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本齋

馬本齋

馬本齋(1901~1944),原名馬守清,經名尤素夫·馬本齋,回族,河北獻縣人。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冀中軍區回民支隊的創建人,抗日民族英雄。

基本信息

簡介

馬本齋馬本齋

馬本齋1901年出生於河北省獻縣東辛莊。自幼聰穎,讀過私塾,粗通文墨,後為生活所迫,隨父親到東北。之後投身奉軍(東北軍)。1924年入“東北講武堂”學習,在講武堂畢業後,從士兵升先後任排長、連長、營長,直至升任奉軍獨立 21 師第四團團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因不滿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棄官還鄉務農。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馬本齋回響中國共產黨號召,率領弟弟和幾十名民眾在家鄉組織了“回民抗日義勇隊”。他們的行動受到了孟慶山領導的“河北游擊軍”的支持,很快擴充、改編為“河北游擊軍回民教導隊”。1938年5月,與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領導的回民幹部教導隊合併為回民幹部教導部隊,馬本齋任總隊長。1938年9月,部隊在河間整編時擴大到六七百人。10月,他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在入黨志願書上寫道:“我決心為回回民族的解放奮鬥到底,而回回民族的解放只有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才能實現。”

1939年日寇掃蕩華北,馬本齋領導的回民支隊在河間、青縣、滄縣地區轉戰,並在各大清真寺幫助“回民抗戰建國會”組織伊斯蘭小隊,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在日寇對冀中根據地的掃蕩中,與八路軍主力縱隊和賀龍、關向應率領的120師協同作戰,消滅土匪武裝第六路。回民支隊威震冀中平原,有“攻無不克、無堅不摧、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之譽。

1940年,馬本齋指揮部隊使用圍點打援戰法取得衡水康莊戰爭的勝利,又組織精幹的小分隊巧取深縣榆科偽軍據點,鞏固了隊伍。1941年,為了招降馬本齋,消滅回民支隊,日軍血洗東辛莊後抓走了馬本齋的母親。日軍對馬母威逼利誘,讓她寫勸降信說服兒子“歸順皇軍”,享受“榮華富貴”,但馬母堅貞不屈,為了不讓敵人利用自己牽制兒子,馬母痛罵漢奸,並以絕食的方式進行抗爭,最後光榮犧牲。得知母親犧牲的訊息,馬本齋強忍悲痛寫下“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兒定繼承母志,與日本人血戰到底!”的壯語。

1942年6月,馬本齋率回民支隊轉移到冀魯豫邊區。後任八路軍冀魯豫第三軍分區兼回民支隊司令員,採用游擊戰術,率部在冀魯豫平原上進行了大小數百次的戰鬥,取得了“反掃蕩”戰鬥的多次勝利。他勇謀兼備,注意貫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民族平等政策,在冀魯豫地區為粉碎日軍掃蕩、建立鞏固的抗日政權作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在長期的戰爭生活中,馬本齋營養不良,積勞成疾,突發急性肺炎,1944年2月7日在山東省莘縣不幸病逝於冀魯豫軍區後方醫院(今河南濮陽縣小屯村),終年43歲。

生平經歷

相關作品相關作品

一、回民支隊馳騁冀中

百團大戰後,敵人大為恐慌,驚呼“對華北應有再認識”。隨即抽調大量精銳日軍回師華北,並將戰略矛頭指向冀中地區。侵華日軍首先從平、津、保三角地區的大清河一帶開始,瘋狂推行“治安強化運動”,修公路,築碉堡,挖封鎖溝,強行組織聯保,實行“軍事政治經濟三位一體的總力戰”,企圖連“點”成“線”,結“線”成“網”,分割、蠶食直至最終消滅我抗日根據地。

1941年1月,為了粉碎敵人的罪惡陰謀,馬本齋奉命率部北上,挺進到大清河以北,直逼敵人在冀中的心臟保定。在日軍的“確保治安區”里,馬本齋成功地運用了“推磨”戰術,利用容城一帶的有利地形,牽著敵人的鼻子轉。當敵人極度疲憊的時候,就吃掉他一部分。馬本齋告誡指戰員,要取得游擊戰爭的勝利,必須完成“吃得飽,睡得著,走得快”三大任務。連以上幹部要熟悉敵情、民情和地形,“心中必須裝著幾本地圖”。

這一帶溝河縱橫,水網密布,又靠近華北明珠白洋淀。馬本齋要求戰士迅速會駕船、泅水、搭浮橋等新本領。2月中旬,命一大隊圍攻小莊據點,嚇得周圍的敵偽軍龜縮據點之內達七日之多。隨後,在白溝河伏擊敵汽艇兩艘,擊斃敵偽軍30餘,發動民眾破壞敵道路和通訊線路上百里。日軍氣急敗壞,組織大兵團進行追剿。馬本齋率部繞容城轉了幾個圈子之後,突然急行軍南下至流通鎮渡口。此時,馬本齋派出的接應分隊早已準備好200多條魚船。一夜之間,數千兵馬全部進入白洋淀的茫茫蘆葦盪中。日寇追兵到此,也只有望“洋”興嘆。

馬本齋和支隊健兒在白洋淀里打魚織席,休整兼旬,又乘敵不備於5月26日把無極縣的南焦、北蘇、東陽3個據點團團圍住。同時發動數千民眾扒毀正定至無極的公路70多里。然後,向敵據點猛烈攻擊,打掉了敵人的碉堡、崗樓。6月,發動民眾4700人,破壞定縣公路24里,並焚毀碉堡1座。軍民協同作戰,人民戰爭大顯神威,粉碎了敵人分割蠶食我根據地的“點、線政策”。馬本齋率回民支隊屢渡大清河,三下白洋淀,在敵人的腹心地帶忽隱忽現,上岸能打,下淀能藏,縱橫捭闔,遊刃有餘,消耗和鉗制了日軍的大量兵力,保衛冀中抗日根據地。1941年6月,馬本齋率部參加青(縣)大(城)戰役,來到家鄉獻縣東辛莊。全村男女老少興高采烈,喜氣洋洋,紛紛騰屋掃院,熱情招待子弟兵。馬本齋把郭陸順政委、丁鐵石主任、張剛劍參謀長以及劉世昌、金民等同志請到自己家中。馬母不顧年高親自烙大餅、炸油香忙不迭款待親人。第二天下午,召開了軍民聯歡暨戰前動員大會。馬司令員、郭政委以及村長、戰士家屬代表都講了話。清真寺的阿訇為部隊做了祈禱。他說:“我們穆斯林同胞為有自己這樣的一支隊伍,為有本齋司令員這樣的領頭人感到自豪。吾的主,保佑我們的隊伍到河東去多打勝仗,凱鏇而歸。”

會後,馬本齋率回民支隊轉戰於子牙河兩岸。困景和、圍大屯、打淮鎮,數月之間,作戰27次,殲敵500餘人,俘日軍少尉、準尉3人,偽軍100餘人,繳獲步、機槍300餘支(挺),打得盤踞河間的山本聯隊膽顫心驚,百人以下的小股敵人不敢出據點一步。 日軍聯隊長山本大佐兇狠狡詐,他派出許多特務到處放風,說“馬本齋只要拉著隊伍過來,最低給個師、旅長。”“整個滄州十縣都歸他管。”妄圖以高官厚祿動搖馬本齋的抗日決心。馬本齋對他這一卑劣伎倆嗤之以鼻。他讓俘虜告訴山本:“八路軍的政策是不殺俘虜,只要山本放下武器,也保證留他一條狗命!”

二、大義參天 母子英雄

山本屢戰屢敗,一籌莫展。他聽說馬本齋最孝敬母親,便採納了叛徒哈少符的獻計,決定抓捕馬母,逼降素有孝子之名的馬本齋。同時,以馬母為餌,誘使馬本齋率部來救,乘機消滅回民支隊。

1941年9月25日(農曆八月初五)晨,山本聯隊的500多騎兵在大隊偽軍配合下包圍了獻縣東辛莊。圍村之前,馬母和部分民眾已隱蔽到村外的莊稼地里。日偽軍挨家挨戶進行搜查。將許多民眾驅趕到清真寺旁的空場上,四周架起了機槍,用刺刀對準人們的胸膛,逼問馬母的下落。鄉親們眼中噴著怒火,沒人說一句話,日軍憲兵隊長豬股和漢奸翻譯崔豐久氣急敗壞,從人群中拉出伊斯蘭抗日先鋒隊隊員馬維良、馬維安。日寇用盡捆綁、吊打、火燒、灌辣椒水等種種酷刑,馬氏兄弟寧死不講。瘋狂的日寇遂將二人槍殺刺死。

傍晚時分,一群日偽軍將藏在村外的民眾也趕了出來,馬母就在其中。敵人又在人群中拉出了馬母的鄰居五十多歲的漢族同胞王兆喜(綽號麻聚兒),日寇用刺刀戳著他的肉,逼問馬母在哪裡。王兆喜從容地說:“老太太跟他兒子走了。”崔豐久已探得馬母在家的情報,於是大吼一聲“往死里打!”頓時,馬鞭、槍托、木棍應聲而下。王兆喜被打得皮開肉綻,鮮血淋漓,但他始終咬緊牙關,寧死不講。日寇舉起刺刀要殺王兆喜。

“住手!殺人的強盜!”人群中突然傳來憤怒的喊喝。馬母極力擠出保護他的人群,憤然來到崔豐久面前,指著他的鼻子罵道:“好狗還把三鄰護,義馬救主人世傳。你這個禽獸不如的漢奸!”崔豐久被馬母的威嚴氣勢鎮住了,結結巴巴地問:“你是誰?”“我就是你們要‘請’的馬老太太。” 敵人急忙推來一輛獨輪車,幾個偽軍匆忙把馬母扶上車子,馬本齋之妻孫淑芳奮力上前,欲代婆母前往,被打倒在地。在大隊人馬的簇擁下,敵人把馬母押至東辛莊附近的臧橋據點。次日,日偽軍100餘人荷槍實彈,分乘五輛軍用汽車將馬母帶到河間縣城。

馬母被捕的訊息傳到回民支隊,戰士們群情激憤,紛紛要求攻打河間救出馬母。對於敵人的兇殘卑劣,馬本齋十分清楚。想到年邁的母親生死未卜,他頓感五內俱焚,真恨不得即刻攻城救母,拼他個魚死網破。但是身經百戰的司令員一眼就識破了這是山本設下的囚母迫降和金鉤釣魚的連環毒計。他強忍悲憤勸告大家:“山本抓我母親用心毒辣。他是想激怒咱們冒險行動,趁機吃掉回民支隊。咱們要以黨的事業和抗戰大局為重,決不能上敵人的當!” 馬母到河間後,日軍聯隊長山本大佐按回民風俗擺下豐盛的宴席,還配有各式糕點水果,假惺惺地要為馬母壓驚。山本滿臉堆笑,請馬母用餐。馬母聲色俱厲:“我是中國人,不吃日本的飯!”山本討了個沒趣,遂領憲兵隊連夜審訊馬母。

憲兵隊的審訊室森嚴而恐怖,老虎凳、皮鞭、烙鐵、竹籤等種種刑具一應俱全。伍長左次身挎戰刀,目光兇狠。當問馬母有幾個兒子,叫什麼名字時,馬母昂首回答:“他們都叫‘抗日’”。左次伸出大拇指奸笑著咕噥了一陣。翻譯崔豐久忙湊過來說:“馬本齋是皇軍佩服的英雄。你要把他找來,起碼當個師長、旅長的。”馬母反唇相譏:“你們不是要找我兒子嗎?他就在河東,有本事和他打去,抓一個老婆子算什麼能耐!”左次氣得哇哇怪叫,拔出明晃晃的戰刀在馬母眼前晃動著。馬母挺起脖子,眼都不眨一下。審訊只好草草收場。第三天,馬母開始絕食,決心以死報國。

山本見馬母威武不能屈,又邀來偽河間縣長孫蓉圖,並指派與馬母沾親的佟萬城夫妻侍奉老人家,企圖用軟磨的辦法迫使馬母就範。孫蓉圖先是對馬本齋恭維一番,然後勸馬母給兒子寫信勸降。馬母聽著偽縣長的一番羅嗦,怒火中燒,一字一頓地說:“告訴山本,我生養的孩子是中國人。他是堅持抗日的八路軍,一向不知道有‘投降’二字。我寧死不能寫信勸降。”面對如此剛烈的老太太,孫蓉圖無地自容,灰溜溜地走開了。

佟萬城夫婦五次三番勸馬母吃飯,說要是馬母有個好歹,他一家人都沒命了。馬母微微喘息著說:“孩子們,別糊塗了。為了趕走鬼子,多少人丟了命啊。從一到河間,我就沒想活著回去。咱可不能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主啊。你們說給本齋,他娘死得值。要他好好打鬼子,就是對娘盡孝了。” 10月4日(農曆八月十四),絕食7日的馬母壯烈殉國,時年68歲。

馬母犧牲後,馬本齋及回民支隊全軍戴孝。他眼含淚水,強壓怒火,在母親遺相前肅立許久,然後奮筆疾書:“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兒承母志,繼續鬥爭!”

冀中黨、政、軍、群各界,為馬母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延安各界也組織了悼念活動。八路軍朱德總司令和彭德懷副總司令致電冀中軍區,稱讚:“中國人民有這樣的母親,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光榮,中國婦女的光榮,而且是中華民族不會滅亡的具體例證。” 經過這一嚴峻的考驗,馬本齋對黨和民族更加忠誠。他奮不顧身的戰鬥在抗敵鬥爭的最前線,被朱總司令譽為“母子兩代英雄。” 很快,1941年9月下旬,回民支隊抓到了叛徒哈少符,將其處決。此後不久,馬本齋又果斷地處死了前遊說勸降的叛徒馬慶來。率部轉戰滄(縣)、河(間)、獻(縣)邊緣地帶,斃、傷、俘日偽軍500餘,迫使山本聯隊龜縮於河間城內,徹底粉碎了敵人的陰謀。

人物事跡

馬本齋烈士陵園馬本齋烈士陵園

1942年5月,侵華日軍在岡村寧次的直接指揮下,集中優勢兵力,在冀中地區發動了慘絕人寰的“五•一”大掃蕩。敵人採取“鐵壁合圍”、“對角清剿”、“梳篦剔塊”等陰毒戰術,實行“三光”政策。冀中大地頓時變成血與火的海洋。

“五•一”掃蕩前夕,4月27日拂曉,郭陸順政委率領的一大隊在陳莊突遭交河、泊鎮之敵1000餘人的襲擊。郭政委率部頑強抵抗,激戰終日,擊退敵人數十次衝鋒,斃傷敵200餘。黃昏時分,郭陸順率一大隊突圍,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8歲。是役支隊傷亡80多人。馬本齋聞訊,為失去最可信賴的親密戰友而悲痛萬分。他把自己心愛的圍脖給郭政委圍上,撫棺慟哭良久,並親自執鍬埋葬戰友。在郭陸順墳前,他喃喃地說:“郭政委是對回民支隊幫助最大的一個人。”

5月下旬,日軍集中5萬兵力,800輛汽車,企圖一舉消滅尚在冀中堅持戰鬥的回民支隊。冀中軍區急電回民支隊離開這一地區,地方黨委也送來了情報。由於敵人採用的是大迂迴包抄戰術,尚無近距離合圍的跡象。馬本齋不忍放棄艱苦創建的冀中根據地,想再觀察一下敵情變化再決定是否轉移及轉移的地方。6月1日,河間、獻縣、交河、阜城、東光之敵蜂擁而至,部隊陷入敵人重兵包圍之中,情況萬分危急。馬本齋判斷,敵人雖然對我已完成戰役包圍,但對我的具體位置還沒搞清楚,尚未形成合擊之勢。在沒有摸清敵人的意圖和行動方向之前,部隊不可輕率行動,否則即有全軍覆滅之危險。馬本齋隨即派出幾支精幹偵察分隊了解敵情,接著從地圖上尋找合適的隱蔽地點。根據地圖示識,阜東千頃窪有一大片叢林,於是下達到千頃窪隱蔽的命令。部隊星夜出發,邊吃邊行,向千頃窪急進。到達目的地後,才發現大片叢林已被敵人強制砍伐,只剩下許多荊叢棘樹,大樹稀疏,部隊難以隱蔽。司令員命令部隊立即進入附近的高莊、紀莊兩個小村子。司令部設在高莊村北的小場屋內,戰士們嚴密設防,封鎖訊息,子彈上膛,整裝待命。

這時,偵察員陸續回司令部報告敵情,地方黨委的敵工部門也派內線送來緊急情報。馬本齋臨危不懼,斷定敵人從南、西、北三面張開口袋,漸次向東推進,迫我進入極其危險的兩難境地。如我向西運動,必鑽入其口袋;如向東,則順勢壓迫我到津浦、德石兩線交匯處之三角地帶以聚而殲之。

形勢危如累卵,必須即刻作出決斷。馬本齋處變不驚,指揮若定。他嚴令部隊隱蔽,只要不被發現,即使敵人擦肩而過也不可開槍,他認為,敵人必會向東跟進,以達其殲我於津浦西側之目的。隨著敵人兵力的運動,西、南、北公路上的封鎖線必將出現薄弱環節。那時,我軍出其不意,一鼓而西,在敵人口袋底部捅一個窟窿。指揮員們經過短暫而激烈的爭論後同意了馬本齋的突圍方案。

天近拂曉,敵人的車隊向高莊、紀莊開來。戰士們埋伏在院牆內,機上遮個掃帚直指數米外的敵人。敵人估計我軍早已東撤,遂不加搜尋,急急東進。天亮前,敵主力已離開高莊、紀莊二十餘里,西部封鎖線上的敵兵力大大減少。馬本齋當機立斷,率部向西突圍。

為不驚動遠處的敵人,一大隊三中隊首先與日軍後衛搜尋分隊展開肉搏戰,將14個敵人刺死13個。由於逃敵開槍,驚動了運動中的大隊日軍。日偽軍迅速在紀莊設下三道防線,以密集的火力封鎖了向西突圍的路。

這時,敵人搶占了村西北的沙崗和高家墳等制高點,用機槍瘋狂掃射,擋住了我軍向西北突圍的去路。漫河據點之敵也迂迴至紀莊以西,占據連家崗子,用小炮、機槍阻擊向西南突圍的部隊。司令部機關和劇社文職人員多,戰鬥力差,傷亡甚為慘重。50人的抗日劇社減員過半。馬本齋命令二大隊掩護機關突圍。

二大隊五中隊長、馬本齋的族侄馬慶功率領兩個分隊摧毀敵人的機槍陣地。馬慶功率敢死隊猛衝猛打,終於奪取了敵陣地,控制了高家墳等制高點後,又打退了敵人的一次又一次的兇猛反撲。

馬本齋的叔父、年過五旬、且患有嚴重的關節炎的二大隊長馬永標親自率隊衝鋒為機關人員開路,不幸座騎為敵炮所傷,落馬後中彈犧牲。

回民支隊主力在五中隊掩護下突破敵人的幾道封鎖線,在紀莊西一華里處的開闊地帶集結之後,迅速越過阜景公路,突出重圍。但五中隊參加阻擊戰的60餘名戰士只有12人生還。鮮血染紅了高家墳和周圍的沙崗。

這次戰鬥,日偽軍投入兵力15000人,被殲300餘人(死屍裝了8汽車)。回民支隊也遭受了建立以來最為慘重的損失,總計減員368人,包括許多領導骨幹在內的200餘人壯烈殉國。

千頃窪一戰,由於事前對敵人“五·一”掃蕩的規模、戰術和殘酷程度認識不足,在冀中南部邊界走留不定,致使全軍陷入重圍。但在極其不利的情況下,馬本齋率部沉著應戰,奮勇殺敵,打破了日軍的鐵壁合圍,粉碎了敵酋一舉消滅回民支隊的狂妄野心,保存了抗戰的有生力量。

7月初,按照冀中軍區的部署,馬本齋率2000餘人的回民支隊從冀中、冀南交界地帶向東迂迴運動,越過北運河和津浦路,到達渤海之濱。在冀魯邊軍區的精心安排下,部隊得到比較充分的休整。8月下旬,馬本齋率支隊主力向冀魯豫邊區挺進。9月中旬,回民支隊到達冀魯豫邊區的范(縣)觀(城)濮(縣)一帶,勝利地完成了戰略轉移。10月,回民支隊到達回民較為集中的魯西北地區。

將星隕落

相關電影相關電影

當時,叛軍石友三殘部齊子修、文大可等盤踞在莘縣、朝城一帶,搶糧、抓丁、殘害百姓,魯西北人民極為痛恨。馬本齋審時度勢,決心先掃清這兩股叛軍,開闢魯西北抗日根據地。從1941年到1943年,魯北連續大旱,糧食收成無幾,餓殍遍野,慘不忍睹。敵、我雙方都嚴重缺糧。許多據點的敵人一見到哪裡有煙火便去搶飯吃。根據這一情況,馬本齋實施了“以糧制敵”的戰術。

冠縣桑阿鎮一帶有三個布成品字形的偽軍據點。馬本齋率部潛入“品”字中心,令部分戰士大肆熏煙升火,佯裝造飯。主力埋伏於四周有利地形。三個據點的敵人望見陣陣炊煙,不約而同地蜂擁而出,前來搶飯吃。當偽軍進入伏擊圈後,馬本齋戰刀一揮,一聲大喝,頓時伏兵四起。敵人見大勢已去,紛紛繳械投降。回民支隊兵不血刃拿下三座據點,就食敵糧。

馬本齋和戰士們還節衣縮食,拿出部分糧食救濟奄奄待斃的鄉親,發動軍民生產自救,連不得同民眾爭挖野菜都做了嚴肅的規定,很快贏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在魯北人民民眾的大力支持下,回民支隊在朝城、莘縣地區攻克敵據點30多處,燒毀碉堡40餘座,在魯西北牢牢站穩了腳跟,鞏固了魯西北抗日根據地

1943年10月,回民支隊奉命開往魯西南的昆吾、尚和一帶。

當時,偽第二方面軍孫良誠部以濮陽縣的八公橋為中心,不斷向四面擴張,步步蠶食我抗日根據地。山東、河南軍民強烈要求拔掉這顆釘子。

但孫良誠部裝備精良,糧草充足,又占據著有利地形,確是一根不好啃的骨頭。冀魯豫軍區召開團以上幹部參加的軍事會議,研究制訂作戰方案。馬本齋提出“牛刀子剜心”的戰術,即首先集中優勢兵力,打掉敵人總部八公橋,然後再以得勝之軍清掃外圍據點。最後,大家一致同意馬本齋的意見,決定奇襲八公橋。

按照楊得志司令員的命令,馬本齋一面挑選精兵強將,做好戰前準備;一面派出作戰參謀和測繪員潛入八公橋進一步摸清敵情。

11月14日,馬本齋率回民支隊從尚和、昆吾一帶出發,經過兩天兩夜的隱蔽急行軍,於16日夜到達八公橋附近,同友鄰部隊一起包圍了敵人的司令部。是夜,天黑風急,塵沙瀰漫,敵人毫無戒備。我軍順利越過壕溝,爬過圍牆,首先俘虜了哨兵,並迅速把敵指揮部八大處團團圍住。一聲令下,我輕重火器一齊怒吼。回民支隊和軍區主力部隊的戰士們奮勇衝進敵穴。偽軍們以為神兵天降,猝不及防,明碉暗堡也沒法展開火力。孫良誠的參謀長和特務團長都做了俘虜,特務團1600餘人繳械投降。是役,斃傷敵數百名,繳獲輕機槍17挺,步槍1600餘支,子彈4萬餘發,電台兩部,戰馬百匹,糧食數百萬及兵工廠一所。

敵八公橋總部被打掉之後,我八路軍主力以風掃殘雲之勢很快掃清了八公橋外圍據點,掌握了山東敵後戰場的主動權。馬本齋卓越的指揮才能得到指戰員們的高度評價。當時的冀魯豫區黨委書記黃敬稱他為“後起的天才軍事家。”

國民黨反動派掀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後的1944年初,中央軍委命令回民支隊主力開赴陝北,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於是,就發生了我們最為開始的一幕。

馬本齋病重期間,他的兒子馬國超守在他的身邊。馬本齋強撐病體教兒子寫下“中國”兩字。他寫得很慢,邊寫邊說:“這國字的四框,是防備敵人的城牆。這城牆不是磚壘的,是一代代中國人的血肉堆成的。這國字裡面的或字,有天地,有房屋,還有大刀長矛,有咱中國人的一切。”

紀念

馬本齋馬本齋
黨中央在延安為他舉行了追悼會,總參謀長葉劍英高度讚揚了他光輝的鬥爭經歷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毛澤東主席敬獻輓聯“馬本齋同志不死”,周恩來副主席題詞“民族英雄,吾黨戰士”,朱德總司令輓聯“壯志難移,漢回各族模範;大節不死,母子兩代英雄。”同年,獻縣抗日民主政府將東辛莊改為本齋村。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將馬本齋的故鄉命名為“本齋回族自治縣”。1954年將他的遺體遷至石家莊市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

馬本齋烈士陵園位於莘縣張魯回族鎮南1000米處。1944年2月,冀魯豫軍區第三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著名的回族抗日英雄馬本齋病逝後安葬於此。1954年,烈士靈柩移至石家莊華北烈士陵園。1985年在烈士原葬處重建。陵園坐北朝南,占地面積6670平方米。整個陵園由紅磚花牆圍合。主要建築有阿拉伯式穹形大門、中國古建築式六角形紀念亭等。坐置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由一條通道貫穿其中。園內翠柏掩映,綠草如茵。重建後的陵園融合古代建築與阿拉伯建築風格於一體,莊嚴、典雅、肅穆。每逢清明節,總有不少人到陵園掃墓。宋任窮、段君毅等也曾到此憑弔。該陵園是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新中國成立以來“雙百”人物

為推動民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深入開展,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經中央批准,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開展評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活動。
在投票評選的基礎上,經過有關部門審核、組委會評審組專家投票等程式,最終評選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此名單由全國“雙百”評選活動組委會2009年9月10公布。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八女投江 | 于化虎 | 小葉丹 | 馬本齋 | 馬立訓 | 方誌敏 | 毛澤民 | 毛澤覃 | 王爾琢 | 王盡美 | 王克勤 | 王若飛 | 鄧萍 | 鄧中夏 | 鄧恩銘 | 韋拔群 | 馮平 | 盧德銘 | 葉挺 | 葉成煥 | 左權 | 白求恩 | 任常倫 | 關向應 | 劉老莊連 | 劉伯堅 | 劉志丹 | 劉胡蘭 | 吉鴻昌 | 向警予 | 尋淮洲 | 戎冠秀 | 朱瑞 | 江上青 | 江竹筠 | 許繼慎 | 阮嘯仙 | 何叔衡 | 佟麟閣 | 吳運鐸 | 吳煥先 | 張太雷 | 張自忠 | 張學良 | 張思德 | 曠繼勛 | 李白 | 李林 | 李大釗 | 李公朴 | 李兆麟 | 李碩勛 | 楊殷 | 楊子榮 | 楊開慧 | 楊虎城 | 楊靖宇 | 楊闇公 | 肖楚女 | 蘇兆征 | 鄒韜奮 | 陳延年 | 陳樹湘 | 陳嘉庚 | 陳潭秋 | 冼星海 | 周文雍陳鐵軍夫婦 | 周逸群 | 明德英 |林祥謙 | 羅亦農 | 羅忠毅 | 羅炳輝 | 鄭律成 | 惲代英 | 段德昌 | 賀英 | 趙一曼 | 趙世炎 | 趙尚志 | 趙博生 | 趙登禹 | 聞一多 | 埃德加·斯諾 |夏明翰 | 格里戈里·庫里申科 | 狼牙山五壯士 |聶耳 | 郭俊卿 | 錢壯飛 | 黃公略 | 彭湃 | 彭雪楓 | 董存瑞 | 董振堂 | 謝子長 |魯迅 | 蔡和森 | 戴安瀾 | 瞿秋白
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丁曉兵 | 馬萬水 | 馬永順 | 馬恆昌 | 馬海德 | 中國女排五連冠群體 | 孔祥瑞 | 孔繁森 | 文花枝 | 方永剛 | 方紅霄 | 毛岸英 | 王傑 | 王選 | 王瑛 | 王樂義 | 王有德 | 王啟民 | 王進喜 | 王順友 | 鄧平壽 | 鄧建軍 | 鄧稼先 | 叢飛 | 包起帆 | 史光柱 | 史來賀 | 葉欣 | 甘遠志 | 申紀蘭 | 白芳禮 | 任長霞 | 劉文學 | 劉英俊 | 華羅庚 | 向秀麗 | 廷·巴特爾 | 許振超 | 達吾提·阿西木 | 邢燕子 | 吳大觀 | 吳仁寶 | 吳天祥 | 吳金印 | 吳登雲 | 宋魚水 | 張華 | 張雲泉 | 張秉貴 | 張海迪 | 時傳祥 | 李四光 | 李春燕 | 李桂林陸建芬夫婦 | 李素芝 | 李夢桃 | 李登海 | 楊利偉 | 楊懷遠 | 楊根思 | 蘇寧 | 谷文昌 | 邰麗華 | 邱少雲 | 邱光華 | 邱娥國 | 陳景潤 | 麥賢得 | 孟泰 | 孟二冬 | 林浩 | 林巧稚 | 林秀貞 | 歐陽海 | 羅映珍 | 羅健夫 | 羅盛教 | 草原英雄小姐妹 | 趙夢桃 | 鍾南山 | 唐山十三農民 | 容國團 | 徐虎 | 秦文貴 | 袁隆平 | 錢學森 | 常香玉 | 黃繼光 | 彭加木 | 焦裕祿 | 蔣築英 | 謝延信 | 韓素雲 | 竇鐵成 | 賴寧 | 雷鋒 | 譚彥 | 譚千秋 | 譚竹青 | 樊錦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