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渡大橋

關渡大橋

關渡大橋是橫跨於台灣北部的淡水河,連結台北縣八里鄉與台北市北投區關渡,也是目前淡水河流域最靠近出海口的一座橋。由於關渡大橋靠近淡水河出海口,為了行船以及排洪需要,而捨棄了施工容易且省錢的鋼筋溷凝土橋,以大跨距的鋼構橋為主橋。橋樑從1980年4月起動工,1983年10月31日完工通車。

基本信息

簡介

關渡大橋是橫跨於台灣北部的淡水河,連結台北縣八里鄉與台北市北投區關渡,也是目前淡水河流域最靠近出海口的一座橋。

在關渡大橋的下游,也就是淡水河出海口處,計畫興建一座長1公里的淡江大橋,預定採用大跨距的斜張橋設計,目前仍在規劃中。

簡史

關渡大橋關渡大橋

在清朝雍正年間,逃避蕭隴社追殺而遷居到小八里坌社(今日台北縣淡水鎮的竹圍一帶)的八里坌社原住民,為了能來往於淡水河兩岸,於是在今關渡一帶搭建了藤橋,此橋史稱為“關渡藤橋”或是“雍正藤橋”,藤橋存在的時間並未很久。此後要往來淡水河兩岸只能依靠渡船。

1976年,時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的蔣經國,指示台灣省公路局研究在關渡八里一帶興建一座可便利交通又兼顧國防需要的橋樑。公開徵圖後,由林同炎國際工程顧問公司以及中華顧問工程司聯合設計的鋼構橋設計圖在競圖中脫穎而出。橋樑從1980年4月起動工,1983年10月31日完工通車。

工法

關渡大橋關渡大橋

由於關渡大橋靠近淡水河出海口,為了行船以及排洪需要,而捨棄了施工容易且省錢的鋼筋溷凝土橋,以大跨距的鋼構橋為主橋。三座巨拱成為施工的難題,由於向國外租用可容納三座巨拱的駁船昂貴又緩不濟急,因此施工承包商唐榮公司發明出潮汐施工法。先將三座巨拱分別在駁船上製造焊接,同時間進行橋墩的施工。橋墩施工完畢後,將承載巨拱的駁船利用漲潮時拖到定位點,待退潮後水面降低,則巨拱的基部自然就定位到橋墩,再撤走駁船,如此不需重型的起重設備。而主橋鋼材大部份也由中國鋼鐵公司自行生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