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均

賀鈞(1896--1979)吉林省德惠縣(今德惠市)同太鄉二道溝人,他生於一戶貧苦農民家中,受母親影響賀鈞自幼酷愛繪畫。刻苦學藝三年就把祖輩積累幾十年的民間傳統繪畫、紙紮、泥塑等藝術學到手。十一歲時給地主畫二十四孝圖,眾皆叫好,從此成為名聞鄉里的“天才小畫匠”開始了他的民間藝術生涯。

基本信息

賀鈞在家鄉從藝41年,歷盡坎坷,奔波在吉林省的德惠、九台、長春、扶餘和黑龍江拜泉等地,扎紙活,修廟抓像。

他為德惠邊崗關岳廟抓的岳飛像和為德惠縣關音寺承畫的十卷“十八層地獄”掛畫等作品是日偽時期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意識的可貴體現。

1953年他離開家鄉參加了革命隊伍。1954年他被東北美專慕名招聘,他的應聘作品“枯木逢春”可以說是作者的自雕像,體現了一位歷盡滄桑和艱辛的農民藝術家獲得新生的形象。1957年他創作了“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的群雕,這件作品被選送參加第一屆全國工美藝術展覽,獲得很高評價,連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大公報》和遼寧十年畫冊上發表刊出,並被國家收藏。

賀鈞出席了1957年全國第一屆民間藝人代表會議和中華全國手工業合作社社員大會。他的作品被譽為“巧奪天工”,他被藝人稱為東北“泥人賀”受到朱總司令接見。從1958年起,連任遼寧省政協二、三、四屆委員。1959年被調到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任教。他一面教學一面創作,為傳授民間雕塑遺產和彩塑技巧,培養民族民間雕塑後繼人才,作出了貢獻。

賀鈞從事民族民間雕塑藝術70多年,經歷新舊兩個社會,輾轉東北三省,其藝術思想、藝術成就,突破了清末民間藝人的水平。在社會主義新中國,他的藝術得到了發揮,留下許多寶貴遺作,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民間泥塑藝術家。

1979年賀鈞因病逝世,終年83歲。遵照遺囑,骨灰送回故土,還“泥巴”於家鄉大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