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堡戰役

山城堡戰役

山城堡戰役,發生於1936年11月,是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的第一大仗,也是紅軍長征和結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最後一仗。它的勝利標誌著蔣介石圍剿工農紅軍的徹底失敗,在紅軍和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該戰役紅軍以誘敵深入的戰術殲滅中央軍1個旅又1個團,終止了中央軍對陝甘寧蘇區的攻勢。

基本信息

戰役背景

戰役初期

山城堡戰役遺址山城堡戰役遺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在甘肅省環縣山城堡(即仙城堡)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役
1936年11月15日,中革軍委命令紅軍主力,向山城堡迅速靠近,打擊國民黨軍進攻。20日,國民黨軍右路第78師進占小台子、風台堡,其第232旅及另1個團進至山城堡地區,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當即決定對山城堡之敵發起攻擊。21日下午,紅15軍團和紅1軍團第2師向山城堡西北之哨馬營攻擊,斷其退路。紅1軍團主力由南向北,第31軍由北向南,第4軍由東南而西北向山城堡進逼。當日黃昏,紅1軍團第1、第4師和紅31軍一部,乘敵向山城堡以北山地撤退之機,從南、東、北三面攻入山城堡,並乘勝追擊,將其大部壓縮于山城堡西北山谷中,戰至22日9時,將敵第232旅又1個團大部殲滅。

戰役策略

山城堡戰役山城堡戰役
1936年10月,紅軍三方面軍會師後,紅軍面臨著新的危險和困難。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國民黨軍隊的"圍剿"。蔣介石在紅軍經過艱苦長征、連續作戰,力量大為削弱,又新到陝甘,立足未穩,急調260個團的兵力,企圖一舉將紅軍消滅。在紅軍會師的靜寧、會寧地區,蔣介石就集中了第1、3、37、67、新1軍等5個軍。紅軍主力向海原、打拉池轉移時,敵人分四路追擊,一路是37軍毛炳文部,一路是第3軍王均部,兩路同時由會寧出發,向靖遠方向追擊;一路是胡宗南部主力第1軍四個師由靜寧向海原追擊;一路是東北軍67軍何柱國部的騎兵師由隆德向黑城鎮方向追擊。紅軍面臨著被剿滅的危險,自然環境也異常險惡。當時紅軍所處地理位置正是黃土高原最貧瘠的陝甘寧交界處,人口稀少,乾旱少雨,物產不豐,數萬紅軍擁擠在這樣一個範圍內,無法補充兵員、籌糧籌款。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打退敵人的追擊紅軍將被迫離開陝甘,東渡黃河,這種形勢是很不利的。
當時中共黨內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與張國燾的鬥爭並未完全結束。在三個方面軍會師之前,黨中央就提出了旨在消滅胡宗南的《靜(寧)會(寧)戰役計畫》。根據中央指示,西北局制定了《通()莊(浪)靜()會(寧)戰役計畫》,但張國燾陽奉陰違,於9月20日擅自下令所屬四方面軍立即停止北上折回西進。24日又下令渡河先遣隊向永靖前進,準備渡河,妄圖造成事實,迫使中央就範。靜會戰役計畫因張的阻擾和貽誤戰機而流產。
三個方面軍會師後,10月11日中央軍委發布《十月份作戰綱領》,布置實施寧夏戰役計畫。其意圖是集中三個方面軍主力向北發展,在西蘭大道以北,黃河以東,同心以南,環縣以西消滅尾追之敵,鞏固和擴大根據地。作為寧夏戰役計畫之第一步,中央決定首先實施海(原)打(拉池)戰役,由四方面軍的4軍、31軍正面阻擊尾追之敵王均部,一方面軍從其側後進攻,將其消滅在打拉池一帶。當時敵人追擊很緊,紅軍退到海原和同心城之間準備布置伏擊追擊之敵,張國燾表面答應,實際上他又令四軍東撤,使伏擊計畫又被破壞。
靜會、寧夏役計畫的落空,迫使紅軍不得不放棄豫旺以西的大塊土地。國民黨軍也從靜寧、會寧追至陝甘根據地的大門口了。形勢如此嚴峻,在“外有強敵,內有張國燾的分裂活動”的情況下,黨中央一直在捕捉戰機,最後把殲敵的機會選在了山城堡。
1936年隨著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加深,中日民族矛盾己經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針對這一矛盾的變化,中國共產黨的政策也隨之而改變由“抗日反蔣”的口號改為“逼蔣抗日”。
社會主要矛盾及中央政策的變化,規定了紅軍在戰略上也發生變化。所以我軍設定山城堡戰役的戰略方針是:逐次轉移,誘敵深入,爾後在預定的有利地區集中優勢兵力,給敵人主力胡宗南部以殲滅性打擊;對毛炳文、王均部則予以威脅牽制,相機予以打擊;對東北軍則採取積極的統一戰線方針。就是要在山城堡戰役中,利用國民黨內部矛盾,在政治上孤立蔣介石,在軍事上打擊蔣介石,迫使其接受“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主張。
以上幾種因素交織在一起,就構成了山城堡戰役發生的大背景。

戰役起因

山城堡戰役山城堡戰役
山城堡戰役是紅軍前敵總指揮部面臨複雜多變的敵情我情,被動部署的一次關鍵戰役,對西安事變的發生和國共第一次內戰的結束都有重大影響。

敵情方面,蔣介石調集胡宗南為首的中央軍輔以王以哲的東北軍從寧夏南部一路追擊紅軍,由於其兵力火力遠遠強於紅軍,同時由於張國燾違背中央集中兵力先打胡宗南的命令,私自調部隊過河執行寧夏計畫,導致河東紅軍節節後退,河東紅軍和西渡黃河的西路軍被完全割裂。

紅軍方面,三個方面軍的紅軍主力首次在前敵總指揮部彭德懷和任弼時指揮下聯合作戰,但紅四方面軍又受到張國燾的極大影響,所以彭德懷的指揮最初並不順利,彭德懷制訂的海打戰役計畫,由於紅四方面軍在張國燾的干擾下未能執行,打亂了彭德懷幾次作戰計畫。加上外線作戰條件不理想,後勤保障難度大,當地又極度缺水缺糧,所以最後一退再退,退到陝甘寧蘇區邊緣的山城堡,不得不進行最後的反擊。 

戰役經過

環縣山城堡戰役 紅軍長征的最後一戰環縣山城堡戰役紅軍長征的最後一戰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師。蔣介石不顧中國共產黨一再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繼續堅持反共內戰政策,調集國民黨軍第1、第3、第37軍和東北軍的第67軍、騎兵軍第5個軍,從會寧至隆德一線,由南向北分4路向紅軍進攻,企圖消滅紅軍于靖遠、海原地區。為粉碎國民黨軍的進攻,爭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根據中共中央委員會和毛澤東的指示,決定集中主要兵力給胡宗南第1軍以殲滅性打擊;以一部兵力鉗制第3、第37軍,並相機予以打擊;對東北軍第67軍和騎兵軍積極進行統一戰線工作,遲緩其前進。

10月底,紅軍各部由打拉池、海原地區逐次向東轉移。至11月15日,分別移至萌城、甜水堡、豫旺堡以東地區。此時,國民黨軍除第37軍在黃河以西外,東北軍前進比較遲緩,第3軍進占同心城後停止前進,唯第1軍緊緊尾追紅軍,進至豫旺地區。17日,第1軍分3路前進:左路第1師第1旅由惠安堡東進,中路第1師第2旅向萌城、甜水堡推進,右路第78師由西田家原向山城堡前進。其第43、第97師位豫旺,為第2梯隊。當日,紅四方面軍第4、第31軍在萌城、甜水堡以西地區擊潰第1師第2旅,斃傷其600餘人,並擊落飛機1架。18日,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在山城堡地區求殲孤軍深入之第78師。19日,前敵總指揮彭德懷到山城堡部署作戰,以紅一方面軍第1、第15軍團和第4、第31軍集結于山城堡南北地區隱蔽待機;以紅軍第28軍在紅井子一帶鉗制國民黨軍第1師第1旅;以紅二方面軍第6軍團和紅一方面軍第81師在洪德城、環縣以西遲滯東北軍;以紅二方面軍主力集結於洪德城以北地區為預備隊。 

20日,國民黨軍第78師第232旅及另1個團進占山城堡地區,孤立突出,翼側暴露。21日下午,紅軍發起進攻,紅15軍團和紅1軍團第2師向山城堡西北之哨馬營方向進攻,斷其退路,其他各部紅軍向山城堡進逼。是日黃昏,紅1軍團第1、第4師和紅31軍一部,乘第232旅變換陣地之機,從南、東、北3面向山城堡猛攻,激戰至22日上午,全殲國民黨軍第78師1個多旅。與此同時,紅28軍在紅井子附近擊潰第1師第1旅。第1軍其他各部倉皇西撤。山城堡戰役,迫使國民黨軍停止了對陝甘革命根據地(亦稱陝甘蘇區)的進攻,對國內和平的實現起了促進作用。

意義

山城堡戰役紀念碑山城堡戰役紀念碑

山城堡戰役的勝利,挫敗了蔣介石的進攻計畫,大振了紅軍的軍威,鞏固了陝甘寧抗日根據地,改變了紅軍的被動局面,對於增強紅軍內部團結,鞏固與發展同東北軍等部的統一戰線,促進逼蔣抗日方針的實現,都具有重要意義。這次戰役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有中央軍委的正確決策。此次作戰前,中央軍委曾制定了寧夏戰役計畫,但隨著形勢的發展,已失去了執行這一作戰計畫的條件。於是,中央軍委便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個新的作戰計畫。根據敵人決心"圍剿"紅軍於陝甘寧地區,且敵人孤軍冒進的情況,中央軍委於11月14日和15日接連向紅軍總部和前敵總指揮部下達指示,要求紅軍主力在山城堡地區“集結全力,準備打第一仗”。

二是三大主力紅軍團結戰鬥。在這次作戰中,三個方面軍的部隊共同作戰,能否做到團結一致共同對敵,是一個重要問題。在作戰過程中,三個方面軍的部隊統一聽從前敵總指揮彭德懷的命令,相互配合,協同作戰,使戰役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三是擔負主要進攻任務的紅一方面軍指戰員,勇猛戰鬥,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是當時東北軍早已和紅軍達成互不侵犯的秘密協定,配合胡宗南進攻的王以哲所部即使在蔣系特務監視下仍秘密和紅軍發電報通報國軍動向,使得胡宗南的部署被彭德懷了如指掌,而且王以哲部的進攻也以象徵性為主,紅軍就可以以少量兵力阻滯東北軍,而集中主力對付中央軍。

數據

開國十大元帥中,資料顯示有五位與山城堡戰役結緣,他們是朱德彭德懷賀龍聶榮臻劉伯承。彭德懷時任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劉伯承任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聶榮臻時任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政治委員。其他兩位元帥雖沒有直接參與指揮,但參加了戰役的討論、謀劃、組織和間接指揮,比如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的調動就離不開賀龍與朱德。

開國十位大將,現有資料表明有四位參加過山城堡戰役,他們是徐海東陳賡黃克誠肖勁光。前三位當時都是一線指揮員,肖勁光時任陝甘省委軍事部部長兼紅二十九軍軍長,也對此次戰役做了大量工作。

開國五十七位上將,大約有三十位直接和間接參加了山城堡戰役。楊得志肖克肖華李天佑楊勇宋時輪宋任窮王震韓先楚鄧華陳再道陳錫聯王宏坤等回憶錄中都提到山城堡戰役。

粗略統計,開國中將177位,三分之一參與了山城堡戰役。張震王近山是其代表。

開國少將1360位,約200位以上的人參加了山城堡戰役,如魏紅亮、鄧克明等,另外還有1964年晉升少將的王茂全等。

國民革命戰爭列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