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軍二劉大戰

二劉之戰,又稱二劉大戰、二劉混戰、二劉爭川,開始於1932年冬,結束於1933年夏。在四川軍閥的三百餘次大小混戰中,這是最後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10月至1933年9月,國民黨川軍劉湘等部在川北、川西、川南等廣大地區對劉文輝部的進攻戰。

1932年,四川先後數十位軍閥經近20年的混戰結果,僅剩下劉湘、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楊森李家鈺、羅澤洲和劉存厚等八個軍閥。實力最大者為四川善後督辦兼國民黨軍第21軍(1927年4月為國民黨收編)軍長劉湘和四川省主席兼第24軍(1927年4月為國民黨收編)軍長劉文輝。兩部實力相當,都企圖稱霸。劉湘據重慶及下川東(泛指重慶以東地區)28個縣,控制夔門天險,扼長江咽喉,擁兵10萬以上,加上結盟各軍,總兵力達20餘萬,政治上得到蔣介石支持。劉文輝防區遍及川康81縣,多為富庶之區,擁兵12萬左右。二人一方面加緊備戰,一方面爭取同盟。劉文輝由於侵占其他各部防地、收編其他各部部隊,樹敵太多,陷於孤立。1932年10月,除第24軍外的各部川軍將領都站在劉湘一邊,通電討伐劉文輝。10月1日,駐武勝的新編第23師師長羅澤洲,向南充李渡的第24軍防地進攻,川北之戰爆發,上中旬,在劉湘策劃、參與下,李家鈺、楊森、田頌堯、劉存厚部各派兵一部投入川北戰場,同劉文輝第24軍作戰。第24軍分兵應戰,陷於被動。同期,劉湘任命王瓚緒唐式道、潘文華三位師長分任北、中、南三路總指揮:王師由銅渠出潼南、安岳,唐師進逼榮(昌)隆(昌),潘師出永川、江津,沿長江西上。劉文輝決定縮短戰線,集中兵力對付劉湘,撤出南充遂寧地區,在東線從10月下旬至11月初,劉湘軍克江津、潼南、永川、榮昌、岩江、隆昌;北線,楊、李、羅等部克遂寧、安岳、樂至,迫資中;鄧錫侯部進駐簡陽、資陽。以劉為首的聯軍務部從東、北兩線協力向沱江下游推進。劉文輝調整部署,全力扼守沱江,在資中、內江、富順、瀘州一線實施防禦。11月上旬,劉湘第21軍唐式道第1師、王瓚緒第2師和李、羅、楊三部,在空軍配合下,向內江、資中進攻,第24軍夏首勛指揮第2、第3師頑強阻擊,雙方成膠著狀態。二劉爭奪重心在瀘縣(今瀘州)。第21軍6個旅在海、空軍配合下對瀘縣實施攻擊,第24軍兩個旅據城周高地固守。激戰半月,雙方屢進屢退,傷亡均重,相持不下。11月18日,聯軍突破沱江防線,克資中、內江、富順。瀘城守軍因勢孤發生動搖,22日,劉湘進占瀘縣。正當瀘城戰事激烈之際,同駐省城的劉文輝與第29軍軍長田頌堯關係逆轉。11月14日,劉、田成都之役爆發,雙方共出動兵力50個團以上,經過煤山爭奪戰、東郊戰鬥、北門戰鬥,田頌堯部潰敗。後經第28軍軍長鄧錫侯調解,雙方同意停戰。戰事結束。此後,劉文輝部專力對付劉湘部,向榮(縣)威(遠)井(研)富(順)發動反攻。由張清平、陳鴻文、夏首勛、冷薰南等師長分任第1、第2、第3、第4路總指揮,集中7萬兵力投入戰場。劉湘調集5萬兵力分四路迎擊:唐式道的第1路集結自流井(今自貢)、榮縣地區;王瓚緒第2路、范紹增第3路,集結資中、內江地區;潘文華的第4路,集結富順、宜賓地區。各路部隊,均在一定期限內;部署完畢。12月10日;榮威之役全面開始。第24軍夏首勛率6個旅、冷薰南率5個旅自樂山、青神進攻榮威。夏部在井研的千佛寺、馬踏井、三江鎮等要地,與潘文華等部激戰五晝夜,傷亡二三千人。劉湘軍部退入榮縣。同期,冷部5個旅攻劉湘軍右翼唐師,雙方在井研東北的東材場遭遇,唐部不支,退榮縣雙古墳。爾後,兩軍在榮縣城西險隘老君台展開決戰,投入兵力達3萬人,潘師潰敗死亡3000餘人;此時,劉湘軍王、范兩師援兵,亦遭阻擊後退。榮威之役,歷時ll天,劉湘軍全線失利。此時,鄧錫侯、田頌堯出兵進攻劉文輝第24軍川西地區。劉文輝腹背受敵不得不停止進攻。12月21日,雙方簽訂停戰協定。劉文輝失去近30縣防地。劉文輝失敗後,將原因歸咎於鄧錫侯的背信棄義:始則在蓉助田作戰,繼則出兵仁壽助劉(湘),遂決心集中11萬兵力的大部攻打鄧錫侯部。1933年5月,劉鄧“毗河之役”爆發。鄧錫侯調集所部近30個團,約4萬人在毗河北岸固守。劉文輝部攻擊逾月,傷亡數千人,無進展。6月25日,劉湘與田頌堯、劉存厚、楊森、李家鈺、羅澤洲等發出通電,討伐劉文輝。7月初,劉湘組織各部,以安川軍名義,出動三路大軍共110餘團,向駐守川南、川西的劉文輝部進攻。8日,劉文輝部退出成都,將所部24軍沿灌縣至樂山岷江右岸布防。8月中旬,劉湘下令全線總攻,守軍在灌縣、新津發生內變,安川軍全面突破岷江防線,乘勝追擊(參見岷江戰役)。第24軍向西撤退,潰不成軍,劉文輝部主要將領或投降或引退。劉文輝率殘部萬餘退至漢源。9月中旬,二劉聯合通電停戰。二劉大戰以劉湘完全勝利宣告結束。

點評:此戰,歷時近一年,戰場遍及四川盆地,交戰雙方參戰兵力達30餘萬,傷亡官兵10餘萬,耗資數千萬元。給四川人民造成重大災難。

國民革命戰爭列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