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陽鎮

汶陽鎮

汶陽之名,始於春秋。因在汶水之北故名。汶陽鎮位於東經116°46'—116°57',北緯35°55'—35°58',地處泰山腳下,汶河之畔,在肥城、岱嶽、寧陽三縣(市、區)交界處。

歷史沿革

汶陽建築 汶陽建築

汶陽之名,始於春秋。因在汶水之北故名。秦朝屬齊郡轄地。西漢時期屬魯郡轄地,並建立汶陽縣,縣城在今鎮吳店村。唐、宋、元、明、清,曾分別屬兗州、泰安管轄。

民國時期,先屬泰安縣西南鄉,1939年10月改稱泰安(西)縣第十區,1941年7月泰安(西)縣第十區撤銷,改建為一、二、三區。1946年泰西縣建立,原泰安(西)縣的三區撤銷,併入二區。

1949年泰西縣撤銷,劃歸肥城縣。原泰安(西)縣一區改為肥城縣第八區(安駕莊),原泰安(西)縣二區改為肥城縣第九區(高淤,駐地窪里),原泰安(西)縣三區改為肥城縣第十區(邊院)。1952年6月,九區以漕濁河為界劃為九區(高淤區,駐地不詳)、十二區(馬家埠區,駐地馬家埠,窪里屬之)。

1958年9月,肥城縣的高淤、吳店、磚舍三鄉合併,成立了汶陽人民公社。1984年1月,汶陽人民公社改為汶陽區,1985年11月,汶陽區改為汶陽鎮,轄53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吳店村 東高余村 西高余村 西濁村
河岔口村 薛寨村 袁寨村 汪城宮村
武新村 明新村 張樓村 張城宮村
董城宮村 新集村 胡莊村 塔坊村
北莊村 李店村 濁北村 濁前村
濁東村 董廟村 郭店村 新劉村
馬東史村 田東史村 康孟莊村 武家東史
城南村 城東村 城西村 李樓村
宿樓村 屯莊村 溝西村 三娘廟村
賈南村 賈北村 北店村 宋孝門村
磚東村 磚西村 西南莊村 姜華村
姜杭村 高杭村 張廟村 崗子村
許樓村 西徐村 李莊村 孫莊村
張店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78201
38988
39213
家庭戶戶數 23371
家庭戶總人口(總) 78089
家庭戶男 38916
家庭戶女 39173
0-14歲(總) 16343
0-14歲男 8391
0-14歲女 7952
15-64歲(總) 55473
15-64歲男 28105
15-64歲女 27368
65歲及以上(總) 6385
65歲及以上男 2492
65歲及以上女 389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77053

地理位置

汶陽鎮位於東經116°46'—116°57',北緯35°55'—35°58',南北寬4公里,東西長20公里,總面積78.296平方公里,地處泰山腳下,汶河之畔,在肥城、岱嶽、寧陽三縣(市、區)交界處。

自然資源

汶陽鎮皆為平原。大汶河從南面沿鎮西流,浩浩湯湯。漕濁河從北面穿流而過。四面環水,土地肥沃,水源充沛,農作物旱澇保收,自古稱“文明膏腴之地”。《春秋》、《左傳》中都有關於“齊魯必爭汶陽田”的記載。

汶陽環境優美、資源豐富,石膏可開採儲量全國第一;天然氣使用便利,建有江北較大的天然氣分輸站;工業優勢突出,成立了肥城(汶陽)精細化工新型材料工業園,形成了機械製造、精細化工、清潔能源、石膏深加工和有機農產品加工“五大產業集群”;農業特色鮮明,形成了有機蔬菜、苗木花卉、畜牧養殖、桑蠶種養等“四大優質產業”;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城鎮人口密集,勞動力資源豐富,配套設施完善。

礦產資源

汶陽鎮境內有豐富的石膏資源,石膏礦床面積約120平方公里,資源儲存量120億噸以上,占整個亞洲石膏儲量的1/4,是全國儲量最大的石膏生產基地。石膏礦床礦層多而集中,厚度大而變化小,品位高而穩定,礦層埋深140米—600米,礦層厚度達16米—48米。石膏礦層平均品位較高,屬I、II級石膏儲量約為100億噸以上。

經濟發展

綜述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

汶陽鎮是全國重點鎮、山東省中心鎮和山東省文明鎮,近年來,先後榮獲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全國統計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明星鄉鎮”、山東省“六五”普法先進單位、山東省生態宜居城鎮、山東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山東省石膏產業第一鎮、山東省花木名鎮、山東省農民優秀文化團隊等多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社情民意調查民眾滿意率連續多年居肥城市鎮街前列。2014年,鎮財政收入13292萬元,同比增長16.3%,其中,工商稅收7903萬元,同比增長15.2%,居民人均年純收入 13321元。2015年1-9月份,實現財政收入16046萬元,同比增長40.13%,其中工商稅收6922萬元,同比增長14.19%。

全鎮經濟總收入(國內生產總值)年均保持18%的增長速度,2005年達到27億元,2010年達到62億元;財政收入保持年均26%的增長速度,2005年(按同比口徑)達到978萬元,2010年達到2000萬元;社會固定資產投入年均增長30%。汶陽鎮已經形成精細化工、機械配件、建築安裝、農產品加工、石膏建材、橡膠製品六大主導產業的工業生產體系。擁有山東瑞泰化工有限公司、山東吉明美工業有限公司、山東魯龍機械工業有限公司、山東大眾橡膠有限公司等4家規模企業,擁有各類私營企業40多家。2004年上半年,民營經濟完成銷售收入10.2億元,實現利稅8125萬元,實現稅金1286萬元。

汶陽高產農業全國聞名。六十年代就有“蘇聯有個烏克蘭,中國有個汶陽田”之說,原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先念、紀登奎、谷牧、田紀雲等多次到汶陽視察農業,是泰安市第一個“噸糧鎮”。汶陽農業在八九十年代,由於種植結構的不合理,人民民眾一直背著糧食包袱不放,造成了“高產窮隊”的落後面貌。

汶陽鎮始終堅持“因地制宜、自主發展”和“壓縮糧食作物、擴增經濟作物”的原則,大力度地開展種植結構調整,使糧經比例達到6:4,形成“東菜西林,遍地桑園”的發展格局。其中,桑園保有量在8000畝以上;苗木面積達到1萬畝;蘆筍面積達到3000畝;新建農業龍頭加工企業一處,年可貯藏加工蔬菜3000噸,該項目於2004年4月份生產。

第一產業

汶陽鎮 汶陽鎮

汶陽鎮始終堅持“因地制宜、自主發展”和“壓縮糧食作物、擴增經濟作物”的原則,大力度地開展種植結構調整,形成“東菜西林,遍地桑園”的發展格局。先後打造了16個有機蔬菜、綠化苗木、畜牧養殖、桑蠶種養等專業示範園,20個蔬菜標準化基地及2處有機蔬菜高效精品園。辦理了BCS、OFDC、OCIA、JONA等各類有機認證5個,總數達到40個。其中,嘉泰林博園被評為泰安市級農業示範園。同時,計畫依託現有苗木基地,建設大型專業市場和培育中心,打造在全省有影響的綠化苗木產業鎮和行銷集散地。汶陽鎮立足汶陽農業優勢,先後對上爭取4975萬元,完成了8個農業重點項目,共5.6萬畝的農田綜合整治。投資2800萬元實施了漕濁河治理工程,工程已竣工。

第二產業

園區建設 園區建設

全鎮共有各類企業184家,其中規模企業6家。民營經濟指標增長16.9%以上,其中規模工業企業經濟指標增長10.8%以上,實現銷售收入91.38億元,利潤2.74億元,利稅3.46億元。全鎮各骨幹企業持續加大投入,推進技改擴能、轉型升級,稅收和外貿進出口實現逆勢大幅增長。1-10月份,培植個體升微型8家,微型升小型6家,小型升中型5家,新增就業崗位402個;培植申報了5家專精特新企業,3家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和3箇中小企業自主品牌。瑞泰公司投資9.6億元,先後開工建設了萬噸醫藥級纖維素、出口建材級纖維素和納米分子篩及其催化劑、植物膠囊原料、新型環保建材等項目。其中,投資3.1億元建成的年產2萬噸建材級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項目,使年產能翻了一番;投資3.4億元建設的萬噸醫藥級纖維素項目,設備開始陸續到位,投產後產能提高70%,7月份,被認定為省“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魯龍集團投資1100萬元新引進5台先進數控加工中心、4組日本東久軸套自動化加工車床、2套自動噴漆設備和鑄件清洗機,年產能提高了50%。潤東能源公司投資900萬元新置一座哈氏合金反應塔;弘海公司、華顯公司和北方宏業公司等企業分別投資新上設備,提高了生產能力。

社會事業

汶陽鎮 汶陽鎮

大力實施“雙進”工程,民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制意識顯著提高。“平安汶陽”建設上了新水平,綜合治理和普法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教育教學成績繼續保持全市領先,教育質量不斷提高,中考實現了全市“十九連冠”。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人口和計畫生育綜合改革深入開展,人口目標得到有效控制。工會、青年、婦聯、科協、殘聯、史志檔案及老齡等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堅持“改革創新、科學實踐”的原則,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領域進行了系列改革。2002年,完成了農村財務管理體制改革,在全市首先實行了農村財務“雙代管”和會計公職化管理;在全市率先推行了農村支部書記公職化管理;對畜牧獸醫站、種子站、水利站、文廣站等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按企業方式進行改革改制,實施“零資產”轉讓和經營權買斷的方式,一次性改制成為民營性質的實體公司,明晰了產權,規範了運行。投資110萬元的汶東社會化供水全面完成,投資60萬元的汶西供水開始實施並部分完成。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深入,創建了“農村道德評議會”,經驗在全泰安市推廣;教育連續十二年列全市之首,2002年,被評為泰安市先進單位;民主法制建設深入紮實,普法教育、法律服務“雙進”工程經驗,得到泰安、省里的總結推廣;信訪穩定工作多次受市里表彰,工作經驗在泰安和山東省推廣,農經管理工作被評為全省先進單位。

特色產品

有機蔬菜

汶陽鎮發展有機蔬菜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自2006年來,鎮黨委、政府堅持把發展有機菜作為增收富民的特色產業來抓,突出規模種植,科學規劃,積極引導。2007年發展有機蔬菜基地16個、面積6000畝,總面積達1.4萬畝,辦理BCS、OFDC、OCIA、JONA等各類有機認證5個,總數達到40個。面積2.3萬畝,畝均純收入3500元左右。

汶陽鎮 汶陽鎮

苗木產業

汶陽鎮依託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適宜苗木生產的天然優勢,經過近三十年持續不斷的積累發展,形成了以塔房村、武新村為龍頭,帶動輻射周邊十幾個村的苗木繁育基地,現有楊樹、法桐、柳樹、 國槐、白蠟、女貞類、黃楊類、銀杏、百日紅、紫葉李、紫葉矮櫻、紅葉小櫱等各類苗木品種40餘個,面積達到8500畝,占全鎮總面積的1/4以上(其中,楊樹苗3500畝,法桐1900畝,國槐850畝,柳樹類260 畝,毛白蠟400畝,銀杏100畝,紫葉李110畝,紫葉矮櫻90畝,百日紅、五角楓、小黃楊、女貞等其它小花灌木1290畝)。2007年生產交易量達到4000萬株,產品銷往全國十多個省市自治區,銷售收入達到八千萬元,湧現出年銷售額過百萬元的大戶五十餘人。多年來已成為江北地區最大的苗木生產集散地和價格形成指導中心。2005年被山東省林業局評為花木強鎮。

瑞泰纖維素系列

石膏 石膏

瑞泰纖維素是泰安瑞泰纖維素有限公司為適應纖維素市場需求,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不斷投資建設的一系列類型的纖維素。主要包括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水分散體、藥用彩色包衣粉等產品。產品廣泛套用於醫藥、化工、建材、化妝品、塑膠、軍工、紡織、造紙、油氣田開採等領域,分別做成膜劑、粘結劑、分散劑、穩定劑、增稠劑、保水劑等。產品除暢銷國內市場外,還遠銷德國、美國、加拿大、印度、東南亞、中東一帶的國家和地區。纖維素年產量列全國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產品出口占同行業的80%,國內市場銷售率達到70%。

石膏

汶陽鎮境內擁有豐富的石膏資源,已成為汶陽主導產業之一。全鎮各類石膏加工項目總數達到20個,年石膏開採總量達到70萬噸,石膏粉年加工能力達到67萬噸,石膏深加工項目涉及石膏砌塊、紙面石膏板、石膏空心條板,年生產能力達到6000萬平米。

桑蠶

按照泰安、肥城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支持幫助下,汶陽鎮始終堅持把桑蠶生產作為增收富民的特色產業來抓,科學規劃,積極引導,強化措施,加快培植,桑蠶產業規模逐步擴大。全鎮共有桑蠶5000畝,07年新調整落實面積2000畝。2007年,全鎮蠶繭總產量 55.8萬公斤,總收入1228萬元,畝均收入5000元。

歷史名人

歐陽中石

學問家、教育家

歐陽中石 歐陽中石

山東泰安汶陽人。男,漢族,任北京師範學院邏輯學副教授,兼任書法藝術專業主講。學書先從師武岩法師,後又師從吳玉如。從唐碑入手鏇即轉臨北魏諸墓誌;後亦曾涉足於篆、隸、甲骨、金文,尤於歐陽詢諸碑臨池舉國專。常作行書,從法二王,而又取勢於王。草書以王羲之、孫過庭為宗,亦得益於黃、祝點法。書風妍婉秀美,瀟灑俊逸。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重大書法展覽及在報刊發表,或被美術館、博物館收藏。尤致力於書學教育工作,在首都師範學院創建書法藝術專業(本科),併兼任北京數家高等學校書法藝術顧問和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法藝術顧問和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法部主任。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

田紀雲

田紀雲 田紀雲

田紀雲(1929—)山東肥城汶陽人,1945年5月入黨,1945年1月參加工作,中學文化。1945—1949年,在魯西南第三抗日中學從事戰勤工作,冀魯豫朝城縣一區土改工作組組長,冀魯豫戰勤總指揮部會計,贛東北行署財政處會計。1949—1953年,任貴州省貴陽市軍管會財政接管部機要秘書,貴陽人民革命大學班主任、貴州省財政幹部訓練班主任。1953—1969年,任貴州省財政廳秘書科副科長、科長,省財政廳辦公室副主任、主任,省財政廳計畫科科長、預算處處長,省財政廳副廳長,西南局財辦財金處副處長。1969—1981年,任四川省革委會財貿經營管理組副組長,省財政局副局長、局長,省財政廳廳長。1981—1983年,任國務院副秘書長、國務院機關黨組成員。1983—1987年,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務院秘書長,國務院機關黨組書記,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成員、副組長,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1987年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十二屆五中全會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三屆、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93年3月在第八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