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埠鎮

中埠鎮

中埠鎮座落在張店區的東北部,著名的黑鐵山腳下,轄區面積20.47平方公里,人口13072人,12個自然村,8個鎮辦企業,6個鎮直單位,共有黨支部26個,現有黨員580名,駐地有大型國有礦山企業山東金嶺鐵礦、勝利油田淄博制管有限公司、市園藝場、二O三處。鎮黨委、政府以黨的“十五大”精神為指針,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促進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工業發展

中埠鎮中埠鎮
該鎮堅持“工業立鎮”思想不動搖,形成了以化工為龍頭,鐵礦採選業為基礎,冶金、建材、礦山為補充的工業體系,鎮屬8家鎮辦企業和16家村辦企業全部完成產權改制。二氯化鋯、氧氯化鋯等化工產品出口美國、日本和東南亞地區。形成了以特色養殖、林果、蔬菜三大特點的特色農業,使全鎮人均收入逐年提高。第三產業與個體私營企業相結合,發展了中埠、孟家兩大集貿市場和於家農貿市場,以鐵山路為中心,新建“上宅下店式”高層住宅樓,用於第三產業和個體私營企業的開發。形成鐵山路個體私營經濟一條街,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各種需要,充分發揮我鎮“政府搭台,農民唱戲”的特色農業新優勢,以及商山孝女祠等自然人文景觀作用,加快旅遊業建設。全面落實鎮村規劃,突出加強中心村、中心鎮建設,按照“完善治理建成區,規劃建設中心鎮”的目標,帶動和輻射周邊經濟發展,2000年3月被省政府授予中心鎮稱號

城鎮建設

中埠鎮中埠鎮
一是102國道改建工程。102國道中埠段總長度2.77千米,中埠鎮克服重重困難,加強與沿路各村的協調,對施工路段、橋樑建設等全面搞好服務,為工程順利開展創造了條件。

二是張店經濟開發區暖氣管線工程。張店經濟開發區暖氣管線工程途徑該鎮2個自然村,長2公里。截至目前,已全面做好了各項附著物的補償工作,為鋪設管線工程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

三是宏達路拆遷工程。宏達路連線中埠鎮與鳳凰鎮,是市政府和兩區政府關心的一件大事,目前,拆遷工作已接近尾聲,東段已經開始施工建設。

四是鐵山路升級改造工程。鐵山路勝利鋼管廠至創業路段、鐵山路黃金村段的設計、預算、附著物清點等前期準備工作已全面結束,即將開工建設。

五是園林綠化工程。2008年以來,全民義務植樹達15萬株,道路綠化達5600餘株,專項綠化面積達2000餘平方米。

鄉鎮特色

中埠鎮中埠鎮
為了確保富餘勞動力平穩輸出,中埠鎮領導幹部還當上了為企業和農民牽線搭橋的“紅娘”。他們一方面為鎮內企業招工加大宣傳,上門排查動員,解決企業的“用工難”。另一方面排出富餘勞動力、貧困戶勞動力和失業勞動力,優先推薦他們實現就業。在淄博海闊信置業有限公司招工過程中,該鎮採取了各村黨支部書記帶領本村重點勞動力接受用工單位目測初檢的辦法,實現了用人單位與富餘勞動力的雙贏。這幾年,由政府“中介”安排就業的勞動力累計達300多人,更多地把農村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實現了增收富民。

據統計,目前中埠鎮共有農業人口13383人,其中勞動力6112人,目前已實現轉移4278人,勞動力轉移率達70%,農民的純收入比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水利建設

中埠鎮中埠鎮
張店區中埠鎮大力實施農田基本水利建設,利用駐地金嶺鐵礦的工業冷卻水、礦坑水灌溉農田,使2000多畝山旱田變為水澆地。

中埠鎮的中埠村、張家村和邊辛村是以種植、種菜為主的農業村,但水資源的缺乏成為村里農業發展的最大障礙,而附近金嶺鐵礦每天白白流失的工業冷卻水、礦坑水有近2000萬噸。針對這一情況,該鎮提出了興修水利、引水澆灌農田的工作思路。他們請專家對金

嶺鐵礦的水質進行了化驗評定,投資200多萬元修建了2000多米的水渠和兩個大型蓄水池。其中,張家村內2000多米的水渠及蓄水池就可以澆灌500多畝麥地、800多畝菜地、40多個大棚,還使這個村每月節約電費4000多元。“水源的解決讓我們村重新有了‘淄博市無公害蔬菜基地’的稱號,每個月還能給我們村節約4000多元的電費,老百姓都很滿意。”張家村的黨支部書記張光林高興地說。

招商引資

中埠鎮中埠鎮
張店區中埠鎮實施“工業強鎮、三產興鎮、環境立鎮”三大戰略,突出抓好“村企行動、園區帶動、綠色農業、融合發展、平安中埠”五大重點,圍繞“建和諧中埠、創經濟強鎮”的目標,經濟社會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
該鎮以張店經濟開發區為平台,繼續招大商、引大資。藉助園區這一平台,大力培植髮展機械加工業、化工工業、紡織行業,招商引資工作呈現出強勁勢頭。目前,簽約入園企業項目23個,在建企業項目12個,項目總投資近20億元,已完成投資2.26億元,新境界陶瓷、天依家紡等4家龍頭企業已建成投產。以金嶺鐵礦、勝利鋼管等駐地大企業,山鋁、東大化工、大成農藥等市內知名大企業為突破口,積極開展專業招商和專題招商,著力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影響力大、帶動力強、經濟效益好的大企業、大項目。實行企業項目專人負責制,做好後勤保障和聯繫協調工作,為企業生產運營提供良好的軟環境。今2007年一季度,全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4.3億元,實現利稅4635萬元,實現利潤1591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8億元,招商引資完成1.6億元,財政收入實現573萬元,各項經濟指標均實現了開門好。

一是抓領導責任。堅持“一把手”工程,堅持一把手親自抓招商引資,一把手親自為客商企業排憂解難,提供優質服務。二是抓環境建設。堅持“環境立鎮”,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使全鎮成為客商投資“成本最低、風險最小,回報最高”的福地;三是抓招商實效。以張店經濟開發區為平台,堅持築巢引鳳、以商引商、上下聯動等多種方式,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效率。四是抓優勢利用。充分利用該鎮的產業優勢、資源優勢、勞動力優勢,吸引企業家進區興業,吸引外商、非公有制經濟投資,吸引分散的鄉鎮企業向轄區集中,加強經濟園區的聚集整合力和產業凝聚力。2008年上半年,全鎮完成招商引資12850萬元,完成年計畫的107%。其中,在建項目5個,投資總額3.6億元;擬開工項目5個,計畫投資2.4億元;在談項目8個,計畫投資7億元。

旅遊資源

中埠鎮爐神姑
爐神姑廟

爐神姑廟位於中埠鎮孟家村東北角。爐神姑的傳說歷史久遠,相傳發生在齊桓公時代,距今約有2600餘年。據《重修新城縣誌》載:冶里,在商山東南里許,相傳戰國時毆冶子鑄劍處。《桓台勝覽》云:“齊,毆冶子為王鑄劍,三年不成,將見殺。其女擲身爐中,一鼓而就,故後人祀為爐神,名其地曰‘冶里’”。

今鐵山北嶺上有爐神廟。據民間傳說,鐵匠熔煉危害百姓的鐵牛。因爐神姑是孝女,為解救當地百姓而勇於獻身,故百姓建造了廟宇作為紀念。原先的廟宇在10年動亂期間被拆除。1992年-1993年,民間捐資重新建造,占地4730平方米,大殿及建築物面積595平方米,有北大殿、西大殿、東大殿,分3個院落。南邊大門上寫有“爐神姑廟”,有2米高的石獅子分兩邊蹲立,穿過大門便是爐神廟大殿南門。門兩旁石碑林立,最早的碑刻是據今243年的乾隆年間,門上掛有“佑天佑民”的匾額,兩邊有1.5米的石獅。大殿懸有壁畫,千姿百態的神像坐立殿內,十分壯觀。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3天,三月的“一百五”、寒食、清明3天,六月十七、十八、十九日3天,十一月十五、十六、十七日3天,另有三月三、九月九,均為廟會日。在廟會期間,方圓百里百姓紛紛前來進香祭祀,祈求爐神顯靈保佑安樂和五穀豐登,並且還在廟前表演民間舞蹈、民間演唱,熱鬧非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