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鄉

新湖鄉

新湖鄉地處五嶽之首的泰山腳下,背依浩淼的東平湖。全鄉54個行政村,5.1萬人。版圖面積110平方公里,共有耕地7。8萬畝,淡水水面面積1萬畝,東平湖湖岸線10華里,大湖水面2萬畝。自95年以來,連續六年蟬聯泰安市漁業生產冠軍、97年被省政府授予農業開發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資源優勢

新湖鄉新湖鄉
該鄉集泰山文化、水滸文化於一身,地處東平湖旅遊區。這裡,依湖傍水,風景秀麗,空氣清新,氣候宜人。該鄉境內霍莊村系漢代壽張縣故城遺址是元代藿希賢之故里,歷史上的東平國都、東平府蜿蜒的老運河故道、八百里梁山水泊遺址等眾多名勝古蹟,均在該鄉境內或距該鄉僅幾里之遙,是旅遊觀光、避暑消閒的理想勝地。新湖鄉以生產各種魚類和小麥、玉米、大豆、花生桑蠶等多種糧經作物而著稱,歷史上素有“收一秋吃九州”的“魚米之鄉”之美名。

新湖鄉基礎設施健全,投資環境優越。境內建有35千伏變電工程一處,通訊機站2處,331、250兩條省道穿鄉而過,距京九鐵路梁山站20華里,距220、105兩條國道10華里。全鄉村村通電、通程控、通柏油、通有線電視,並實現了與國道、省道的連線,形成了四通八達、快捷暢通的交通通訊網路。5萬多新湖人民熱烈歡迎,誠心期盼省內外客商到新湖洽談項目、興辦事業,圍繞新湖充裕的糧、漁、畜、禽的開發,在名、特、優水產品養殖加工、畜牧養殖、屠宰加工、糧食加工等方面獨資或聯合興辦工業。屆時,鄉黨委政府將在場地、水電、證照辦理、稅費徵收、經營環境、安全保衛、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優厚待遇,在領導、政策、經營、資金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從思想上、感情上全力支持,千方百計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以資源換項目,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行政區劃

轄:劉樓村、鳳凰台村、堤子村、王管村、呂祖廟村、宮村村、侯家樓村、侯河村、唐營村、張坦村、蕭村村、葉莊村、張橋村、趙村村、郝窪村、范崗村壩口村、齊橋村、小河涯村、朱管村、唐樓村、七神堂村、臧莊村、軒場村、王仲口村、常仲口村、楊崗村、香鋪村、魯莊村、東王窪村、西王窪村、馮窪村、范窪村、蔣口村、霍莊村、索莊村、劉莊村、西馬莊村、范莊村、西王莊村、鞏樓村、轆轤吊村、樓岔村、竇府營村、郭樓村、郭場村、牛圈村、孫莊村、西李樓村、王樓村、楊場村、前泊村、後泊村、楊樓村

農業發展

新湖鄉波爾山羊
該鄉緊抓國家實施黃淮海平原開發和省委省政府實施東平湖開發建設的機遇,大搞庫區農業綜合開發,最佳化農業種養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先後開發建成了六個總面積為3萬畝的省、市級“澇改示範樣板項目區”、六個庫區農業科技開發示範園。種植業:突出發展優質小麥、大豆、玉米花生等糧油作物,全鄉年糧食總產達1億公斤;水產業:規劃建設了中華絨螯蟹、萬畝建鯉、萬畝蓮藕“三個萬畝”生產基地;規劃形成了四個以甲魚、青蝦等為主的名特優水產品生產區。並實驗推行池塘人工模擬生態小生境混養蝦蟹等模式的生產。湖業生產:規劃實施了湖上“三網”工程,建成了大湖10華里網箱帶,年投放網箱6000架、圍網養蟹年總產就達1240噸,鯉魚總產1.2萬噸;畜牧業:以小尾寒羊、魯西黃牛為重點,現全鄉規模養殖牛羊存欄量達40萬頭(只),其中,小尾寒羊存欄10萬隻,是山東省小尾寒羊的重點養殖基地和調撥產區。同時,新崛起了一批波爾山羊黑花奶牛3000頭。農、漁、畜產品資源十分豐富。

名優特產

新湖鄉新湖鄉

新湖鄉范窪村蓮藕生產材料

新湖鄉范窪村充分利用澇窪地改造成果,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水產名特優生產,把淺池藕種植作為水產發展的主導產業來培植。通過與武漢淡水植物研究所協作,建成范窪蓮藕生產示範基地,並經授權正式掛牌。到目前全村共發展優質淺池藕400多畝,已獲得圖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並帶動大排河兩岸12個村發展2000畝,形成千畝荷花帶

為加快蓮藕生產,該村成立了淺池藕生產協會,從品種引進、種植、管理、銷售實行一條龍服務。同時,對蓮藕生產、運銷大戶進行重點扶持,及時協調信用社貸款,幫助他們開拓外地市場,從而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促進了蓮藕生產的快速發展。池藕產業成為了該村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新湖鄉靈芝
新湖鄉東王窪靈芝生產材料

湖鄉東王窪村在充分研究分析市場形式的基礎上,組織科技帶頭戶引導民眾發展大棚靈芝栽培。該村將全村1600畝澇窪地全部深度開發後,統一沿臧馬路利用台面集中建設靈芝大棚200個,形成了高標準設施農業園。

農業園建成後棚產靈芝1500斤,純收入達l0000多元,實現人均增收2000多元。產品遠銷韓國、東南亞,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同時,輻射帶動了范窪、姜口、軒場、堤子等周遍村。靈芝產業成為該村集體增收、農民增收的又一增長點。

工業發展

實施工業立鄉,著力發展工業。力爭完成招商引資額1.5億元。年內計畫個體工商戶發展到886戶。新增民營企業25家,完成民營企業工商稅收300萬元。最佳化農業結構,實現農業增效。計畫2006年新擴名特優養殖面積5000畝,名特優養殖面積突破1.5萬畝,連片發展300畝以上的規模區10個,形成專業村8個;連片連線發展桑園1000畝,新增兩處示範園區,建成高標準蠶棚200個。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發展基礎。年內高質量、高標準改造澇窪地5000畝。在去年完成村村通公路30公里、改造州靳路5公里的基礎上,再改造州靳路5公里,新修村村通公路50公里,實現54個村全部通柏油路

水利建設

新湖鄉新湖鄉
一是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移民綜合開發等機遇,高標準、高起點在全鄉實施了澇改工程。全鄉計畫改造澇窪地6400畝,項目涉及姜口、馮范窪、西王窪、楊崗三大澇改項目區。目前,全鄉共實施完成澇窪地改造1.4萬畝,形成高標準漁池6800畝,台田7600畝,並嚴格按照上級的統一規劃和技術要求,達到了“三防”(防旱、防澇、防漬)、“三通”(路通、溝渠通、電通)、“八配套”(溝、渠、路、電、涵、閘、房全部配套)、“一適應”(適應南水北調、東平湖高位蓄水的標準要求)。

二是針對去年遭受特大洪澇災害的現實,今年以來,該鄉把排澇體系建設和劉口灌渠、大閘灌渠疏竣加固工程作為工作的重點,對原農田水利設施進行了全面維護、檢修,對部分設施進行了配套完善。本著“重點規劃、注重實效”的原則,共投資135萬元對全鄉渠系進行了疏浚,打通了竹節溝,在主要路口埋設涵管280餘處,有效解決了排水支渠淤積、竹節溝多、渠系不暢通的問題;同時,結合澇窪地改造,投資70萬元,擴建橋涵52座;特別是針對部分村莊地勢低洼、內澇易造成圍困村莊的實際,組織機械對溝渠進行疏挖,對路面進行抬高,共疏挖溝渠5千米,動土26萬方,埋設了排水管;投資30萬元,動土3萬方,完成了大排渠道段1800米的清淤任務,並對兩處排澇站進行了全面維修。

招商引資

新湖鄉新湖鄉
泰安中林科技示範園

位於新湖鄉腹地的生態農業示範園,始建於1973年、占地1080畝,其中水面占480畝,台面占460畝,辦公場所占140畝,台面水面相間,是全縣歷史最早、標準最高的示範園區。該園區集體所有,便於外商投資洽談。

該園區背依東平湖,園區周圍是一條2米寬3米深的環區河道,與周圍村落隔離,是一個典型的封閉式園區。區內空氣清新,氣候宜人,中間有一條東西向穿心河,河寬5米深3米,與環區河道相通,並向東西延伸到園區外與全鄉的排灌乾渠相接,乾渠與東平湖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園區內水網自成一體而又與外部相銜接,遠接黃河與汶水,是一個動態的流水系。水位穩定,水源充沛,水質肥沃,無污染。園區內有池面34個,總面積340畝,大的池面面積14畝,小的7畝,分布均勻合理。池內養殖鯉魚、中華螯蟹、鰱魚、鯽魚等。

園區內有台面38個,按區域布局有葡萄園、大櫻桃、凱特杏園、桑園、速生場、金絲柳苗圃。檯面上有畜牧小區,養殖有小尾寒羊、波爾山羊、蛋雞、鴕鳥、麻鴨等。

園區內土質肥沃,水源充沛。夏季穿心河與圍區河內荷花盛開,水草依依,與野生的甲魚、鱔魚、青蝦、鯉魚、鯽魚和十幾種野生的鳥類相映成趣,與檯面上串串的葡萄、櫻桃、凱特杏融為一體,是休閒避暑的好地方。園內基礎設施齊全,水、電、電訊、道路通達園內的各個角落。現有辦公場所1126平方米,倉儲場所1065平方米。園區內封閉式管理,生產生活安全、方便。是外商投資開發生態農業、旅遊觀光農業的好去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