措施,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移風易俗的改革,是—次對傳統觀念的更新,因此,在施行之初,除了百姓接受有用難外,朝廷內的牴觸情緒比很大。以公予成為代表的貴族官僚,抱著傳統觀念,拒絕胡服騎射。他們或公開反對,或稱疾不朝。群臣也都不願念穿戴胡服,怨言四起。在這樣巨大的阻力面前,趙武靈王沒有灰心,以堅定不移的信念,耐心說服教育,以理服人。武靈王數次拜訪叔父公子成,公子成被說服。和武靈王一起穿上胡服上朝,於是眾大臣見狀也紛紛效行。趙武靈王遂向全國下達“胡服令”,自上而下地改易服裝,教民騎射,推行尚武之風。

由於胡服騎射順應時代的要求和趙國的利益,符合人民抗拒強敵侵擾的願望,加上趙武靈王採取以服教育,白上而下逐步推廣的措施,最終在全國範圍內迅速展開。

趙武靈王墓趙武靈王墓

隨著軍事改革的發展,趙國的軍事力量迅速得到加強。公元前306年,武靈王親率騎兵襲取了中山國的寧蔑。然後北上大破林胡和樓煩諸部落,迫使他們北遷大漠,獻馬乞和,成為趙國藩屬。在攻占了原陽(今內蒙古呼和洽特東南黑水河南岸)設立“騎邑”,這裡草原遼闊,水草豐美,是一處良好的天然牧場,也是訓練騎兵的理想場所,加上這裡的人民素有騎射的習尚,容易取得成功,於是,此地便成了胡服騎射的試點。《戰國策》注云:“武靈王破原陽以為騎邑者,差始教一邑,然後行於境內。”

至於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是在全國普遍推行,還是僅局限於北方邊地的將士。史學界有不同的觀點。多數學者認為:“趙武靈王的軍事改革——胡服騎射,是在舉國上下軍民中普遍實行的。”起武靈王在推行胡服騎射的過程中,通過在全國,特別是在北方近胡地區人民中招募善於騎射的人,改組部分步兵為騎兵;收編邊地遊牧族的胡騎為途徑,迅速建立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並通過在代地經營胡馬和迫使林胡王獻馬等渠道,獲得了大批良馬,為騎兵部隊的建設提供了重要保證。

武靈王在進攻中山之前,採取了十分審慎的布置。派使臣同時出訪秦、韓、楚、魏,齊,調集部分兵力戒備邊境,以防不虞。武靈王吸取上次進攻失敗的教訓,這次他採用分路進攻的作戰方針。先遣兩軍由中山西部進攻,然後主力分成三路由中山南部五面突襲,很快就占領了中山大片國土。中山國被迫請和,割讓南部四邑。從前305年—前300年,趙軍先後五次進攻中山,最終滅掉中山。(參見趙攻中山之戰)從此,趙國合為一體。趙國成為唯一可以與秦國抗衡的大國。

此後武靈王在北方修築長城,置軍戊守,並實行進步的民族和睦政策,使邊地免除了林胡的侵擾,保護了邊地人民的生產和生活,鞏固了北方邊疆,加強了局部統?在北邊新開闢的地區設定了雲中、雁門、代三郡。解放內地依附於大夫的奴隸,讓他們充實九原等地,加速了封建化的進程,開發了廣大邊地。

胡服騎射的影響不僅局限於當時,它對以後中國社會的發展也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

武靈王改變胡服是出於騎射的客觀要求,但事實上,胡服不僅只適應於作戰的需要,它比中原原來的衣冠更便於人們的生產勞動與其他社會活動,從而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肋影響。胡服的優越性日益被中原人民所接受。武靈王倡導的胡服騎射對於此後中國的戰爭與交通也有很大的影響。春秋以前,中原地區的戰爭與交通皆用馬車。武靈王推行的騎射,推動了整箇中原騎兵發展,標誌戰車時代進入了騎兵時代,這在中國軍事史有著劃時代的意義。隨著騎射的發展,馬便逐漸用於騎乘,大大加強了各地區間的交往與聯繫,促進了各地間,尤其是中原漢族與邊地各少數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武靈王在以絕對優勢穩定了北方局勢後,便把主攻目標移到中原,以完成最終完成統一大業。他已經意識到,當時具有較強實力的國家只有秦、趙兩國,秦國是他的真正對手。於是他乾二十七年(前299年),打破了歷來固求死後站立新君的傳統,主動將王位讓給自己鍾愛的幼子趙何,即趙惠文王,而自己號稱“主父”。

他從繁瑣的政務中解脫出來,統率騎兵,準備從河套一帶南下襲秦。為了穩中求勝,武靈王冒著很大的危險化裝成使者入秦窺探秦王態勢,偵察關中地形,認真研究襲秦戰略。正當趙主父雄心勃勃之時,趙國內部發生了改變。由於在繼承王位的問題上,感情用事,優柔寡斷。最終被困死於沙丘。

影視形象

電視劇《大秦帝國之縱橫》 中劉天佐飾演趙武靈王

電視劇《東周列國·戰國篇》中李洪濤飾演趙武靈王

大同市著名旅遊景點

概況大同古稱平城、雲中,包括四區七縣,人口約260多萬。其地處大同盆地,晉、冀、蒙交界,內長城蜿蜒其南,外長城橫臥其北,東連太行,西臨黃河。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形成許多天然關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北方之重鎮。
在大同的歷史上,曾創造了許多燦爛的文化藝術,留下了眾多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氣魄雄偉的雲崗石窟,是世界文明的藝術寶庫,上下華嚴寺、善化寺、恆山懸空寺、九龍壁殿宇嵯峨,金碧輝煌。大同雖然地處塞上,其自然風光既不同於南國水鄉的花紅波綠,也不同於白山黑水的瓊枝玉樹。但她那獨特的天高雲闊的塞北風光,雄偉壯麗的重關疊嶂,古樸奇偉的巨剎危樓,也足以使人壯情抒懷,流連忘返。“人天北柱”的北嶽恆山,巍峨疊嶂的七峰山,臥龍望水的采涼山,奇景無限,大同的自然景觀豐富多彩。
景 點 趙武靈王墓 | 寶寧寺| 鎮子梁水庫遊樂場 | 跑馬梁 | 白登山 | 比丘尼曇媚造像記 | 封和要墓志銘 | 恆山壯觀碑 | 司馬金龍墓表墓誌 | 文徵明太湖詩碑 | 元淑墓誌 | 朱熹易繫辭碑 |冊田水庫 | 大同市博物館 | 大同火山群 | 鼓樓 | 觀音堂 | 華嚴寺 | 七峰山 | 采涼山| 塞外長城 | 善化寺 | 雲崗石窟 | 大同清真大寺 | 代王府九龍壁 | 北魏馮太后墓 | 觀音堂三龍壁 | 懷仁旺火 | 皇后之鄉 | 明代藩九墓 | 平城遺址 | 祁皇后墓 | 清李殿林墓 | 清任勇烈墓 | 司馬金龍墓 | 天竺廟五龍壁 | 文嬴湖 | 縣文廟五龍壁 | 縣文廟一龍壁 | 興國寺五龍壁 | 恆山 | 慈雲寺 | 大安寺 | 歸潛堂 | 覺山寺 | 龍山 | 懸空寺 | 應縣木塔 | 石柱山 | 水神堂 | 湯頭溫泉 | 文殊寺 | 永鎮寺 | 雲林寺 | 善化寺 | 珠海寺 | 麻莊漢墓群 | 靈丘古道 | 平型關 | 清栗毓美墓 | 清王萬邦墓 | 唐晉王李克用墓 | 陽高縣古城堡漢墓群 | 桃花山景區 | 曲回寺石佛冢 | 方山永固陵 | 雲崗國家森林公園 | 青檀自然保護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