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特點
文昭詩作獨闢蹊徑,大量運用去雕琢少文飾的曉暢語言。刻畫和記錄市井間純真古樸的風土人情。他的這類作品,與大多數滿族人的審美習慣相投契,也為後世滿族作家長期熱衷:於都市民俗題材創作的傳統開了先河。
範例
《見城中少年》描繪了清初滿族少年的異樣風采:
鷺翎繒笠半垂肩,小袖輕衫馬上便。
偏坐錦鞍調紫鷂,腰問斜插樺皮鞭。
《八月》借用俚語,以中間粗兩頭細的玩具戛戛,來形容秋日氣候特徵:
四時,最好是八月,單夾綿衣可亂穿。
晌午還熱早晚冷,俗語喚作戛戛天。
即使是《校獵行》這類當時滿族詩人常涉及的題目,經文昭寫來,也烘托起濃郁的風俗氛圍:
朔方健兒好馳騖,擒生日踏城南路。
怒馬當風勢如飛,耳立蹄蹻不肯駐。
大箭強弓身手熱,一時殺盡平原兔。
穿心貫腋血縱橫,錦鞍倒掛紛無數。
君不見,獨孤信,會獵歸來日已暮,側帽馳馬人爭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