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紫關戰鬥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6月,鄂豫陝蘇區第二次反圍剿中,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在河南省淅川縣境內對國民黨軍的奔襲戰鬥。

簡介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6月,鄂豫陝蘇區第二次反圍剿中,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在河南省淅川縣境內對國民黨軍的奔襲戰鬥。

1935年6月中旬,紅25軍(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決定繼續向東南行動,遠程奔襲荊紫關,並派第225團在荊紫關西北之馬蹄店扼守隘路,阻擊尾追之國民黨軍。荊紫關為鄂豫陝三省邊界要地,有國民黨軍第44師後方臨時補給站,並有民團1個營駐守。為出其不意,紅25軍以手槍團化裝成國民黨軍第44師的部隊,於15日16時出發,經60餘公里急行軍,於16日午前逼近荊紫關,並迅速逼進城下。守軍發覺後,急閉城門進行阻擊。紅25軍第223團火速趕到,搭人梯強行登上城頭,占領全城。此戰,殲國民黨軍第44師1個多連和民團1個營。

荊紫關

荊紫關的得名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公元前304年,此地屬於楚國管轄,楚王派太子荊來鎮守此地,於是此地就取名叫“荊子口”。到了明朝中葉,王朝派官兵千餘人駐守此地,並改“荊子口”為“荊子堡”。因為這裡漫山遍野盛開著紫色的荊花朝初年,當地人又把“荊子堡”改為“荊紫關”。

國民革命戰爭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