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灘鎮

白沙灘鎮

白沙灘鎮(BaishatanZhen)屬乳山市。在乳山市區東南部。距市區10公里,面積117.9平方公里,人口3.99萬。海岸線長19公里。原為白沙灘鄉。1989年12月18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鄉,設立白沙灘鎮。鎮政府駐白沙灘。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轄白沙灘、曹家莊、丈八石、南西北莊、溝李家、王家口、稗子劉家、北王家莊、吉林、玉前莊、林家塂、劉家塂、念頭、南馬家莊、董格莊、孔家莊、唐曲窪、祉家莊、大單家、焉家莊、邵家莊、潘家莊、潘家、焉家、鄒家、蔡家、小陶家、小侯家、小單家、徐家塂、港頭、六村屯、桃村李家、堡上、桃村王家、窪於家、單家莊、宮家(宮家、南泊)、大陶家(大陶家、十垧地)、韓家莊、翁家埠、常家莊、八甲、小灘(小灘、小灘新村)、宮家莊45村民委員會,48自然村。

村莊來歷

白沙灘鎮白沙灘鎮
白沙灘明成化年間,孫成甫由貴州錦屏縣樂桑屯遷此立村,因南臨一片白沙海灘而取名。天啟六年,王姓由哨里遷入。清乾隆年間,馬、許姓由海陽所遷入,焉姓由焉家遷入。

丈八石明萬曆年間,李堂由大崮頭徙大孤山又遷此立村。因村北有一孤石高一丈八寸,故名。崇禎年間,劉東福由黃格莊遷入。

曹家莊清康熙初年,任姓由海陽縣縣小灘遷此立村任家莊。後因該地是曹姓的種地莊子,故更此名。嘉慶年間,姜、邢姓先後由峒嶺、文登縣島集遷入。道光年間,鄒、許姓由鄒家、許家遷入。

吉林明末,于姓由獅子於家遷此立村。因此地有棘子林,故稱棘林,後演作今名。清康熙年間,姜姓由東峒嶺遷入。後有任姓遷入。

玉前莊清初,岳姓由文登縣小岳家遷此立村岳家塂。清康熙年間,李姓由海陽縣六甲、王姓由文登縣遷入。鹹豐年間,於、張姓由文登縣北黃、宅口遷入。民國初年,因村後建有玉皇廟,故更此名。

林家巷清康熙年間,林姓由東林家遷山塂處建村,故名。雍正年間,姜、丁姓由河崖、上夼遷入。乾隆年間,夏、于姓由光明頂、獅子於家遷入。

劉家巷明崇禎元年,姜姓由姜格遷此建村姜家莊。清康熙元年,于姓由獅子於家遷入。雍正八年,劉姓由丈八石遷入。後因劉姓人眾而更此名。

念頭明永樂末年,鞠姓由海陽所遷此建村鞠家莊。嘉靖年間,王世興、王世連由文登縣遷此。明末鞠姓遷走,更名念頭(村名來歷無考)。清順治年間,李姓由萊陽縣遷入。乾隆年間,單姓由大單家遷入。

南西北莊明嘉靖四十二年,李姓由大崮頭、張姓由文登縣張家埠遷此立村。因位於溝李家村北,故名西北莊。清乾隆年間,宋、馬姓由三甲疃、西泓遷入。

溝李家明嘉靖年間,李姓由大崮頭遷此山溝立村,故名。清乾隆年間,劉、趙姓由董格莊、趙東莊遷入;嘉慶年間,王、林姓由王家台(今名南馬家莊)、大孤山遷入。乾隆年間,蔣姓由池源遷村西建蔣家莊,1945年併入溝李家。

南馬家莊清康熙年間,馬姓由北馬家莊遷此建村馬家莊。乾隆年間,宋姓由南泓遷入。另,清康熙年間,王姓由文登縣遷此建村王家台,嘉慶年間,劉姓由寶口和薛格遷入,後有辛、李、于姓由西泓、山東頭、院前遷入,民國年間,薛姓由濟寧市遷入,1941年併入馬家莊。1980年更今名,

唐曲窪清初,曲姓在此建村曲家窪(後曲姓遷走)。道光年間,單、王姓由大單家、祉家莊遷入。雍正年間,唐姓由南唐家遷此建村唐家窪,後陳姓由西里村遷入。1942年,兩村合併取此名。

家莊焉清初,韓姓由韓家溝遷此定居,嘉慶年間遷居韓家莊。道光年間,焉姓從焉家遷此立村。窪於家明萬曆年間,於才旺由司馬莊遷此立村,因此處地勢低洼,故名。清末,潘、姜姓由潘家、姜格莊遷入。

祉家莊明永樂年間,王姓由雲南從軍海陽所,後入籍落居此地。于姓由文登縣泊子莊遷此定居。時有造紙作坊,故稱紙家莊,後演作今名。

稗子劉家明崇禎年間,劉姓由文登縣鴨兒灣遷此立村。因此地窪澇生長稗子,故名。清順治年間,李姓由桃村李家遷入。後焉姓由焉家遷入。

王家口明正德年間,王、劉姓來山口處定居建村,故名。後二姓遷走。清乾隆十三年,于思清、于思惠由吉林村遷此定居,襲舊稱。後單姓由大單家遷入。

六村屯明末,唐、方、苗、楊(雲南遷來)、劉(文登縣鴨兒灣遷來)、王(文登縣遷來)六姓各聚居此地一方,後村莊漸連一起,故取此名。清康熙年間,林姓由西林家遷入,孫姓由念頭遷入。嘉慶年間,許、趙、張、傅姓由海陽所遷入。

常家莊明中期,常姓由海陽所遷居以姓建村,後遷走。清初,孫姓由小灘、白沙灘遷入,襲舊稱。乾隆年間,張、于姓由所後張家莊、姜格遷入。

資源優勢

白沙灘鎮白沙灘鎮
白沙灘鎮交通便利,毗鄰濟威鐵路、青威高速公路、309國道,距青島、煙臺、威海三市的車程均在一個半小時以內,並與國家二類開放口岸——乳山口港接壤。白沙灘鎮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在12.3攝氏度。

白沙灘鎮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先後投資15億元人民幣用於水、電、路、通訊、有線電視、管道液化氣、集中供熱以及生態化污水處理場等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了“七通一平”,醫院、學校、商場、公共運輸等配套設施非常完備。

白沙灘鎮政府駐宮家莊村。轄45個行政村,年末戶籍人口37877人。鎮域經濟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大力發展工業和旅遊業。特色物產有花崗石材、海參、鮑魚、對蝦、生薑、茶葉等。

白沙灘鎮被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授予“全國環境保護優美鎮”,被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省級文明村鎮”,被中共威海市委、威海市人民政府授予“平安鎮”,被威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人居環境十佳鎮”榮譽稱號,全國千強鎮位次也前移了188位,名列全國千強鄉鎮的第三方陣。

經濟狀況

白沙灘鎮白沙灘鎮
2006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2.1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41.5億元,農業總產值8.4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21.28億元,財政收入420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445元。中學2所,國小2所,在校生4350人。

白沙灘鎮於2001年規劃建設了金海灣工業園,目前已吸引了包括欣業聯台灣科學園、大慶工業園在內的48個項目進駐園區,總投資達78億元,全鎮現有內資企業120家,外資企業7家,鎮辦企業主要有18個行業,行業涉及建材加工、石材加工、高科技工業、農產品深加工、食品加工、木工機械、漁具加工等,形成了以高科技工業為主的格局。主要產品有釣魚竿、金屬管件、石材、防靜電地板等。2006年新開工產業項目41個,總投資55.3億元,開工面積達136萬平方米,完成技改投資7億元,開發新產品6個,主營業務收入36億元,利稅1.1億元。

白沙灘鎮2006年糧食總產量23416噸,果品總產量4076噸,蔬菜總產量72980噸,水產品總產量38250噸。全鎮一、二、三產業比重為16:45.3:29,在穩定糧食種植的基礎上,生薑、綠茶等產業規模迅速擴大,全鎮大姜種植面積達1萬畝,綠茶麵積達1600畝;養殖業結構得到最佳化,大力發展了蘭狐等特色飼養業,特別是水產養殖,2006年,實現漁業總產值2億元;旅遊業初具雛形,結合毗鄰銀灘旅遊度假區的地理位置優勢,部分村因地制宜發展“漁家樂”、“茶園游”等特色旅遊項目,有效地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威茗茶園和大陶家漁家樂分別被評為省級和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

企業發展

白沙灘鎮白沙灘鎮
民營企業取代鄉鎮企業後,乳山市白沙灘鎮的民營建材企業呈現出了蓬勃的發展勢頭,全鎮民營企業發展到54家,年上繳稅金700多萬元,去年石材出口創匯達1000萬美元以上。

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白沙灘鎮主要圍繞石材加工做文章。鎮政府專門成立了石材生產辦公室,開闢了占地200畝的石材加工區,引導石材企業集中生產、規模加工。先後有2家石材業戶實現由戶到企的轉變,其中磊信石材、玉成石材、鑫磊石材等業戶投資額分別達到200萬元以上,年出口創匯額1000多萬元美元

同時,這個鎮還通過最佳化園區建設,加大對外來民企的吸引力度。先後投資3000多萬元對園區內的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吸引了30多家民企進區經營,總投資額在5億元。

特色產業

白沙灘鎮白沙灘鎮
隨著沿海地區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建築業越來越成為一塊炙手可熱的經濟“大蛋糕”,蘊涵著巨大的市場。白沙灘鎮把發展建築業作為推動鎮域經濟發展的主攻產業之一,並著重培植了白沙灘鎮建築工程公司,從人才引進、市場占領、設備更新等方面給予扶持,使鎮建築公司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壯大,去年承攬建築工程20萬平方米,完成工程總造價近億元,實現利稅500多萬元,建築市場拓展到威海乃至山東省,被譽為威海市建築行業中的一支鐵軍,已成為一個響噹噹的品牌

迅猛發展的建築業還輻射帶動了該鎮建材業的發展,目前全鎮擁有大小石子加工廠50多個、翻砂廠20多個,一大批水泥、鋼材、木材經紀人也從中掙取了較高的利潤,這其中蘊涵的巨大商機還使許多外地客商加盟,黑龍江客商先後投資1000多萬元建立了木材批發市場和建材廠,銷售、生產新型建築材料,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年可實現利稅200多萬元。一些精明的農民還發揮背靠大樹好乘涼的優勢,紛紛組建了自己的建築隊,在建築大市場中分得一份“蛋糕”。目前這個鎮已發展私人建築隊伍16家,建築業已成為鎮域經濟中的頂樑柱

旅遊資源

白沙灘鎮白沙灘鎮
芙蓉暉生態園

芙蓉暉生態園位於在白沙灘鎮王家口村西北面,因村西邊有一棵大芙蓉樹(威海地區習慣叫合歡為芙蓉),迎風婆娑在進山的路口旁,所以打算取名為芙蓉暉生態園。生態園所處地帶,除南面是山口外,余者全是山嶺,山嶺圍成了大椅子圈。此處村民叫臥龍,起因於奇異現象。據說山間常有紅潤的祥雲繚繞,似有巨龍雲頭騰躍,故名。

在“大椅子”東扶手處,是櫻桃、杏子、大棗等果樹區。樹蔭中建有客房,外觀風格追求古樸,就像果農看護林果住的房子。內裝修卻極為講究,火炕、浴室、寫字間一應俱全。客房區西面是餐廳和蔬菜種植區,蔬菜全使用農家肥,人工捉蟲。蔬菜區西面有水庫,是釣魚觀荷的地方。“椅子”西扶手處,丘頂平坦,是停車場。“椅子”的整個靠背,要保持原生的自然林貌,是松柏槐柞的樂園。

“椅子圈”外面,東有“深挖洞、廣積糧”時代修築的備戰山洞,術語叫坑道,是軍事遊戲區;北面是雞鴨鵝、豬羊牛的散養區;西是馴犬場,養著馴狗所用的野兔野雞;當年林場修建的環山公路將各區連線,這些山路是開展山地車賽的主場地。站在山頂上,舉目四周,美景像空氣清新劑一樣,頃刻就把人的心志沖洗得明淨清爽。山下的景觀如沙盤,房屋如火柴盒,村莊就是那存放火柴盒的大盤子;道路如絲線,水庫平塘如散落的鏡片。物再大也大不過山,是山給了我們這種大氣的感覺。

南面,乳山銀灘管委辦公大樓清晰可見,大樓前海的宮家島像一艘航空母艦,護衛著銀灘的藍藍海灣、皎皎沙灘;西面,無極山綿延起伏,主峰老雕頂盡顯崢嶸;北面,田如棋盤,遠處群山疊翠,像一幅上好的山水畫;東面,墮崮山及蒼龍嶺捲起了銀灘碧波,定格在這神奇的土地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