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西村[貴州省黎平縣壩寨鄉高西村]

高西村[貴州省黎平縣壩寨鄉高西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高西村,又作高溪村,包括高西寨和陽寨寨兩個子寨,地處東經108.911612,北緯26.258109,海拔為815米。

基本概況

全村共1300人左右,是典型的 侗族大聚居村落。總面積11.89平方公里。

該村東與高場村接壤,西與孟彥鎮羅溪村交界,南與器寨村毗鄰,北與孟彥鎮宰官村相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地方山清水秀。

歷史變更

民國元年,高西村是興安保轄地(興安保駐地器寨)。

1931年,茅貢區為黎平縣第八區,轄十二個鄉,其中器寨設為興安鄉,轄高西村。

1944年,器寨鄉遷至路團,高西村劃歸路團。

1953年,恢復器寨鄉,高西村轉劃歸器寨鄉。

1956年,器寨鄉轄永光社(高西、高興)、常明社(高場)、光明社(器寨)、紅光社(蟬寨)。

1958年,撤區並社,破浪人民公社駐地茅貢,轄高西村,同年乘風、破浪公社合併為一社,稱乘風人民公社。次年乘風人民公社更名為茅貢公社,下設七個生產管理工區,器寨工區轄高西村。

1961年將七個工區合併為四個公社,高西村屬壩寨公社管轄。

1963年,茅貢區增設三個公社,高西村屬器寨公社轄地。

1984年,將公社管理委員會改稱鄉人民政府,生產大隊改稱村民委員會,生產小隊改稱村民小組,高西村民委仍屬器寨鄉管轄。1992年2月撤區並鄉,器寨鄉併入壩寨鄉,高西村同時劃歸壩寨鄉。

歷史文化

黎平縣高西烈士陵園

高西烈士墓 高西烈士墓

60年前,在解放黎平的剿匪戰爭中,有魏保子、何順章、童慶壽、劉興華、王蘭玉5位解放軍戰士在高西戰鬥中犧牲並長眠在高西。60年過去了,英靈已與青山同眠,烈士的英雄壯舉卻永遠活在人們心中。。。。。1950年12月上旬,圍殲“黔東南丹寨、雷山、三穗、台江、榕江總指揮楊體仁部”戰役開始。186師557團二營奉命負責寨蒿、孟彥,青寨一線的合圍任務。因楊標部尚盤踞黎平,為保證翼側的安全,二營(駐孟彥)派四連副連長魏保子率30名戰士組成小分隊化裝成當地老百姓深入高西村,負責黎平方向的警戒任務。

烈士墓內景 烈士墓內景

是日,魏保子帶領通訊員、衛生員、文化教員5人回連部開會,當天夜間楊標部100餘土匪乘下雨之機偷襲駐在高西村的小分隊,值班的副班長劉興華發現後,立即開槍射擊,槍聲驚動了熟睡的戰士,大家立即對敵進行還擊,邊打邊退到村後山上,抗擊土匪的進攻。這時魏保子和5名戰士正從孟彥返回到高西老路口,聽到槍聲後,一面派戰士回連部報告,一面帶領4名戰士向槍響的地方衝去,剛到村邊,便與土匪遭遇,土匪摸不清解放軍的實力,只組織火力向他們瘋狂射擊,當發現他們只有幾個人時,即從四處包圍過來,魏保子等5人集中火力猛烈射擊,準備突出包圍圈,但終因彈藥消耗殆盡,5人壯烈犧牲。

二營接到訊息後,立即組織四連、六連一部分和三連一個排共200餘人,火速增援高西,在小分隊的配合下,對土匪實施了有力的反擊。戰鬥進行到第二天上午十點,擊斃土匪40餘人,俘虜土匪21人,繳獲各種槍枝60支,殘匪潰逃向黎平。解放軍除了魏保子等5人犧牲外,反擊部隊無一傷亡。

1967年請匠勒石立碑。1984年,縣政府撥款維修加固加高,更換石碑,重刻碑文。

【古代兵器】

明末清初,高西村楊寨有一武士,楊姓,名雖勞雖黎(侗名)武藝高強,生卒年不祥,遺下鑄鐵盔甲一具,重40多公斤,兩臂鐵制鱗片似瓦片,另有弓箭一弩,長約5米。1967年,盔甲、弓箭一起送至黔東南州後轉至貴州省博物館。

民風民俗

主要以 侗族為主,其聚居地有著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飲食特色主要有醃魚、醃肉、牛癟等,男女之間的行歌坐月,節慶日的踩歌堂等至今還保留著。主要節日有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新年等等。

【吃眾酒】

浩浩蕩蕩的行進去吃眾酒 浩浩蕩蕩的行進去吃眾酒
姑娘們盛裝去多耶 姑娘們盛裝去多耶

有時候還組織“吃眾酒”,吃眾酒是一個很有特色的節慶方式,一般在出大年初三就開始舉行,所謂“吃眾酒”就是兩個村寨的人以酒會友的隆重方式,必須由寨老主持和商議通過後,由甲寨派代表以隆重的放鐵炮、寫請柬方式到乙寨,乙方接受邀請過後,將組織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把他們的名字都分別寫在一張紅紙上,折好,一起送到甲寨,再由甲寨的人們經過分類和隨機抽取,抽到的不許更換,抽到誰誰就是你的“也”無論對方貧富貴賤,到第二天早上天蒙蒙亮之時就必須去通知他,告知他你抽到了他,叫他早上去你那吃飯,然後你就得回家去準備飯菜,對於這餐,所有家庭都不會絲毫吝嗇,都會備上最好的酒菜去招待客人。乙方來的時候也是一起結對而來,等這邊的飯菜都做好後,先由甲方放鐵炮以示通知乙方過來吃放,乙方結伴過來是這活動最為熱鬧的段落,每個人都提上禮品和幾十萬響鞭炮幾砸大炮,一路放炮一路緩行伴著腰鼓隊的歡慶鼓聲、鞭炮的地動山搖連綿不絕的炮響聲、歡呼聲、祝賀聲浩浩蕩蕩地向乙方進軍。整個成了一片人海聲海!熱鬧景象非凡,這樣一直走到乙方寨子就陸續有人開始拉自己的“也”去自己家。這樣一家的每個成員都拉到了屬於自己的“也”,然後就臨時組成的一桌人在一起吃飯,一起喝酒,而且是絕對不醉無歸!酒飯過後年輕男女就會盛裝去鼓樓踩歌堂,圍著篝火,一片盛世景象。然後第二天休息,第三天就由甲方到乙方寨去。這樣就促進了平時不太相往來的人們之間感情交流,非常有意思。而且這樣的活動一旦舉行就得必須連續舉行三年。

自然資源

巍巍蒼山 巍巍蒼山

這裡隸屬素有“杉木之鄉”的黎平縣,氣候宜人,氧氣豐厚,物華天寶。主產藥材有天麻、茯苓、桔梗、金銀花、三顆針、勾藤、半夏、獨腳蓮、三百棒、續斷、杜仲、梔子、黃柏、山楂、烏梅、通草、竹莎、金邊小黃草、竹節人參、中華秋海棠等。還有反季節大白菜和牧羊在這裡現在還處於試驗階段。森林資源豐富,物種繁多,山川秀麗,景物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署,年平均氣溫 13 ~ 26 ° C 。在那距離村寨4公里有座山叫“犀牛坡”,此山是黎平縣海拔最高的地方,每當春暖花開之時,那綿山遍野的映山紅真是教人流連忘返,這花開得也其,仿佛是當年紅軍戰士用生命和熱血撒下的種子,開得那么艷那么艷!是觀賞映山紅的勝地。

建築特色

木屋較多,多為侗族特色的吊腳樓,最為世人所熟知的有鼓樓和風雨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