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煥先

吳煥先

吳煥先(1907.8-1935.8.21),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鄂豫陝蘇區創建人,中吳煥,國工農紅軍傑出指揮員 。民國十四年(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十六年(1927年)11月率紫雲區農民武裝參加黃麻起義,隨後堅持鬥爭並參與創建鄂豫皖蘇區和紅二十五軍。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8月21日在甘肅涇川四坡村戰鬥中英勇犧牲,年僅28歲。2009年9月10日,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1907年7月31日,吳煥先出生在湖北黃安紫雲區四角曹門村(今屬河南新縣)。他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夏回家鄉領導農民鬥爭,1927年11月率農民武裝參加黃麻起義,後帶領部分武裝在黃麻地區和光山南部堅持武裝鬥爭,為開闢以柴山保為中心的鄂豫邊蘇區創造了條件。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孩童時代

吳煥先,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生於湖北省黃安縣四角曹門村(今屬河南省新縣)一個地主家庭。乳名安安,自幼在鄉塾讀書。吳煥先的父輩有兄弟三人,靠耕種祖輩傳下的一點土地併兼營一家雜貨店過活。吳煥先兄弟五人,排行第三。七歲時,他入附近朝陽寺私塾讀書,民國九年(1920年),到大彎村上學。童年的吳煥先,刻苦好學,深得老師和同學們的器重。

青年時代

吳煥先吳煥先
民國十二年(1923年),吳煥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麻城蠶業學校。在共產黨員、麻城縣教育局局長王幼安的影響下,麻城蠶業學校成了傳播馬列主義最活躍的地點之一。吳煥先在這裡初步接受了馬列主義教育。在學校,他積極參加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北洋軍閥反動統治的遊行示威、街頭宣傳和張貼革命標語等活動。

在武漢中學讀書的共產黨員戴季倫,是吳煥先的好友。在戴季倫的幫助下,吳煥先進一步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政策、主張,立志投身革命,堅信馬列主義。民國十三年(1924年),在麻城蠶業學校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民國十四年(1925年)夏,吳煥先從麻城蠶業學校畢業。吳煥先父親要吳煥先出門謀事,吳煥先說:“我做事要做大事,絕不做貪官污吏,落個臭名聲。”吳煥先在家鄉住了一個多月時間,利用參加勞動的機會,積極從事革命宣傳工作。吳煥先粉刷牆壁,張貼馬克思、列寧的畫像,又掛上繪製的中國地圖,向民眾揭露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以及統治階級賣國求榮、鎮壓人民革命的罪行,動員貧苦農民武裝起來,保衛祖國。

革命經歷

1926年,經戴季倫、戴克敏介紹,在七里坪加入中國共產黨。 後回家鄉組織農民協會,建立農民武裝。為了革命,吳煥先一家六口慘遭國民黨地方民團殺害。

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吳煥先帶領革命紅學領導農民民眾向土豪劣紳發起“年關借糧”鬥爭。3月,領導農民武裝逮捕、懲治了黃安北鄉最大的反動豪紳吳惠存。9月,根據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和湖北省委“秋收暴動計畫”,領導當地農民民眾掀起“九月暴動”。10月任中共黃安縣委組織部部長,11月率紫雲區農民武裝參加黃麻起義。隨後帶領部分武裝在黃麻地區和光山南部堅持武裝鬥爭,為開闢以柴山保為中心的鄂豫邊蘇區創造了條件。

民國十七年(1928年)5月,與吳光浩、戴克敏、曹學楷等人一起,領導創建鄂豫皖邊區第一塊革命根據地——柴山保。7月,繼任紫雲區委書記,從事地方工作,恢復、建立和發展農民赤衛隊,配合紅軍開展游擊戰爭。

民國十八年(1929年)6月,徐向前來到柴山保,擔任紅軍第三十一師領導工作。時值敵人發動“羅李會剿”,吳煥先領導數千農民民眾和赤衛隊,積極配合紅軍作戰,在徐向前指揮下粉碎了敵人的進攻。7月,根據鄂東特委指示,吳煥先到羅山縣卡房(今屬河南新縣)一帶,開闢新的革命根據地。12月任鄂豫邊革命委員會土地委員會主席。

民國十九年(1930年)4月,中共鄂豫皖特別區委員會在箭場河成立,郭述申任書記,吳煥先當選為鄂豫皖特委委員兼黃安縣委書記。

民國二十年(1931年)4月15日,與曹乾先結婚。婚後,即調任紅四軍第十二師政治部主任。5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第12師政治部主任,11月任紅四方面軍第25軍第73師政治委員。參加了鄂豫皖蘇區歷次反“圍剿”。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離開鄂豫皖蘇區後,吳煥先任鄂東北游擊總司令部總司令。11月3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湖北黃安檀樹崗重建紅25軍,任軍長。吳煥先表現出非凡的組織才能,幾天之內就把軍部、2個師和2個特務營組建起來,共7000餘人。在國民黨軍重兵劃區“清剿”、蘇區大部喪失的嚴峻形勢下,指揮部隊集中兵力打敵弱點,採取迂迴、突襲等戰術,連續取得郭家河、潘家河、楊泗寨等戰鬥的勝利。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4月,紅二十五、紅二十八軍合編為紅二十五軍後,任政治委員。與軍長徐海東指揮部隊轉戰於鄂東北、皖西北地區,取得長嶺崗、太湖等戰鬥的勝利,恢復和開闢了朱堂店、陶家河等根據地。11月11日,奉中共中央指示,與新任軍長程子華、副軍長徐海東率部進行長征,戰勝優勢敵人的圍追堵截,進入陝西南部秦嶺山區。他先後任中共鄂豫陝省委副書記、代理書記,正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為粉碎國民黨軍兩次重兵“圍剿”,創建鄂豫陝革命根據地,擴大紅二十五軍作出了重大貢獻。

先等率部北出秦嶺,威逼西安。在獲知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已在川西會師並準備北上的訊息後,毅然作出西進甘肅、迎接中共中央、北上會合陝甘紅軍的決定。指揮紅二十五軍揮師猛進,占兩當、攻天水,連克秦安、隆德縣城,翻越六盤山,直逼平涼,截斷西(安)蘭(州)公路,有力地配合了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主力北上。

壯烈犧牲

1935年5月,吳煥先代理中共鄂豫陝省委書記。此時,蔣介石調集30多個團的兵力,並揚言要在3個月內消滅根據地的紅軍。為反擊敵軍“圍剿”,吳煥先採取誘敵深入,先拖後打的作戰方針,率部每天行軍百餘里,日夜與敵周鏇。當敵人被拖得暈頭轉向時,他率部首先北上商、洛,遠程襲占荊紫關,打亂敵軍部署;接著,在袁家溝口伏擊敵警備第1旅,以傷亡100餘人的代價,取得斃傷敵團長以下300餘人,俘敵旅長以下1400餘人、繳獲輕重機槍40挺、長短槍1600餘支的重大勝利。為牽制陝甘之敵,策應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北上,7月,吳煥先和省委其他同志率領紅25軍向西挺進,8月,抵達甘肅涇河邊上的白水鎮。21日,紅軍冒雨渡河,部隊剛過一半,山洪暴發,河水陡漲。這時敵35師208團1000餘人,突然從西鋒鎮方向猛撲過來,企圖把紅25軍後衛部隊壓在河邊吃掉。形勢險惡,情況危急,吳煥先臨危不懼,當機立斷,率一部兵力直插敵人側後,並高聲呼喊:“同志們,決不能讓敵人逼近河邊,壓住敵人就是勝利。”激戰中,一顆罪惡的子彈打中了他的胸部,頓時血流如注。他使勁按住胸口,忍著巨大的疼痛,繼續指揮部隊衝鋒,搶占制高點,把敵側後截成兩段,在戰鬥取得最後勝利的時刻,吳煥先停止了呼吸,犧牲時年僅28歲。
政委犧牲,紅二十五軍全軍悲慟,痛失軍魂。在安葬了吳煥先後,紅二十五軍又踏上了長征路。在徐海東率領下,經過20多天轉戰,於9月15日到達陝北境內的延川永平鎮,與陝北紅軍會合。

主要事跡

吳煥先吳煥先

1927年9月中旬,吳煥先在七里坪文昌宮參加了中共黃安縣委召開的緊急會議,傳達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制定“秋收起義”計畫。11月13日,吳煥先率領箭廠河紅學和農民自衛軍作為“黃麻暴動”攻城主力,擔當攻打北門任務。14日清晨,暴動隊伍攻破北門後,直搗縣衙,生擒偽縣長賀守忠。“黃麻起義”失敗後,吳光浩率領鄂東軍轉戰木蘭山,吳煥先帶領革命民眾在當地堅持鬥爭。他裝扮成風水先生,身背羅盤,四處奔走,發動民眾堅持鬥爭。一天,他走到七里坪溜石板邊的一個小村,在山坡上和幾個放牛娃聊起來,從放牛娃口中得知村中地主家裡死了兒媳、耕牛、黃狗腫了頭的情況後,徑直來到地主家門口,定下羅盤,便有板有眼地說:“新開門樓連水流,載秧季節死耕牛,小兒媳婦難產死,看家黃狗腫了頭。”這家老財見他吉凶卜得如此準確,畢恭必敬地將吳煥先請到家裡,先是好酒好菜招待,又好說歹說要替他化災祛難。吳煥先故作玄虛地說:“消災要回江西請張天師來。”地主送給他5塊銀元,他隨後將錢交給了黨組織。 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吳煥先堅定的革命信念毫不動搖,他在天台山的石洞邊留下了“深山密林是我房,沙灘石板是我床,儘管敵人逞兇殘,堅決鬥爭不投降”等詩句。

正在這時,反動惡霸“清鄉團”頭子方曉亭率眾匪包圍了四角曹門,逼迫鄉親們交出吳煥先,鄉親們面對敵人屠刀毫無畏懼。匪徒們抓不到吳煥先,便抓走了8個村民,勒令5天之內交出吳煥先,否則將殺掉8個人質,燒吳煥先的房子。吳煥先得知這個訊息後,連夜下山,先燒了自家房子,後帶人處決了勾結方曉亭、殘害鄉親的吳先美,並捎話方曉亭,遲早要找他算帳。方曉亭深知吳煥先說得到也會做得到,迫不得已釋放了8個農民。

1928年4月,工農革命軍第七軍由木蘭山轉移柴山保建立革命根據地,8月,吳煥先擔任中共紫雲區委書記。翌年7月1日,他率領箭廠河農民武裝配合紅三十一師,在徐向前指揮下,一舉攻克反動地主堡壘白沙關,使柴山保革命根據地迅速向北擴展。1929年12月,鄂豫邊首屆工農兵代表大會召開,吳煥先當選為土地委員會主席。他和鄂豫邊特委委員徐朋人等一起,根據《臨時土地政綱》,制定了《鄂豫邊革命委員會土地政綱實施規則》,推動了鄂豫邊土地革命運動的深入開展。1930年4月,鄂豫皖特委成立,吳煥先任特委委員。

西征北上

25軍軍長吳煥先 秦嶺大峪口吳煥先 秦嶺大峪口

部隊出山後,全殲藍田焦岱、長安引架回等地民團,前鋒直抵西安城南10餘公里之韋曲、扎曲,使敵人大為震驚。至此,宣告了敵人第二次“圍剿”失敗。部隊北出終南山後,吳煥先從省委交通員石健民那裡得來訊息,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已在川西會師並有北上行動的訊息,立即在長安津峪口召開省委緊急會議,根據中央檔案精神及敵情動態和全國已發生了重大變化的鬥爭形勢,省委決定除留下鄭位三、陳先瑞等領導同志和部分地方武裝繼續堅持鄂豫陝根據地鬥爭外。紅二十五軍立即西征甘肅,以牽制陝邊界之敵,策應黨中央和一、四方面軍北上。部隊在江口鎮進行整編後,全軍4000餘人向西北挺進。8月15日,吳煥先率紅二十五軍進抵靜寧縣城以北的興隆鎮。興隆鎮一帶是回民居住地帶,吳煥先通過調查了解到,由於國民黨政府實行大漢族主義統治造成民族糾紛,隔閡嚴重。因此,結合當地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專門為部隊規定了過回民區必須堅決執行的“三大禁令,四項注意”,把豬肉都作了處理,並派出手槍團和一部分回族戰士先期進入興隆鎮,張貼標語、傳單、布告等,進行宣傳。部隊進入興隆鎮後,吳煥先親自召集當地知名人士和阿訇舉行座談會,宣傳我黨抗日救國主張及民族政策、紀律等,講明紅軍只暫作停留,不征糧派款,不拉夫抓丁,解除民眾顧慮。隨後,吳煥先等在一片鑼鼓、鞭炮聲中拜訪了清真寺,並贈送了匾額和禮品。紅二十五軍模範執行民族政策的實際行動,換來了回民的一片讚頌。

紅二十五軍經過三天休整,在回族老鄉擺設香案的隆重禮節歡送下離開興隆鎮,沿西(安)蘭(州)公路東進。17日攻克隆安縣城。接著翻越六盤山,直逼平涼縣城。

主要功績

創建根據地

吳煥先率紫雲區農民武裝參加黃麻起義。後帶領部分武裝在黃麻地區和光山南部堅持武裝鬥爭,為開闢以柴山保為中心的鄂豫邊蘇區創造了條件。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1月16日,根據中央指示實行戰略轉移,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長征,經過7個多月奮戰,創建了鄂豫陝邊革命根據地,為擴大紅二十五軍作出了重大貢獻。與軍長徐海東指揮部隊轉戰於鄂東北、皖西北地區,取得長嶺崗太湖等戰鬥的勝利,恢復和開闢了朱堂店陶家河等根據地。

重建紅二十五軍

蔣介石向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發動了大規模的第四次反革命軍事“圍剿”,此時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兵力薄弱,並且國民黨揚言要徹底肅清紅軍。在此嚴峻的形勢下,時任鄂東北游擊司令的吳煥先挺身而出,找到鄂豫皖省委書記沈澤民,陳述了自己的想法,建議省委把留在根據地的5個主力團儘快集中起來,建議把紅二十五軍的番號恢復起來,把紅二十五軍的旗幟重新打出來,以扭轉根據地的混亂局面,獨立堅持武裝鬥爭。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1月3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湖北黃安檀樹崗重建紅25軍,吳煥先擔任軍長。由於吳煥先卓有成效的工作,迅速結束了紅四方面軍主力西去之後,根據地力量分散、思想混亂的局面,開始了為保衛鄂豫皖根據地而鬥爭的新時期。使全地區的鬥爭局勢變得穩定而向前發展,對以後二十五軍堅持根據地鬥爭起了重大作用。

迎接黨中央

吳煥先率部北出秦嶺,威逼西安。在獲知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已在川西會師並準備北上的訊息後,毅然作出西進甘肅、迎接中共中央、北上會合陝甘紅軍的決定。指揮紅二十五軍揮師猛進,占兩當、攻天水,連克秦安、隆德縣城,翻越六盤山,直逼平涼,截斷西(安)蘭(州)公路,有力地配合了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主力北上。
吳煥先根據敵人口供和《大公報》所載訊息,決定部隊進入甘肅境內,以威脅敵人後方,策應主力紅軍北上,迎接黨中央。紅二十五軍先期到達陝北,偶作中央紅軍之嚮導,為中國革命立了大功。

制定民族政策

紅二十五軍軍進入靜寧縣以北的單家集和興隆鎮等回民聚居地,吳煥先通過調查了解到,由於國民黨政府實行大漢族主義統治造成民族糾紛,隔閡嚴重。因此,結合當地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專門為部隊規定了過回民區必須堅決執行的“三大禁令,四項注意”。禁止部隊駐紮清真寺,禁止毀壞回族的經典文字,禁止在回民地區吃大葷;注意尊重回族人民的風俗習慣,注意使用回民水桶在井裡打水,注意迴避青年婦女,注意實行公買公賣。由於吳煥先制定的民族政策和紅二十五軍執行得好的緣故,紅二十五軍在興隆鎮受到了回民民眾的熱烈歡迎,宣傳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主張及民族政策、紀律,帶動了回民和其他各族民眾的積極性。

人物影響

吳煥先烈士紀念碑亭吳煥先烈士紀念碑亭

1985年10月,在吳煥先烈士犧牲50周年之際,經中央批准,河南省委在新縣為這位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舉行了隆重紀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李先念、徐向前等分別題了詞。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之際,中央電視台拍攝了《北上先鋒》電視片,介紹了這位卓越的青年將領。

人物評價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紅二十五軍執行民族政策,在路過隴東回民地區時留下的良好影響,10月,毛澤東稱讚“紅25軍遠征為中國革命立了大功,吳煥先功不可沒!”1985年,在吳煥先犧牲50周年前夕,徐向前為吳煥先題詞:“赤膽忠心,英勇善戰”。2009年9月10日,在“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吳煥先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2014年4月17日,中央廣播網發表文章:紅軍不怕遠征難,功不可沒吳煥先。

人物軼事

傳播馬列主義

民國十三年(1924年)寒假,吳煥先特地購買一幅馬克思像帶回家。過年時,他把馬克思像恭恭敬敬地貼在供桌上方,他父親申斥說:“這是敬祖宗的地方,你貼個大鬍子老頭乾什麼?”吳煥先抓住這個機會,向他父親宣傳開了:“你要知道,這大鬍子老頭可是個好老頭啊,他名字叫馬克思。他是我們窮人鬧革命的導師,按照他的辦法乾,我們就會創造出一個新社會來。”父子倆為這事還吵了一架。

破家革命

民國十五年(1926年)秋,農民革命運動蓬勃興起的時候,吳煥先將幾家佃戶債戶請到家裡,一面向他們宣傳革命並表示道歉,一面將他們的租地契約和債務借據,一把火燒了個一乾二淨。他當面宣稱誰租種他家的田地就歸誰所有,從今往後絕不向各戶收租逼債。這件事在當地引起很大轟動,不少紅軍老戰士稱:“破家革命,揭竿而起!”
轉眼到了冬天,極端仇視農民運動的地主豪紳,勾結土匪,聲言:“踏平箭場河,血洗四角曹門,滅絕吳煥先全家!”吳煥先的父親吳維棣慌忙領著全家人往後山逃跑,但被匪徒攔截住了。幾聲槍響後,老大吳尚先、老二吳奉先就躺倒在血泊之中。吳維棣和小兒子吳濟先,在匪徒抓住後扒掉全身衣服,以亂刀砍死在自家門口不遠處的水塘邊上。吳煥先的大嫂驚慌失措,抱著不滿半歲的吃奶孩子,一頭扎進水塘裡面,溺水而死。民國十六年(1927年)3月18日的《漢口民國日報》上,就曾有過披露:“吳煥先家內大小六口被殺盡……”

算命救傷員

民國十六年(1927年)冬,革命形勢處於低潮,吳煥先家鄉“四角曹門”黨組織遭到破壞,母親、嫂嫂及侄女榮榮逃難未知下落,老大吳先旺被抓,死於敵人之手,老二吳先恩遠在天台山隱蔽養傷,是死是活沒有訊息,還有天台山養傷的傷病員,數九寒天,衣服單薄,無錢買藥治療,再加上敵人派兵封山,出入困難。吳煥先假扮算命先生去當地的老財家中幫忙算命,吳煥先編了幾句神秘的話說是幫老財消除災禍。老財主破災發財心切,臨別時拿出五十塊銀元作定禮送給吳煥先。
吳煥先得到這筆銀元,馬上派兩個赤衛隊員送上天台去接濟吳先恩等一批傷員,從此以後,他這個“算命先生”的故事在民眾中流傳開來,都說他赤手空拳打了一家大土豪。

關愛戰友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5月,紅二十五軍遠程奔襲羅田縣城,繳獲了國民黨五十四師郝夢麟部七千多塊銀元。韓先楚也背了一袋子銀元,誰知在部隊撤退時遇到激烈巷戰,韓先楚的銀元袋子被子彈打破,成百塊銀元撒在地上。因為丟了銀元,韓先楚被下掉槍枝,罰做兩年苦工——抬擔架。
吳煥先知道這件事後,對韓先楚說:“丟了銀元,還可以從敵人手裡奪取,從戰場上繳獲。現在最需要的是革命分子,英勇殺敵的戰士!你還是要扛起武器,參加戰鬥!”韓先楚打心眼裡高興,只是他的擔架還沒有抬夠:“領導上發了命令,少說也要抬兩年……”吳煥先又對韓先楚說:“不成不成。你馬上就去找李學先營長,叫他給你發一桿漢陽造,就說是我說的。對了,李學先手下還缺個排長,你先去擔任排長。好好打上幾仗,還指望你擔任連長、營長、團長吶!”就在吳煥先免去韓先楚抬擔架的兩年時間裡,韓先楚逐步提升為連長、營長、團長、師長,1935年5月,韓先楚已是紅一方面軍第十五軍團七十八師師長。新中國成立後,韓先楚的書桌上一直擺放著吳煥先惟一的一張半生戎裝照片,從中南到東南,又從西北到北京,除“文化大革命”怕抄家收起一段時間外,這張照片就一直伴隨著他。在紅二十五軍長征的路上,有一次吳煥先看到一名負傷的戰士衣著單薄,便馬上將自己的毛毯拿來,蓋在他的身上。傷員名叫張波,他望著軍政治委員吳煥先,一股暖流湧上心頭。長徵結束後,張波將吳煥先送給他的這條毛毯一直珍藏在身邊,寄託著對吳煥先的深切懷念和崇敬之情。1962年,張波將這條長215厘米、寬115厘米、已有些發舊的灰色毛毯捐贈中國革命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讓它將英烈的事跡和當年的歷史告訴更多的人。

後世紀念

吳煥先紀念館

2014年12月吳煥先烈士紀念館在涇川竣工,紀念館位於涇川縣汭豐鄉吳煥先烈士墓前,紀念館全方位展示紅二十軍和吳煥先烈士輝煌的革命生涯,紀念館將在2015年吳煥先烈士犧牲80周年面向社會免費開放。吳煥先墓
1963年清明節期間,中共紅安縣委、紅安縣人民政府在位於紅安縣城東北角的革命烈士陵園(2010年改建為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修建了吳煥先衣冠墓。1979年,國家領導人李先念為墓碑題詞:吳煥先同志之墓。紀念碑

1985年8月,為紀念吳煥先犧牲50周年,在河南鄭州烈士陵園和甘肅蘭州烈士陵園,建立紀念碑和紀念亭。鄧小平題寫了“吳煥先烈士紀念碑”碑名;徐向前同志題詞:“赤膽忠心,英勇善戰”。同年10月,河南省委在新縣為這位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大會。次年11月,在紀念紅軍長征50周年的日子裡,中共甘肅省委、省人民政府在蘭州華林山烈士陵園建立了“吳煥先烈士紀念碑”。碑身正面鐫刻著徐向前元帥題寫的“吳煥先烈士紀念碑”碑名,背面是“紅二十五軍先烈紀念委員會”撰寫的一篇介紹烈士生平的碑文。

故居

吳煥先故居吳煥先故居
吳煥先烈士故居位於新縣箭廠河鄉四角曹門村,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舊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磚木結構的房屋兩排11間,座東南向西北,占地面積260平方米。房前有一長方形院落,吞字大門開在院牆西北,大門上方懸掛著“吳煥先故居”匾額。1983年,對舊址前排南起3間進行了修復,並舉辦了吳煥先烈士生平事跡陳列。1985年,在陳列室樹立起吳煥先烈士塑像,展出了李先念、徐向前、程子華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紀念吳煥先烈士犧牲五十周的題詞。次年11月21日,舊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學形象

傳記

血沃中原—吳煥先傳記血沃中原—吳煥先傳記
盧振國編著,趙朴初題名1987年出版的長篇文學傳記《血沃中原—吳煥先傳記》中描述幾乎所有紅二十五軍的老戰士都把在涇川縣英勇犧牲的軍政委吳煥先稱為紅二十五軍的“軍魂”。

劇本

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孫俊傑創作的長篇電視劇本《紅二十五軍軍魂—吳煥先》中原型吳煥先祖籍新縣,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與主要領導人之一、紅二十五軍主要領導人。他指揮若定、無私無畏、身先士卒、英勇善戰,在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8月紅二十五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的前夕,為掩護主力部隊突圍壯烈犧牲。

新中國成立以來“雙百”人物

為推動民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深入開展,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經中央批准,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開展評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活動。
在投票評選的基礎上,經過有關部門審核、組委會評審組專家投票等程式,最終評選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此名單由全國“雙百”評選活動組委會2009年9月10公布。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八女投江 | 于化虎 | 小葉丹 | 馬本齋 | 馬立訓 | 方誌敏 | 毛澤民 | 毛澤覃 | 王爾琢 | 王盡美 | 王克勤 | 王若飛 | 鄧萍 | 鄧中夏 | 鄧恩銘 | 韋拔群 | 馮平 | 盧德銘 | 葉挺 | 葉成煥 | 左權 | 白求恩 | 任常倫 | 關向應 | 劉老莊連 | 劉伯堅 | 劉志丹 | 劉胡蘭 | 吉鴻昌 | 向警予 | 尋淮洲 | 戎冠秀 | 朱瑞 | 江上青 | 江竹筠 | 許繼慎 | 阮嘯仙 | 何叔衡 | 佟麟閣 | 吳運鐸 | 吳煥先 | 張太雷 | 張自忠 | 張學良 | 張思德 | 曠繼勛 | 李白 | 李林 | 李大釗 | 李公朴 | 李兆麟 | 李碩勛 | 楊殷 | 楊子榮 | 楊開慧 | 楊虎城 | 楊靖宇 | 楊闇公 | 肖楚女 | 蘇兆征 | 鄒韜奮 | 陳延年 | 陳樹湘 | 陳嘉庚 | 陳潭秋 | 冼星海 | 周文雍陳鐵軍夫婦 | 周逸群 | 明德英 |林祥謙 | 羅亦農 | 羅忠毅 | 羅炳輝 | 鄭律成 | 惲代英 | 段德昌 | 賀英 | 趙一曼 | 趙世炎 | 趙尚志 | 趙博生 | 趙登禹 | 聞一多 | 埃德加·斯諾 |夏明翰 | 格里戈里·庫里申科 | 狼牙山五壯士 |聶耳 | 郭俊卿 | 錢壯飛 | 黃公略 | 彭湃 | 彭雪楓 | 董存瑞 | 董振堂 | 謝子長 |魯迅 | 蔡和森 | 戴安瀾 | 瞿秋白
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丁曉兵 | 馬萬水 | 馬永順 | 馬恆昌 | 馬海德 | 中國女排五連冠群體 | 孔祥瑞 | 孔繁森 | 文花枝 | 方永剛 | 方紅霄 | 毛岸英 | 王傑 | 王選 | 王瑛 | 王樂義 | 王有德 | 王啟民 | 王進喜 | 王順友 | 鄧平壽 | 鄧建軍 | 鄧稼先 | 叢飛 | 包起帆 | 史光柱 | 史來賀 | 葉欣 | 甘遠志 | 申紀蘭 | 白芳禮 | 任長霞 | 劉文學 | 劉英俊 | 華羅庚 | 向秀麗 | 廷·巴特爾 | 許振超 | 達吾提·阿西木 | 邢燕子 | 吳大觀 | 吳仁寶 | 吳天祥 | 吳金印 | 吳登雲 | 宋魚水 | 張華 | 張雲泉 | 張秉貴 | 張海迪 | 時傳祥 | 李四光 | 李春燕 | 李桂林陸建芬夫婦 | 李素芝 | 李夢桃 | 李登海 | 楊利偉 | 楊懷遠 | 楊根思 | 蘇寧 | 谷文昌 | 邰麗華 | 邱少雲 | 邱光華 | 邱娥國 | 陳景潤 | 麥賢得 | 孟泰 | 孟二冬 | 林浩 | 林巧稚 | 林秀貞 | 歐陽海 | 羅映珍 | 羅健夫 | 羅盛教 | 草原英雄小姐妹 | 趙夢桃 | 鍾南山 | 唐山十三農民 | 容國團 | 徐虎 | 秦文貴 | 袁隆平 | 錢學森 | 常香玉 | 黃繼光 | 彭加木 | 焦裕祿 | 蔣築英 | 謝延信 | 韓素雲 | 竇鐵成 | 賴寧 | 雷鋒 | 譚彥 | 譚千秋 | 譚竹青 | 樊錦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