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蘆名雅邛大戰役

天蘆名雅邛大戰役指的是1935年10月24日~11月25日 發生在 四川省西部的天全、蘆山、名山、雅安、邛崍、大邑等地區的一次大戰役。

事件介紹

1935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進行綏崇丹懋戰役後,國民黨四川軍閥再次調整防務,以第24軍防守四川省和西康省(今分屬四川、西藏)邊界的金湯鎮及瀘定至漢源、雅安一線;以第20軍防守寶興至大磽磧一線;以第45軍防守寶興東北大川場至水磨溝一線;以模範師9個團集中天全、蘆山待機;另從綿竹等地抽調18個團向西增援。10月22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紅軍總政治委員張國燾下達《天(全)蘆(山)名(山)雅(安)邛(崍)大(邑)戰役計畫》。24日,紅四方面軍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分左中右3個縱隊向寶興、天全、蘆山守軍發起進攻。11月1日,由紅30軍、紅31軍第93師、紅9軍第25師組成的中縱隊攻占寶興,擊潰第20軍之3個旅,乘勝進占靈關鎮,繼又挫敗模範師1個旅另1個團的阻擊,直逼蘆山城下。總計沿途俘敵1000餘人,繳獲步槍2000餘支,輕重機槍50餘挺。與此同時,左右兩縱隊從兩翼日夜兼程疾進。7日,由紅4、紅32軍組成的左縱隊攻占大川場,殲第45軍1個旅一部,前鋒抵進邛崍縣境。由紅9軍第27師組成的右縱隊攻克金湯鎮後,繼下天全以西之紫石關、大崗山,擊潰模範師1個旅,10日攻占天全縣城,隨即向東迂迴,協同中縱隊包圍蘆山城。川軍為解蘆山之圍,急令獨立旅從名山地區西援。紅30、紅9軍各一部當即分兩路實施鉗擊,將其殲滅。繼克名山西北之五家口鎮,殲守軍1個團。12日,蘆山守軍棄城撤逃,紅軍進占該城。至此,紅軍經10餘日作戰,攻占了邛崍山以西、大渡河以東、青衣江以北和懋功以南的川康兩省邊界大片地區,斃傷俘川軍1萬餘人,擊落飛機1架。隨後,紅四方面軍乘勝向名山、邛崍地區進擊,東下川西平原。此時,川軍第21、第23、第44軍各一部及第104師已趕至名山及其東北之夾門關、太和場、石碑崗地區集結,連同當地原有守軍共達80餘個團。11月13日,紅四方面軍以中縱隊全部及右縱隊紅4軍共15個團的兵力,由五家口向東攻擊,14日攻占朱家場、太和場,擊潰守軍暫編第2師2個團。16日,攻占名山東北要鎮百丈,打退川軍6個旅的反撲,鏇即沿百丈至邛崍大路攻擊前進,相繼占領黑竹關、治安場、王店子。19日拂曉,川軍十幾個旅在飛機、大炮支援下,從北、東、南三面向百丈地區的紅軍反撲,紅四方面軍浴血苦戰7晝夜,斃傷川軍1.5萬餘人,紅軍亦傷亡近萬人。因眾寡懸殊,補給不繼,紅四方面軍遂於11月下旬撤出百丈地區,向其東北一帶山地轉移,轉入防守,戰役結束。

事件意義

此次作戰,是紅軍自9月中旬從草地南返後兩個月來的第二次大的作戰行動,廣大指戰員經歷了種種艱苦,克服了重重困難,以英勇頑強的精神,取得了許多戰鬥的勝利。但是,由於張國燾南下方針的錯誤,儘管廣大指戰員英勇戰鬥,依然未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百丈一戰傷亡近萬人。這是紅四方面軍南下後從進攻轉入防禦的一個轉折點。百丈戰鬥失利,教訓是深刻的。一是對川軍死保川西平原的決心和作戰能力估計不足,口張得太大;二是紅軍高度集中兵力不夠;三是戰場選擇失當;四是缺乏對平原、水田、村落作戰的經驗。這些都與戰役指導思想上的急躁和輕敵有關。

國民革命戰爭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