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寨鎮

乳山寨鎮

乳山寨鎮地處膠東半島東南部,東距乳山市區七公里,是進出乳山的西大門,南瀕黃海,海岸線長9公里,轄區面積137平方公里,人口40405人,44個行政村。

基本信息

資源優勢

乳山寨鎮乳山寨鎮
乳山寨鎮地處青島、煙臺、威海三大城市的交匯處,青威、埠乳、青石三條高等級公路穿境而過,距青島、威海、煙臺機場及港口不足90公里,距乳山火車站12公里,乳山口港7公里,客運、貨運交通均十分便捷。

有5、2萬畝耕地和5萬畝山嵐,地質肥沃,盛產蘋果、梨、桃、葡萄等10餘種優質果品,是有名的“水果之鄉”,同時又是乳山市優質的蔬菜生產基地,現已建起了1.5萬畝無公害芋頭基地、1萬畝速生楊基地、3000畝大姜基地、5000畝高酸蘋果基地、3000畝優質乾雜果基地,種植業發展的潛力巨大。沿海水質清潔,盛產對蝦、蟹、河豚及益蟶等海鮮珍品,捕撈、養殖齊頭並進,灘涂養殖面積6295畝,有水產權威部門鑑定的可發展工廠化養魚的豐富地下水資源。工業化程度較高,現有支柱企業15家,初步形成了以農藥、化工、建築、裝璜、環保設備等為主導的工業體系。

風光秀美,是極具開發潛力的旅遊度假聖地。境內的岠嵎山國家級森林公園,不僅樹木茂密,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而且奇石林立,鬼斧神工,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天然石雕園,36大景、72小景的自然景觀令遊人流連忘返,歷代文人墨客多有吟誦。

水電供應充足,35KV的變電站可滿足客商用電需求,乳山市最大的河流-乳山河縱貫全鎮,河中游有蓄水量1、3億立方米的國家大型(二)龍角山水庫,西部有庫容1200萬立方米院裡水庫,淡水資源在北方地區獨具優勢;有線電視、國際國內長途電話、寬頻網等網路健全,國際國內金融通換通兌業務可在鎮駐地多家金融機構高效完成。

經濟狀況

乳山寨鎮黃魚
乳山寨鎮面積136.4平方公里,耕地總資源面積5.9萬畝,海岸線長11公里。鎮政府駐寨東村,轄44個行政村,年末戶籍人口35954人。乳山寨鎮依山傍海,環境優美,物產豐富,境內有國家級森林公里—巨禺山,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青威、埠乳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捷。主要農特產有花生、蘋果、梨、桃、板栗茶葉等。海產品有對蝦、縊蟶、牡蠣、文蛤、泥蚶、帶魚、黃魚等。2006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6.6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2.6億元,農業總產值4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0.3億元,財政收入53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33元。中學1所,國小3所,在校生2183人。鎮域工業企業14家,主導行業有農藥、鑄件、食品生產、服裝加工等。全年完成技改投資2.9億元,開發新產品3個。主營業務收入12.2億元,利稅7600萬元。全年糧食總產量2.3萬噸,果品總產量2.2萬噸,蔬菜總產量1.8萬噸,水產品總產量1萬噸。2006年,乳山寨鎮獲“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和乳山市“履行機關崗位責任制先進單位”稱號。

村莊來歷

乳山寨鎮乳山寨鎮
乳山寨(3村)北宋初年,在此屯兵設寨,因位於大乳山北,故名。軍戶黃姓落籍立村黃家疃。明代,黃姓遷走,相繼有王、張、冷姓由萊陽縣峴子灣和三山、平度縣遷入。清初,先後有徐、李、於、閻姓由西圈、大崮頭、辛家口、人石遷入。清末,姜、陳、石、崔等姓遷入。1945年,分為寨東、寨中、寨西3個行政村。

東駕馬溝:金時,王姓居此立村,因山溝內多棘子故名棘子溝。因元末兵部司馬於仲保每次回鄉省親返回時在此駕馬,故於明初更名駕馬溝。明末清初,張、於、李姓由宋格莊、赤家口、海陽縣院後遷入。清末,胡姓由小疃遷入。清初,更今名。

西駕馬溝:清順治年間,董姓由萊陽縣遷駕馬溝村西定居立村,故名。

北司馬莊:金初,赫姓居此,取名赫家疃。天會年間,於廣由榮成縣赤山來居。後赫姓遷走,更名於家庵。元末於廣六世孫於仲保詔拜兵部司馬,故於明天順年間更名司馬莊。後因析建南司馬莊而更今名。

南司馬莊:明天啟元年,於象澤、於象渭由司馬莊南遷里許立村,故名。清末民初,有王、趙、安、張、劉等姓遷入。

東司馬莊:明天啟元年,於子真由榮成縣赤山遷司馬莊村東立村,故名。後有江、崔、趙、魏姓遷入。

赤家口:金時,遲姓居山口處建村遲家口。明嘉靖年間,遲姓遷今汪水,宋姓由育黎遷此,隨後于姓由司馬莊遷入,更名赤家口。清初,李姓由海陽縣院後來居。

小管村:元至正二十三年,沙姓由雲南遷此定居,後沙姓漸泯。明嘉靖二十五年,邵姓由河南省雲南莊遷此,為司馬莊管田莊,故稱小管村。天啟元年,于姓由司馬莊遷入。

石硼崔家:清順治年間,崔姓從萊西縣店埠遷此立村,因村後有石硼而得名。

車村:明洪武二年,郭才興由雲南遷此立村,因其夫人姓車,後人為紀念車氏取名車村。崇禎年間,高姓由到根見遷入。

盤古莊:明成化元年,王姓由乳山寨遷此立村,因此地古有村莊,金末戰亂被毀,故名。清康熙年間,徐姓由台依遷入,高姓由海陽縣徽村遷入。

李家興:明萬曆十六年,于姓由文登縣大水泊遷古寺興善院北定居立村北興善。清康熙十一年,李姓由大崮頭遷入。清末,王姓由夏村、陳姓由海陽縣留格莊、孫姓由仇家興來居。後李姓人眾,更今名。

仇家興:明洪武二年,仇世廣由陝西華陰縣遷興善院附近立村,取名仇家興善。清初,于姓由司馬莊遷入,後張、宋姓遷入,更今名。道光年間,孫姓遷此建孫家興善,1952年併入仇家興。

高家興:清乾隆年間,張、劉、于姓分別由莊上、泗水頭、南司馬莊遷興善院附近定居。嘉慶年間,高姓由官莊遷入,高姓人眾,後取名高家興。

乳山寨鎮乳山寨鎮
崔家溝:明弘治年間,崔姓由崔家遷山溝定居立村,故名。清順治二年,李姓由大崮頭遷入。道光五年,張姓由澤上遷入。

圈港:明嘉靖年間,邵姓由河南省雲南莊遷此定居立村邵家莊。天啟年間,于姓由司馬莊遷入。萬曆年間,單姓由大單家來居,因當時村南為港灘所圍,故名。1945年邵家莊併入圈港。

蘆根灘:清康熙年間,臧、汪姓由海陽縣臧家和東樓子來居,因此處臨海灘、多蘆葦,故名。隨後王、邵姓由乳山寨、圈港遷入。

玉皇山:後清康熙四年,單姓由圈港遷玉皇山後建村山後。乾隆三十年,于姓由台上遷入。後劉、張、李姓由乳山屯、樓村、海陽縣遷入。1980年更今名。

樓村:明嘉靖三十六年,張姓由萊陽縣水頭溝來居立村。因當時村北舊屋遠眺似樓,故名。清乾隆二十二年,邢姓由桑行埠遷入。光緒五年,宮姓由南西屋遷入。

玉皇台:明崇禎元年,崔姓由崔家來居立村,因此處地勢較高故名台上。清順治年間,宋、于姓由赤家口、司馬莊遷入。雍正六年,曲姓由萊陽縣遷入。光緒四年,李姓由耳溝遷入。後有高、孫、張、王等姓由鄰近村遷入。1980年更今名。

招商引資

乳山寨鎮乳山寨鎮
2006年,乳山寨鎮黨委、政府依託城區西出口路面拓寬延伸至鎮駐地及青威路、通巨禺山專用路形成的良好地域環境優勢和便捷的交通條件,紮實抓好招商引資工作。乳山寨鎮確定了五個招商地點和項目重點,即:鎮駐地西出口與埠乳公路交會處,重點發展工業項目;巨禺山及周邊,重點發展旅遊觀光項目;鎮域南部沿海,重點發展海產品養殖、禽畜養殖及加工項目;鎮域北部山區,重點發展以水果為主的生態農業項目;鎮域中部,重點發展商貿項目。年內,共引進項目9個,引資額2.27億元。對已招項目,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大項目的開工建設上,分別是:總投資1億元、規劃控制面積12平方公里、集旅遊觀光於一體的巨禺山開發項目,已開工建設;總投資8000萬元、占地280畝、年產種鴨100萬隻的六和飼料總公司的種鴨項目,年內4個廠(場)區已全部建成;總投資8000萬元,廠區控制面積5.84平方公里的董氏鐵礦開採冶煉項目已開工建設,日均工程建設用車達30部,年內已完成投資7000萬元,兩個廠區已建成,鐵礦石已開採,冶煉廠正在建設中;總投資5000萬元、占地62畝的中順房地產開發公司木材加工項目,年內已完成辦公樓、門市房主體工程和氣調庫基礎工程建設;總投資2000萬元、占地30畝的花生烤果項目,已開工建設。

新農村建設

乳山寨鎮乳山寨鎮
2006年,總投資1100萬元的橫山後地域土地整理項目和梅家河流域治理項目全部完工,並通過省級驗收。共整理土地4328畝,開發荒地174畝,完成土方81萬立方米,開挖排水溝2.14萬米,修建泵站9座、平塘4座、大口井3眼、蓄水池2座、涵洞550個、漫水橋和板橋9座、塘壩1座,修田間路18.5公里。在新農村建設方面,採用“爭取上級政策支持、包扶單位支持、在外能人支持、投資客商支持、社會各界支持和鎮村籌措”的辦法,籌措800萬元資金,對全鎮農民的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進行改造完善。年內,全鎮新上自來水管道5.1萬米,有3個村785戶安裝上自來水;有36個村的主街道整修硬化,整修道路126公里,硬化路面18.5萬平方米;粉刷牆面8.6萬平方米。做好農民加入新型合作醫療工作,有23113人參加合作醫療;抓好農民的文化娛樂生活,有23個村組織起農民秧歌隊和腰鼓隊。

地方名人

李艷皎,女,政協乳山市委員會科教文史委員會副主任。乳山寨鎮崔家溝村人,1957年8月出生,1976年參加工作,1980年加入共產黨,大專文化。自2002年擔任文史委副主任以來,發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多次下鄉收集、整理文史資料30篇20萬字,在《春秋》《聯合日報》等報刊上發表稿件12篇;積極協助分管領導做好文史書刊的征訂發行工作,連續三年超額完成《聯合日報》《春秋》雜誌的征訂任務。2005年6月被政協山東省委員會表彰為“全省優秀文史工作者”。

王成,乳山市南泓邊防派出所所長。乳山市乳山寨鎮人石村人,1972年7月出生,1991年12月參加人民解放軍,1997年3月加入共產黨,大專文化。自2004年任職以來,帶領全體官兵,打掉3個偷竊團伙和2股黑暗勢力,破獲各類刑事案件31起,查處治安案件221起,調解糾紛200餘起。並帶領幹警長期幫扶兩名貧困孩子上學,被轄區民眾交口稱讚。曾先後被山東省邊防總隊表彰為“十大邊防衛士”、被山東省公安廳表彰為“全省公安系統模範人民警察”。2005年7月被公安部表彰為“全國優秀人民警察”。

郭志強,乳山市人民醫院醫務科主任兼骨科主任。乳山市乳山寨鎮車村人,1957年8月出生,1975年11月參加工作,1986年10月入黨,大專文化,副主任醫師。在臨床工作中,他刻苦鑽研,率先開展了關節置換、斷指再植、腰椎間盤突出髓核摘除、複合組織皮瓣移植、各種複雜骨折內固定手術。自負責乳山市徵兵體檢工作以來,認真負責,嚴格執行徵兵政策規定,嚴把體檢關,保證了新兵質量,20年間經他體檢的新兵無一例責任退兵,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2005年12月被國防部表彰為“全國徵兵工作先進個人”。

中國鄉鎮大全7

中國的鄉鎮很多,但真正了解它們的卻不是很多,讓我帶您去領略它們的風土人情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