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陽鎮

祝陽鎮

祝陽鎮位於岱嶽區區境東部,北與下港鄉接壤,南與范鎮相連,東與萊蕪市毗鄰,西與山口鎮隔河相望。面積87平方公里。鎮機關駐祝陽村,距市區19.7公里。泰萊、祝下、姚水公路縱橫全鎮。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祝陽鎮祝陽鎮
祝陽鎮地處岱嶽區東部,南與范鎮相連,北與下港鄉接壤,東與萊蕪市毗鄰,西與山口鎮隔河相望。總面積88.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萬畝,地勢北高南低,山區、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全鎮總人口5.7萬人(其中回族人口3346人),轄5個管理區、1個聯合工作委員會,56個行政村(其中回族村3個)。工業以紡織、建築、保溫、機械製造為主,農業以桑蠶、大蒜、生薑、土豆為特色,素有“桑蠶大鎮”之稱,涵蓋旅遊業在內的第三產業正在崛起,形成了石大夫、總司廟宗教文化游,金泉山莊觀光休閒遊,抗日烈士陵園紅色游,古建民宅特色游的旅遊基調。

建置區劃

祝陽鎮祝陽鎮
祝陽明初建村,原名鳳陽寨,因該村處祝山之陽,清更名祝陽。鎮境,1912年屬泰安縣興仁區。1928年屬第四區。1941年屬祝山區。1949年設祝陽區。1950年改為第五區。1958年建衛星公社。1959年改稱祝陽公社。1960年9月並于山口公社。1962年3月從山口公社劃出,復建祝陽公社。1984年4月撤社建辦事處。1985年12月撤處建鄉。1995年1月撤鄉建鎮。鎮以機關駐地村得名。1999年,全鎮轄祝陽、井家窪、南高北、北高北、木家莊、東大官、西大官、謝官、陳良、吳家莊、姚官莊、大路官莊、北喬、下喬、東喬、姚西、姚中、姚東、石龍頭、李胡村、西石汶、東石汶、西張、周家莊、桐花溝,小南峪、大南峪、泉林莊、橫嶺、梭西、梭東、梭北、小梭莊、前上、磨石溝、後上、宋家莊、陡溝、麻峪、蒲台、永寧、焦北、焦南、二王安、秋林、徐家樓、保全、徐家汶、東張、趙家汶、公家汶、金井、安樂莊、上太和、下太和、南張56個行政村,86個自然村。

農業發展

祝陽鎮桑蠶
初步形成了以桑蠶、生薑、大蒜、林果為主導產業的特色農業生產格局。其中,桑蠶生產以優質、高效在全省絲綢系統聞名,所產蠶繭主要用於出口創匯;大蒜面積1.5萬畝,生薑面積1萬畝,其它各類蔬菜4萬畝,年產生薑、大蒜2.5萬噸以上,其它蔬菜6萬噸,帶動了溫室姜芽生產、大蒜脫水加工、蔬菜長途運銷、大型恆溫庫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冬暖式大棚、中小拱棚發展較快,增加了蔬菜種植的科技含量;林果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區,其中以水杏、玉杏、蘋果及乾果為主,山東農業大學、泰安市果科所等科研單位在橫嶺、大南峪等村有果樹新品種試驗基地。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支農惠農政策,努力實施農業產業化戰略,大力調整種植結構,培植桑蠶、生薑、大蒜、有機蔬菜、奶牛五大農業產業支柱,糧經比例達到3:7。桑蠶養殖是該鎮的特色農業,蠶繭的總產、張產、畝產、繭質等主要指標均居全省前茅。2006年該鎮被市委農村工作小組授予“桑蠶生產先進單位”,被省絲綢公司定為申報全國桑蠶基地現場;另外,大蒜、土豆、生薑等各類蔬菜均有大規模種植,多次為市、區提供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現場,是全市“農業特色生產先進單位”。

特色產業

祝陽鎮蒜苔
祝陽鎮總面積88.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萬畝,山區、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轄56個行政村,總人口5.7萬人。鎮黨委、政府立足實際,狠抓結構調整,最佳化種植結構,逐步形成了以桑蠶、大蒜、土豆為主的特色農業,有力地促進了全鎮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一、桑園面積穩步增加。2006年冬至2007年春天,全鎮新發展桑園1318畝,總面積達到了8000畝,2006年全鎮共發放蠶種18177張,鮮繭產量142萬斤,總收入2076多萬元,增加鎮村收入71萬元,養蠶戶戶均收入6500元。預計2007年全鎮鮮繭產量達到145萬斤,總收入到達2200萬元以上。

二、大蒜面積有新發展。2007年全鎮新增大蒜面積8000畝,總面積達到3萬畝。2006年每畝大蒜產蒜苔800斤,產蒜頭2500斤,合計收入4950元,加上套種玉米收入600元,兩季合計每畝收入5550元,根據行情預測,今年每畝大蒜收入將增加6%左右。

三、土豆面積不斷擴大。2007年新發展土豆3000畝,總面積達到了12000畝以上,主要以趙汶管區為主,實施“兩菜一糧”的種植模式(兩菜:土豆、大白菜;一糧:早玉米),2006年每畝土豆收入3000元,大白菜收入1000元,早玉米收入600元,合計收入4600元。

四、農業龍頭企業規模不斷擴大。2006年全鎮新建蔬菜冷藏加工6個,總數現已達到10個,冷藏廠的建設極大地帶動了農民種植結構調整的積極性。

按照全區農業結構調整的總體要求,結合祝陽實際,一是繼續抓好桑園發展,重點以山區為主,徹底改變一年一收的種植模式,計畫新發展桑園2000畝,總面積達到10000畝。二是重點抓好有機蔬菜――大蒜的發展,與復發中記公司合作,按照種植要求,以南高北村為主,力爭發展1000畝有機大蒜

工業發展

祝陽鎮祝陽鎮
鄉鎮企業主要有泰安市第二染織廠、祝陽建築公司兩處骨幹企業,帶動了全鎮棉紡織業和建築業的快速發展。染織廠通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認證,通過聯營方式不斷擴大規模,提高效益,新發展六處民營紡織企業,全鎮織機達到1000台的規模,逐步向"紡織之鄉"邁進。建築公司屬二級資質建築企業,與興東實業公司、順達路橋工程公司形成鬆散型建築集團,技術力量雄厚,建築市場拓展到了大連、南京等地。個體私營經濟迅猛發展。有鎮駐地商業一條街、祝陽至姚莊個體私營十里長廊、梭莊畜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姚莊專業市場,其中梭莊畜產品專業批發市場交易範圍涉及東北、西北、華北、華中等地,年營業額1.5億元。有安樂莊、姚西村、姚官莊等專業村15個。私營企業25家,從業386人。個體工商戶3760戶,從業6653人。個體私營稅收310萬元。

祝陽鎮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的中心工作,不斷最佳化交通條件、治安環境和生態環境,著力解決制約招商引資的突出問題,拉長產業鏈條,增強產業聚集能力。全鎮現有規模企業10家,紡織企業3家,保溫材料、機械製造等企業7家,另有建築公司4家,逐步形成了以紡織、建築、保溫、機械製造、農副產品加工五大產業為主的工業體系。其中,銀海紡織有限公司是全鎮龍頭企業,該公司始建於1988年,是改制民營企業。主導產品為白批布及坯布漂染,兼營床上用品、服裝面料加工等。2008年,該鎮有兩個項目被列入區政府重點項目,一是芝聖堂靈芝加工項目,二是泰鑫機械項目,目前均在建設之中。

畜牧發展

祝陽鎮祝陽鎮
祝陽鎮位於泰山東麓,全鎮面積88.8平方公里,轄56個行政村,5.8萬人口。地勢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土地肥沃,河流遍布,水源充足。有天然牧草面積2000畝,人工牧草種植5萬畝,全鎮有大小青貯池150個,總儲量達50000噸。

全鎮存欄牛7.4萬頭,其中奶牛2300頭,豬2.6萬頭,羊3萬隻,家禽存欄48.4萬隻。現有畜牧規模養殖場61個,奶牛養殖專業村3個,奶牛養殖小區2個,規模養殖占總養殖量80%以上,畜牧業總產值達1.04億元,占農業總產值40%。該鎮養禽業發展迅速,全鎮有大型種禽場1家,禽類規模養殖場58處總存欄家禽30萬隻以上。

社會事業發展

祝陽鎮幼稚園
2000年,國小26所,在校生5100人;國中3所,在校生2400人;成人教育中心校1所,在校生80人。有各類專業科技人員153人,其中工程師3人,農藝師6人。鎮醫院1處,村衛生室56處。計畫生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長率3.9‰。敬老院1處,享受五保人口占應享受的100%。

08年以來,該鎮投資200多萬元,加快小城鎮建設力度,創建完善城鎮物業、環衛服務等組織,規範城鎮管理秩序,營造了環境優美、布局合理、秩序井然的發展環境;全面實施“科教興鎮”戰略,強化教師隊伍建設,規範學校管理,全鎮現有中學2處,國小10處,成教中心1處,幼稚園15處,義務教育入學率、鞏固率均達到100%,鎮十五中“支點導學,模組達標”教學模式得到省、市、區好評,並為市教育局提供課堂創新現場會,成教中心中考優秀率、有效率位居全區前列,2007年被市政府評為“教育工作強鄉鎮”;高度重視衛生院建設,06年以來,先後投入600多萬元用於鎮衛生院、衛生室的新建、改擴建工程,鎮衛生院建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大大改善,切實改善了民眾的就醫條件;計畫生育工作水平進一步提升,晚婚率、節育措施落實率均達到100%;黨團、婦女、武裝、廣播電視、文化事業均有新的提高,民眾精神文化生活豐富,社會和諧穩定,各項事業得到全面健康發展。

城鎮建設

祝陽鎮祝陽鎮
祝陽鎮地處泰安萊蕪交界地帶,這裡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著名的泰山石敢當文化就起源這裡。但過去因區位偏僻,交通不便,特別是貫穿全鎮南北的大動脈姚(莊)下(港)路年久失修,坑窪遍道,“行路難”成為制約全鎮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瓶頸”。

把架橋修路作為破解發展難題的基礎工程,祝陽鎮在鎮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橫下一條心,擰成一股繩,採取“財政投入一批、對上爭取一批、單位支持一批、大戶贊助一批”的方法,多方籌措資金,先後投資700餘萬元,建成38.57公里,11個項目的“村村通”工程。自2006年始,鎮黨委、政府多方爭取、積極協調,在市、區交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面鋪開了姚下路祝陽段改造工程。總投資1320萬元、長9.9公里的姚下路祝陽段已全線通車。

在抓好公路建設的同時,祝陽鎮堅持建養並重,管養同步,做到建設一條、管好一條、養護一條、綠化美化一條。他們全面推進集暢通、清潔、綠化、美觀於一體的規範化建設。多方籌措資金、物資120餘萬元,對姚下路沿線進行了綠化,栽植法桐速生楊等綠化樹1.5萬棵;修築路沿石7.6公里;在鎮駐地公路沿線鋪設2.2公里長、4米寬的人行道板1.5萬平方米。同時加強了鎮環衛綠化執法隊伍建設,由環衛綠化執法隊伍及時清運清理鎮內生活,規範沿路廣告牌的擺放,制止沿街亂搭亂建;對公路沿線綠化工作制定了嚴格的綠化措施,將管理、綠化工作細化到部門,實行“包栽、包成活、包管理、包成材”責任制,提高了公路綠化水平,使姚下路成為祝陽段展示新農村建設的一條“生態景觀帶”,加快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時代發展線”,全鎮經濟發展環境由此得到明顯改善。

計生工作

祝陽鎮為推動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的健康發展,聯繫實際,注重最佳化村以上計生幹部隊伍建設,實施每年經考核、面試,競爭上崗和定期聘請市、區計生局、委的領導授課輔導,從而使廣大計生幹部的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不斷提高,並充分發揮計生協會的作用,深入廣大育齡民眾中,幫助解決各種實際問題,計生服務站增強服務觀念,雙休日輪流值班,滿足廣大育齡民眾和流動人員查體、辦證等服務,受到了廣大育齡民眾的好評。

旅遊資源

祝陽鎮總司廟
總司廟

祝陽鎮旅遊資源極為豐富,現有景點30餘處,文化古蹟眾多,是有名的文化古鎮,位於祝陽村東部的總司廟何時創建無據可考,僅知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是第三次修復。總司廟供奉象徵陰間最高權威的“總司大帝”,據說總司大帝主生錄死、懲惡揚善,威靈顯赫。是權力與正義的化身。總司大帝原型眾說紛紜,古碑記載傳說總司大帝是北宋抗遼民族英雄寇準,因寇準為官清正廉潔,在華夏官吏史上樹立了一個楷模,在人民民眾中享譽崇高,因此被人們封為神。廟內壁畫系十殿閻君審判圖,為明末清初的地方名士所畫,畫風明快,筆法細膩,線條流暢,人物惟妙惟肖,表情生動傳神,雖歷經時代滄桑,仍然色彩鮮艷,光彩照人,使人們深深地讚嘆古代畫師們精湛的技藝水平和傑出的創造精神。總司廟山東境內唯此一座,泰山學者周郢題詞曰:“七十二列案諸司惟君稱總,三千餘幽宮鬼府與岳同尊”。

石大夫碑

位於祝山東麓的石大夫碑是迄今泰安市境內首次發現也是唯一揭示泰山石敢當信仰緣由的歷史文物。該碑高1.18米,厚0.34米,寬0.83米,為清道光七年(1827年)祝山興建“石大夫”廟時所立,碑文《石大夫廟敘》以神話傳說的形式詳細敘述了“石敢當”由鎮邪靈石到治病神醫的形象演化軌跡,石大夫碑的發現,不僅為研究“石敢當”信仰文化尋到了有據可考的第一手文物資料,使原有的各種傳說眾說歸一,更重要的是使我們對石敢當信仰文化的起源、內容、實質發展有了新認識。每年9.9重陽節是趕廟會的日子,爬一爬祝山,拜一拜石大夫,摸一摸石大夫碑,購一塊“石敢當”靈石,早已成為當地的習俗。

金泉山莊

金泉山莊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北依岱嶽區第二大水庫小安門水庫,東面緊靠九頂山,規劃占地260畝,是集會務、餐飲、休閒、娛樂為一體的觀光休閒度假區,整體布局分為別墅區、娛樂區、生活服務區三部分,目前已相繼鋪開別墅區、休閒區的建設。金泉山莊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吃:特色魚宴、獨特野味,吃的放心;住:設施齊全,服務優質,住的舒心;行:交通便利,能進能出,安全放心;游:水上遊艇,農家漁船,體驗古樸與現代的碰撞;購:九頂山柴雞蛋、香甜板栗、質樸的民風,購的開心;娛:湖邊垂釣,修身養性,消乏解勞。

祝陽鎮忘憂谷風景區
忘憂谷風景區

忘憂谷風景區位於祝陽鎮陡溝村村北,以自然山水、奇石為主要風光,山中林木蔥蘢,翠柏掩映,且有很多名貴中草藥,有山的地方就有水依偎,清涼的山泉順著峽谷緩緩流淌,其水白如雪,其聲清脆如琴,宛如一少女在輕聲吟唱。來到忘憂谷不欣賞奇石是一大憾事,駐足“仙女石”,色彩斑斕的畫面,引發美麗的遐想,仿佛看到了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的仙女帶你走進神秘的天國仙境。“九龍壁畫”氣勢磅礴,規模宏大,讓你領略鬼斧神工的神奇。進入忘憂谷,和著潺潺水聲,聽著美麗的傳說故事,順手採摘純天然桃子、板栗、核桃、蘋果、山楂,欣賞自然風光的神奇與秀美,讓你樂不思蜀。

剛剛發現的徐家樓古建築群經專家鑑定為清代建築,該建築總體為清代建築風格,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是清代冤案《徐文鎬打官司》中大財主徐文鎬的豪宅,雖經150餘年風雨,但主體仍保存完好,其後人仍居住其中。

祝陽不僅自然景色優美,山青水秀,而且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石大夫、總司廟、抗日烈士陵園、泰山行宮、古建民宅……都在向我們訴說著她們的故事。亭殿樓閣儘是畫,山水風物皆有情,秀麗迷人的自然風景,有據可證的人文景觀,俯拾皆是的傳說故事,神奇獨特的自然造化,帶你盡覽祝陽風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