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四川省北部地區粉碎國民黨四川軍閥部隊圍攻的作戰。

歷史背景

1933年9月,國民黨四川軍閥劉湘擊敗劉文輝,暫時結束了混戰局面。10月,劉湘就任四川“剿匪”總司令,糾集各軍閥部隊共110多個團約20萬人,另有空軍兩個隊共18架飛機配合,採取分進合擊和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戰法,企圖在3個月內將紅軍圍殲於川陝邊境。

部署

以第28軍的18個團為第1路。由廣元、昭化向南江方向進攻;以第29軍的24個團為第2路,由閬中向巴中方向進攻;以新編第6師和第23師共15個團為第3路,由南充向巴中東南方向進攻;以第20軍的12個團為第4路,由蓬安向通江方向進攻;以第21軍的24個團為第 5路,由開江、開縣向宣漢、達縣方向進攻;以第23軍及地方武裝共18個團為第6路,由開縣、城口向萬源方向進攻。

發展過程

紅四方面軍在取得反“三路圍攻”(見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和儀(隴)南(部)、營(山)渠(縣)、宣(漢)達(縣)3次進攻戰役的勝利,並與川東遊擊軍會合後,紅軍已達5個軍8萬餘人,川陝革命根據地(亦稱川陝蘇區)也得到了發展。方面軍總部鑒於國民黨軍新的大規模圍攻已經迫近,且兵力眾多,決定仍採取“收緊陣地”的方針。先以運動防禦,大量消耗、疲憊敵人,爾後集中兵力,實施反擊作戰,打破敵人的圍攻。部署是:以東線為主要方向,集中紅軍第4、第33軍和第9、第30軍主力共28個團,配置於從萬源迄宣漢、達縣地區,由總指揮徐向前指揮,主要抗擊第5、第6路;以第31軍主力和第9、第30軍各一部共12個團,配置於從廣元沿嘉陵江以東迄營山、渠縣以北的西線地區,由副總指揮王樹聲指揮,分別鉗制第1、第2、第3、第4各路;另以紅31軍2個團和紅4、紅33軍各1個團,配置於蘇區北部邊境一線,監視陝南方向。
1933年12月中旬,劉湘發動第1期總攻。16日,東線第5、第6路在飛機掩護下,強渡前河、州河。紅4、紅9軍乘其半渡時進行反擊,殲3000餘人,隨後,主動撤出宣漢、達縣兩城,收緊陣地,在其以北建立防線,據險阻擊,給敵以大量消耗。

1934年1月中旬,再次主動後撤到固軍壩、馬渡關、紅靈台一線。第 5路總指揮王陵基以為紅軍潰敗,命令所屬各部發起進攻,遭紅30軍重創。至2月上旬,雖一部突破紅軍防線,但因補給困難,逡巡不前。劉湘下令各部休整。紅軍乘機集中4個師,於2月10日夜實施反擊,激戰5天,殲滅第5路兩個多旅。劉湘急調兩個師及1個獨立旅增援第5路,並令唐式遵接替王陵基的總指揮職務。西線第 1、第2、第3、第 4各路,於1933年12月中旬也開始全線進攻。紅31、紅30、紅 9軍各部,在廣元至儀隴一線進行阻擊,給敵重大殺傷後,於次年 2月中旬主動撤至旺蒼壩、恩陽河至江口(今平昌)以南一線與之對峙。
1934年3月3日,劉湘下達第2期總攻令。4日,西線第1、第2、第3、第4路向紅軍發起進攻。紅軍利用有利地形,節節抗擊,給對方以大量消耗後,於3月中旬主動撤出巴中城,繼續向東收緊陣地。3月12~14日,東線第5路3次猛攻江口以東紅軍東西線接合部,均被紅軍擊退。22日,又集中5個旅改向紅軍東線中段進攻。紅軍激戰兩晝夜,給敵以重大殺傷,使劉湘第2期總攻計畫破產。

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

4月初,劉湘開始第3期總攻。紅軍再次收緊陣地,東線撤至劉坪、鎮龍觀至萬源以南一線,西線撤至貴民關、觀光山至得勝山一線。4月下旬,第5路1個師又3個旅連續向紅軍東線中段猛攻。紅軍經6天激戰,將其擊退,僅在鎮龍觀附近即殲其4000餘人。第3期總攻又告失敗。
5月13日,劉湘在重慶召開各路總指揮會議,決定發動第 4期總攻,企圖先奪取通江、萬源,最後消滅紅軍,並將其總預備隊兩個師投入戰鬥。紅軍為集中兵力,創造戰機,於6月中、下旬,先後放棄得勝山一線陣地,撤出通江城,在其以北,東至萬源城南,北沿小通江一線,待機反攻。6月22日川軍開始總攻。東線第5路及總預備隊共50多個團,猛攻萬源至通江一線紅軍陣地,遭紅軍頑強阻擊,呈對峙態勢。7月16日~8月7日,第5路在第6路配合下,又以萬源為主要目標,先後發動4次猛攻,均被紅軍擊退。西線第1、第2、第3、第4路向東推進,亦被紅軍阻於小通江一線。
8月8日,方面軍總部鑒於1個月來,紅軍在防禦作戰中,給了四川軍閥部隊以重大消耗,紅軍已撤至根據地後部,戰線縮短,兵力集中,決心乘萬源保衛戰勝利之機,從東線實施反攻,並選擇萬源西南地勢險要、守軍兵力薄弱的青龍觀為突破口,尋殲第5路主力。9日夜,反攻開始,先頭部隊紅31軍攻占青龍觀要隘,繼又向縱深楔入。接著,紅9、紅4軍主力向兩翼發起攻擊,奮戰數日,突破守軍防線,向南推進。至16日,紅軍進至萬源至宣漢的中間地帶。此時,徐向前決心以主力東向迂迴圍殲萬源附近劉湘主力,張國燾竟令主力西向,致失去戰機。劉湘主力乘機撤至宣漢及其東北一線,與紅軍對峙。紅軍東線反攻作戰未獲重大成果,僅殲滅劉湘部3000餘人。
西線各路川軍見東線主力劉湘部全線潰退,慌忙調整部署,企圖依託小通江西岸山地抵御紅軍。8月下旬,紅軍除留一部在東線鉗制劉湘部外,主力迅速西進。28日,紅30軍及紅4、紅9軍主力由通江城南渡江,一舉突破第3、第4路的接合部,繼向巴中疾進。力圖自保的西線各路,見紅軍攻勢勇猛,紛紛潰退。紅軍乘勢追擊,徐向前親率紅30軍及紅31軍一部,於9月11日克復巴中城後,實施大縱深迂迴,直撲第1、第2路後方,在旺蒼壩東南之黃貓埡,與第2路10餘個團相遇,激戰終日,全殲該部。接著,紅軍乘勝前進,相繼收復南江、儀隴兩城,攻占蒼溪、閬中兩城。至9月下旬,第1、第2、第3路潰退至嘉陵江以西,第4路逃至營山、渠縣地區。至此,紅軍占領了北起廣元,南至閬中的嘉陵江東岸全部地區,四川軍閥部隊對紅軍發動的“六路圍攻”全部破產。

結果

紅四方面軍在歷時10個月的反圍攻作戰中,繼續運用“收緊陣地”的方針,以傷亡2萬餘人的代價,取得了斃傷四川軍閥部隊6萬餘人,俘2萬餘人,繳獲各種槍3萬餘支(挺)、炮100餘門,擊落飛機1架的重大勝利,鞏固和擴大了川陝蘇區。

國民革命戰爭列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