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恆山[廣西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

王恆山[廣西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
王恆山[廣西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恆山,男,1965年4月出生,2000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現為廣西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有機化學和套用化學專業碩士生導師。廣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廣西壯族自治區“藥用資源化學與藥物分子工程”重點實驗室辦公室主任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創新金源單位“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實驗室副主任、廣西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超導核磁共振室主任。廣西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有機教研室主任。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王恆山1965年4月25日出生在北京,祖籍溫州永強三甲司南村(今龍灣區天河街道司南村),出生溫州的父親為華東師大植物學研究生畢業,母親畢業於北師大生物系。上世紀60年代,其父親回響號召赴青海支邊,在青海師院執教。後王恆山隨父母下放到格爾木,在建設兵團一個連隊上國小,國中以後才接受正規教育。受父母的影響,自小他對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高中二年級獲得全國首屆青少年科技創造發明比賽一等獎。1983年於青海師範學院附屬中學高中畢業,考取蘭州大學生物系,1987年本科畢業後考取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植物化學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任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植物化學研究室助理研究員。2000年在蘭州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2000年執教廣西師範大學化學院化學化工系,歷任副研究員、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教授、有機教研室主任等,目前擔任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藥用資源化學與藥物分子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助理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創新金源單位“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廣西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超導核磁共振室主任。2006年赴美國傑克遜州里大學作訪問教授。

研究方向

天然產物化學、手性化合物分離分析、藥物的結構改造。

主要貢獻

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際合作項目1項,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畫項目1項、廣西科學基金1項和廳級科研項目6項,參與國家基金與地區基金聯合資助重點項目1項,973計畫前期研究專項2項,完成廣西青年基金項目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1項。獲得廣西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第三完成人),獲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正在申報專利2項,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140餘篇,其中57餘篇被SCI、EI收錄。已培養碩士29名。

科研項目

1.源於松香酸的手性核磁共振識別試劑的設計、合成和套用(No. 20762001),19萬元,2008/1-20010/12,國家自然基金,主持。

2.廣西特有藥用植物的作用物質基礎和作用機理研究(No. 30460153),60萬元,2005/1-2007/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與地區聯合資助重點項目,主要參加者(第三負責人)。

3.基於廣西主產中藥活性苷類成分的新型抗腫瘤金屬基藥物的前期研究(No. 2007CB516805)。90萬元,2007/07-2008/12,973計畫前期研究專項,主要參加者(第三負責人)。

4.經血寧膠囊的工藝質量研究(No. 2006BAI06A18-14),70萬元(其中15萬元),2007/1-2009/12,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藥物化學工作負責人。

5.基於廣西主產中藥活性成分氧化阿朴菲生物鹼金屬基抗腫瘤藥物的前期研究 (No. 2009CB526503)。70萬元,2009/07-2011/12,973計畫前期研究專項,主要參加者(第四負責人)。

6.源於松香酸的手性核磁共振識別試劑的設計、合成和套用, 12萬元,2010/1-20011/12,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資助項目(2007228),主持。

7.奈及利亞植物Eb’amwonkho活性成分提取分離, $8000,2007/1-2009/12,國際合作項目,主持。

8.松香基手性識別試劑的設計、合成及其套用. 廣西林產化學品開發與套用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GXFC08-05),2008/7--2010/12,主持。

9.兩種天然黑色素的生產工藝研究及其理化性能、藥理活性(桂科能05112001-3B2),10萬元,2006/1-2008/12,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畫,主持。

10.毛葉兩面針中親水性成分的分離、純化及生物活性研究,5萬元,2007/1-2009/12,藥用資源化學與藥物分子工程廣西重點實驗室主任基金項目。主持。

11.松香基手性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手性分離中的套用(20362002),19萬元,2004/1-2006/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持。

12.功能性松香基吖啶類合成與套用研究,4萬元,2004/1--2006/12,廣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學術帶頭人資助計畫資助項目,主持。

13.樅酸衍生手性合成子的合成與套用(0229023),4萬元,2002/1-2005/12,廣西區青年基金項目,主持。

14.桂花果實主要化學成分的綜合利用研究(桂科自0832096)。王恆山、廣西自然科學基金,4萬元,2008/3-2010/3,主持;

15.兩面針生物鹼藥用植物資源及開發套用研究,5萬元,2005/1-2007/12,廣西師範大學重點項目,主持。

代表論文

1. 張業, 林寧, 童碧海, 潘英明, 王恆山 *.一些含氮雜環的脫氫松香酸甲酯衍生物的合成. 有機化學,2008, 28(11):1932-1936。

2. 馮少波,張業,周琪,李芳耀,潘英明,陳振鋒,王恆山 *。新型脫氫松香基苯並咪唑類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氯離子識別性能初探。化學學報 2008,66(12):1490-1496。

3. 楊林,唐蒞東,潘英明,王恆山 *,蘇桂發*,梁敏。含松香骨架的手性氮雜冠醚的合成及其在不對稱Michael加成反應中的套用。有機化學 2008,28(7):1250-1253。

4. 馮少波,雷茜,張業,王恆山*,潘英明,吳強,童碧海。脫氫松香酸甲酯衍生物的合成。有機化學,2007,27(11):1414-1419。

5. 潘英明,唐蒞東,王恆山 *等,含松香骨架的新型手性季銨鹽相轉移催化劑的合成及其在不對稱環氧化反應中的套用,有機化學,2006,26(3): 314-317。

6. 潘英明,張業,王恆山 *等,一些新型呋咱衍生物的合成,有機化學,2006,26(3): 349-353。

7. 王恆山,賈強,楊曉武,王銳,維生素B12環B醯亞胺前體及琥珀醯亞胺類藥物不對稱合成的研究,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00,(3):391-394。

8. 王恆山,粟武,劉大學,楊曉武等,樹脂固定化手性聯萘酚-鈦催化劑的合成及其催化特性研究,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00,(10):1524-1526。

9. 粟武,王恆山,劉大學等,光活性1,1'-聯萘酚(BINOL)的不對稱合成,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00,(10):1408-1409。

10. 黃小燕、譚明雄、潘英明、王恆山 *,白花丹地上部分的化學成分。中國藥學,2008,17(2):144-147。

發明專利

1.從羅漢果殘渣中提取多種成分,ZL 02133627.X,2004,中國專利授權

2.松香基吖啶類化合物的合成、其製造方法及其用途, ZL 200410040714.1,2006,中國專利授權

3.脫氫松香酸甲酯呋咱衍生物,其合成方法及其用途,申請號:200410081396.3,2004,中國專利

獲獎記錄

毛細管電泳新技術及其在生物和藥物分析中的套用研究。趙書林、李舒婷、王恆山等。廣西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7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