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里鎮

谷里鎮

谷里鎮位於新泰市西部,北依果都鎮,南接石萊鎮,東鄰小協鎮、劉杜鎮,西與張莊鎮隔柴汶河相望。面積95平方公里。鎮機關駐北谷里村,距新泰城20.5公里。磁萊鐵路橫貫東西,蒙館、牛萊公路在此交匯。還有黔西縣谷里鎮。

基本信息

建置區劃

谷里鎮谷里鎮
春秋時,魯定公與齊景公在此會盟,史稱“夾谷會盟”,後稱此地為谷里。鎮境,194)年為新泰縣谷里區。1955年屬新泰縣第五區。1958年屬宮裡公社。1981年為新泰市宮裡辦事處谷里鄉。1985年撤銷辦事處後,谷里鄉屬新泰市。1993年改鎮。鎮以機關駐地村得名。1999年,全鎮轄北谷里、南谷里、大新興、小新興、寶泉、大堯溝、小堯溝、銀河、徐家莊、山後村、東蒲、單家莊、南王、西蒲、泉子山、立莊、後麻峪、前麻峪、五龍、柘子溝、牛家棗林峪、於家棗林峪、白楊溝、桂花、華榮、店子、杏山峪、河東、前北佐、後北佐、岱家莊、華石橋、東南佐、西南佐、西朱、南朱、幸福莊、鮑家泉、東朱、東高乎、西高乎、北高平、高東、高西、高北、高南、胡家莊、老牛溝、大車峪、秦嶺、小徐莊等51個行政村,54個自然村。2001年合併後谷里鎮下轄村:北谷里村、高平南村、於家棗林峪村、南朱村、白楊溝村、徐家莊村、華石橋村、小新興村、銀河圈村、前麻峪村、岱家莊村幸福莊村東蒲村高東村、大車峪村、西朱村、河東村、泉子山村、高西村、柘子溝村、大堯溝村單家莊村、小徐莊村、後北佐村、牛家棗林峪村、桂花莊村、前北佐村、鮑家泉村、大新興村、北高平村、東朱村、華榮莊村、南王莊村、南谷里村、秦嶺村、東高平村、老牛溝村、東南佐村、寶泉村、小堯溝村、山後溝村、立莊村、西南佐村、胡家莊村、後麻峪村、西高平村、西蒲村、杏山峪村、高北村、店子村、五龍村

基本介紹

谷里鎮谷里鎮
“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谷里鎮因夾谷會盟而史冊留名,龜山因孔子登臨而聲名鵲起。李白、韓愈等諸多文化名人在谷里留下大量詩詞歌賦。歷史古鎮谷里位於新泰市中部,自然面積98平方公里,轄51個行政村,總人口5.4萬人。轄區內煤、長石、鐵礦石、石英砂等儲量豐富;交通便利,津浦鐵路磁萊支線貫穿東西並設站,京滬高速公路、蒙館公路、牛石公路在鎮駐地交匯,鎮政府駐地距京滬高速公路入口2公里。谷里鎮近年來發展迅速,進入泰安經濟20強鄉鎮,2001年以來獲山東省環境優美鄉鎮、泰安民營經濟納稅先進鄉鎮、泰安文明信用鄉鎮等各種榮譽100多項。

自然狀況 地形南高北低,南部山區、丘陵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北部平原占總面積三分之一。海拔200-400米。年均降水718毫米。土壤以黃土為主,次為沙土。資源主要有煤、長石石英砂等。

人口 1999年末,全鎮49331人,其中回族等少數民族占10%。男女比例104:100。

特色農業

谷里鎮食用菌
谷里鎮突出三農地位,在穩定傳統農業的基礎上,注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力發展桑蠶食用菌、池藕、畜牧、優質林果等五大產業。桑園總面積達到8100畝,蠶繭產量達到42.9萬公斤,是山東省桑蠶生產基地。食用菌大棚2000多個,年生產食用菌1.2萬噸;農民收入不斷提高,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81元,同比增長24.5%。

谷里鎮高度關注民生,將水、電、路、醫、學作為工作的重點和突破口。實現34個村通自來水,全鎮絕大多數村實現村村通公路,建成衛生院綜合病房樓。51個行政村全部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戶參合率達到98%,累計共為參合農民報銷醫藥費200多萬元。全鎮26個村設立了定點衛生所,方便了民眾報銷醫藥費。完成敬老院公寓樓建設,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達到90%以上。關愛社會弱勢群體,為全鎮全部低保戶家庭、優撫對象、五保戶免費辦理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緩解了困難民眾的生活壓力。

新農村建設

谷里鎮谷里鎮
谷里鎮突出三農地位,在穩定傳統農業的基礎上,注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力發展桑蠶、食用菌、池藕、畜牧、優質林果等五大產業。桑園總面積達到8100畝,蠶繭產量達到42.9萬公斤,是山東省桑蠶生產基地。食用菌大棚2000多個,年生產食用菌1.2萬噸;農民收入不斷提高,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81元,同比增長24.5%。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谷里鎮大力實施“科教興鎮”戰略,著力培養新型農民,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持。他們投資4萬餘元,在全鎮51個行政村建立了科普宣傳欄,及時向農民發布最新的農產品價格行情、農業實用新技術、醫療保健、政策法規等知識。在“信息牆”的指引幫助下,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熱情空前高漲,全鎮高效農業蓬勃發展,農業區域化布局、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水平進一步提高。現已發展桑園8100畝,特色林果5000畝,規模飼養場200個,食用菌大棚2000個,池藕1500畝,僅特色農業一項農民人均增加收入1500元。

工業發展

谷里鎮谷里鎮
谷里鎮堅持工業立鎮、項目興鎮戰略,全鎮形成了以煤炭、玻璃玻纖為主,化工、彩印紙箱、建築建材、交通運輸、家具製造、飲食服務等工商業為輔的發展格局。支柱企業建新集團固定資產1.1億元,年實現利稅2000萬元。全鎮民營企業78家,規模工業企業16個,私營企業72個,個體工商戶1322戶。

谷里鎮致力於打造全國最大的日用玻璃基地。谷里鎮轄區內原有升華玻璃、生力源玻璃、興隆玻璃等玻璃玻纖生產企業,年生產能力達到30萬噸。2006年穀里鎮又投資3.6億元興建了山東鑫興玻璃有限公司,設計年生產能力達到20萬噸。全部達產後,谷里鎮年日用玻璃生產能力將達到50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日用玻璃生產基地。

社會事業發展

谷里鎮谷里鎮
1999年,國小33所,在校生9580人;國中4所,在校生3500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50人,其中,高級技術職務30人,中級97人。鎮衛生院1處,村衛生室78處,合作醫療普及率100%。全鎮計畫生育率99.8%,人口自然增長率3.58‰。敬老院1處,收養老人16名。享受五保人口占應享受的100%。

堅定不移將教育放在優先發展位置。2006年全鎮共升入重點高中489人,職業高中253人,音體美特長生112人。國小入學率、鞏固率達到100%,中學入學率達98%以上,升學率列全市第一名。中考綜合評估連續4年名列新泰市第一,國小綜合評估連續2年名列新泰市第一。2005年被評為泰安市教育強鄉鎮。

谷里鎮高度關注民生,將水、電、路、醫、學作為工作的重點和突破口。實現34個村通自來水,全鎮絕大多數村實現村村通公路,建成衛生院綜合病房樓。51個行政村全部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戶參合率達到98%,累計共為參合農民報銷醫藥費200多萬元。全鎮26個村設立了定點衛生所,方便了民眾報銷醫藥費。完成敬老院公寓樓建設,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達到90%以上。關愛社會弱勢群體,為全鎮全部低保戶家庭、優撫對象、五保戶免費辦理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緩解了困難民眾的生活壓力。

特色產業

谷里鎮谷里鎮
玻璃產業是谷里鎮的傳統產業,也是谷里鎮的優勢產業。谷里鎮黨委、政府依託這個產業優勢,發揮交通優勢和區位優勢,打造硬環境,抓好軟環境,培育活環境,做大做強玻璃產業。該鎮傾力打造硬環境,提高對經濟發展的承載力,通過多種渠道融資,將城鎮化與民營經濟聚集區建設相結合。短短5年時間,城鎮建設再上一個檔次,被評為山東省環境優美鄉鎮。與此同時,規劃建設的16平方公里的民營經濟聚集區,區內基礎設施投資累計達一億多元,把聚集區建設成了綠色生態工業園、客商投資的新樂園,全鎮包括玻璃玻纖企業在內民營企業已達到78家。

“三環境”三位一體,培育了良好的投資創業樂土。玻璃產業迅速長成“參天大樹”,成為谷里鎮支柱產業。其中泰山生力源玻璃有限公司年產玻璃製品10萬噸,年產值1.8億元,利稅3600萬元。山東升華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年產玻璃製品16萬噸,年產值2.4億元,利稅5000萬元。山東興達玻璃製品有限公司,年產4萬噸,年產值4000萬元,利稅600萬元。一業興盛百業起,谷里鎮玻璃產業的蓬勃發展,帶來了相關產業的振興,全鎮發展起與玻璃產品配套的企業30個,其中本地玻璃購銷企業25個,周邊鄉鎮及縣市區定點收購玻璃的個體運輸企業5個,年可實現經濟效益數億元。

歷史典故

夾谷會盟

在萬馬逐鹿、群雄競起的春秋戰國,新泰成為齊、魯兩國必爭之地。除了兵戈相交,外交活動亦頻頻發生。魯定公十年(前500年),魯定公與齊景公會於夾谷,孔子以相禮的身份隨同魯君出席盟會,迫使齊人歸魯龜陰等田。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夾谷會盟”。夾谷故址即當今谷里。

旅遊資源

谷里鎮龜山
龜山

龜山因孔子曾經登臨而名聲大振。龜山位於谷里南部。龜山酷似龜形,有頭有尾有腹,有爪有唇有舌,首東尾西,伸著長長的舌頭,翹首而望,默默深思,仿佛想念故里欲歸東海。山四圍有大小水庫十餘座,“龜”游其中,形象逼真。龜山雖不甚高,但峻拔險峨,氣勢磅礴,尤以石奇而聞名。山上景點頗多:山北有一巨石,形如“蘑菇”,人稱"蘑菇石",遊人常在此避雨納涼。山南有二巨石,高丈余,威風凜凜,如同鎮守山門的將軍,人稱“石將軍”,現僅存其一。山之左前側有“鬼風口”,巨石羅聳,形態猙怪,有的似虎豹蹲距,維妙維肖;有的如虬龍怒吼,叱吒風雲;巨石中間有一大石縫,風吹石嘯,如泣如訴,寒氣森森,令人稱異。龜山的最東端,人稱“龜鼻峰”,龜鼻之下一塊丈余長的巨石懸空橫伸,人稱“龜舌”。

名人筆下的龜山

孔子--龜山操

琴操季桓子受齊女樂,孔子予諫不得,退而望龜山,作此曲以喻季氏之蔽也。

予欲望魯兮,龜山蔽之,手無斧柯,奈龜山何?

谷里鎮谷里鎮
李白-寄東魯二稚子

吾地桑已綠,吾蠶已三眠;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

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

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鏇;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

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已齊肩。

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

裂素寫還意,因之汶陽川

韓愈-龜山操

龜之氣兮不能雲雨,龜之櫱兮不中樑柱,

龜之大兮祗以奄魯,知將 兮哀莫予伍,

周兮有鬼兮嗟予歸輔。

山東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逛盪燈

流傳於谷里一帶的逛盪燈在2006年成功申報為山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逛盪燈傳人李天順成為新泰市唯一一位首批山東省非遺傳承代表性人物。

黔西縣谷里鎮

谷里鎮谷里鎮
概述

谷里鎮位於黔西縣東部,距黔西縣城約13.6公里,貴畢路貫穿全境,經貴畢路距畢節約95公里,距貴陽約105公里,面積66.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604畝,其中田6261畝。

全鎮轄16個村,6975戶,30446人,其中農業人口6230戶,29300餘人,勞動力資源17321個。有荒地3800餘畝,宜林荒山近5000畝,有森林4520畝,森林覆蓋率達13%,牧地面積占總面積的31.5%。鎮內交通四通八達,離321國道4公里,谷里具有悠久的歷史,發達的商業,燦爛的文化和優越的地理位置。

開發較早的谷里南齊時曾設谷邑縣。現殘存的城隍廟,屬黔西縣一縣二城隍廟之一。唐屬龔州,明屬宣慰司,清屬黔西州之崇善里;民國時屬黔西縣東一區。在明初奢香所署“龍場九驛”中,谷里是最重要的驛站。谷里歷來商業發達,文化十分繁榮,明初以來,民間猶為喜愛京劇、川劇,現自發組織的川劇圍鼓隊,以壯、老年人自由組成,約50餘人,經常開展活動。谷里龍燈在黔西久負盛名。無論老少,都喜歡耍龍,現已成為一種習俗,每逢元宵佳節,都要自發組織龍燈遊藝活動,相傳,嘉慶年間(1796年)龍燈遊藝活動在谷里就比較隆重。

谷里鎮玉米
自然資源

谷里山川秀麗,氣候宜人,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多雲霧,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氣溫13.7℃。盛產玉米、水稻、大豆、小麥等糧食作物和油菜、烤菸、土煙、辣椒、地蘿蔔、蔬菜等經濟作物。境內資源十分豐富。礦產主要有優質無煙煤、硫鐵礦、矽礦、優質石灰石等。現已探明煤儲量達4億噸以上,儲量8000萬噸以上;尤其是位於青龍煤山之上的“萬畝綠茶”,使我鎮在“煤海”之中又有了“茶鄉”的美譽;中藥材遍布山川,主要有杜仲、小血藤、一枝黃花、金銀花、百合、岩馬桑等210多種,藏量數十萬斤;生產的茶葉、老醋、糟油辣椒、土陶器等土特產品聞名縣內外,深受消費者親睞。

谷里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濃郁的民間風情,充分展示了她的廣闊前景,是有識之士投資開發煤炭、茶葉、旅遊等的黃金寶地。

計生工作

谷里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人口計生工作,2006年度人口計生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得到了省、地、縣的充分肯定。谷里鎮又在基層基礎、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等方面作出新舉措,即對人口計生工作實行“明白卡”服務制度,讓民眾人手一張明白卡,增加人口計生工作的透明度。明白卡有七個方面的主要內容:一是宣傳人口計生政策法規;二是辦理一孩《生殖保健服務證》和二孩《生育證》;三是指導已婚育齡民眾落實避孕節育手術;四是免費發放避孕藥具;五是提供生產、生活、生育等方面的知識服務;六是優先優惠和獎勵扶助政策疑難解答;七是受理舉報。

谷里鎮通過發放明白卡,將計生工作人員的姓名、聯繫電話等內容都詳細地印製在明白卡上,簡單實用,攜帶方便。目前,該鎮已將明白卡送到3000多戶已婚育齡婦女家中,為500多名民眾提供了法律法規諮詢、致富指導等服務,深受廣大育齡民眾好評。

中國鄉鎮大全7

中國的鄉鎮很多,但真正了解它們的卻不是很多,讓我帶您去領略它們的風土人情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